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幕喷淋式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90502发布日期:2021-08-17 13:40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幕喷淋式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分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除尘器,特别是一种水幕喷淋式除尘器。



背景技术:

除尘器是把粉尘从烟气中分离出来的设备,除尘器的性能用可处理的气体量、气体通过除尘器时的阻力损失和除尘效率来表达。

不同的工况,产生的粉尘特性以及含量也不相同,如喷砂、抛丸工序中不仅含有细小粉尘,还有大颗粒物质。为此发明人曾提出了一种除尘装置(申请号200710069354.1),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折流板,在进气口处设有通过水泵和喷水管喷出的水帘;水帘使进入壳体内气流中大部分粉尘与水凝聚在一起;该技术方案存在着喷水管的出水孔容易堵塞,进而影响水与粉尘凝聚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水幕喷淋式除尘器,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水与粉尘凝聚效果。

本发明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幕喷淋式除尘器,包括壳体和水泵,壳体的内腔具有水粉混合区域和水汽分离区域,水汽分离区域位于水粉混合区域的一侧,壳体的壁上开设有与水粉混合区域相连通的进气口以及开设有与水汽分离区域相连通的出气口;壳体的水汽分离区域内安装有水汽分离件,水泵的进水口与壳体的内腔底部区域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水粉混合区域的顶部设置有水幕板,当壳体的内腔底部区域盛放有水时,水泵能将水抽至水幕板的一侧面上。

水沿水幕板的侧面自然向下流淌,由此形成水幕。在风机作用下,气流经进气口进入壳体内腔中,依次流经水粉混合区域和水汽分离区域,最后从出气口流出。气流流经水粉混合区域时气流将水幕板底缘处水流击破形成水雾且水雾混入气流中;若气流中含有粉尘,则气流在后续流动过程中水雾与粉尘不断凝聚,气流流经水汽分离件时水汽和粉尘重新被分离出来,分离出的水带动粉尘自动向下流淌,重新聚集在壳体内腔的底部,实现水循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水幕喷淋式除尘器中水泵抽出的水无需经过喷头,通常在水管的侧壁开设通孔即可,通孔的直径显然大于喷头上出水孔的直径,进而水管上的通孔不易堵塞。经水管的通孔喷洒在水幕板的侧面上,水自然向下流淌以及向前后两侧扩散,通过控制水管侧壁上相邻通孔之间间距便能控制水幕厚度均匀性以及连贯性,进而提高水雾形成连续性和均匀性,实现提高水与粉尘凝聚效果。

在上述的水幕喷淋式除尘器中,所述水幕板倾斜设置,水喷洒在水幕板的上侧面上。

在上述的水幕喷淋式除尘器中,所述水幕板的底部弯折形成存水腔。

在上述的水幕喷淋式除尘器中,所述水幕板的数量为一张或多张,水粉混合区域和水汽分离区域左右排列设置,多张水幕板沿着壳体左右方向排列设置。

在上述的水幕喷淋式除尘器中,所述水幕板的前后两端均与壳体的壁密封固定连接。

在上述的水幕喷淋式除尘器中,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有管道,管道中具有与水幕板平行设置的洒水段,洒水段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

在上述的水幕喷淋式除尘器中,所述壳体的顶壁上设有蓄水槽,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蓄水槽相连通;壳体的顶壁上开设有泄水通道,蓄水槽内的水能经泄水通道流至水幕板的一侧面上。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水幕喷淋式除尘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水幕喷淋式除尘器的运行状态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二中水幕喷淋式除尘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水幕喷淋式除尘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处剖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b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7是图4中c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8是水幕喷淋式除尘器的运行状态示意图。

图中,1、壳体;1a、自然沉降区域;1b、水粉混合区域;1c、水汽分离区域;1d、第一隔板部;1e、第二隔板部;1f、进气口;1g、出气口;1h、第一过气口;1i、第二过气口;2、水泵;3、管道;3a、洒水段;4、折流板;5、淤泥箱;6、水幕板;6a、存水腔;7、蓄水槽;7a、接入子槽;7b、排出子槽;8、第一条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水幕喷淋式除尘器包括壳体1、水泵2和水汽分离件。

壳体1大致呈长方体状,壳体1的内腔从右至左依次为自然沉降区域1a、水粉混合区域1b和水汽分离区域1c;壳体1中具有位于自然沉降区域1a和水粉混合区域1b之间的第一隔板部1d以及位于水粉混合区域1b和水汽分离区域1c之间的第二隔板部1e。

