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绿化垃圾的无公害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32842发布日期:2022-04-13 16:24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园林绿化垃圾的无公害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园林绿化垃圾的无公害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我国园林绿化工程的推进,园林绿化面积不断增加,而与此同时,却带来了绿色垃圾的急剧增加,大部分的园林绿化垃圾得不到合理的回收利用。当前处理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环卫工人进行打扫收集后填埋,而现有的园林绿化垃圾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落叶、草碎等植物碎屑,另一类是较重的枯枝和植物枝条等。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园林绿化垃圾回收处理不得当,回收利用率低,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便于园林绿化垃圾的回收处理,本技术提供一种园林绿化垃圾的无公害处理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园林绿化垃圾的无公害处理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园林绿化垃圾的无公害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倾斜设置有自上而下依次连通的破碎腔、输送腔以及压缩腔;破碎机构,所述破碎机构设置于破碎腔内,所述破碎机构包括驱动源以及破碎辊,所述驱动源以用于驱动破碎辊转动对物料进行破碎,所述箱体上开设有供物料掉落至破碎辊上的进料口;压缩辊,所述压缩辊设置于输送腔,所述压缩辊同轴固定至破碎辊远离驱动源的一端,所述压缩腔位于压缩辊远离破碎辊的一侧以用于容纳压缩物料;滑移机构,所述滑移机构设置于箱体下侧以便于驱动箱体移动;吸料机构,所述吸料机构设置于箱体外,所述吸料机构的出风口与进料口连接,所述吸料机构的进风口位于箱体下侧以用于吸取物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安装至箱体,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以及蓄电池,蓄电池与控制器电连接,破碎机构、吸料机构均与控制器以及蓄电池电连接;其中,物料破碎后掉落至破碎腔底部并自上而下滑动至输送腔,压缩辊将破碎料输送至压缩腔并对压缩腔内不断累积的破碎料进行持续性压缩。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箱体、破碎机构、压缩辊、滑移机构、吸料机构以及控制系统配合实现将园林绿化垃圾的回收利用,其实施方式是,通过滑移机构带动箱体、破碎机构、压缩辊以及吸料机构进行滑移,利用吸料机构将地面上的园林绿化垃圾进行吸取,并输送至破碎机构处进行破碎处理,破碎后的粉碎料将沿着破碎腔底部在重力作用下滑移至输送腔中,在压缩辊的作用下输送至压缩腔中,利用压缩辊不断对破碎料进行压缩,在破碎的同时借助破碎辊的动力同时实现对物料进行压缩的作用,破碎料压缩成块后可以再回收当燃料等使用。
7.优选的,各所述压缩辊均设置为螺旋式输送辊,所述压缩辊远离破碎辊的一端设置有一压盘,所述压盘与压缩辊同轴设置且与压缩辊的螺旋叶片连接,所述压盘设置有通
口,所述通口位于螺旋叶片与压盘连接处远离破碎辊的一侧,所述压缩辊的螺旋叶片远离轴线的一端与输送腔内侧壁贴合设置。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螺旋式输送辊的螺旋送料,将带动破碎腔的物料更搞笑输送至压缩腔中,同时利用螺旋式输送辊的结构特性,可以对压缩腔内的破碎料进行压缩,同时阻止压缩腔内破碎料返流的情况,进而实现物料输送以及压缩的作用,压盘的设置将增加压缩辊的螺旋叶片持续对压缩腔内物料进行持续压缩的接触面积,增加压缩辊对压缩腔内的破碎料的挤压的稳定性,通口的设置便于物料输送至压缩腔,同时利用通口的位置可以实现破碎料的畅通的同时,可以利用螺丝叶片的作用力,进一步阻止压缩腔内破碎料的返流。
