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20084发布日期:2021-05-28 14:21阅读:51来源:国知局
碾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属于,主要是涉及一种粉碎粮食、药材等的电动石磨。



背景技术:

我国传统的将粮食、药材加工成粉末的装置多采用石磨,石磨是通过上下分开的两个石磨体相对运动,将加入其中的原料进行碾压,从而实现粉碎。传统工艺通常是手工活动物拉磨,上下磨之间通常是下磨固定、推动上磨转动,实现相对运动。

专利公开号cn104437737a的中国专利申请文献提出了一种电动石磨,在下磨下方设置电动机,驱动轴穿过下磨连接上磨下表面,从而驱动上磨转动,这样虽然实现了将传统石磨改造成电动驱动,但其需要在中心孔处设置轴套、密封圈等来避免物料进入中心孔,且下磨中心要设置穿透的孔、上磨下表面也要设置孔,安装和加工皆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碾磨装置,实现更简单的驱动。

本发明提供一种碾磨装置,包括:

上磨,所述上磨包括用于碾磨的上磨底面、偏离其中心设置并穿透其上下表面的进料孔、以及卡槽;

下磨,所述下磨包括与所述上磨底面接触用于碾磨的下磨顶面、以及设置在所述下磨的底面的驱动连接部,所述下磨受到支撑并可转动;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下磨下方,并且通过连接部件与所述驱动连接部连接,驱动所述下磨转动;

桶体,所述桶体内用于放置所述驱动装置、所述下磨和所述上磨,所述桶体上设置套孔;

桶盖,所述桶盖上相对于所述套孔设置套脚,所述套脚插入所述套孔内将所述桶盖与所述桶体连接,所述桶盖上相对于所述卡槽设置卡齿,所述卡齿卡入所述卡槽内将所述桶盖与所述上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包括四个设置在所述上磨的顶面周边的凹槽,所述桶盖包括相对于所述上磨的顶面设置在其桶盖顶中心的挖空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挖空部内侧凸出的四个卡齿。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孔上套设锥形的进料斗。

进一步地,所述套孔为多个设置在所述桶体的桶壁顶面的下凹孔,所述套脚为设置在所述桶盖的桶盖壁的底面凸起的圆柱。

进一步地,所述下磨顶面和所述上磨底面上设置磨齿。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连接部设置在所述下磨的底面中心。

进一步地,所述下磨在其中心的下磨顶面四周设置下磨斜面,所述下磨斜面的外直径大于所述上磨底面的直径,所述下磨的底面大于所述上磨底面直径的部位设置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用于提供所述下磨的支撑和转动轨道。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电机轴和连接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件包括齿轮传动部件进行速度的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驱动安装箱内,所述驱动安装箱设置在所述桶体内,所述驱动安装箱为圆形筒体状,包括环形的箱壁和箱底,所述环形的箱壁顶部插入所述环形凹槽内,作为所述下磨的转动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桶体的桶底内设置环形密封圈,所述驱动安装箱的底部压在所述环形密封圈上,所述桶体和所述驱动安装箱的底部设置通孔,用于穿过所述电机的电源线。

进一步地,所述桶体、所述下磨、所述上磨、所述桶盖都为圆形,且中心对齐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桶体的桶底位于所述驱动安装箱的外侧设置连通至所述桶体之外的出料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当驱动装置驱动下磨转动时,上磨在卡齿的作用下与桶盖连接,桶盖又在套脚的作用下与桶体连接,桶体内承载了驱动装置、下磨和上磨的重量,从而上磨如果要转动整个装置都会转动,虽然上磨在重力作用下与下磨之间有较大的摩擦力,但基于省力原则,下磨会自身单独转动,而无法带动上磨跟随转动,从而也就实现了上磨与下磨之间的相对转动,于是从进料口中加入物料后,物料被上磨和下磨碾碎,碾碎后的物料逐步向外流出,经过下磨斜面流向桶体内,再沿出料口流出桶体之外,如果是干燥的粉体,也可以在碾磨完毕后,轻松地打开桶盖,将桶体内的粉碎物料取出,打开桶盖也便于对桶体内进行清洗,该装置结构简单,却又能实现合理的驱动,达到良好的碾压粉碎效果,是对传统石磨很好的替代,既可以小型化实现家用,又可以大型化实现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附图说明

以下给出部分实施例的图示:

图1为一种碾磨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碾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碾磨装置组装后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中:桶体1、桶壁11、桶底12、套孔13、出料口14、支脚15;驱动安装箱2、箱壁21、箱底22;驱动装置3、电机31、电机轴32、连接部件33;下磨4、下磨顶面41、下磨斜面42、环形凹槽43、驱动连接部44;上磨5、上磨底面51、进料孔52、卡槽53;桶盖6、桶盖壁61、桶盖顶62、挖空部63、卡齿64、套脚65;进料斗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如附图1-3所示,为一种碾磨装置,包括:

