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效除尘除雾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05908发布日期:2021-07-09 12:59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高效除尘除雾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高效除尘除雾吸收塔。


背景技术:

2.国家环保形势日益严峻,为提高重污染天气预防、预警和应对能力,保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各地政府针对重污染天气分别出台各项应急预案,对于燃煤机组要求在黄、橙、红预警时,污染物减排量分别达到10%、20%、30%。
3.吸收塔是实现吸收操作的设备,塔内气液两相的流动方式通常采用逆流操作,吸收剂以塔顶加入自上而下流动,与从下向上流动的气体接触,吸收了吸收质的液体从塔底排出,净化后的气体从塔顶排出,吸收塔内经喷淋后的气流不稳定,导致除雾除尘装置利用率低,受阻力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除尘除雾吸收塔,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设备除雾除尘效率低、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详见下文阐述。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高效除尘除雾吸收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顶部设有烟气出口,所述塔体下部设有烟气进口,所述塔体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喷淋机构、均匀烟气用的入口格栅、除雾除尘装置,待净化烟气通过烟气进口进入所述塔体内,依次经喷淋机构、入口格栅、除雾除尘装置处理后沿所述烟气出口排出。
6.优选地,所述入口格栅设置为玻璃钢格栅,以作为检修平台方便除雾除尘装置的检修。
7.优选地,所述塔体内还设置有气流格栅,所述气流格栅设置于所述喷淋机构的下侧,以加强烟气的均匀分布。
8.优选地,所述喷淋机构包括多层喷淋设备,多层所述喷淋设备之间的距离从下到上逐步增加,上一喷淋设备之间的距离是下一喷淋设备之间的距离的1.5倍。
9.优选地,所述喷淋设备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喷淋用管,所述喷淋用管上间隔安设有喷头,相邻喷头之间平行设置。
10.优选地,所述除雾除尘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下端面和上部侧壁分别开设有进烟口和排烟口,所述筒体的内腔中部设有多个相互并联的蜂窝式壳体,所述壳体的轴线与所述筒体的轴线相互平行,所述壳体的内腔下部设有旋流式除尘器,其内腔上部设有电极式湿电除尘器。
11.优选地,所述旋流式除尘器包括喷淋管、沿喷淋管周向安设且可以使烟气产生旋转的旋流导向叶片、位于所述旋流导向叶片上方且连通所述喷淋管的喷头,所述电极式湿电除尘器包括安设于所述壳体内的阴极棒且所述阴极棒与所述壳体共轴线,所述阴极棒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水平指向外侧的阴极针,所述阴极棒的上端固定于阴极框架上以悬挂于所
述壳体内。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高效除尘除雾吸收塔,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除雾除尘装置和喷淋机构之间设置有入口格栅,以使经喷淋后的烟气经入口格栅预除其内部分大浆液颗粒及雾滴的同时将烟气均匀扩散后进入除雾除尘装置内除雾除尘。本装置能够有效降低设备的烟尘排放量。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一种新型高效除尘除雾吸收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入口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蜂窝式壳体的正视图。
17.图中:1、除雾除尘装置;2、入口格栅;3、喷淋机构;4、气流格栅;5、旋流式除尘器;6、电极式湿电除尘器。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1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除尘除雾吸收塔,如图1

3所示,新型高效除尘除雾吸收塔包括塔体,塔体的顶部设有烟气出口,塔体的下部设有烟气进口,塔体内设置有位于烟气出口和烟气进口之间且沿塔体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除雾除尘装置1、入口格栅2、喷淋机构3和气流格栅4,以使待净化烟气通过烟气进口进入塔体内,依次经气流格栅4、喷淋机构3、入口格栅2、除雾除尘装置1处理后沿塔体的烟气出口排出。
20.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入口格栅为强度高的玻璃钢材质,以作为检修平台方便除雾除尘装置的检修,保证湿电除的投运率。喷淋机构3包括多层喷淋设备,多层喷淋设备之间的距离从下到上逐步增加,上一喷淋设备之间的距离是下一喷淋设备之间的距离的1.5倍。喷淋设备包括多个并联设置于塔体内的喷淋用管和与喷淋用管连通的喷头,喷头沿喷淋用管的周壁轴向方向间隔设置。
21.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入口格栅2和气流格栅4均包括沿烟气流向方向依次平铺布置的若干层格栅板,各格栅板均包括有多根纵横交叉布置以将格栅板均匀分隔成多个框格的格栅条。相邻喷头之间呈角度设置于喷淋用管的周壁上且相间隔的喷头之间相互平行。
22.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除雾除尘装置包括具有内腔的筒体,筒体的下端面和上部侧壁分别开设有连通内腔的进烟口和排烟口,筒体的内腔中部设有多个相互并联的呈蜂窝式壳体的电极管,蜂窝式壳体的轴线与筒体的轴线相互平行,蜂窝式壳体的上端面开口与内腔的排烟口连通,蜂窝式壳体的下端面开口与内腔的进烟口连通,蜂窝式壳体的内腔下
部安装有旋流式除尘器5,蜂窝式壳体的内腔上部设有电极式湿电除尘器6。
23.旋流式除尘器5包括喷淋管、沿喷淋管的周向间隔固定于喷淋管周壁上且可以使烟气产生旋转的旋流导向叶片(与喷淋管倾斜设置)、位于旋流导向叶片上方且与喷淋管连通的喷头。电极式湿电除尘器6包括安设于蜂窝式壳体内的阴极棒且阴极棒与蜂窝式壳体共轴线,阴极棒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水平指向外侧的阴极针,阴极棒的上端与筒体插接。阴极棒的上端固定在阴极框架上以悬挂于壳体内,阴极框架安装于蜂窝式壳体的内腔下部,阴极棒位于旋流式除尘器的上方。除尘除雾装置主要用于湿法烟气脱硫中,除雾的同时,还可以脱除烟气中粉尘、pm10、pm2.5、有毒重金属及三氧化硫等污染物。具有除雾效率高,占用空间更小,造价低的特点。结构紧凑,能耗低,除尘效率高。
24.本吸收塔用于火电厂烟气的超净排放,当锅炉负荷高时,蜂窝式壳体的旋流导向叶片引导高速烟气切向旋流,蜂窝式壳体的顶部安装有阻液环或安装于与蜂窝式壳体上口对应的筒体内顶面上,用于阻挡被烟气分离出来的沿管壁上升的细小液滴,这些液滴被阻挡后凝聚形成大液滴通过重力作用顺管壁向下掉落。在此负荷下,如开启其上部的湿式电除尘器,将获得更低的排放数据;在锅炉负荷低,且入口旋流装置不能达到除尘效率时,开启装置高频电源,烟气进入湿式电除尘器后,烟气中的颗粒物和水滴在湿式除尘器中的电子带负离子,带负离子的这些颗粒物和雾滴被吸引到带正电的收尘极上,当雾滴、颗粒被吸引到收尘极后,通过喷淋冲水,使其掉落至下方脱硫塔内。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