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负式喷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31212发布日期:2021-09-14 22:55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背负式喷雾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喷雾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背负式喷雾器。


背景技术:

2.喷雾器是一种农林上常用的农林机械,通过使用水泵抽取并输出具有一定压力的药水,随后通过喷雾枪将一定压力的药水变成雾状后,均匀喷至作物上,以防治病虫害。
3.现有公告号为cn205161672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背负式喷雾器,包括储液筒、设于储液筒上的喷管和压力泵以及驱动压力泵工作的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包括连接杆、铰接于储液筒上的摇杆,压力泵上设有活塞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摇杆和活塞杆上,连接杆上设有连接件,连接件包括与连接杆相连的固定端、与摇杆套接的套接端。
4.使用时,人员手动往复摆动摇杆,通过连杆机构以驱动压力泵工作,抽取并输出具有一定压力的药水。
5.储液筒顶部设有把手以及开口,开口用于加水、加药,且压力泵、开口分别位于把手的两侧,以使得布局合理。
6.随着蓄电池、电机、水泵的制作成本的降低以及广泛使用,电机以及水泵代替人力抽取并输出具有一定压力的药水。
7.现有公告号为cn209238219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农用喷雾器,包括箱体、喷雾杆以及设置于箱体底部的药液桶、水泵、锂电池和功能电路,箱体上端设有液体加入口以及把手。
8.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电动式喷雾器的把手、开口的设计依然延续手动式喷雾器的把手、开口的设计,即把手设于喷雾器上端的中部,开口设于把手的一侧,使得把手的另一侧空置,喷雾器上端的空间未得到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9.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背负式喷雾器,充分利用喷雾器上端顶部的空间,增大开口的内径便于加水、加药,把手的两端延伸至储液桶的两侧,以增大把手,便于人员手握把手以提起储液桶。
10.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11.一种背负式喷雾器,包括储液桶,所述储液桶的上端设有把手以及开口,所述储液桶沿水平方向的一侧为抵接面,所述开口位于储液桶上端的中部,所述把手包括握持部以及连接部,所述握持部横跨于开口的上方,所述连接部设置两个,两个所述连接部的上端分别连接于握持部的两端,所述连接部的下端连接储液桶的上端。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充分利用喷雾器上端顶部的空间,增大开口的内径便于加水、加药,把手的两端延伸至储液桶的两侧,以增大把手,便于人员手握把手以提起储液桶。
13.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部可拆卸连接储液桶。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与储液桶分体设置,生产时,避免把手与开口处的摸具干涉,便于生产。
15.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储液桶上端设有卡块,所述卡块远离储液桶的端部面积大于其连接储液桶的端部面积,所述连接部的下端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套接至卡块上,且所述卡槽的侧壁贴合卡块的外壁。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卡块与卡槽相互配合,实现把手与储液桶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同时,卡块设于储液桶上,避免占据储液桶的内部空间,保证储液桶的容积。
17.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卡槽贯穿连接部朝向抵接面的一端,所述连接部上还设有挡块,所述挡块位于卡槽内,且所述挡块抵接卡块背离抵接面的一端。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背负时,抵接面抵靠人员的背部,而人员手握把手提起储液桶时,通常会将抵接面抵靠至人体的腿部,以达到省力的目的,此时,把手具有靠近人体的趋势,则挡块阻挡把手靠近人体,以避免卡槽、卡块脱离,保证把手与储液桶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19.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储液桶的上端还设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位于卡块的周侧,所述连接部的下端端面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于套接至限位条上。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员背负喷雾器并喷洒药水时,喷雾器随人员的走动而上下起伏晃动,此时,限位条嵌设至限位槽内,避免把手脱离储液桶。
21.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把手位于开口轴线的一侧。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避让开口正上方的空间,便于人员往储液桶内添加药水,同时便于盖合桶盖。
23.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把手位于开口轴线与抵接面之间。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面用于抵靠人员的背部,加药水时,把手阻碍人员从抵接面一侧往储液桶内添加,进而避免药水滴落至抵接面,实现避免药水滴落至抵接面上而接触人员的背部。
25.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握持部的上端间隔设有形变槽。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员手握把手提起喷雾器时,形变槽供握持部弹性变形,以更好的贴合人员的手部,有利于提高人员手部的舒适性。
2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1.充分利用喷雾器上端顶部的空间,增大开口的内径便于加水、加药,把手的两端延伸至储液桶的两侧,以增大把手,便于人员手握把手以提起储液桶;
29.2.人员手握把手提起储液桶时,通常会将抵接面抵靠至人体的腿部,以达到省力的目的,此时,把手具有靠近人体的趋势,则挡块阻挡把手靠近人体,以避免卡槽、卡块脱离,保证把手与储液桶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30.3.加药水时,把手阻碍人员从抵接面一侧往储液桶内添加,进而避免药水滴落至抵接面,实现避免药水滴落至抵接面上而接触人员的背部。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旨在展示把手的位置。
33.图3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34.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5.图5是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36.图中,1、储液桶;11、开口;12、抵接面;2、把手;21、握持部;211、形变槽;22、连接部;221、卡槽;222、挡块;223、限位槽;3、卡块;31、延伸部;32、卡接部;4、限位条。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8.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背负式喷雾器,包括储液桶1,储液桶1的上端设有开口11以及把手2,开口11用于向储液桶1内添加药水,把手2供人员手握以提起储液桶1,储液桶1沿水平方向的一侧为抵接面12,背负时,抵接面12抵靠至人员的背部。
39.参照图1、2,开口11位于储液桶1上端的中部,把手2包括握持部21以及连接部22,握持部21横跨于开口11的上方,且握持部21位于开口11的轴线与抵接面12之间,握持部21的两端均设有连接部22,且连接部22的下端连接至储液桶1上,实现把手2的两端延伸至开口11的两侧,以增大把手2,便于人员手握把手2以提起储液桶1。
40.参照图3、4,储液桶1的上端且位于开口11的两侧设有卡块3,卡块3包括延伸部31以及卡接部32,延伸部31位于储液桶1的上端,且延伸部31向上延伸,卡接部32设于延伸部31的上端,且卡接部3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大于延伸部31的投影,使得卡块3在抵接面12上的投影呈t字形;连接部22的下端设有卡槽221,卡槽221的截面呈t字形,以实现将卡槽221套接至卡块3上。
41.参照图4、5,储液桶1的上端且位于延伸部31的两侧还设有限位条4,且限位条4位于卡接部32的正下方,连接部22的下端端面设有限位槽223,背负式喷雾器整体采用塑料材料制成,储液桶1以及把手2均具有弹性,卡槽221套接至卡块3时,实现限位条4嵌设至限位槽223内。
42.参照图4、5,连接部22上的下端且位于卡槽221内还设有挡块222,挡块222用于抵接卡块3背离抵接面12的一端,且挡块222背离抵接面12的端部与握持部21背离抵接面12的端部平齐。
43.参照图1、2,握持部21的上端间隔设有形变槽211,人员手握把手2提起喷雾器时,形变槽211供握持部21弹性变形,以更好的贴合人员的手部,同时,人员休息时,可将喷管横置于把手2上,且喷管嵌设至形变槽211内。
44.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把手2的两端延伸至开口11的两侧,充分利用储液桶1上端顶部的空间以增大把手2,便于人员手握把手2以提起储液桶1,且把手2与储液桶1分体设置,生产时,避免把手2与开口11处的摸具干涉,便于生产。
45.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