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室气体高效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72315发布日期:2021-12-24 23:53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室气体高效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室气体高效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大棚式的园林或苗木种植过程中,经常需要调节内部的温度来促进苗木的生长,而在这种环境中,如果产生过量的温室气体则会导致内部的温度不宜控制,因此需要对内部的温室气体进行控制。而苗木中极易产生的温室气体包括水、二氧化碳和甲烷,水和二氧化碳是植物呼吸作用产生,而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比较重要的气体,因此只剩下水和甲烷是需要进行着重控制的气体。
3.甲烷气体是植物的落叶腐烂以及植物生长过程中极易产生的气体,无法避免,但是对植物而言也是有利的天然肥料,植物的落叶若要定时进行清理则要付出很多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可行的方案是对甲烷气体进行吸收清除。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室气体高效吸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大棚中水和甲烷气体过多导致温室效应严重的缺陷。
5.一种温室气体高效吸收装置,包括吸收塔,设于所述吸收塔内部的收集腔、第一吸收腔和第二吸收腔以及与所述收集腔连通的吸收桩;
6.所述收集腔设于所述吸收的底部,内部设有吸气泵,所述吸收桩通过连接管与所述收集腔连通;
7.所述第一吸收腔设于所述收集腔的上方,并通过第一进气管与所述收集腔连通;
8.所述第二吸收腔设于所述第一吸收腔的上方,并通过第二进气管与所述第一吸收腔连通;
9.所述第二吸收腔的上方设有与所述第二吸收腔通过连接孔连通的排气腔,所述排气腔的顶部设有排气管。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收腔和所述第二吸收腔之间通过隔板分隔,所述隔板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上方设有连接腔,所述第二进气管的进气端与所述连接腔连通。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收腔的内部填充有吸收溶剂,所述吸收溶剂为氯仿、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溶液中的其中一种。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吸收腔中填充有干燥剂,所述干燥剂为硫酸钙、氯化钙、硅胶和活性氧化铝中的其中一种。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气管为“n”字形,其深入所述第一吸收腔内部的末端向上弯曲。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进气管为“n”字形,其深入所述第二吸收腔内部的末端向上弯曲。
15.进一步的,所述吸收桩包括内部中空的吸收柱以及设于所述吸收柱顶部的盖帽,
所述盖帽上设有与所述吸收柱连通的进气口。
16.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盖帽的底部。
1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种温室气体高效吸收装置,通过设置的吸收柱能够将其分布在园林的各个地方,从而实现将多个区域的气体吸收过来进行处理,使得一个吸收塔就能控制很广的范围的温度,同时吸收桩上设有盖帽,盖帽的进气口设置在底部可以避免落叶将进气口堵住从而造成无法吸气的情况,从而减少了人工巡检的时间;
18.通过设置的吸气泵将吸收塔附近的气体吸收到收集腔中,并通入到第一吸收腔中;
19.通过设置的第一吸收腔能够对甲烷气体进行吸收清除,防止甲烷气体过多导致园林内部温度升高,影响苗木的生长;
20.通过设置的第二吸收腔能够吸收清除空气中的水汽,从而减少园林内部的水汽含量,也能降低园林内部的湿度和温度;
21.通过设置的“n”字形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能够避免气体的回流,导致气体互窜,影响气体的吸收;
22.该种吸收装置能够有效的吸收并去除空气中的甲烷气体和水蒸气,从而使园林中的空气能够达到一个均衡的标准,从而降低园林中的温度,保证苗木的生长。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吸收桩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其中:1

吸收塔,2

盖帽,3

连接管,4

排气管,5

吸收桩,6
‑ꢀ
第一进气管,7

连接腔,8

连接孔,9

排气腔,10

第二吸收腔,11
‑ꢀ
第二进气管,12

第一吸收腔,13

收集腔,14

进气口,15

吸收柱,16

吸气泵,17

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8.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温室气体高效吸收装置,包括吸收塔1,设于所述吸收塔1内部的收集腔13、第一吸收腔12和第二吸收腔10 以及与所述收集腔13连通的吸收桩5;
29.所述收集腔13设于所述吸收1的底部,内部设有吸气泵16,所述吸收桩5通过连接管3与所述收集腔13连通,收集腔13用于收集气体,使外界的气体汇聚到收集腔13中,再由收集腔13向第一吸收腔12输送气体;
30.所述第一吸收腔12设于所述收集腔13的上方,并通过第一进气管6与所述收集腔13连通,当收集腔13中的气体达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压强差的存在,气体会通过第一进气管6向第一吸收腔12流动,并从第一吸收腔12的底部流出,从而实现气体吸收;
31.所述第二吸收腔10设于所述第一吸收腔12的上方,并通过第二进气管11与所述第一吸收腔12连通,经过第一吸收腔12处理的气体进入到第二吸收腔10中继续吸收处理;
32.所述第二吸收腔10的上方设有与所述第二吸收腔10通过连接孔 8连通的排气腔
9,所述排气腔9的顶部设有排气管4,经过第二吸收腔10处理的气体进入到排气腔9中,并从排气腔9排出到外界。
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收腔12和所述第二吸收腔10之间通过隔板17分隔,所述隔板17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上方设有连接腔7,所述第二进气管11的进气端与所述连接腔7连通,第一吸收腔12处理完气体后,气体首先通过连接孔进入到连接腔7中,待气体达到一定程度后,通过第二进气管11的进气端进入到第二吸收腔10中。
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收腔12的内部填充有吸收溶剂,吸收溶剂为氯仿、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溶液中的其中一种,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溶剂对甲烷进行吸收。
3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吸收腔10中填充有干燥剂,干燥剂为硫酸钙、氯化钙、硅胶和活性氧化铝中的其中一种,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干燥剂对水汽进行干燥吸收。
3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气管6为“n”字形,其深入所述第一吸收腔12内部的末端向上弯曲,第一进气管6的末端设置为弯管可以在气体排出后不会在重新回到弯管中,避免了气体的回流以及互窜。
3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气管11为“n”字形,其深入所述第二吸收腔10内部的末端向上弯曲,第二进气管11的末端设置为弯管可以在气体排出后不会在重新回到弯管中,避免了气体的回流以及互窜。
3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收桩5包括内部中空的吸收柱15以及设于所述吸收柱15顶部的盖帽2,所述盖帽2上设有与所述吸收柱15 连通的进气口14,收集腔13中吸气泵16启动后,盖帽2上的进气口14就会开始吸收气体,气体经过吸收柱15和连接管3后进入到收集腔13中。
3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14设于所述盖帽2的底部,进气口 14设置在底部能够避免落叶的覆盖,导致进气口14被阻挡住导致气体无法进入或者进气困难。
40.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