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柴油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16940发布日期:2021-09-11 00:32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甲醇柴油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甲醇柴油生产装置,属于柴油能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柴油的主要组份为饱和烷经与芳香烃。催化裂化柴油馏分的烯怪及芳烃含量高,十六烷值低。
3.聚甲氧基二甲醚(简称podme或dmmn)指的是由分子式为ch30(ch20)nch3(1≤n≤10)的醚类燃料组成的混合物,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清洁燃料,可作为清洁柴油的调和成分。聚甲氧基二甲醚分别以氧原子取代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形成了与正烷经相似结构.由于其碳氢分子键为t键,化学能级高,容易释放氧原子,属于非自由基的作用原理。通过在柴油中混入聚甲氧基二甲醚可使得炭烟排放大幅降低,指示热效率提高,可大幅降低发动机微粒排放总数和微粒体积,同时微粒粒径整体变小。
4.但如仅在柴油中加入podme后,极性小分子podme极易溶入橡胶产生溶胀,使橡胶表面粗糙、产生较多的凹坑和缝隙,影响甲醇柴油实际生产过程中罐体的密封性能,造成柴油挥发,降低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甲醇柴油生产装置。
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甲醇柴油生产装置,包括:混合罐、二甲醚储罐、酯类a储罐、酯类b储罐、搅拌组件、过滤箱、抽水泵,二甲醚储罐、酯类a储罐、酯类b储罐分别与混合罐管路连通;二甲醚储罐与混合罐连通的管路上设置第一计量泵和第一阀门;
7.酯类a储罐与混合罐连通的管路上设置第二计量泵和第二阀门;酯类b储罐与混合罐连通的管路上设置第三计量泵和第二阀门;过滤箱与混合罐连通的出液口管路连通,并在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抽水泵和第三阀门;混合罐内安装搅拌组件;
8.二甲醚储罐包括:防溶胀密封环、盖体、罐体和进料接口,进料接口设置于罐体的顶面上,进料接口的顶面为敞口;盖体盖设于进料接口上;防溶胀密封环夹设于盖体与进料接口顶面之间;
9.防溶胀密封环包括:橡胶层、第一防溶胀涂料层和第二防溶胀涂料层,橡胶层的外表面上设置第一防溶胀涂料层,第一防溶胀涂料层的外表面上设置第二防溶胀涂料层;第二防溶胀涂料层朝向进料接口的敞口端设置。
10.优选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电机、搅拌桨、转轴;搅拌电机安装于混合罐顶面上;转轴的第一端与搅拌电机驱动连接;
11.转轴的第二端垂直混合罐顶面伸入混合罐内;搅拌桨设置于转轴的第二端上。
12.优选地,过滤箱包括:箱体、第一陶瓷过滤层,第一陶瓷过滤层设置于箱体内,并与箱体的短边平行设置;第一陶瓷过滤层覆盖箱体的纵向截面设置;
13.箱体的第一端面上设置进液管;进液管与混合罐的出液口管路连通,进液管与混
合罐的出液口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抽水泵和第三阀门;
14.箱体的第二端面上设置出液管。
15.优选地,过滤箱包括:第二陶瓷过滤层,第二陶瓷过滤层与第一陶瓷过滤层相互平行设置于箱体内。
16.优选地,过滤箱包括:活性炭吸附过滤膜,活性炭吸附过滤膜设置于箱体内;活性炭吸附过滤膜设置于第一陶瓷过滤层前端并靠近箱体第一端设置。
17.优选地,进料接口包括:卡接环,卡接环套设于进料接口的顶面外周缘上;防溶胀密封环套设于卡接环外侧壁上,并与盖体内侧壁抵接。
18.本技术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
19.1)本技术所提供的甲醇柴油生产装置,通过在柴油混合罐设置酯类储罐,并将柴油混合罐与酯类储罐管路连通,从而减少混合podme后柴油对出料口处密封件的溶胀作用,简化生产设备,所得产品便于出料,同时能减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挥发量,并在酯类储罐与混合罐相连通的管路上设置计量泵,对酯类物质的加入量进行准确计量,避免加入过多或过少酯类位置导致产品不合格等问题,提高产品合格率。
20.2)本技术所提供的甲醇柴油生产装置,通过在二甲醚储罐的盖体处设置表面设置防溶胀涂层的密封件,对podme储罐进行密封,减少生产过程中podme的挥发,从而减少原料浪费,同时能避免溶胀作用对密封件的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甲醇柴油生产装置主视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二甲醚储罐进料接口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防溶胀密封环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例说明:
