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电厂烟气排放脱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81498发布日期:2021-09-25 11:53阅读:40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属于烟气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电厂烟气排放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2.热电厂在利用煤等燃料生产电能的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含硫烟气。现在的脱硫装置中的吸收液与含硫烟气不能充分接触,导致含硫烟气沿排气管排出,污染了环境,危害了动植物的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电厂烟气排放脱硫装置。
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热电厂烟气排放脱硫装置,包括脱硫塔,所述脱硫塔的下部与进气管相连接,含硫烟气沿进气管进入脱硫塔中,所述脱硫塔的上端设置有排气管,经过处理的烟气沿排气管排出,所述脱硫塔的外部设置有搅拌桶,所述搅拌桶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搅拌桶内设置有第一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上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一电机的传动轴相连接,将氢氧化钠颗粒与水倒入搅拌桶中,启动第一电机,第一搅拌杆进行搅拌,加速氢氧化钠颗粒在水中的溶解,形成氢氧化钠溶液,所述搅拌桶的下端通过排液管与储液池的上部相连通,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排液阀,打开排液阀,氢氧化钠溶液沿排液管流到储液池中进行存储,所述储液池内设置有第一抽液管,所述第一抽液管的下端位于储液池的底部,第一抽液管的上端与脱硫塔的上部相连通,所述第一抽液管上设置有第一抽液泵,在第一抽液泵的作用下,储液池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沿第一抽液管泵入至脱硫塔的上部,从上至下参与含硫烟气的吸收,并对吸收池进行液位的补充,所述脱硫塔的底部设置有吸收池,所述吸收池与进气管相连通,含硫烟气沿进气管直接通入吸收池中,与吸收池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述脱硫塔的下端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吸收池内设置有第二搅拌杆,所述第二搅拌杆的下端穿过脱硫塔并通过联轴器与第二电机的传动轴密封连接,启动第二电机,第二搅拌杆进行转动,将沿进气管进入吸收池中的含硫烟气形成的气泡打散,增大了含硫烟气与吸收池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吸收速率,所述脱硫塔的外部设置有第二抽液管,所述第二抽液管的下端与吸收池相连通,第二抽液管的上端与脱硫塔的上部相连通,所述第二抽液管上设置有第二抽液泵,在第二抽液泵的作用下,吸收池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沿第二抽液管被泵入至脱硫塔的上部,从上至下参与含硫烟气的吸收,所述脱硫塔内位于吸收池的上部水平固定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位于吸收池的液面下方,增加了含硫烟气在吸收池中的停留时间,使含硫烟气与吸收池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接触、吸收,所述第一隔板的上方水平固定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透气孔,烟气沿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上的透气孔依次向上逸散,氢氧化钠溶液在第二隔板与第一隔板上形成水幕,并沿透气孔流下,含硫烟气在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处与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接触、吸收,所述第二隔板的上方设置有锥斗,所述锥斗的开口向下且锥斗的外缘与脱硫塔的内壁固定连接,保证对脱硫塔内烟气的全覆盖,所述第一抽液管
及第二抽液管的上端穿过脱硫塔的侧壁与锥斗的上端相连通,储液池及吸收池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被泵入至锥斗的上端,在第二隔板上形成水幕,保证对含硫烟气的吸收。
5.优选的,所述排气管内设置有气液分离器,去除烟气中含有的蒸汽,避免排气管发生锈蚀,延长排气管的使用寿命,所述气液分离器位于锥斗的正上方,使气液分离器分离的液体落入到锥斗中。
6.优选的,位于所述吸收池内的第二搅拌杆上固定连接有从动杆,增大了第二搅拌杆的搅拌范围,提高了对含硫烟气形成气泡的打散效率及速率,所述第一搅拌杆、第二搅拌杆及从动杆上都设置有搅拌桨,提高搅拌效率。
7.优选的,所述吸收池的下部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排污阀,间隔一段时间,打开排污阀,吸收池中的沉淀沿排污管排出,倒入新的氢氧化钠溶液,保证对含硫烟气的吸收效率。
