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土方作业的扬尘抑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33649发布日期:2021-11-10 02:06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土方作业的扬尘抑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监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土方作业的扬尘抑制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各类建设施工活动中产生的扬尘往往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为保护环境,规定要求在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且不扩散到场区外。目前,现有技术一般是通过扬尘检测器感应到扬尘过高后,会自动喷洒水降尘,喷洒时的水量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的爆破、上下料等情况都会瞬间激起大量扬尘,远远超过原先的喷洒水量的处理范围,导致无法对扬尘进行快速有效的抑制,致使扬尘扩展至工地外,对周边空气造成严重影响。若始终保持较大的喷洒水量,对于扬尘量较少的时间段,势必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增加给设备添加水的次数,无形中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工作量。
3.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存在问题,亟需提供一种新型的用于土方作业的扬尘抑制装置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土方作业的扬尘抑制装置,能够针对扬尘量的高低,自动调节喷洒水量的多少,既可以对扬尘进行快速有效地抑制,又可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土方作业的扬尘抑制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固定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上面固定设有水泵、控制装置、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上设有喷洒装置,所述喷洒装置包括出水主管、第一喷洒机构、第二喷洒机构,所述出水主管的两端密封,所述第一喷洒机构、第二喷洒机构设于所述出水主管上,且所述第一喷洒机构、第二喷洒机构之间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出水主管的顶部设有粉尘浓度传感器,所述水泵通过进水管与所述水箱相连通,所述水泵通过出水软管与所述出水主管相连通,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水泵、第一电磁阀电连接。
6.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支撑套筒、若干立柱,所述驱动电机、立柱固定于所述水箱的上面,且所述立柱设于所述驱动电机的两侧,所述支撑套筒与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螺纹相接,所述出水主管设于所述支撑套筒的顶端,所述支撑套筒的两侧固定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末端与所述立柱滑动相连。
7.优选的,所述第一喷洒机构、第二喷洒机构均包含有若干出水支管、若干喷头,若干所述出水支管环绕设置于所述出水主管上,所述喷头设置于所述出水支管的末端。
8.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箱、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控制箱内,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水泵、第一电池阀电连接。
9.优选的,所述水箱的上表面设置有加水口,所述加水口下端设置有过滤网。
10.优选的,所述水箱的侧面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所述过滤网的上方,所述进水口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水箱内设置有高液位传感器、低液位传感器,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二电磁阀,高液位传感器、低液位传感器电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端设有若干万向轮,所述水箱侧面设有拉手。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土方作业的扬尘抑制装置,通过启动升降装置,带动粉尘浓度传感器上移/下移,从而对需要检测的扬尘范围高度进行调节。通过粉尘浓度传感器实时监测作业现场的扬尘浓度,当扬尘浓度达到控制装置预设的第一阈值时,控制装置控制水泵开启,将水送至第一喷洒机构进行喷洒,实现对较低浓度扬尘的抑制。若存在爆破、上下料等情况导致扬尘浓度瞬间激增,使得粉尘浓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浓度值达到控制装置预设的第二阈值,则控制装置控制水泵和第一电磁阀同时开启,由第一喷洒机构、第二喷洒机构同时喷洒,增大喷洒水量,实现对高浓度扬尘的快速有效抑制,有效避免扬尘扩散至外围,影响周边空气。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针对扬尘量的高低,自动调节喷洒水量的多少,既可以对扬尘进行快速有效地抑制,又可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18.附图中,1

