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袋复合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66751发布日期:2021-11-25 10:00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袋复合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除尘器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袋复合除尘器。


背景技术:

2.电袋复合除尘器,是一种有机集成静电除尘和过滤除尘两种除尘机理的新型节能高效除尘器,电袋复合除尘器采用高频高压电源供电、整体式布局,电、袋区过度结构等多项特色技术,电袋复合除尘器充分发挥静电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的优点,有效地弥补了两种除尘器的缺点,电袋复合除尘器除尘效率高、设备阻力低,滤袋寿命长,具有运行维护费用低、占地面积小等节能和高可靠性特点;而电袋复合除尘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底部集尘容器进行清理,以进行维护和保障使用。
3.现有的电袋复合除尘器,虽然具有良好的除尘效果,但在利用容器对除尘器底端的灰尘进行收集时,通常存在着不便对容器进行安装和拆卸的缺陷,也无法及时地获知容器中收集到的灰尘的量,从而无法及时地将收集了足够多的容器从除尘器的底端取下,并对其中的灰尘进行清理;此外,还存在着无法同时使得装置在工作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平稳性、使得装置在需要移动的过程中能够省时省力地进行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袋复合除尘器,不仅能够方便地对除尘器底端的灰尘进行收集,而且还能使得装置在工作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平稳性,使得装置在需要移动的过程中能够省时省力地进行移动。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袋复合除尘器,包括除尘器本体、设置在除尘器本体底部的出尘管、设置在出尘管上的控制阀、设置在除尘器本体下端内侧壁上且与出尘管相适配的出灰导引斗、与出尘管相适配的用于收集灰尘的集灰模块和设置在除尘器本体底部的行走支撑模块;
6.所述集灰模块包括竖向设置在除尘器本体底部左右侧端外壁上的竖杆、设置在竖杆的下端之间的横板、设置在横板上的固定槽、设置在固定槽底部内壁上的称重传感器、设置在横板上且与称重传感器电性连接的用于显示称重结果的显示器、设置在固定槽中并位于称重传感器上方且与出尘管相适配的集尘筒、套设在集尘筒中的集尘袋、设置在集尘筒的上端且用来对集尘袋进行固定的固定套环、设置在固定套环的内侧壁上的集尘导引罩和设置在集尘导引罩的上端且用来与出尘管的下端进行固定的束带。
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套环的下端外侧壁上设置有用来与集尘筒的外侧壁进行固定的连接螺栓,所述集尘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连接螺栓相适配的螺纹连接孔。
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螺栓为手拧螺栓。
9.进一步的,所述集尘筒的侧端还设置有第一把手,所述固定套环的侧端还设置有第二把手。
10.进一步的,所述行走支撑模块包括除尘器本体底部的支撑腿、设置在支撑腿底部
的行走轮、设置在支撑腿侧端的固定板、设置在固定板上且用来与地面进行固定的固定螺栓和设置在地面中且与固定螺栓相适配的固定筒。
11.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轮为带轮刹的万向轮。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其一,当需要对除尘器本体中的灰尘进行收集时,只需先将集尘袋套接到集尘筒中,并利用固定套环对集尘袋与集尘筒的上端连接处进行压紧固定,且使得连接螺栓穿过固定套环的下端外侧壁并与连接套相连接,从而将固定套环与集尘筒更牢固地固定到一起,再使得集尘导引罩的上端套接在出尘管的下端外侧壁上,并利用束带将集尘导引罩的上端与出尘管的下端密封连接到一起,从而避免后续从出尘管中排出的灰尘从集尘导引罩与出尘管之间的间隙逸散而出;之后,将集尘筒放置到固定槽中,之后,便可打开控制阀,使得除尘器本体中的灰尘经由出尘管进入除尘导引罩,之后再落入集尘筒中,并被集尘袋所收集,通过集尘袋能够更方便彻底地将收集到的灰尘从集尘筒中转移出。
13.其二,通过称重传感器、显示器能够对集尘筒、集尘袋中收集到的灰尘的重量进行监测,当发现集尘筒收集到的灰尘的量足够多时,只需关闭控制阀,暂停排出除尘器中的灰尘,之后解开束带,使得集尘导引罩的上端与出尘管分离,之后再使得连接螺栓与连接套分离,从而取下固定套环、集尘导引罩,将收集到了足够多灰尘的集尘袋从集尘筒中取出便可实现对收集到的灰尘的清理,之后再将新的集尘袋或倒掉了灰尘集尘袋重新与集尘筒固定到一起,并重新使得连接螺栓与连接套相连接、使得集尘导引罩的上端与出尘管相连接,便可重新做好收集除尘器本体中的灰尘的准备;通过称重传感器、显示器的配合,能够方便地对集尘筒中收集到的灰尘的量进行监测,从而及时地对集尘筒中收集到的灰尘进行清理。