8.优选的,所述进气管与吸收池的连接处倾斜向下设置,根据连通器的原理,使含硫烟气与吸收池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接触,保证对含硫烟气的充分接触、吸附。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储液池中及吸收池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泵入脱硫塔上部后,沿锥斗、第二隔板与第一隔板依次流下,锥斗保证对脱硫塔内烟气的全覆盖,第二隔板与第一隔板上形成水幕,含硫烟气经过吸收池、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依次上升,含硫烟气在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处与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接触、吸收,第二电机带动第二搅拌杆对吸收池进行搅拌,将沿进气管进入吸收池中的含硫烟气形成的气泡打散,增大了含硫烟气与吸收池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吸收速率。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1.图中:1.脱硫塔;2.进气管;3.排气管;4.搅拌桶;5.第一电机;6.第一搅拌杆;7.排液管;8.储液池;9.排液阀;10.第一抽液管;11.第一抽液泵;12.吸收池;13.第二电机;14.第二搅拌杆;15.第二抽液管;16.第二抽液泵;17.第一隔板;18.第二隔板;19.透气孔;20.锥斗;21.气液分离器;22.从动杆;23.搅拌桨;24.排污管;25.排污阀。
具体实施方式
12.为了能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3.如图1所示的一种热电厂烟气排放脱硫装置,包括脱硫塔1,所述脱硫塔1的下部与进气管2相连接,含硫烟气沿进气管2进入脱硫塔1中,所述脱硫塔1的上端设置有排气管3,经过处理的烟气沿排气管3排出,所述排气管3内设置有气液分离器21,去除烟气中含有的蒸汽,避免排气管3发生锈蚀,延长排气管3的使用寿命,所述气液分离器21位于锥斗20的正上方,使气液分离器21分离的液体落入到锥斗20中,所述脱硫塔1的外部设置有搅拌桶4,所述搅拌桶4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电机5,所述搅拌桶4内设置有第一搅拌杆6,所述第一搅拌杆6的上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一电机5的传动轴相连接,将氢氧化钠颗粒与水倒入搅拌桶4中,启动第一电机5,第一搅拌杆6进行搅拌,加速氢氧化钠颗粒在水中的溶解,形成氢氧化钠溶液,所述搅拌桶4的下端通过排液管7与储液池8的上部相连通,所述排液管7上设置有排液
阀9,打开排液阀9,氢氧化钠溶液沿排液管7流到储液池8中进行存储,所述储液池8内设置有第一抽液管10,所述第一抽液管10的下端位于储液池8的底部,第一抽液管10的上端与脱硫塔1的上部相连通,所述第一抽液管10上设置有第一抽液泵11,在第一抽液泵11的作用下,储液池8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沿第一抽液管10泵入至脱硫塔1的上部,从上至下参与含硫烟气的吸收,并对吸收池12进行液位的补充,所述脱硫塔1的底部设置有吸收池12,所述吸收池12与进气管2相连通,含硫烟气沿进气管2直接通入吸收池12中,与吸收池12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述进气管2与吸收池12的连接处倾斜向下设置,根据连通器的原理,使含硫烟气与吸收池12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接触,保证对含硫烟气的充分接触、吸附,所述吸收池12的下部连接有排污管24,所述排污管24上设置有排污阀25,间隔一段时间,打开排污阀25,吸收池12中的沉淀沿排污管24排出,倒入新的氢氧化钠溶液,保证对含硫烟气的吸收效率,所述脱硫塔1的下端设置有第二电机13,所述吸收池12内设置有第二搅拌杆14,所述第二搅拌杆14的下端穿过脱硫塔1并通过联轴器与第二电机13的传动轴密封连接,启动第二电机13,第二搅拌杆14进行转动,将沿进气管2进入吸收池12中的含硫烟气形成的气泡打散,增大了含硫烟气与吸收池12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吸收速率,位于所述吸收池12内的第二搅拌杆14上固定连接有从动杆22,增大了第二搅拌杆14的搅拌范围,提高了对含硫烟气形成气泡的打散效率及速率,所述第一搅拌杆6、第二搅拌杆14及从动杆22上都设置有搅拌桨23,提高搅拌效率,所述脱硫塔1的外部设置有第二抽液管15,所述第二抽液管15的下端与吸收池12相连通,第二抽液管15的上端与脱硫塔1的上部相连通,所述第二抽液管15上设置有第二抽液泵16,在第二抽液泵16的作用下,吸收池12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沿第二抽液管15被泵入至脱硫塔1的上部,从上至下参与含硫烟气的吸收,所述脱硫塔1内位于吸收池12的上部水平固定设置有第一隔板17,第一隔板17位于吸收池12的液面下方,增加了含硫烟气在吸收池12中的停留时间,使含硫烟气与吸收池12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接触、吸收,所述第一隔板17的上方水平固定设置有第二隔板18,所述第一隔板17与第二隔板18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透气孔19,烟气沿第一隔板17与第二隔板18上的透气孔19依次向上逸散,氢氧化钠溶液在第二隔板18与第一隔板17上形成水幕,并沿透气孔19流下,含硫烟气在第一隔板17与第二隔板18处与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接触、吸收,所述第二隔板18的上方设置有锥斗20,所述锥斗20的开口向下且锥斗20的外缘与脱硫塔1的内壁固定连接,保证对脱硫塔1内烟气的全覆盖,所述第一抽液管10及第二抽液管15的上端穿过脱硫塔1的侧壁与锥斗20的上端相连通,储液池8及吸收池12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被泵入至锥斗20的上端,在第二隔板18上形成水幕,保证对含硫烟气的吸收。
1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