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台压缩机润滑油油烟废气集中治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24662发布日期:2021-11-03 16:58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台压缩机润滑油油烟废气集中治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台压缩机润滑油油烟废气集中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2.空压机、增压机、氮压机润滑油排烟系统排烟废气温度65℃。废气主要污染物为以润滑油油雾为主的vocs及粉尘,正常工况废气含油量为10l/d,最大含油量为30l/d(密封损坏时),前置设备所用润滑油为46#汽轮机油。排放方式为直接排放,为提升自身环境保护要求,减排恶臭气体及挥发性有机物,为积极响应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承担起企业应负的社会责任,无组织排放的废气急需治理,因此需要一种多台压缩机润滑油油烟废气集中治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台压缩机润滑油油烟废气集中治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压缩机润滑油油烟废气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台压缩机润滑油油烟废气集中治理装置,包括第一逆止阀和放油阀,所述第一逆止阀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道,所述第一连接管道末端固定连接有排空阀,所述排空阀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末端固定连接有连接阀,所述连接阀下方连接有第二逆止阀,所述第二逆止阀下方连接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末端固定连接有过度室,所述过度室上方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
5.所述过度室嵌设在箱体一侧,所述箱体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一侧固定连接有u型板,所述u型板内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t形螺杆,所述t形螺杆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一侧连接有滤芯,所述箱体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中控箱,所述箱体另一侧嵌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末端固定连接有变频风机,所述箱体下方固定连接固定连接有接油盒,所述放油阀嵌设在接油盒一侧。
6.优选的,所述第一逆止阀、第一连接管道、排空阀、第二连接管、进气管道、连接阀、第二逆止阀和第三连接管在过度室一侧等距离设置有三组。
7.优选的,所述箱体,包括支撑框、密封框、合页、封板、锁扣,所述箱体上方嵌设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内固定连接有密封框,所述密封框上固定连接有合页,所述合页一侧固定连接有封板,所述封板上固定连接有锁扣。
8.优选的,所述封板俯视截面面积与密封框内部俯视截面面积相等,且封板截面宽度大于箱体内部宽度。
9.优选的,所述滑轨、滑块和u型板关于箱体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滑轨、滑块和u型板构成滑移结构。
10.优选的,所述滤芯材料为玻璃纤维纸和复合纤维,且滤芯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为90
°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多台压缩机润滑油油烟废气集中治理装置:
12.1.设置有二连接管、进气管道、连接阀、第三连接管、箱体、滤芯、排气管、变频风机、接油盒,首先,将进气管道分别与空压机、增压机、氮压机出气管连接,然后,打开连接阀和第二逆止阀,空压机、增压机、氮压机所排出的废气通过进气管道和第三连接管进入到过度室内,此时启动变频风机,变频风机将过度室内的废气抽送至箱体,并经过滤芯,滤芯采用玻璃纤维纸和复合纤维材料,亚微米级的玻璃纤维能高效的捕捉细小的油雾颗粒,在滤芯聚集成滴状的油顺着滤芯滑落到接油盒内进行储存,而过滤完成的废气,则会通过滤芯被变频风机抽送至外部排出,从而便于对多组压缩机的油烟废气进行集中治理;
13.2.设置有排空阀、过度室、压力传感器、中控箱,受介质气中固体杂质的颗粒影响,滤芯内部滤孔会被堵塞,导致箱体内部压差会逐渐增高,当压差超过正常范围时,压力传感器发出信号,此时中控箱控制变频风机,使变频风机终止工作,提醒工作人员需要更换滤芯,此时立即打开排空阀,让废气在进入过度室前直接放空,防止负压波动影响机组正常运行的情况;
14.3.设置有滑轨、滑块、u型板、螺纹孔、t形螺杆、挤压板,在变频风机终止工作之后,打开锁扣,通过合页向外翻转封板,然后通过两组滑轨和滑块将两组u型板从箱体内抽出,然后旋转t形螺杆,使挤压板不再对滤芯进行紧固,将滤芯从两组u型板中抽出,并更换新的滤芯,然后将滤芯再次滑轨和滑块滑入箱体内即可,从而便于安装维护。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滑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箱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a部结构放大图。