上磨5,所述上磨5包括用于碾磨的上磨底面51、偏离其中心设置并穿透其上下表面的进料孔52、以及卡槽53;

下磨4,所述下磨4包括与所述上磨底面51接触用于碾磨的下磨顶面41、以及设置在所述下磨4的底面的驱动连接部44,所述下磨4受到支撑并可转动;

驱动装置3,所述驱动装置3设置在所述下磨4下方,并且通过连接部件33与所述驱动连接部44连接,驱动所述下磨4转动;

桶体1,所述桶体1内用于放置所述驱动装置3、所述下磨4和所述上磨5,所述桶体1上设置套孔13;

桶盖6,所述桶盖6上相对于所述套孔13设置套脚65,所述套脚65插入所述套孔13内将所述桶盖6与所述桶体1连接,所述桶盖6上相对于所述卡槽53设置卡齿64,所述卡齿64卡入所述卡槽53内将所述桶盖6与所述上磨5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当驱动装置3驱动下磨4转动时,上磨5在卡齿64的作用下与桶盖6连接,桶盖6又在套脚65的作用下与桶体1连接,桶体1内承载了驱动装置3、下磨4和上磨5的重量,从而上磨5如果要转动整个装置都会转动,虽然上磨5在重力作用下与下磨4之间有较大的摩擦力,但基于省力原则,下磨4会自身单独转动,而无法带动上磨5跟随转动,从而也就实现了上磨5与下磨4之间的相对转动,于是从进料口52中加入物料后,物料被上磨5和下磨4碾碎。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53包括四个设置在所述上磨5的顶面周边的凹槽,所述桶盖6包括相对于所述上磨5的顶面设置在其桶盖顶62中心的挖空部63、以及设置在所述挖空部63内侧凸出的四个卡齿64。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孔52上套设锥形的进料斗7。

进一步地,所述套孔13为多个设置在所述桶体1的桶壁11顶面的下凹孔,所述套脚65为设置在所述桶盖6的桶盖壁61的底面凸起的圆柱。

进一步地,所述下磨顶面41和所述上磨底面51上设置磨齿(图中省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连接部44设置在所述下磨4的底面中心。

进一步地,所述下磨4在其中心的下磨顶面41四周设置下磨斜面42,所述下磨斜面42的外直径大于所述上磨底面51的直径,所述下磨4的底面大于所述上磨底面51直径的部位设置环形凹槽43,所述环形凹槽43用于提供所述下磨4的支撑和转动轨道。理论上说,中心的连接部件33可以提供支撑和转动的支点,但是环形支撑能够使得下磨4转动时更平稳。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3包括电机31、电机轴32和连接部件33。采用电机31驱动,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件33可以包括齿轮传动部件进行速度的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3安装在驱动安装箱2内,所述驱动安装箱2设置在所述桶体1内,所述驱动安装箱2为圆形筒体状,包括环形的箱壁21和箱底22,所述环形的箱壁21顶部插入所述环形凹槽43内(此处环形凹槽43的设置不依赖于下磨斜面42,也可以将环形凹槽43设置在小于所述上磨5直径的下磨4的底面处,只是直径更大会更平稳,甚至不设置凹槽也可以),作为所述下磨4的转动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桶体1的桶底12内设置环形密封圈,所述驱动安装箱2的底部压在所述环形密封圈上,所述桶体1和所述驱动安装箱2的底部设置通孔,用于穿过所述电机31的电源线。

进一步地,所述桶体1、所述下磨4、所述上磨5、所述桶盖6都为圆形,且中心对齐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桶体1的桶底12位于所述驱动安装箱2的外侧设置连通至所述桶体1之外的出料口14。

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描述是,连接电机31的电源,所述电机31驱动所述下磨4转动,从所述进料斗7中加入待碾磨的物料,所述物料由进料孔52落在所述下磨顶面41上,跟随所述下磨4的转动,物料被送入上磨5的上磨底面51下方,从而在相对运动和上磨5的重力作用下,物料被碾碎,碾碎后的物料逐步向外流出,经过下磨斜面42流向桶体1内,再沿出料口14流出桶体1之外,如果是干燥的粉体,也可以不设置出料口14,而是在碾磨完毕后,可以轻松地打开桶盖6,将桶体1内的粉碎物料取出,也便于对桶体1内进行清洗,该装置结构简单,却又能实现合理的驱动,达到良好的碾压粉碎效果,是对传统石磨的很好的替代,既可以小型化实现家用,又可以大型化实现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不是用于限定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所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