9.优选的,所述压缩腔远离输送腔的一端设置有与箱体外壁连通的内螺纹口,所述内螺纹口内螺纹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外端设置有十字把手。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螺纹口的设置将便于端盖与箱体实现螺纹连接,便于端盖的拆装,十字把手的设置将便于使用者旋转端盖;本技申请中之所以采用螺纹连接的端盖的,其原因在于本技术方案中采用的是压缩的方式进行破碎料的处理,而端盖又是位于受力面,如果是采用其他挡门类的方式进行关闭压缩腔的出料口,在破碎料压缩后需要取出是,挡门类方式不便开启,因此采用旋盖的方式进行关系,当向外旋出端盖时,被压缩的破碎料是对端盖施加的作用力是逐渐减少的,进而便于使用者旋出端盖取料。
11.优选的,所述输送腔靠近压缩腔的一端的内侧壁设置有若干通气口,各所述通气口贯穿箱体壁厚,各所述通气口均设置有过滤网。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物料随着气流输送至破碎腔中进行破碎,而在输送腔处设置有通气口,此时气流的流动方向是从进料口进入破碎腔,然后流动至输送腔,然后再从通气口输送出去,进而实现气流的流动方式是通过破碎腔流动至输送腔,而这股气流将辅助带动破碎料进入输送腔中,进一步便于将破碎腔中的破碎物料输送至输送腔中;过滤网的设置将减少物料从通气口排出,而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压缩辊的螺旋叶片外端是与输送腔的内壁贴合设置,输送辊转动时不断将过滤网上积留的破碎料刮下,减少破碎料堵住过滤网的情况。
13.优选的,所述滑移机构包括机架以及若干前轮、后轮,各所述前轮以及后轮与均机架转动连接,所述机架上固定有外管,各所述外管上端均竖向滑移连接有内管,各所述内管上端均与箱体铰接,各所述内管均套设有弹簧,各所述弹簧的上端均与内管抵接,各所述弹簧的下端与外管抵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包括机架、前轮以及后轮的滑移机构将便于移动箱体,外管、内管以及弹簧的设置将便于提高箱体的缓冲效果,在地势环境复杂的地方可以减少箱体内部结构的撞击损伤,提高适用性。
15.优选的,所述吸料机构包括抽风机、抽风箱、波纹管,所述抽风箱固定至加机架上,且位于机架远离前轮的一端,所述抽风箱下端设置有若干吸料口,所述抽风箱的出风口与抽风机的进风口连接,所述抽风机的出风口与波纹管连接,所述波纹管的出风口与进料口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抽风机抽取抽风箱内的空气,使得抽风箱下端的出风口形成负压,利用抽风机的压力将地上的园林绿化垃圾吸至抽风箱并经过抽风机以及波
纹管输送至破碎腔中,进而实现吸料机构将物料输送至破碎腔中的效果;其中,利用波纹管的柔性伸缩特性,便于适应箱体需要缓冲震动所产生的活动量,便于波纹管与进料口处的稳定连接。
17.优选的,所述进料口正对破碎辊上端,所述进料口罩设有漏斗状设置的罩体,所述罩体上开设有若干散风口,所述罩体的尖端口位于罩体靠近破碎辊的一端。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从进料口进入破碎腔中的局部气流较强,未得到及时的疏解,会带着树叶在破碎腔内乱飞,影响破碎机构的破碎操作,而在进料口处设置有罩体,利用罩体上的散风口将进入进料口的风压散掉一部分,并使得罩体的出口更加接近破碎机构的破碎辊处,同时减小带动落叶的气流强度,如此双重作用可以使得落叶更稳定的进入破碎辊之间。
