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负极材料混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23203发布日期:2021-11-03 16:47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墨负极材料混捏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混合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石墨负极材料混捏装置。


背景技术:

2.混捏锅是由一对互相配合和旋转的叶片(通常呈z形)所产生强烈剪切作用而使半干状态的碳素和沥青等物料进行均匀的搅拌混合设备。混捏锅主要用于以电极糊、阳极糊、石墨化电极等碳素碳素制品。石油焦、无烟煤、冶金焦为主要原料,煤沥青为粘结剂而制成。有的用于各种连续自焙电炉作为导电电极使用的电极糊;有的用于连续自焙式铝槽作为导电阳极使用的阳极糊;有的用于高炉砌筑的填料和耐火泥浆的粗缝糊和细缝糊。高炉用自焙炭块虽用途不同,但和糊类制品的生产工艺相仿,暂归在糊类制品内。
3.混捏是石墨电极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混捏设备都是在传统搅拌设备的基础上加装加热装置改装而成,混合缸体内的混合机构通常是由两个螺旋轴构成,两侧的螺旋轴将原料横向内搅拌,由于混合缸通常是长方形结构(为保证容量也可增加其混合缸体深度,使混合缸体两侧的距离缩短,便于螺旋轴将两侧原料混合搅拌,但由于缸体内部过深,会导致底部搅拌不均匀),当螺旋轴将两侧的原料向内部搅拌混合时,缸体内两端的原料很难向中间混合均匀。需要增加搅拌混捏的时间,或者人工缓慢加注,但这比较费时费力,而且人力成本花费较高,因此目前大规格石墨电极混捏所需时间普遍较长。
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负极材料混捏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石墨负极材料混捏装置,包括混合缸体,所述混合缸体内部设有混合机构,所述混合机构包括浆轴,所述浆轴一侧外部设有浆管,所述浆轴贯穿所述浆管,所述浆轴轴身设有双向轴承,所述双向轴承外壁固定于所述浆管内壁,所述浆轴与所述浆管通过所述双向轴承相连接,所述浆轴外壁设有第一螺旋搅拌叶,所述浆管外壁设有第二螺旋搅拌叶,所述第一螺旋搅拌叶与所述第二螺旋搅拌叶方向相对,所述浆轴一端与所述混合缸体连接处设有第一轴承,所述浆管与所述混合缸体连接处设有第二轴承,所述混合缸体靠近所述第二轴承一端设有支撑机箱,所述支撑机箱内部设有第一盘齿,所述第一盘齿固定于所述浆管靠近所述第二轴承一端,所述第一盘齿一侧设有第二盘齿,所述第二盘齿固定于所述浆轴靠近所述第二轴承一端,所述第一盘齿与所述第二盘齿夹缝处一侧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盘齿与所述第二盘齿夹缝处另一侧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盘齿,所述第二盘齿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一侧均安装有驱动装置。
8.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
9.进一步的,所述混合缸体顶部设有缸盖,所述缸盖与所述混合缸体连接处两侧均设有鸭嘴扣。
10.进一步的,所述混合缸体底部设有阀口。
11.进一步的,所述浆轴与所述浆管一端连接处设有密封槽,所述浆管一端安装于所述密封槽内。
12.进一步的,所述混合缸体靠近所述第一轴承一侧设有支撑腿。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利用同轴正反向旋转的原理,将混合缸体内两端的原料向缸体中心带入混合,解决了传统混合缸由于长方形结构,两端混合不均的现象,不需要增加搅拌混捏的时间与人工加注,省时省力,而且人力成本花费较少,解决了大规格石墨电极混捏所需时间较长的问题。
15.(2)、本实用新型的缸盖具有混合时防止原料外泄的功能,鸭嘴扣可使缸盖与混合缸体密封结合,防止搅拌混合时掉落;阀口可使混合缸体底部也可将搅拌的原料取出,密封槽防止原料进入浆管内部;支撑腿可支撑另一侧混合缸体。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石墨负极材料混捏装置的剖面图;
18.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石墨负极材料混捏装置浆管一端与浆轴的连接图;
19.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石墨负极材料混捏装置密封槽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
21.1、密封槽;2、浆轴;3、第一螺旋搅拌叶;4、浆管;5、第二螺旋搅拌叶;6、第二轴承;7、鸭嘴扣;8、第二盘齿;9、第一盘齿;10、电机;11、第一齿轮;12、支撑机箱;13、混合缸体;14、阀口;15、第一轴承;16、支撑腿;17、缸盖。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23.实施例一:
24.请参阅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石墨负极材料混捏装置,包括混合缸体13,所述混合缸体13内部设有混合机构,所述混合机构包括浆轴2,所述浆轴2一侧外部设有浆管4,所述浆轴2贯穿所述浆管4,所述浆轴2轴身设有双向轴承,所述双向轴承外壁固定于所述浆管4内壁,所述浆轴2与所述浆管4通过所述双向轴承相连接,所述浆轴2外壁设有第一螺旋搅拌叶3,所述浆管4外壁设有第二螺旋搅拌叶5,所述第一螺旋搅拌叶3与所述第二
螺旋搅拌叶5方向相对,所述浆轴2一端与所述混合缸体13连接处设有第一轴承15,所述浆管4与所述混合缸体13连接处设有第二轴承6,所述混合缸体13靠近所述第二轴承6一端设有支撑机箱12,所述支撑机箱12内部设有第一盘齿9,所述第一盘齿9固定于所述浆管4靠近所述第二轴承6一端,所述第一盘齿9一侧设有第二盘齿8,所述第二盘齿8固定于所述浆轴2靠近所述第二轴承6一端,所述第一盘齿9与所述第二盘齿8夹缝处一侧设有第一齿轮11,所述第一盘齿9与所述第二盘齿8夹缝处另一侧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11、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盘齿9,所述第二盘齿8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1与所述第二齿轮一侧均安装有驱动装置。
25.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利用同轴正反向旋转的原理,将混合缸体13内两端的原料向混合缸体13中心带入混合,解决了传统混合缸由于长方形结构,两端混合不均的现象,不需要增加搅拌的时间与人工加注,省时省力,而且人力成本花费较少,解决了大规格石墨电极混捏所需时间较长的问题;通过第一齿轮11与第二齿轮转动带动第一盘齿9与第二盘齿8转动,第一盘齿9与第二盘齿8带动浆轴2与浆管4进行转动,浆轴2与浆管4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螺旋搅拌叶3与第二螺旋搅拌叶5转动,由于第一螺旋搅拌叶3与第二螺旋搅拌叶5对向设置,可将混合缸体13内部两端的原料向内部带动混合,从而使原料混合均匀,双向轴承起到使浆轴2与浆管4互相支撑的作用。
26.实施例二:
27.请参阅图1

