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元素水溶肥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13993发布日期:2021-08-10 14:22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大量元素水溶肥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量元素水溶肥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水溶肥能迅速地溶解于水中,因此容易被作物吸收,吸收利用率高,可以应用于喷灌、滴灌等农业设施,实现水肥一体化操作,达到省水、省肥、省工的效能。

现有技术中的水溶肥混合装置在进行混合过程中常会遇到原料粘连在混合装置内壁上、混合结块等情况,严重时会导致出料管堵塞,进而导致混合完成后的水溶肥不能正常排出,降低了水溶肥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特提出了一种大量元素水溶肥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罐、粉碎机;

所述混合罐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投料管,所述第一投料管与所述混合罐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投料管接收无需粉碎处理的原料;

粉碎机上设置有第二投料管;第二投料管接收需要粉碎处理的原料;粉碎机设置有连通至所述混合罐的内腔的粉碎出料口;所述粉碎机将接收的原料进行粉碎处理后由粉碎出料口导出至所述混合罐的内腔;

所述混合罐的顶端设置有转动轴通孔;所述混合罐还设置有转动电机、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上端通过所述转动轴通孔伸出所述混合罐的顶部并与所述转动电机相连接;伸入混合罐内腔的所述转动轴上固定有搅拌器;经过第一投料管、第二投料管投入的原料在所述混合罐的内腔中进行充分地搅拌混合获得大量元素水溶肥产品;

混合罐的底部设置有混合出料口,搅拌混合完毕后获得的大量元素水溶肥产品由所述混合出料口输出。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搅拌器为搅拌桨或者搅拌棒。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大量元素水溶肥混合装置还包括支持架;所述转动电机设置并安装在所述支持架上。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投料管、所述第二投料管为漏斗形投料管,所述漏斗形投料管的开口为漏斗形。

在一种实施例中,大量元素水溶肥混合装置包括控制器;所述漏斗形投料管的底部设置有投料管控制阀及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置于所述投料管控制阀上;将原料投入漏斗形投料管时落在闭合的投料管控制阀上,由其上的称重传感器对原料进行称重;当投入的原料重量达到了设定的配料重量时,称重传感器发送称重确认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所述投料管控制阀打开,原料从漏斗形投料管中落下。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大量元素水溶肥混合装置采用固体的大量元素肥料与中、微量元素进行混配,搅拌均匀后经过包装即得最终的水溶肥产品,该生产过程无需分离、提纯,无需加入有机溶剂,不会产生废水、废气和废杂排放。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大量元素水溶肥混合装置生产的大量元素水溶肥与其他肥料相比具有以下优势:原料纯度高、杂质少,对作物生长影响小;水不溶物控制在0.05%以下,可应用于各种农业设施的水肥一体化;添加植物生长所需的生物刺激素,帮助作物健康生长;根据作物的需肥特性改变本产品的配比可完全满足作物生长的全部营养,而无需在使用其他肥料;水溶肥产品实际无毒、无刺激作用,利用率高,属于环境友好型肥料产品;

采用连续自动化生产,并且能够对各类原料进行精确配比称重,混合生产过程中物料与外界接触时间少,吸潮、污染的几率低,保证了最终水溶肥产品的稳定性及有效性;同时粉碎机对比较大颗粒的原料进行提前粉碎和打散,进一步地,利用混合罐中的搅拌器充分搅拌混合,避免了原料粘连在内壁上、出现混合结块等情况,大大提高了水溶肥混合加工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大量元素水溶肥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包括:第二投料管1,称重传感器2、12,投料管控制阀3、13,控制器4,粉碎机5,粉碎出料口6,转动电机7,支持架8,第一投料管9,转动轴10,转动轴通孔11,搅拌器14,混合罐15,混合出料口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量元素水溶肥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罐、粉碎机;

所述混合罐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投料管,所述第一投料管与所述混合罐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投料管接收无需粉碎处理的原料;

在大量元素水溶肥生产过程中,将无需粉碎处理的原料投入第一投料管中,则原料进入所述混合罐的内腔中进行搅拌混合;

粉碎机上设置有第二投料管;第二投料管接收需要粉碎处理的原料;粉碎机设置有连通至所述混合罐的内腔的粉碎出料口;所述粉碎机将接收的原料进行粉碎处理后由粉碎出料口导出至所述混合罐的内腔;

在大量元素水溶肥生产过程中,部分的生产原料例如氮肥原料是颗粒状的,如果直接与其他原料一起混合搅拌会造成产品出现混合不均匀甚至结块粘连的情况;因此对这部分的生产原料进行粉碎能够提供更好的混合效果;

