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延造粒机的压辊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14759发布日期:2021-08-10 14:23阅读:60来源:国知局
压延造粒机的压辊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造粒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延造粒机的压辊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造粒机基本上是采用螺杆或者双螺杆挤出机将物料挤出后,然后通过冷却、切段等工序,由于物料挤出后,条状的物料需要进行较长距离的输送冷却,因此导致了整个设备生产效率低。

目前,现有专利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827536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辊压造粒机,包括机架、位于机架上用于承接在挤出机出料口方向上的辊压机构,辊压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并列排布的挤压辊一与挤压辊二,挤压辊一的圆周壁上设有若干凹坑一,挤压辊二的圆周壁上设有用于与凹坑一相对的凹坑二,凹坑一与凹坑二相对形成用于造粒的模具,物料从挤出机出料口方向出料,挤压辊一与挤压辊二并列排布,在挤压辊一与挤压辊二的接触面上,当凹坑一与凹坑二相对时,形成造粒的模具,熔融的物料在模具内进行挤压、成型,实现了快速地造粒过程。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申请人认为,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需要停机对挤压辊进行检修,由于两个挤压辊之间的间隙较小,不便于对挤压辊进行检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挤压辊之间的间隙较小,不便于检修的问题,提供一种压延造粒机的压辊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方法是:一种压延造粒机的压辊机构,包括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第一挤压辊通过第一轴承座安装在机架上,第二挤压辊通过第二轴承轴座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的第二轴承座为一个可移动的机构;在所述的机架上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的驱动机构与所述的第二轴承座连接,驱动第二轴承座沿机架平移。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二轴承座设置成一个可移动的机构,通过驱动机构带动第二轴承座,连同设置在第二轴承座上的第二挤压辊沿机架平移,便于将第二挤压辊向外侧拉出,使得第二挤压辊与第一挤压辊分离,从而可以对第一挤压辊以及第二挤压辊的检修,检修完成后,则可以通过驱动机构将第二轴承座连同第二挤压辊回位,提高了检修的便利性。

可选的,所述的第二轴承座的底部与机架之间设置有导辊,并在所述的第二轴承座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机构带动第二轴承座回位的时候,通过设置位移传感器,可以保证回位的时候第二挤压辊与第一挤压辊之间间隙的准确性,保证了生产的质量,同时通过设置位移传感器也可精确地调整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适应不同材料的加工。

可选的,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蜗轮蜗杆减速机以及丝杆螺母机构,驱动电机通过蜗轮蜗杆减速机与丝杆螺母机构的丝杆的一端连接,丝杆的另一端通过一个连接座与第二轴承座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电机转动,从而带动丝杆在螺母座上移动,并通过连接座带动第二轴承座移动;采用驱动电机与涡轮蜗杆减速机连接作为动力源,涡轮蜗杆减速机具有较大扭矩、大速比的特点,能够带动重量较大的第二轴承座机第二挤出辊。

可选的,所述的驱动电机为带刹车的电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采用带刹车的电机,这样可以快速定位制动,可以快速和精确控制第二轴承座的移出和回位的位置。

可选的,第一挤压辊的辊面均布有多个第一挤压槽,每个第一挤压槽沿着辊面的轴线长度方向延伸贯通所述的辊面的两个端面;在所述的第一挤压辊的两个端面还分别设置有一成型环,在所述的成型环上设置有出料孔,所述的出料孔与所述的第一挤压槽连通;所述的第二挤压辊的辊面均布有多个第二挤压槽,每个第二挤压槽沿着辊面的轴线长度方向分布,且第二挤压槽的两端封堵。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熔融的物料从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之间进入辊压机构,通过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转动进行挤压,将物料压入到第一挤压辊上的第一挤压槽内,并从第一挤压槽向两端挤压,挤压后的物料从第一挤压槽内流入到两端成型环上的出料孔内,并从出料孔中挤出条状料,这样的方式出料速度快,提高了生产效率。