底板、2

水箱、3

水泵、4

出水主管,5

第一喷洒机构、6

第二喷洒机构、7

第一电磁阀、8

粉尘浓度传感器、9

进水管、10

出水软管、11

驱动电机、12

支撑套筒、13

立柱、14

连接件、15

出水支管、16

喷头、17

控制箱、18

控制器、19

加水口、20

过滤网、21

进水口、22

第二电磁阀、23

高液位传感器、24

低液位传感器、25

万向轮、26

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更好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20.实施例1
21.参见图1,一种用于土方作业的扬尘抑制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固定有水箱2,所述水箱2的上面固定设有水泵3、控制装置、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上设有喷洒装置,所述喷洒装置包括出水主管4、第一喷洒机构、第二喷洒机构6,所述出水主管4的两端密封,所述第一喷洒机构5、第二喷洒机构6设于所述出水主管4上,且所述第一喷洒机构5、第二喷洒机构6之间设有第一电磁阀7,所述出水主管4的顶部设有粉尘浓度传感器8,所述水泵3通过进水管9与所述水箱2相连通,所述水泵3通过出水软管10与所述出水主管4相连通,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水泵3、第一电磁阀7电连接。
22.使用时,将该装置放置于扬尘高发区域,通过启动升降装置,带动升降装置上端的粉尘浓度传感器8上移/下移,从而对需要检测的扬尘范围高度进行调节。通过粉尘浓度传感器8实时监测作业现场的扬尘浓度,当扬尘浓度达到控制装置预设的第一阈值时,控制装置控制水泵3开启,将水由水箱2经出水软管10、出水主管4送至第一喷洒机构5进行喷洒,实现对较低浓度扬尘的抑制。若存在爆破、上下料等情况导致扬尘浓度瞬间激增,使得粉尘浓度传感器8检测到的浓度值达到控制装置预设的第二阈值,则控制装置控制水泵3和第一电磁阀7同时开启,将水由水箱2经出水软管10、出水主管4送至第一喷洒机构5、第二喷洒机构6,由第一喷洒机构5、第二喷洒机构6同时喷洒,增大喷洒水量,实现对高浓度扬尘的快速有效抑制,有效避免扬尘扩散至外围,影响周边空气。
23.具体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驱动电机11,支撑套筒12、若干立柱13,所述驱动电机11、立柱13固定于所述水箱2的上面,且所述立柱13设于所述驱动电机11的两侧,所述支撑套筒12与所述驱动电机11的驱动轴螺纹相接,所述出水主管4设于所述支撑套筒12的顶端,所述支撑套筒12的两侧固定设有连接件14,所述连接件14的末端与所述立柱13滑动相连。当需要调节粉尘浓度传感器8的高度时,启动驱动电机11正转/反转,与驱动电机11的驱动轴套接的支撑套筒12在立柱13的限制作用下上升/下降,从而带动出水主管4极其顶端的粉尘浓度传感器8上升/下降,实现对需要检测的扬尘范围高度的调节。
24.具体的,所述第一喷洒机构5、第二喷洒机构6均包含有若干出水支管15、若干喷头16,若干所述出水支管15环绕设置于所述出水主管4上,所述喷头16设置于所述出水支管15的末端。出水主管4中的水分流至各个出水支管15中,并经过喷头16喷洒而出,所述喷头16环绕出水主管4设计,实现对装置周围的扬尘全方位无死角的抑制喷洒,进一步增强对扬尘的抑制效果。
25.进一步的,所述喷头可选用喷雾头,便于进一步地节约水资源。
26.具体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箱17、控制器18,所述控制器18设置于所述控制箱17内,所述控制器18分别与所述水泵3、第一电池阀7电连接。所述在移动该装置或者进行扬尘抑制作业时,控制箱17可以对控制器18进行保护,避免受外力损坏,有效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27.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选择控制器18、水泵3、粉尘浓度传感器8、第一电磁阀7的常用型号以实现本实施例,并且其相应之间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连接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阐述。
28.具体的,所述水箱的上表面设置有加水口19,所述加水口19下端设置有过滤网20。作业现场条件受限时,可通过加水口19对水下进行水量的补充,其中,过滤网20可对所加的水中可能存在的固体杂质进行过滤清楚,防止喷头16堵塞,提高了本装置使用过程过程的稳定性;
29.具体的,所述底板1的底端设有若干万向轮25,所述水箱2侧面设有拉手26。所述万向轮25以及拉手26便于对本装置进行转移,从而对不同地点的扬尘进行喷洒抑制操作。
30.实施例2
31.参见图2、图3,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水箱2的侧面设置有进水口21,所述进水口21设置于所述过滤网20的上方,所述进水口21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22,所述水箱2内设置有高液位传感器23、低液位传感器24,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二电磁阀
22,高液位传感器23、低液位传感器24电连接。
32.当作业现场条件允许时,可通过输水管将自来水系统与所述进水口21连接,当低液位传感器24检测到水箱2的液位达到设定最低值时,传递信号至控制器18,由控制器18控制第二电磁阀22开启,对水箱2进行加水,当高液位传感器23检测到液位上升至设定最高值时,传递信号至控制器18,由控制器18控制第二电磁阀22关闭。通过所述设计,实现水箱2内水的自动添加,避免人工添加方式的费时费力。
33.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