25.10、混合罐;11、搅拌电机;13、搅拌桨;12、转轴;21、二甲醚储罐;211、第一计量泵;212、第一阀门;22、酯类a储罐;221、第二计量泵;231、第三计量泵;223、第二阀门;23、酯类b储罐;224、第三阀门;225、抽水泵;30、箱体;32、第一陶瓷过滤层;33、第二陶瓷过滤层;31、活性炭吸附过滤膜;213、进料接口;214、盖体;215、防溶胀密封环;216、卡接环;41、橡胶层;42、第一防溶胀涂料层;43、第二防溶胀涂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技术,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27.参见图1~3,本技术提供的甲醇柴油生产装置,包括:混合罐10、二甲醚储罐21、酯类a储罐22、酯类b储罐23、搅拌组件、过滤箱、抽水泵,二甲醚储罐21、酯类a储罐22、酯类b储罐23分别与混合罐10管路连通;二甲醚储罐21与混合罐10连通的管路上设置第一计量泵211和第一阀门212;酯类a储罐22与混合罐10连通的管路上设置第二计量泵221和第二阀门223;酯类b储罐23与混合罐10连通的管路上设置第三计量泵231和第二阀门223;过滤箱与混合罐10连通的出液口管路连通,并在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抽水泵和第三阀门224;混合罐10内安装搅拌组件;
28.二甲醚储罐21包括:防溶胀密封环215、盖体214、罐体和进料接口213,进料接口
213设置于罐体的顶面上,进料接口213的顶面为敞口;盖体214盖设于进料接口213上;防溶胀密封环215夹设于盖体214与进料接口213顶面之间;
29.防溶胀密封环215包括:橡胶层41、第一防溶胀涂料层42和第二防溶胀涂料层43,橡胶层41的外表面上设置第一防溶胀涂料层42,第一防溶胀涂料层42的外表面上设置第二防溶胀涂料层43;第二防溶胀涂料层43朝向进料接口213敞口端设置。
30.采用上述装置能通过在混合罐10上管路连通酯类储罐,通过在柴油、podme中加入酯类物质,实现对小分子podme的总和,减轻podme对橡胶材料的溶胀作用,降低生产成本,除二甲醚储罐21外其他部件均无需对所用密封件进行单独处理,即可实现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通过在酯类储罐与混合罐10相连通的管路上设置计量泵,能提高混合罐10内各物料的混合准确性,避免进料过量或过少,提高产品质量。
31.使用时,首先开启第一计量泵211和第一阀门212,向混合罐10中加入二甲醚溶液后启动搅拌组件混合混合罐10内的柴油和二甲醚后,再开启第二阀门223,定量加入酯类物质后,开启搅拌组件继续搅拌后混合酯类物质和二甲醚、柴油,完成混合后,开启第三阀门224通过抽水泵将混合液体加压泵入过滤箱中进行过滤后,完成甲醇柴油的生产。
32.混合罐10其他结构按现有领域常用方式设置,在此不累述。
33.优选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电机11、搅拌桨13、转轴12;搅拌电机11安装于混合罐10顶面上;转轴12的第一端与搅拌电机11驱动连接;转轴12的第二端垂直混合罐10顶面伸入混合罐10内;搅拌桨13设置于转轴12的第二端上。
34.优选地,搅拌组件包括:支架;支架安装于混合罐10顶面上;搅拌电机11安装于支架上。按此设置能提高搅拌电机11转动时的平稳性,提高安装可靠性。
35.参见图3,优选地,过滤箱包括:箱体30、第一陶瓷过滤层32,第一陶瓷过滤层32设置于箱体30内,并与箱体30的短边平行设置;第一陶瓷过滤层32覆盖箱体30的纵向截面设置;箱体30的第一端面上设置进液管;进液管与混合罐10的出液口管路连通,进液管与混合罐10的出液口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抽水泵和第三阀门224;箱体30的第二端面上设置出液管。
36.采用陶瓷过滤层能对有机物中所含杂质进行过滤,同时陶瓷过滤材料化学活性低,能避免与有机溶剂发生反应。
37.优选地,过滤箱包括:第二陶瓷过滤层33,第二陶瓷过滤层33与第一陶瓷过滤层32相互平行设置于箱体30内。经过两级陶瓷过滤后,能进一步提高产品纯净度,减少产品使用后形成的微粒体积。
38.优选地,过滤箱包括:活性炭吸附过滤膜31,活性炭吸附过滤膜31设置于箱体30内;活性炭吸附过滤膜31设置于第一陶瓷过滤层32前端并靠近箱体30第一端设置。
39.通过设置活性炭吸附层后减少进入第一陶瓷过滤层32的大体积杂质量,从而延长第一陶瓷过滤层32的更换时长,延长其使用寿命。
40.参见图2,优选地,进料接口213包括:卡接环216,卡接环216套设于进料接口213的顶面外周缘上;防溶胀密封环215套设于卡接环216外侧壁上,并与盖体214内侧壁抵接。按此设置能提高对二甲醚储罐21中物料的密封效果,减少挥发,同时有效防止密封件受二甲醚溶胀作用影响,有效保证密封效果。
41.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技术概括性描述的至少
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技术的范围内。
42.尽管这里参照本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技术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技术公开说明书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