可选的,所述的第一挤压槽的截面为u型,所述的第二挤压槽的截面为三角形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u型的第一挤压槽,能够根据第一挤压槽的大小决定产品的规格,同时也能够让物料从第一挤压槽内顺利的流入到第一挤压辊两侧的成型环的出料孔中;通过截面为三角形结构的第二挤压槽,能够将物料进行揉细,防止熔融料中掺杂着颗粒状的物料,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同时通过第二挤压槽也能够将进入u型的第一挤压槽内的熔融料压实。

可选的,所述的第一挤压辊以及第二挤压辊均为可加热的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设置成可加热的结构,当物料进入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之间进行挤压的时候,能够根据需求对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进行加热,保证了物料在挤压的时候保持熔融状态,防止物料冷却凝固,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可选的,所述的第一挤压辊包括第一辊芯和第一辊套,第一辊套套设在第一辊芯上,在第一辊芯的一端设置有旋转接头,第一辊芯内设置有导热油通道,导热油通道包括设置在第一辊芯轴线位置的第一进油通道、设置在第一辊芯圆周面的第一螺旋通道以及第一回油通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挤压辊设置成辊芯和辊套的方式,在辊芯上设置旋转接头,在辊芯内设置导热油通道,能够给辊套进行加热,且通过设置在第一辊芯圆周面的第一螺旋通道,加热效率高。

可选的,第二挤压辊包括第二辊芯和第二辊套,第二辊套套设在第二辊芯上,在第二辊芯的一端设置有旋转接头,第二辊芯内设置有导热油通道,导热油通道包括设置在第二辊芯轴线位置的第二进油通道、设置在第二辊芯圆周面的第二螺旋通道以及第二回油通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挤压辊设置成辊芯和辊套的方式,在辊芯上设置旋转接头,在辊芯内设置导热油通道,能够给辊套进行加热,且通过设置在第一辊芯圆周面的第一螺旋通道,加热效率高。

可选的,在所述的第一轴承座的下部设置有第一润滑油进口,在第一轴承座上部设置有第一润滑油出口;在第二轴承座的下部设置有第二润滑油进口,在第二轴承座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润滑油出口。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申请的压辊机构通过驱动机构带动第二轴承座连同第二挤压辊外移进行检修,检修完成后,则可以通过驱动机构将第二轴承座连同第二挤压辊回位,提高了检修的便利性;同时通过设置位移传感器,可以保证回位的时候第二挤压辊与第一挤压辊之间间隙的准确性,同时通过设置位移传感器也可精确地调整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适应不同材料的加工。

2、通过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转动进行挤压,将物料压入到第一挤压辊上的第一挤压槽内,并从第一挤压槽向两端挤压,挤压后的物料从第一挤压槽内流入到两端成型环上的出料孔内,并从出料孔中出条状料,这样的方式出料速度快,提高了生产效率。

3、通过u型的第一挤压槽,能够根据第一挤压槽的大小决定产品的规格,同时也能够让物料从第一挤压槽内顺利的流入到第一挤压辊两侧的成型环的出料孔中;通过截面为三角形结构的第二挤压槽,能够将物料进行揉细,防止熔融料中掺杂着颗粒状的物料,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同时通过第二挤压槽也能够将进入u型的第一挤压槽内的熔融料压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图2的b-b向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图2的c-c向剖视图;

图6是本申请图2的d-d向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图6的e部放大图;