19.优选的,所述机架转动设置有同步轴,两所述后轮固定至同步轴两端,所述同步轴同轴固定有若干第一锥齿轮,所述同步轴外还同轴设置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内转动设置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各所述第二锥齿轮位于同步轴下侧,各所述第二锥齿轮下端均伸出至外壳体下侧且设置有用于清扫地面的清扫刷。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清扫时,部分落叶粘附至地面,难以清除,因此,通过在机架上设置有同步轴并将后轮同轴固定至同步轴两端,同时设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以及清扫刷,在推动箱体移动时,滚轮发生滚动并带动同步轴转动,同步轴转动将带动各第一锥齿轮发生同步转动,利用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二锥齿轮清扫刷转动,清扫刷下端将对底面进行清扫使得粘附在地面上的落叶脱落,以便于落叶的回收,实现在推动箱体的同时进行难以清除类型的落叶进行清扫。
21.优选的,所述清扫刷包括刷盘以及刷毛,所述刷盘上端与第二锥齿轮连接,所述刷毛设置于刷盘周侧边且位于刷盘下侧。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刷毛设置于刷盘的周侧以及下侧,利用刷毛的柔性特性,在实现清扫的同时,可适用于崎岖不平的地势环境,减少清洗刷与地面撞击损坏。
23.优选的,所述机架还转动设置有碾压辊,所述前轮同轴固定至碾压辊两端,所述碾压辊直径与前轮直径一致。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机架前端设置碾压辊,将利用碾压辊的碾压作用将地面上的树枝进行碾压破碎,利用整体的结构重量将小型干枯树枝进行初步破碎,以便于吸料机构将破碎后的枯树枝吸取。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设置箱体、破碎机构、压缩辊、滑移机构以及吸料机构配合将园林绿化垃圾进行吸附、破碎以及压缩处理后进行回收处理;通过在机架上设置同步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外管以及清扫刷实现地面粘附的落叶清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无公害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无公害处理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图2的a局部的放大示意图。
2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无公害处理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压缩辊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2、破碎机构;201、驱动源;202、破碎辊;203、主动齿轮;204、从动齿轮;3、压缩辊;4、滑移机构;41、机架;42、前轮;43、后轮;5、吸料机构;51、抽风机;52、抽风箱;53、波纹管;6、破碎腔;7、输送腔;8、压缩腔;9、外管;10、内管;11、弹簧;12、同步轴;13、第一锥齿轮;14、外壳体;15、第二锥齿轮;16、转动轴;17、清扫刷;171、刷盘;172、刷毛;18、碾压辊;19、进料口;20、压盘;21、通口;22、通气口;23、过滤网;24、螺纹口;25、端盖;26、十字把手;27、吸料口;28、罩体;29、散风口;30、控制器;31、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园林绿化垃圾的无公害处理装置。参照图1、图2所示,无公害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破碎机构2、压缩辊3、滑移机构4以及吸料机构5,箱体1内倾斜有自上而下依次连通设置的破碎腔6、输送腔7以及压缩腔8;破碎机构2安装至破碎腔6内以用于对进入破碎腔6内的园林绿化垃圾进行破碎处理;压缩辊3与破碎机构2连接,压缩辊3安装至输送腔7,以用于将物料输送至压缩腔8;滑移机构4设置于箱体1下侧以便于推动箱体1移动;吸料机构5安装至箱体1外,吸料机构5以用于将地面上的物料吸至破碎腔6内;园林绿化垃圾破碎后沿着破碎腔6的底部自上而下滑动至输送腔7进口端,利用压缩辊3将破碎料输送至压缩腔8,并对压缩腔8内不断累积的破碎料进行持续性压缩,直至将破碎料压缩成块状取出并回收作为燃料等用途使用。其中箱体1上还安装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30以及蓄电池31,蓄电池31与控制器30电连接,破碎机构2、吸料机构5均与控制器30以及蓄电池31电连接。