3,对于混合缸体13来说,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10;所述混合缸体13顶部设有缸盖17,所述缸盖17与所述混合缸体13连接处两侧均设有鸭嘴扣7;所述混合缸体13底部设有阀口14所述浆轴2与所述浆管4一端连接处设有密封槽1,所述浆管4一端安装于所述密封槽1内部;所述混合缸体13靠近所述第一轴承15一侧设有支撑腿16。
28.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缸盖17具有混合时防止原料外泄的功能,鸭嘴扣7可使缸盖17与混合缸体13密封结合,防止缸盖17搅拌混合时掉落;阀口14可使混合缸体13底部也可将搅拌的原料取出,密封槽1防止原料进入浆管4内部;支撑腿16可支撑另一侧混合缸体13。
29.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30.在实际应用时,本实用新型利用同轴正反向旋转的原理,将混合缸体13内两端的原料向混合缸体13中心带入混合,解决了传统混合缸由于长方形结构,两端混合不均的现象,不需要增加搅拌的时间与人工加注,省时省力,而且人力成本花费较少,解决了大规格石墨电极混捏所需时间较长的问题;通过第一齿轮11与第二齿轮转动带动第一盘齿9与第二盘齿8转动,第一盘齿9与第二盘齿8带动浆轴2与浆管4进行转动,浆轴2与浆管4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螺旋搅拌叶3与第二螺旋搅拌叶5转动,由于第一螺旋搅拌叶3与第二螺旋搅拌叶5对向设置,可将混合缸体13内部两端的原料向内部带动混合,从而使原料混合均匀,双向轴承起到使浆轴2与浆管4互相支撑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缸盖17具有混合时防止原料外泄的功能,鸭嘴扣7可使缸盖17与混合缸体13密封结合,防止缸盖17搅拌混合时掉落;阀口14可使混合缸体13底部也可将搅拌的原料取出,密封槽1防止原料进入浆管4内部;支撑腿16可支撑另一侧混合缸体13。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