图8是本申请图6的f部放大图。

图中各部件为:1、第一挤压辊;2、第二挤压辊;3、第一轴承座;4、第二轴承座;5、机架;6、驱动机构;7、导辊;8、位移传感器;9、成型环;10、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旋转接头;13、挡环;101、第一挤压槽;102、第一辊芯;103、第一辊套;104、第一进油通道;105、第一螺旋通道;106、第一回油通道;201、第二挤压槽;202、第二辊芯;203、第二辊套;204、第二进油通道;205、第二螺旋通道;206、第二回油通道;601、驱动电机;602、蜗轮蜗杆减速机;603、丝杆;604、连接座;605、螺母座;901、出料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压延造粒机的压辊机构,包括机架5,在机架5上设置有两个第一轴承座3,第一轴承座3通过第一支架10固定在机架5上,在两个第一轴承座3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挤压辊1。在机架5上设置有两个第二轴承座4,每个第二轴承座4通过第二支架11设置在机架5上,在两个第二轴承座4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挤压辊2。

参照图1和图2,由于第一挤压辊1和第二挤压辊2的重量都较大,所以需要在第一轴承座3和第二轴承座4上都通润滑油进行润滑,具体的是:在第一轴承座3的下部设置有第一润滑油进口301,在第一轴承座3上部设置有第一润滑油出口302,从第一润滑油进口301中通入润滑油,并从第一润滑油出口302流出,这样循环保证了第一轴承座3始终保持很好的工作润滑状态,保证了第一轴承座3转动平稳。在第二轴承座4的下部设置有第二润滑油进口401,在第二轴承座4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润滑油出口402,从第二润滑油进口401中通入润滑油,并从第二润滑油出口402流出,这样循环保证了第二轴承座4始终保持很好的工作润滑状态,保证了第二轴承座4转动平稳。

参照图1和图3,在第二支架11的下端设置有多组平行设置的导辊7,通过导辊7,使得第二支架11连同第二轴承座4可以沿着机架5移动。在第二支架11上还设置有一个位移传感器8,通过位移传感器8就能够精准的知道第二轴承座4移动的距离。

参照1和图3,在第二支架11上还设置有驱动机构6驱动第二轴承座4沿着机架5移动,驱动机构6设置有两组,每组驱动机构6包括驱动电机601、蜗轮蜗杆减速机602以及丝杆螺母机构,丝杆螺母机构包括螺母座605以及丝杆603,螺母座605固定在机架5上,丝杆603设置在螺母座605上,驱动电机601通过蜗轮蜗杆减速机602与丝杆螺母机构的丝杆603的一端连接,丝杆603的另一端通过一个连接座604与第二轴承座4连接。

这样,当两组驱动机构6的两个驱动电机601同步转动的时候,驱动电机601通过蜗轮蜗杆减速机602驱动丝杆603在螺母座605内转动,由于螺母座605固定在机架5上,丝杆603转动的时候就会相对螺母座605左右移动,从而丝杆603就会带动第二支架11连同第二螺母座4以及第二挤压辊2一起移动。第二挤压辊2移动的距离通过位移传感器8进行测量。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需要对第一挤压辊1、第二挤压辊2进行检修的时候,通过驱动电机601以及蜗轮蜗杆减速机602带动丝杆603转动,丝杆603转动带动第二轴承座4移动,将第二轴承座4朝着远离第一挤压辊1的方向拉动,由于第二轴承座4上的第二支架11上设置有多组平行设置的导辊7,这样第二轴承座7在移动的过程中就比较顺畅,当拉动到一定的距离后,驱动电机601停止转动,就可以对第一挤压辊1和第二挤压辊2进行检修,此时位移传感器8记录第二轴承座4移动的距离。

当检修完成后,需要将第二挤压辊2进行回位,此时驱动电机601以及蜗轮蜗杆减速机602带动丝杆603反向转动,丝杆603转动带动第二轴承座4反向回位,根据位移传感器8记录的距离,反向移动相同的距离,这样就保证了回位后第一挤压辊1和第二挤压辊2之间的间隙跟检修前相同,这样保证了生产的精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其余的方案都相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挤压辊1与第二挤压辊2之间的造粒方式采用挤压后向两侧出料,其具体结构如下。