33.参照图1、图2所示,滑移机构4包括机架41以及两件前轮42、两件后轮43,前轮42、后轮43分别位于箱体1滑移行进的前端、后端,两件前轮42以及两件后轮43与均与机架41转动连接,机架41上竖向固定有外管9,各外管9上端均竖向滑移连接有内管10,内管10滑移于外管9内,各内管10上端均与箱体1铰接,各内管10外均套设有弹簧11,各弹簧11的上端均与内管10抵接,各弹簧11的下端均与外管9抵接,如此将便于实现箱体1的缓冲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抖料效果。
34.进一步的,参照图2、图3所示,机架41还转动安装有同步轴12,两件后轮43分别固定至同步轴12两端,同步轴12同轴固定有若干第一锥齿轮13,同步轴12外还同轴安装有外壳体14,外壳体14呈方形管状设置,外壳体14两端与机架41固定连接,外壳体14内转动安装有若干与第一锥齿轮13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5,各第二锥齿轮15位于同步轴12下侧,各第二锥齿轮15下端同轴固定有转动轴16,转动轴16与外壳体14转动连接,各转动轴16均向下伸出至外壳体14下侧且固定有用于清扫地面的清扫刷17。其中,各清扫刷17均包括刷盘171以及刷毛172,刷盘171上端与转动轴16下端连接固定,刷毛172固定于刷盘171周侧边且位于刷盘171下侧。
35.进一步的,参照图1所示,机架41的前端还转动安装有碾压辊18,两件前轮42同轴
固定至碾压辊18两端,碾压辊18直径与前轮42直径一致。
36.参照图2、图4所示,破碎机构2包括驱动源201以及一对破碎辊202,驱动源201设置为电机,电机的电机轴上固定有主动齿轮203,两件破碎辊202上均固定有从动齿轮204,主动齿轮203与从动齿轮204啮合传动,进而实现驱动源201驱动破碎辊202转动,箱体1上开设有供物料掉落至破碎辊202上的进料口19,两件破碎辊202均安装至破碎腔6内且与箱体1转动连接。
37.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5所示,两件压缩辊3均设置为螺旋式输送辊,压缩辊3远离破碎辊202的一端固定有一压盘20,压盘20与压缩辊3同轴设置且与压缩辊3的螺旋叶片连接,压盘20开设有通口21,通口21位于螺旋叶片与压盘20连接处远离破碎辊202的一侧,压缩辊3的螺旋叶片远离轴线的一端与输送腔7内侧壁贴合设置。
38.进一步的,参照图1、图2所示,输送腔7靠近压缩腔8的一端的内侧壁设置有若干通气口22,各通气口22贯穿箱体1壁厚,各通气口22均安装有过滤网23,各过滤网23的内壁均与输送腔7的内壁齐平设置。
39.进一步的,参照图1、图2所示,压缩腔8远离输送腔7的一端开设有与箱体1外壁连通的内螺纹口24,内螺纹口24螺纹连接有端盖25,端盖25外端设置有十字把手26。
40.参照图1、图2所示,吸料机构5包括抽风机51、抽风箱52、波纹管53,抽风箱52固定至机架41后端上,抽风箱52下端开设有若干吸料口27,吸料口27呈倒漏斗状设置,抽风箱52的出风口与抽风机51的进风口连接,抽风机51的出风口与波纹管53连接,波纹管53的出风口与进料口19连接。本实施例中电机以及抽风机51均与控制器30以及蓄电池31电连接。
41.进一步的,参照图1、图2所示,进料口19正对两件破碎辊202上端咬合处,进料口19罩设有漏斗状设置的罩体28,罩体28上开设有若干散风口29,罩体28的尖端口位于罩体28靠近破碎辊202的一端,利用散风口29来散掉风压,进而减少园林绿化垃圾被高强气流带着在破碎腔6内乱飞。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园林绿化垃圾的无公害处理装置的实施原理为:控制器30控制启动破碎机构2以及吸料机构5,推动箱体1向前移动,园林绿化垃圾在吸料机构5的作用下吸取至破碎腔6内,破碎腔6内经过破碎的破碎料下滑至输送腔7内,经过输送腔7内的压缩辊3的输送作用输送至压缩腔8中进行压缩,压缩完成后将开启端盖25取出。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