14.其三,因为连接螺栓为手拧螺栓,故而能够方便地对连接螺栓进行调节,从而方便地实现连接螺栓与连接套的连接或分离;通过第一把手,能够方便地对集尘筒进行移动,通过第二把手,能够方便地使得固定套环与集尘筒进行固定或分离。
15.其四,当装置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使得固定螺栓穿过固定板并与固定筒螺纹连接,从而使得装置在工作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平稳性;当需要对装置进行移动时,可以先使得固定螺栓与固定筒分离,之后便可利用行走轮使得装置省时省力地进行移动。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除尘器本体;2、出尘管;3、控制阀;4、出灰导引斗;5、竖杆;6、横板;7、固定槽;8、称重传感器;9、显示器;10、集尘筒;11、集尘袋;12、固定套环;13、集尘导引罩;14、束带;15、连接螺栓;16、螺纹连接孔;17、第一把手;18、第二把手;19、支撑腿;20、行走轮;21、固定板;22、地面;23、固定螺栓;24、固定筒。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清楚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
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
20.如图1所示,一种电袋复合除尘器,包括除尘器本体1、设置在除尘器本体1底部的出尘管2、设置在出尘管2上的控制阀3、设置在除尘器本体1下端内侧壁上且与出尘管2相适配的出灰导引斗4、与出尘管2相适配的用于收集灰尘的集灰模块和设置在除尘器本体1底部的行走支撑模块;
21.所述集灰模块包括竖向设置在除尘器本体1底部左右侧端外壁上的竖杆5、设置在竖杆5的下端之间的横板6、设置在横板6上的固定槽7、设置在固定槽7底部内壁上的称重传感器8、设置在横板6上且与称重传感器8电性连接的用于显示称重结果的显示器9、设置在固定槽7中并位于称重传感器8上方且与出尘管2相适配的集尘筒10、套设在集尘筒10中的集尘袋11、设置在集尘筒10的上端且用来对集尘袋11进行固定的固定套环12、设置在固定套环12的内侧壁上的集尘导引罩13和设置在集尘导引罩13的上端且用来与出尘管2的下端进行固定的束带14。
22.通过出灰导引斗4,能够使得除尘器本体1中的灰尘更快速、完全地经由出尘管2离开除尘器本体1。
23.所述固定套环12的下端外侧壁上设置有用来与集尘筒10的外侧壁进行固定的连接螺栓15,所述集尘筒1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连接螺栓15相适配的螺纹连接孔16。
24.所述连接螺栓15为手拧螺栓。
25.所述集尘筒10的侧端还设置有第一把手17,所述固定套环12的侧端还设置有第二把手18。
26.所述行走支撑模块包括除尘器本体底部的支撑腿19、设置在支撑腿19底部的行走轮20、设置在支撑腿19侧端的固定板21、设置在固定板21上且用来与地面22进行固定的固定螺栓23和设置在地面22中且与固定螺栓23相适配的固定筒24。
27.所述行走轮20为带轮刹的万向轮。
28.具体的,当需要对除尘器本体中的灰尘进行收集时,只需先将集尘袋套接到集尘筒中,并利用固定套环对集尘袋与集尘筒的上端连接处进行压紧固定,且使得连接螺栓穿过固定套环的下端外侧壁并与连接套相连接,从而将固定套环与集尘筒更牢固地固定到一起,再使得集尘导引罩的上端套接在出尘管的下端外侧壁上,并利用束带将集尘导引罩的上端与出尘管的下端密封连接到一起,从而避免后续从出尘管中排出的灰尘从集尘导引罩与出尘管之间的间隙逸散而出;之后,将集尘筒放置到固定槽中,之后,便可打开控制阀,使得除尘器本体中的灰尘经由出尘管进入除尘导引罩,之后再落入集尘筒中,并被集尘袋所收集,通过集尘袋能够更方便彻底地将收集到的灰尘从集尘筒中转移出。
29.通过称重传感器、显示器能够对集尘筒、集尘袋中收集到的灰尘的重量进行监测,当发现集尘筒收集到的灰尘的量足够多时,只需关闭控制阀,暂停排出除尘器中的灰尘,之后解开束带,使得集尘导引罩的上端与出尘管分离,之后再使得连接螺栓与连接套分离,从而取下固定套环、集尘导引罩,将收集到了足够多灰尘的集尘袋从集尘筒中取出便可实现对收集到的灰尘的清理,之后再将新的集尘袋或倒掉了灰尘集尘袋重新与集尘筒固定到一起,并重新使得连接螺栓与连接套相连接、使得集尘导引罩的上端与出尘管相连接,便可重新做好收集除尘器本体中的灰尘的准备;通过称重传感器、显示器的配合,能够方便地对集尘筒中收集到的灰尘的量进行监测,从而及时地对集尘筒中收集到的灰尘进行清理。
30.因为连接螺栓为手拧螺栓,故而能够方便地对连接螺栓进行调节,从而方便地实现连接螺栓与连接套的连接或分离;通过第一把手,能够方便地对集尘筒进行移动,通过第二把手,能够方便地使得固定套环与集尘筒进行固定或分离。
31.当装置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使得固定螺栓穿过固定板并与固定筒螺纹连接,从而使得装置在工作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平稳性;当需要对装置进行移动时,可以先使得固定螺栓与固定筒分离,之后便可利用行走轮使得装置省时省力地进行移动。
32.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