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发浓缩装置及化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01092发布日期:2022-06-24 22:41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蒸发浓缩装置及化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蒸发浓缩装置及化工设备。


背景技术:

2.在化工生产中,常常会有需要干燥含水的物料,常规的除水方法为反应釜中浓缩蒸发除水,但是该除水方法的热效率低,耗时较长且在反应釜中无法彻底干燥。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发浓缩装置,不仅能够提高热效率,还能提高料液的浓度。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发浓缩装置,包括:
5.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具有第一进料口、第一出液口以及第一连接口;
6.降膜式蒸发器,所述降膜式蒸发器具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第一连接口连通;
7.强制循环泵,所述强制循环泵具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第一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第一进液口之间设有第一阀门;
8.取样口,所述取样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二进液口之间;
9.单锥干燥器,所述单锥干燥器具有第三进液口、第一出料口以及第三出液口,所述第三进液口与所述第二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三进液口与所述第二出液口之间设有第二阀门。
10.上述蒸发浓缩装置,含有产品的水溶液通过第一进料口进入气液分离器完成气液分离后,含有产品的水溶液通过第一连接口进入降膜式蒸发器进行蒸发,蒸发后的水溶液通过第一连接口进入气液分离器,再通过第一出液口流出气液分离器后,由第二进液口进入强制循环泵,同时,还可在水溶液进入强制循环泵前可通过取样口进行取样,以便于对蒸发后的水溶液进行检测是否蒸发完全。当水溶液未蒸发完全时,开启第一阀门使得水溶液由第二出液口通过第一进液口再次进入降膜式蒸发器内进行循环降膜蒸发;当水溶液蒸发完全时,开启第二阀门使得水溶液由第二出液口通过第三进液口进入单锥干燥器进行蒸发并通过第一出料口出料。上述装置由于利用了降膜蒸发浓缩与单锥蒸发浓缩相结合,可使得蒸发不完全的水溶液再次进入降膜式蒸发器中进行循环蒸发,提高了料液的浓度,同时提高了热能利用率。
11.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发浓缩装置,通过设置降膜蒸发器、强制循环泵以及单锥干燥器,实现了降膜蒸发浓缩与单锥蒸发浓缩相结合,既提高了热能利用率,又提高了料液的浓度。
12.优选地,还包括进料预热器,所述进料预热器具有第二进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与所述第一进料口连通。
13.优选地,还包括进料泵,所述进料泵与所述第二进料口连通。
14.优选地,还包括废水回收装置,所述废水回收装置与所述第三出液口连通。
15.优选地,所述废水回收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粉尘过滤器、尾气冷却器、第一列管冷凝器、真空缓冲罐、真空机组以及废水暂存罐,其中,所述粉尘过滤器与所述第三出液口连通。
16.优选地,所述气液分离器还具有第一出气口,所述进料预热器还具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
17.优选地,所述第一列管冷凝器具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通过真空管道与所述第二进气口连通。
18.优选地,所述废水回收装置还包括第二列管冷凝器,所述第二列管冷凝器的一端与所述真空机组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废水暂存罐连通。
19.优选地,所述真空机组为无油罗茨真空机组。
20.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可提供一种化工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蒸发浓缩装置。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蒸发浓缩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2.图中:
23.1-气液分离器;11-第一进料口;12-第一出液口;13-第一连接口;14-第一出气口;2-降膜式蒸发器;21-第一进液口;22-第二连接口;3-强制循环泵;31-第二进液口;32-第二出液口;33-第一阀门;34-第二阀门;4-取样口;5-单锥干燥器;51-第三进液口;52-第一出料口;53-第三出液口;6-进料预热器;61-第二进料口;62-第二出料口;63-第一进气口;64-第二出气口;7-进料泵;8-废水回收装置;81-粉尘过滤器;82-尾气冷却器;83-第一列管冷凝器;831-第二进气口;84-真空缓冲罐;85-真空机组;86-第二列管冷凝器;87-废水暂存罐;9-真空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发浓缩装置,包括:
