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浓缩机底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11341发布日期:2021-11-22 17:23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浓缩机底流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选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浓缩机底流结构。


背景技术:

2.浓缩机广泛应用于矿山、冶金、煤炭等行业废水、废渣的处理工艺,对提高矿浆浓度和循环水利用率具有重要作用。选矿作业中,为提高过滤脱水作业效率和保证浮选作业浓度,都需要提高矿浆浓度,保证下一步作业顺利进行。采用浓缩机对中矿、精矿、尾矿进行浓缩脱水处理,将矿浆浓度由20

30%提升至50

70%,可满足过滤机、浮选等作业对矿浆浓度的要求。浓缩机底流结构如图1、图2所示。
3.传统浓缩机下矿采用同侧管道的下矿方式。由于同侧下矿口走同一根底流管,末端下矿口与前端下矿口在下矿流速存在差异。在底流管道前端,下矿顺畅;末端下矿口则下矿较慢。浓缩机下矿不均,易造成浓缩机压力过高,频繁提耙影响生产运行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浓缩机底流结构,以解决现有下矿结构导致浓缩机下矿不均,从而导致的压力过高、提耙等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浓缩机底流结构,包括呈圆周依次均匀分布的1号下矿口、2号下矿口、3号下矿口和4号下矿口,其中所述1号下矿口和2号下矿口为一组且共用一根底流管,所述3号下矿口和4号下矿口为一组且共用一根底流管,两组下矿口采用异侧的下矿口下矿,即1号下矿口、3号下矿口下矿或者4号下矿口、2号下矿口下矿,两个所述底流管上设置均设置有储矿箱且两个所述底流管共用一个储矿箱。
7.进一步的,所述储矿箱呈圆柱体或长方体。
8.进一步的,所述大角度下矿口的角度为180
°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10.1、采用异侧口下矿,可保证浓缩机下矿均匀,解决浓缩机同侧口下矿不均的压力过高、提耙问题;
11.2、加设的储矿箱可以实现异侧下矿口下矿自由切换而不用倒泵;同时底流泵倒泵也不影响两个异侧下矿运行方式,实现两两互为备用,生产运行更加稳定合理;
12.3、采用储矿箱对浓缩机底流进行暂存、混匀后,底流泵输送矿浆浓度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13.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4.图1是背景技术中浓缩机底流结构主视图;
15.图2是背景技术中浓缩机底流结构俯视图;
16.图3是浓缩机底流传统下矿矿浆流向主视图;
17.图4是浓缩机底流传统下矿矿浆流向俯视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浓缩机底流结构主视图;
19.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浓缩机底流结构俯视图;
20.附图标记说明:1、1号下矿口;2、1号下矿口;3、1号下矿口;4、1号下矿口;5、底流管;6、储矿箱;7、阀门;8、除渣箱;9、浓缩机副耙;10、三通。
具体实施方式
21.本实用新型实例应用于包钢(集团)公司宝山矿业公司综合利用作业部,选取7号砂泵站nxz

45耙式浓缩机底流进行改造,原设计采用浓缩机底流同侧下矿。生产运行中,随着浓缩机底流浓度提高,浓缩机耙子受力逐渐变大。传统浓缩机下矿采用图3、图4的下矿方式。1、2下矿口走同一根底流管,利用底流泵送至相应工艺位置。由于1、2号下矿口在同一根管道,2号下矿口在底流管道前端,下矿顺畅;1号下矿口则下矿较慢,矿物易于堆积;此外,传统下矿方式采用1、2号下矿口下矿,角度约104
°
。浓缩机运转时,2号下矿口至1号下矿口角度约260
°
的矿量随着浓缩机副耙顺时针运转至1号锥口下矿,矿物更易于堆积锥口,如图4。在浓缩机底流浓度超过60%时常出现堵塞下矿口的情况。因浓缩机下矿不均,易造成浓缩机压力过高,频繁提耙影响生产运行稳定。
22.实例改造中,第一步通过改变原小角度下矿口(104
°
)下矿方式为大角度下矿口(180
°
),如图5。随着浓缩机耙子顺时针运转,浓缩机锥面上矿量均匀通过下矿口;本实用新型采用1号下矿口1、3号下矿口3下矿,可保证浓缩机下矿均匀,解决浓缩机1、2号下矿口下矿不均的压力过高、提耙问题;
23.第二步在两个底流管5上加设连通的储矿箱6,下矿口各单独下矿后进入储矿箱6,暂存、混匀后,底流泵输送矿浆浓度更加稳定;加设的储矿箱6可以实现1号下矿口1、3号下矿口3下矿和2号下矿口2、4号下矿口4下矿自由切换而不用倒泵;同时底流泵倒泵也不影响两个1号下矿口1、3号下矿口3下矿和2号下矿口2、4号下矿口4下矿运行方式,实现两两互为备用,生产运行更加稳定合理。
24.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改造实施前现场浓缩机经常出现下矿不均、浓缩机耙子压力过高而达不到工艺要求的浓度的问题,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后,现场浓缩机底流浓度达到工艺要求,浓缩机下矿均匀稳定,实现了生产稳定顺行;
25.将其应用于白云鄂博氧化矿

资源综合利用混合浮选60米浓缩机、60米水处理浓缩机、萤石浮选50米浓缩机;改造费用7.65万(管道4.5万元+安装费3.15万元);改造后,浓缩机下矿稳定,避免了浓缩机耙子压力过高原因出现的排空检查、检修等,直接经济效益37.8万/年。
26.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浓缩机底流结构,包括呈圆周依次均匀分布的1号下矿口、2号下矿口、3号下矿口和4号下矿口,其中所述1号下矿口和2号下矿口为一组且共用一根底流管,所述3号下矿口和4号下矿口为一组且共用一根底流管,其特征在于,两组下矿口采用异侧的下矿口下矿,即1号下矿口、3号下矿口下矿或者4号下矿口、2号下矿口下矿,两个所述底流管上均设置有储矿箱且两个所述底流管共用一个储矿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缩机底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矿箱呈圆柱体或长方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缩机底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大角度所述下矿口的角度为180
°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浓缩机底流结构,包括呈圆周依次均匀分布的1号下矿口、2号下矿口、3号下矿口和4号下矿口,其中所述1号下矿口和2号下矿口为一组且共用一根底流管,所述3号下矿口和4号下矿口为一组且共用一根底流管,两组下矿口采用异侧的下矿口下矿,即1号下矿口、3号下矿口下矿或者4号下矿口、2号下矿口下矿,两个所述底流管上设置均设置有储矿箱且两个所述底流管共用一个储矿箱。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浓缩机底流结构,以解决现有下矿结构导致浓缩机下矿不均,从而导致的压力过高、提耙等问题。提耙等问题。提耙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曾永杰 卢方宏 杨晓东 张荣 史晓明 王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05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