壳体1中自然沉降区域1a的顶壁上开设有进气口1f,水汽分离区域1c的顶部侧壁上开设有出气口1g。第一隔板部1d上具有第一过气口1h,由此水粉混合区域1b通过自然沉降区域1a与进气口1f相连通。第二隔板部1e的底缘与壳体1的底壁之间具有第二过气口1i,水粉混合区域1b和水汽分离区域1c的底部贯通,水粉混合区域1b和水汽分离区域1c的底部用于蓄水;第一过气口1h位于第一隔板部1d的中部,这样不仅能避免水流入自然沉降区域1a内,还使气流流至水粉混合区域1b的中层,有利于提高水形成水雾以及水雾混入气流中。

壳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淤泥箱5,淤泥箱5的内腔与水汽分离区域1c底部相连通;由此水粉混合区域1b和水汽分离区域1c的底壁倾斜设置,由此沉降的淤泥能自动流入淤泥箱5内。

壳体1的水汽分离区域1c内安装有水汽分离件,水汽分离件为折流板4,折流板4与壳体1固定连接,且折流板4的前后两端均与壳体1的壁密封连接;折流板4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多张折流板4从上至下排列且左右交错设置。位于最下方的折流板4顶缘与第二隔板部1e的底缘密封连接,由此位于最下方的折流板4下板面具有导流作用。

水粉混合区域1b的顶部设置有水幕板6,说明书附图给出水幕板6的数量为一张。水幕板6的前后两端均与壳体1的壁密封固定连接,这样水幕的宽度与水粉混合区域1b的宽度相吻合,提高水幕与气流接触长度,提高气流中水雾均匀性以及提高水雾产生量。水幕板6靠近第一过气口1h处,这样有利于水随气流流动长度,进而有利于形成水雾以及有利于提高水雾在气流中分布均匀性。

水幕板6倾斜设置,以及水幕板6的底部弯折形成存水腔6a,这样不仅提高水幕板6的强度,还使沿水幕板6板面向下流的水形成缓冲,有利于提高水幕板6底缘处水幕连贯性和均匀性,尤其是能有效消除条形孔8局部堵塞引起水幕不连贯的问题。

水泵2为潜水泵2,水泵2的进水口与壳体1中水汽分离区域1c的底部相连通,水泵2的出水口连接有管道3,管道3中具有与水幕板6平行设置的洒水段3a,洒水段3a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水经通孔喷洒在水幕板6的上侧面上。

如图2所示,点划线箭头示意气流流动方向,虚线箭头示意水流动方向,实线箭头示意粉尘自然沉降方向。含粉尘气流经进气口1f进入自然沉降区域1a内,气流从上至下流动,这样有利于粉尘自然沉降,实现预处理;接着气流经第一过气口1h进入水粉混合区域1b,倾斜设置的水幕板6也具有引导气流流动作用,气流将从水幕板6底缘流下的水击碎并使水混入气流中,水随气流流动,水形成水雾以及水雾与粉尘凝聚在一起。

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基本相同之处不再累赘描述,仅描述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水幕板6的数量可适应性地增大,说明书附图给出水幕板6的数量为两张;多张水幕板6沿着壳体1左右方向排列设置。

实施例三:如图4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基本相同之处不再累赘描述,仅描述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水幕板6的上方设置有蓄水槽7,蓄水槽7位于水粉混合区域1b顶部的上方,这样不仅避免气流影响蓄水槽7内水面晃动,又便于清洗蓄水槽7。水幕喷淋式除尘器还包括与蓄水槽7内腔相连通且能使蓄水槽7内水流至水幕板6板面上的泄水通道。蓄水槽7包括接入子槽7a和排出子槽7b,水泵2的出水口通过管道3与接入子槽7a相连通,泄水通道与排出子槽7b相连通,这样部分淤泥能在接入子槽7a内沉降和过滤,进一步降低泄水通道堵塞可能性。

泄水通道为开设在水粉混合区域1b顶壁上的条形孔8,条形孔8的前后两端延伸至壳体1的侧壁处,即条形孔8的长度与水幕板6的长度相吻合,进而有利于水幕连贯性以及厚度均匀性。

条形孔8的数量为两条,第一条形孔8使蓄水槽7内水流至水幕板6板面上;第二条形孔8贴在第二隔板部1e上,该条条形孔8使蓄水槽7内水流至第二隔板部1e上,由此水沿着第二隔板部1e的侧面向下流淌,直至位于最下方折流板4的下板面上,该水也能混入气流中,实现增加气流中水雾含量,还实现冲刷水粉混合区域1b侧面,避免粉尘粘附在第二隔板部1e上。

实施例四: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基本相同之处不再累赘描述,仅描述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水粉混合区域内设置有蓄水槽7,水泵2的出水口通过管道3与蓄水槽7相连通;蓄水槽7内的水从沿口溢出流至水幕板6的一侧面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