参照图4和图5,第一挤压辊1和第二挤压辊2均为可加热的结构,当物料进入第一挤压辊1和第二挤压辊2之间进行挤压的时候,能够根据需求对第一挤压辊1和第二挤压辊2进行加热,保证了物料在挤压的时候保持熔融状态,防止物料冷却凝固,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参照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挤压辊1包括第一辊芯102和第一辊套103,第一辊套103套设在第一辊芯102上,在第一辊芯102的一端设置有旋转接头12,第一辊芯102内设置有导热油通道,导热油通道包括设置在第一辊芯102轴线位置的第一进油通道104、设置在第一辊芯102圆周面的第一螺旋通道105以及第一回油通道106。导热油通过旋转接头12的进油口进入进油通道104,并通过第一辊芯102圆周面的第一螺旋通道105给第一辊套103加热,再经过第一回油通道106,最后通过旋转接头12的出油口流出,这样就完成了第一挤压辊1的加热过程。

参照图4和图5,第二挤压辊2包括第二辊芯202和第二辊套203,第二辊套203套设在第二辊芯202上,在第二辊芯202的一端设置有旋转接头12,第二辊芯202内设置有导热油通道,导热油通道包括设置在第二辊芯202轴线位置的第二进油通道204、设置在第二辊芯202圆周面的第二螺旋通道205以及第二回油通道206。导热油通过旋转接头12的进油口进入第二进油通道204,并通过第二辊芯202圆周面的第二螺旋通道205给第二辊套203加热,再经过第二回油通道206,最后通过旋转接头12的出油口流出,这样就完成了第二挤压辊2的加热过程。

参照图6和图7,在第一挤压辊1的辊面,也就是在第一辊套103的外周面,均布有多个第一挤压槽101,第一挤压槽101的截面为u型状。

参照图2和图7,每个第一挤压槽101沿着辊面的轴线长度方向延伸贯通所述的辊面的两个端面;在第一挤压辊1的两个端面还分别设置有一成型环9,在所述的成型环9上设置有多个出料孔901,多个出料孔901沿着成型环9的周向分布,出料孔901与第一挤压槽101连通,也就是说每一个第一挤压槽101对应一个出料孔901,成型环9与第一挤压辊1的第一辊套103之间采用定位销连接,这样就保证了成型环9上的每一个出料孔901与一个第一挤压槽101对应。通过u型的第一挤压槽101,能够根据第一挤压槽101的大小决定产品的规格,同时也能够让物料从第一挤压槽101内顺利的流入到第一挤压辊1两侧的成型环9的出料孔901中,并通过出料孔901进行出料和整形。

参照图2和图8,在第二挤压辊2的辊面,也就是在第二辊套203的外周面,均布有多个第二挤压槽201,第二挤压槽201的截面为三角形结构,具体来说像一个勾形结构。每个第二挤压槽201沿着辊面的轴线长度方向延伸贯通所述的辊面的两个端面,第二挤压辊2的两个端面还分别设置有一挡环13将第二挤压槽201的两端封堵住。通过截面为三角形结构的第二挤压槽201,能够将物料进行揉细,防止熔融料中掺杂着颗粒状的物料,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同时通过第二挤压槽201也能够将进入u型的第一挤压槽101内的熔融料压实。

本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如下:

第一挤压辊1和第二挤压辊2采用主驱动机构带动其相向转动,将熔融的物料倒入第一挤压辊1和第二挤压辊2之间进行辊压,第一挤压辊1和第二挤压辊2从旋转接头12处通导热油给第一挤压辊1和第二挤压辊2加热。物料进入第一挤压辊1和第二挤压辊2之间进行挤压,通过成三角形状的第二挤压槽201,将物料进行揉细,也能将进入u型的第一挤压槽101内的熔融料压实,随着第一挤压辊1和第二挤压辊2之间相互挤压,熔融料从u型的第一挤压槽101的中间向两侧挤压,最后从第一挤压槽101的两端进入成型环3中,经过整形,从出料孔301中挤出。

上述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