特别地,所述第一投料管、所述第二投料管为漏斗形投料管;

所述大量元素水溶肥混合装置包括控制器;所述漏斗形投料管的底部设置有投料管控制阀及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置于所述投料管控制阀上,所述称重传感器、所述投料管控制阀连接至所述控制器;将原料投入漏斗形投料管时落在闭合的投料管控制阀上,由其上的称重传感器对原料进行称重;当投入的原料重量达到了设定的配料重量时,称重传感器发送称重确认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所述投料管控制阀打开,原料从漏斗形投料管中落下;

在第一投料管、第二投料管中皆设置有投料管控制阀及称重传感器,可以分别对投入其中的原料进行称重配比;

在大量元素水溶肥生产过程中,通过称重传感器及投料管控制阀能够获得极高的配料精度;

所述混合罐的顶端设置有转动轴通孔;所述混合罐还设置有转动电机、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上端通过所述转动轴通孔伸出所述混合罐的顶部并与所述转动电机相连接;伸入混合罐内腔的所述转动轴上固定有搅拌器;经过第一投料管、第二投料管投入的原料在所述混合罐的内腔中进行充分地搅拌混合获得大量元素水溶肥产品;

特别地,所述搅拌器为搅拌桨或者搅拌棒;

其中,所述搅拌桨的搅拌桨叶为水平桨叶、齿状桨叶、或者螺旋桨叶;

所述齿状桨叶包括水平桨叶和垂直桨叶,即在水平桨叶上还固定有齿状排列的垂直桨叶;示例性地,在图1中,搅拌器最上一层的搅拌桨为搅拌桨叶为齿状桨叶;

搅拌桨的搅拌桨叶种类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进行设置;

混合罐的底部设置有混合出料口,搅拌混合完毕后获得的大量元素水溶肥产品由所述混合出料口输出;

特别地,所述大量元素水溶肥混合装置还包括支持架;所述转动电机设置并安装在所述支持架上;所述支持架便于所述转动电机的安装,并且有利于所述转动轴在转动时的稳定;

进一步地,混合罐连接至储料仓;在所述储料仓的顶端设置输料口;所述混合出料口连通至所述储料仓的输料口;搅拌混合完毕后的大量元素水溶肥产品通过输料口输入至储料仓中;

所述储料仓的底端设置有螺旋输料机,物料通过自然流动由所述储料仓的底端降落至螺旋输料机内;所述螺旋输料机包括螺旋驱动电机、螺旋推进器;所述螺旋输料机的一端设置有输料机出料口;由所述螺旋驱动电机带动所述螺旋推进器旋转,所述螺旋推进器将物料推送至输料机出料口;

将大量元素水溶肥产品由所述输料机出料口导出至包装机进行计量包装。

为了对本实施例做详细说明,利用所述大量元素水溶肥混合装置进行水溶肥混合加工的流程如下:

准备水溶肥混合加工原料,包括氮钾肥原料、氮磷肥原料、氮肥原料、硼肥原料、锌肥原料、螯合微量元素原料、镁肥原料、生物刺激素原料;

水溶肥混合加工开始启动,依次将氮钾肥原料、氮磷肥原料、硼肥原料、锌肥原料、螯合微量元素原料、镁肥原料、生物刺激素原料通过第一投料管投入至混合罐的内腔中;

将颗粒状的氮肥原料通过第二投料管投入至粉碎机中,由粉碎机进行粉碎处理后再投入混合罐的内腔中;

其中,第一投料管及第二投料管中的称重传感器对投入的原料进行精确配重,当投入的原料重量达到了设定的配料重量时,称重传感器发送称重确认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所述投料管控制阀打开,原料从投料管中落下;

开启转动电机并带动所述转动轴开始转动,固定在所述转动轴上的搅拌器对混合罐内腔中的原料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将得到的水溶肥产品通过储料仓的输料口输入至储料仓;

储料仓中的物料疏松器随着第二转动轴的转动持续旋转,对进入所述储料仓的大量元素水溶肥产品持续进行疏松处理,防止其吸潮后粘连结块堵塞所述储料仓;

物料通过自然流动由所述储料仓的下端降落至螺旋输料机内;由所述螺旋驱动电机带动螺旋输料机内的螺旋推进器旋转,螺旋推进器将物料推送至输料机出料口;

将物料由所述输料机出料口导出至包装机进行计量包装。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工业级指标以上的原料,以大量元素氮、磷、钾为主要成分,并按照适合植物生长所需比例添加以锌、硼、铜、铁、锰、钼等微量元素,硫、镁等中量元素制备成的固体水溶肥料,是一种完全溶于水的多元复合肥料。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