一种酚醛树脂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08135发布日期:2021-06-18 16:22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酚醛树脂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化工反应釜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酚醛树脂反应釜。



背景技术:

酚醛树脂,也叫电木,是由苯酚和甲醛在催化剂条件下缩聚、经中和、水洗而制成的树脂。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制造酚醛树脂的设备一般是通过反应釜完成的。先在反应釜里面加入液态状的甲醛,然后在酸性或碱性的催化剂作用下加入粉状的苯酚。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加入粉状苯酚是直接把反应釜打开,然后倾倒进去。粉状苯酚在倾倒过程中,容易扬起,一方面会影响作业人员的呼吸道健康;另一方面,粉状苯酚扬起后会遮挡住反应釜的观察窗口,看不见里面的东西。

公告号为cn20476860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酚醛树脂用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反应釜本体底端通过输料管依次连接有负压泵和用于放置粉状苯酚的加料腔,所述加料腔呈斗状,输料管与加料腔底端相连。

上述结构虽然通过输料管可直接将粉状苯酚加入反应釜本体底端,使得粉状苯酚不会扬起,但粉状苯酚加入至反应釜底端后不能够与反应釜内的溶液进行充分的融合,使大量的苯酚淤积于反应釜的底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减少苯酚的淤积,提高苯酚与甲醛的混合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酚醛树脂反应釜。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酚醛树脂反应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酚醛树脂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和用于往反应釜本体内腔底部输送粉状苯酚的加料机构,所述反应釜本体设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反应釜本体内腔且水平设置的第一转轴、设于第一转轴上的第一搅拌叶和驱动所述第一转轴绕自身轴线转动的驱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反应釜本体内腔的下部,所述第一搅拌叶位于所述加料机构的出口端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粉状苯酚通过加料机构,被输送至反应釜本体内腔的底部,驱动组件启动,第一转轴转动带动第一搅拌叶进行竖直圆周转动,而第一搅拌叶位于加料机构出口端的上方,即粉状苯酚进入至反应釜本体内腔底部时能够快速受到来自第一搅拌叶的转动驱动力,从而第一搅拌叶带动苯酚向上移动,从而减少苯酚淤积于反应釜本体内腔底部的情况发生,并且第一搅拌叶具有一定的扰动混合的效果,从而提高苯酚与甲醛的混合效果。

可选的,所述加料机构包括用于放置粉状苯酚的加料斗、连接于加料斗底部和所述反应釜本体底部之间的输送管,所述输送管设有负压泵,所述输送管设为两根,所述输送管的出口端位于所述反应釜本体内腔的底部,且两个输送管的出口端以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两个输送管,能够在均分输送粉状苯酚,从而减少苯酚的集中淤积。

可选的,所述第一搅拌叶设为两个,且所述第一搅拌叶与所述输送管的出口端一一对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苯酚的搅拌扰动效果。

可选的,两个所述第一搅拌叶均为螺旋叶片,且两个所述第一搅拌叶的旋转方向相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搅拌叶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反应釜本体内介质朝向反应釜本体内腔中心位置处运动,从而将反应釜本体内腔周侧的苯酚集中至反应釜本体内腔的中心位置,从而减少苯酚淤积粘附于反应釜本体内周壁的情况发生。

可选的,所述搅拌机构还包括与所述反应釜本体中心线同轴设置的第二转轴,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转轴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第二转轴套设固定有第二搅拌叶,所述第二搅拌叶为螺旋叶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搅拌叶的转动,对反应釜本体内介质具有向上的驱动力,第二搅拌叶与第一搅拌叶相配合,能够带动汇集至中心位置的苯酚向上移动,从而提高苯酚与反应釜本体内腔的溶液的混合效果。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反应釜本体下方的驱动电机,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固定有两根沿所述反应釜本体径向的连接杆,所述第一转轴设为两个,且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连接杆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转轴为空心管结构,所述第一转轴转动套设于所述连接杆外壁,所述第一转轴远离所述第二转轴的端部套设固定有齿轮,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内底面同轴设有水平设置的齿圈,所述齿圈的齿部向上设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圈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启动,第二转轴转动,带动连接杆绕第二转轴的轴线转动,由于齿轮与齿圈啮合,因此连接杆的转动将带动第一转轴绕自身轴线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搅拌叶片转动,从而实现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的共同转动、两个第一搅拌叶的相反方向转动。