26.气液分离器1,该气液分离器1具有第一进料口11、第一出液口12以及第一连接口13;
27.降膜式蒸发器2,该降膜式蒸发器2具有第一进液口21和第二连接口22,上述第二连接口22与第一连接口13连通;
28.强制循环泵3,该强制循环泵3具有第二进液口31和第二出液口32,上述第二进液口31与第一出液口12连通,第二出液口32与第一进液口21连通,第二出液口32与第一进液口21之间设有第一阀门33;
29.取样口4,该取样口4设置于第一出液口12与第二进液口31之间;
30.单锥干燥器5,该单锥干燥器5具有第三进液口51、第一出料口52以及第三出液口53,上述第三进液口51与第二出液口32连通,第三进液口51与第二出液口32之间设有第二阀门34。
31.上述蒸发浓缩装置,含有产品的水溶液通过第一进料口11进入气液分离器1完成气液分离后,含有产品的水溶液通过第一连接口13进入降膜式蒸发器2进行蒸发,蒸发后的水溶液由第二连接口22通过第一连接口13进入气液分离器1,再通过第一出液口12流出气液分离器1后,由第二进液口31进入强制循环泵3,同时,还可在水溶液进入强制循环泵3前可通过取样口4进行取样,以便于对蒸发后的水溶液进行检测是否蒸发完全。当水溶液未蒸发完全时,开启第一阀门33使得水溶液由第二出液口32通过第一进液口21再次进入降膜式蒸发器2内进行循环降膜蒸发;当水溶液蒸发完全时,开启第二阀门34使得水溶液由第二出液口32通过第三进液口51进入单锥干燥器5进行蒸发并通过第一出料口52出料。上述装置由于利用了降膜蒸发浓缩与单锥蒸发浓缩相结合,可使得蒸发不完全的水溶液再次进入降膜式蒸发器2中进行循环蒸发,提高了料液的浓度,同时提高了热能利用率。
32.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发浓缩装置,通过设置降膜蒸发器、强制循环泵3以及单锥干燥器5,实现了降膜蒸发浓缩与单锥蒸发浓缩相结合,既提高了热能利用率,又提高了料液的浓度。
33.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蒸发浓缩装置还包括进料预热器6,该进料预热器6具有第二进料口61以及第二出料口62,且第二出料口62与第一进料口11连通,将含有产品的水溶液先通过第二进料口61打入进料预热器6中,保持水溶液的进料温度,从而保证后续的蒸发效果。
34.进一步地,上述蒸发浓缩装置还包括进料泵7,该进料泵7与进料预热器6的第二进料口61连通,用于将含有产品的水溶液打入进料预热器6。
35.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中的蒸发浓缩装置还包括废水回收装置8,该废水回收装置8与单锥干燥器5的第三出液口53连通。由于含有产品的水溶液在经过单锥蒸发器进行蒸发干燥后还产生剩余的废水,将蒸发干燥后的废水回收起来还可用于其他的生产作业,便于节约资源以及生产成本。
36.具体地,上述废水回收装置8可包括依次连通的粉尘过滤器81、尾气冷却器82、第一列管冷凝器83、真空缓冲罐84、真空机组85以及废水暂存罐87,其中,粉尘过滤器81与第三出液口53连通。上述废水回收装置8,在单锥蒸发器完成干燥出料后剩余的废水通过第三出液口53依次经过粉尘过滤器81、尾气冷却器82、第一列管冷凝器83、真空缓冲罐84以及真空机组85,最后存储于废水暂存罐87,以便于实现其他用途。
37.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中的蒸发浓缩装置中,上述气液分离器1还具有第一出气口14,进料预热器6还具有第一进气口63和第二出气口64,且第一进气口63与第一出气口14连通。当含有产品的水溶液在气液分离器1中完成气液分离后,气体可由第一出气口14通过第一进气口63进入进料预热器6后,从而由第二出气口64排出。
38.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上述第一列管冷凝器83具有第二进气口831,且第二出气口64通过真空管道9与第二进气口831连通,即由气液分离器1分离出来的气体通过第二出气口64排出后,可由真空管道9通过第二进气口831进入第一列管冷凝器83进行冷却
从而转变成液态,进一步随废水一起进入废水暂存罐87,进一步提高废水的利用率。
39.进一步地,上述废水回收装置8还包括第二列管冷凝器86,该第二列管冷凝器86的一端与真空机组85连通,另一端与废水暂存罐87连通,通过设置第二列管冷凝器86,能够再次对经过的废水进行冷却作用,以确保废水中的气体能够最大限度地转变为液态,从而流入废水暂存罐87。
40.作为一种实现方式,上述真空机组85可以是无油罗茨真空机组,其具有抽速大、真空度高、高运行平稳性、超低噪音、超低振动,可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等优点,以便于保证工作过程的稳定性。
41.基于同一发明思路,本实用新型还可提供一种化工设备,该化工设备包括本技术中任一实施例中的蒸发浓缩装置,由于上述蒸发浓缩装置实现了降膜蒸发浓缩与单锥蒸发浓缩相结合,从而既提高了热能利用率,又提高了料液的浓度,可便于上述化工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并便于降低生产成本。
42.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