19.图中:1、第一逆止阀;2、第一连接管道;3、排空阀;4、第二连接管;5、进气管道;6、连接阀;7、第二逆止阀;8、第三连接管;9、过度室;10、压力传感器;11、箱体;1101、支撑框;1102、密封框;1103、合页;1104、封板;1105、锁扣;12、滑轨;13、滑块;14、u型板;15、螺纹孔;16、t形螺杆;17、挤压板;18、滤芯;19、中控箱;20、排气管;21、变频风机;22、接油盒;23、放油阀。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台压缩机润滑油油烟废气集中治理装置,包括第一逆止阀1、第一连接管道2、排空阀3、第二连接管4、进气管道5、连接阀
6、第二逆止阀7、第三连接管8、过度室9、压力传感器10、箱体11、滑轨12、滑块13、u型板14、螺纹孔15、t形螺杆16、挤压板17、滤芯18、中控箱19、排气管20、变频风机21、接油盒22和放油阀23,所述第一逆止阀1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道2,所述第一连接管道2末端固定连接有排空阀3,所述排空阀3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4,所述第二连接管4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气管道5,所述进气管道5末端固定连接有连接阀6,所述连接阀6下方连接有第二逆止阀7,所述第二逆止阀7下方连接有第三连接管8,所述第三连接管8末端固定连接有过度室9,所述第一逆止阀1、第一连接管道2、排空阀3、第二连接管4、进气管道5、连接阀6、第二逆止阀7和第三连接管8在过度室9一侧等距离设置有三组,从而便于与三组压缩机相连,对油烟废气进行集中处理,所述过度室9上方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10;
22.所述过度室9嵌设在箱体11一侧,所述箱体11,包括支撑框1101、密封框1102、合页1103、封板1104、锁扣1105,所述箱体11上方嵌设有支撑框1101,所述支撑框1101内固定连接有密封框1102,所述密封框1102上固定连接有合页1103,所述合页1103一侧固定连接有封板1104,所述封板1104上固定连接有锁扣1105,所述封板1104俯视截面面积与密封框1102内部俯视截面面积相等,且封板1104截面宽度大于箱体11内部宽度,减小缝隙,防止废气泄露过多,所述箱体11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滑轨12,所述滑轨12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3,所述滑块13一侧固定连接有u型板14,所述滑轨12、滑块13和u型板14关于箱体11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滑轨12、滑块13和u型板14构成滑移结构,便于拆卸滤芯18,所述u型板14内开设有螺纹孔15,所述螺纹孔15内螺纹连接有t形螺杆16,所述t形螺杆16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板17,所述挤压板17一侧连接有滤芯18,所述滤芯18材料为玻璃纤维纸和复合纤维,且滤芯18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为90
°
,使油雾聚集在滤芯18上成滴状之后,能够沿着滤芯18向下滑落掉入到接油盒22内,所述箱体11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中控箱19,所述箱体11另一侧嵌设有排气管20,所述排气管20末端固定连接有变频风机21,所述箱体11下方固定连接固定连接有接油盒22,所述放油阀23嵌设在接油盒22一侧。
23.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多台压缩机润滑油油烟废气集中治理装置时,对本装置进行简单的一个了解,首先,将进气管道5分别与空压机、增压机、氮压机出气管连接,然后,打开连接阀6和第二逆止阀7,空压机、增压机、氮压机所排出的废气通过进气管道5和第三连接管8进入到过度室9内,此时启动变频风机21,变频风机21将过度室9内的废气抽送至箱体11,并经过滤芯18,滤芯18采用玻璃纤维纸和复合纤维材料,亚微米级的玻璃纤维能高效的捕捉细小的油雾颗粒,在滤芯18聚集成滴状的油顺着滤芯18滑落到接油盒22内进行储存,而过滤完成的废气,则会通过滤芯18被变频风机21抽送至外部排出,从而便于对多组压缩机的油烟废气进行集中治理,其次,受介质气中固体杂质的颗粒影响,滤芯18内部滤孔会被堵塞,导致箱体11内部压差会逐渐增高,当压差超过正常范围时,压力传感器10发出信号,此时中控箱19控制变频风机21,使变频风机21终止工作,提醒工作人员需要更换滤芯18,此时立即打开排空阀3,让废气在进入过度室9前直接放空,防止负压波动影响机组正常运行的情况,然后,在变频风机21终止工作之后,打开锁扣1105,通过合页1103向外翻转封板1104,然后通过两组滑轨12和滑块13将两组u型板14从箱体11内抽出,然后旋转t形螺杆16,使挤压板17不再对滤芯18进行紧固,将滤芯18从两组u型板14中抽出,并更换新的滤芯18,然后将滤芯18再次滑轨12和滑块13滑入箱体11内即可,从而便于安装维护,本说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24.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