可选的,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二转轴正向转动或反向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得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具有多重效果,当第二转轴正向转动时,第一搅拌叶带动所述反应釜本体内介质朝向反应釜本体内腔中心位置处运动,从而将反应釜本体内腔周侧的苯酚集中至反应釜本体内腔的中心位置,第二搅拌叶能够带动汇集至中心位置的苯酚向上移动,从而提高苯酚与反应釜本体内腔的溶液的混合效果;当需要清洁反应釜本体内腔的内周壁和底部时,往反应釜本体内注入清水或清洁剂,然后使第二转轴反向转动,第一搅拌叶带动清水对反应釜本体内周壁做功,第二搅拌叶带动清水对反应釜本体的内腔底部做功,从而提高了对反应釜本体内腔的清洗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二转轴套设固定有第三搅拌叶,所述第三搅拌叶位于所述反应釜本体内腔的中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提高了对反应釜本体内腔的介质的混合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转动第一转轴,使得其上的第一搅拌叶进行竖直圆周转动,从而将反应釜底部淤积的苯酚带至反应釜本体内腔的中上部,从而减少苯酚的淤积;

通过设置第二转轴的正反转,可以使得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具有多重效果,即能够提高苯酚与反应釜本体内腔的溶液的混合效果,又能够提高对反应釜本体内腔的清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反应釜本体内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加料机构;2、搅拌机构;10、反应釜本体;11、加料斗;12、输送管;13、负压泵;21、第一转轴;22、驱动电机;23、第一搅拌叶;24、第二搅拌叶;25、第三搅拌叶;26、连接杆;27、齿轮;28、齿圈;29、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酚醛树脂反应釜。参照图1,酚醛树脂反应釜包括桶状反应釜本体10、用于往反应釜本体10内腔底部输送粉状苯酚的加料机构1和用于对反应釜本体10内腔的介质进行搅拌的搅拌机构2。

如图1所示,加料机构1包括用于放置粉状苯酚的加料斗11、连接于加料斗11底部和反应釜本体10底部之间的输送管12,其中加料斗11外接固定,输送管12设有负压泵13,输送管12设为两根,输送管12的出口端位于反应釜本体10内腔的底部,且两个输送管12的出口端以反应釜本体10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使用时,可启动负压泵13,将加料斗11内的粉状苯酚经由输送管12输送至反应釜本体10内腔的底部,从而减少粉状苯酚加料时外溢的情况发生。

如图2所示,搅拌机构2包括与反应釜本体10中心线同轴设置的第二转轴29和固定于反应釜本体10下方的驱动组件,其中第二转轴29从上至下依次套设固定第三搅拌叶25和第二搅拌叶24,第二搅拌叶24为螺旋叶片,第三搅拌叶25位于反应釜本体10内腔的中部;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22,驱动电机22为伺服电机,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与第二转轴29固定连接,驱动电机22驱动第二转轴29绕自身轴线转动。

第二转轴29固定有两根沿反应釜本体10径向设置的连接杆26,连接杆26位于第二搅拌叶24和第三搅拌叶25之间;连接杆26转动套设有空心管状的第一转轴21,第一转轴21位于第二搅拌叶24的一侧,第一转轴21上套设固定有第一搅拌叶23,第一搅拌叶23为螺旋叶片,第一搅拌叶23位于输送管12的出口端的上方;第一转轴21远离第二转轴29的一端套设固定有齿轮27,反应釜本体10的内底面同轴设有水平设置的齿圈28,齿圈28的齿部向上设置,齿轮27与齿圈28啮合。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酚醛树脂反应釜的实施原理为:粉状苯酚通过加料机构1,被输送至反应釜本体10内腔的底部,驱动电机22带动第二转轴29正向转动,第二搅拌叶24转动,同时第二转轴29带动连接杆26绕第二转轴29的轴线转动,由于齿轮27与齿圈28啮合,因此连接杆26的转动将带动第一转轴21绕自身轴线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搅拌叶23片转动,第一搅拌叶23转动时,能够带动反应釜本体10内介质朝向反应釜本体10内腔中心位置处运动,从而将反应釜本体10内腔周侧的苯酚集中至反应釜本体10内腔的中心位置,而第二搅拌叶24则与第一搅拌叶23相配合,能够带动汇集至中心位置的苯酚向上移动,提高苯酚与反应釜本体10内腔的溶液的混合效果,并且搭配上第三搅拌叶25,能够更进一步提高苯酚与反应釜本体10内腔的溶液的混合效果。

并且当需要对反应釜本体10内腔进行清洁时,往反应釜本体10内注入清水或清洁剂,然后使第二转轴29反向转动,第一搅拌叶23带动清水对反应釜本体10内周壁做功,第二搅拌叶24带动清水对反应釜本体10的内腔底部做功,从而提高了对反应釜本体10内腔的清洗效果。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