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化剂生产用滴加式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55654发布日期:2021-12-08 12:18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化剂生产用滴加式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化剂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固化剂生产用滴加式反应釜。


背景技术:

2.固化剂又名硬化剂、熟化剂或变定剂,是一类增进或控制固化反应的产品。固化剂是很多化工产品必不可少的添加物,无论是作粘接剂、涂料、浇注料等都需添加固化剂。固化剂的品种对固化物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耐水性、耐腐蚀性等都有很大影响,生产固化剂的反应釜是决定其品质是否合格的关键因素。
3.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因康镍)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在固化剂反应过程中,向反应釜中滴加液体物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单元操作方式,特别是一些高反应活性的液体物料,在滴加入液体物料的同时,会在反应釜内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并常常伴随着放出大量的反应热量,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好液体的滴加,保证滴加物料与反应液的混合均匀和平稳性,以保持反应釜内整个反应过程的稳定性及温和性。
4.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或问题:
5.1、由于固化剂粘稠度大,在进行反应时需要搅拌并需要同时进行加热,现有滴加式反应釜保温性能差,热量流失严重,热效率低;
6.2、现有滴加式反应釜在滴加液体物料时,需要人工控制进料流量与速率,这样一来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对于滴加物料的用量也很难控制,不利于反应釜的充分反应,实用性差;
7.3、现有滴加式反应釜在滴加液体物料时,大多为单点滴加,不利于滴加液体与固化剂充分混合反应,反应效率慢。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固化剂生产用滴加式反应釜,以达到反应速率快,反应效果较佳的目的。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固化剂生产用滴加式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顶部设置有注料口,所述注料口顶部设置有端盖,所述注料口底部设置有储液室,所述储液室底部设置有进料管,所述储液室与进料管之间设置有电磁流量调节阀,所述进料管底部设置有滴加管,所述反应釜外周侧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上固定安装有固定螺栓,所述反应釜一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一端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外周侧设置有搅拌桨,所述反应釜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固定安装有电磁阀,所
述反应釜底部设置有排废口,所述反应釜底部设置有承置架。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端盖与注料口之间设置有固定铰接件,所述端盖与注料口之间通过所述固定铰接件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磁流量调节阀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储液室与进料管之间,所述电磁流量调节阀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滴加管与进料管贯通连接,所述滴加管等角度圆周分布,所述滴加管的数量为若干个。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热层内径尺寸与反应釜外径尺寸相适配,所述隔热层固定套接在反应釜外周侧,所述隔热层通过固定螺栓与反应釜外壁固定螺栓连接。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反应釜外壁,所述电机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磁阀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出料口上,所述电磁阀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化剂生产用滴加式反应釜,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该一种固化剂生产用滴加式反应釜,通过在反应釜顶部设置储液室,储液室底部设置进料管,储液室与进料管之间设置电磁流量调节阀,通过电磁流量调节阀实现由电力进行自动控制开关,实现对滴加物料的下料控制,避免了人工进行投料,省时省力,并且在下料过程中能够对滴加物料用量进行控制,有利于物料在反应釜本体内能够充分进行反应,反应效果非常好,实用性强;
18.2、该一种固化剂生产用滴加式反应釜,通过在进料管底部设置滴加管,滴加管与进料管贯通连接,滴加管等角度圆周分布,通过在釜体内加入滴加管,滴加液体通过进料管进入滴加管内,在滴加管内分散开,然后均匀、匀速地分散滴加到釜体内,与釜体内液体较大面积的接触,使得反应能充分快速的进行,反应效果好,提高反应效率,产率高,其降低了原料的浪费和杂质的产生;
19.3、该一种固化剂生产用滴加式反应釜,在进行反应时需要搅拌并需要同时进行加热,通过在反应釜外壁设置隔热层,起到有效隔热效果,减少热量散失,提高能量利用率,提高反应效率,有效解决现有滴加式反应釜保温性能差,热量流失严重,热效率低问题。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滴加管分布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反应釜;2、注料口;3、端盖;4、储液室;5、进料管;6、电磁流量调节阀;7、滴加管;8、隔热层;9、固定螺栓;10、电机;11、转轴;12、搅拌桨;13、出料口;14、电磁阀;15、排废口;16、承置架。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请参阅图1

4,本实施方案中:一种固化剂生产用滴加式反应釜,包括反应釜1,反应釜1顶部设置有注料口2,注料口2顶部设置有端盖3,注料口2底部设置有储液室4,储液室4底部设置有进料管5,储液室4与进料管5之间设置有电磁流量调节阀6,进料管5底部设置有滴加管7,反应釜1外周侧设置有隔热层8,隔热层8上固定安装有固定螺栓9,反应釜1一侧设置有电机10,电机10一端设置有转轴11,转轴11外周侧设置有搅拌桨12,反应釜1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3,出料口13上固定安装有电磁阀14,反应釜1底部设置有排废口15,反应釜1底部设置有承置架16。
27.本实施例中,端盖3与注料口2之间设置有固定铰接件,端盖3与注料口2之间通过固定铰接件固定连接,端盖3对注料口2起到防护作用,避免反应时杂物进入反应釜1内影响反应进程;电磁流量调节阀6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储液室4与进料管5之间,电磁流量调节阀6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通过电磁流量调节阀6实现由电力进行自动控制开关,实现对滴加物料的下料控制;滴加管7与进料管5贯通连接,滴加管7等角度圆周分布,滴加管7的数量为若干个,通过在滴加管7内分散开,然后均匀、匀速地分散滴加到釜体内,与釜体内液体较大面积的接触,使得反应能充分快速的进行;隔热层8内径尺寸与反应釜1外径尺寸相适配,隔热层8固定套接在反应釜1外周侧,隔热层8通过固定螺栓9与反应釜1外壁固定螺栓连接,通过在反应釜1外壁设置隔热层8,起到有效隔热效果,减少热量散失,提高能量利用率;电机10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反应釜1外壁,电机10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电机10通过电力驱动转轴11转动带动搅拌桨12对反应釜1内部反应物料进行搅拌;电磁阀14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出料口13上,电磁阀14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通过电磁阀14实现由电力进行自动控制开关,实现对滴加物料的出料控制。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一种固化剂生产用滴加式反应釜,通过在反应釜1顶部设置储液室4,储液室4底部设置进料管5,储液室4与进料管5之间设置电磁流量调节阀6,通过电磁流量调节阀6实现由电力进行自动控制开关,实现对滴加物料的下料控制,避免了人工进行投料,省时省力,并且在下料过程中能够对滴加物料用量进行控制,有利于物料在反应釜本体内能够充分进行反应,反应效果非常好,实用性强;通过在进料管5底部设置滴加管7,滴加管7与进料管5贯通连接,滴加管7等角度圆周分布,通过在釜体内加入滴加管7,滴加液体通过进料管5进入滴加管7内,在滴加管7内分散开,然后均匀、匀速地分散滴加到釜体内,与釜体内液体较大面积的接触,使得反应能充分快速的进行,反应效果好,提高反应效率,产率高,其降低了原料的浪费和杂质的产生;在进行反应时需要搅拌并需要同时进行加热,通过在反应釜1外壁设置隔热层8,起到有效隔热效果,减少热量散失,提高能量利用率,提高反应效率,有效解决现有滴加式反应釜保温性能差,热量流失严重,热效率低问题。
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