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堵胶管及点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66798发布日期:2021-11-25 10:00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防堵胶管及点胶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点胶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防堵胶管及点胶机。


背景技术:

2.点胶机又称涂胶机、滴胶机、打胶机、灌胶机等,是一种专门对胶体进行控制的机械设备,主要用于将产品工艺中的胶水、锡膏、油漆以及其他胶体精确点注到产品表面。其中,用于输出胶体的元件为胶管,通常采用橡胶材质制成,具有一定的弯折能力。
3.发明人发现,在点胶机使用后,若胶体无法完全排出胶管,则存在胶体凝固于胶管内壁的情况,凝固的胶体会导致胶体在胶管内的流动速度,进而影响点胶机的胶体输出效率,影响点胶机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堵胶管及点胶机,旨在解决胶体凝固于胶管内壁导致点胶机输出效率降低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提供一种防堵胶管,包括:
7.输胶管,内周壁上设有自所述输胶管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滑槽,外周壁上设有分别与所述滑槽的两端连通、且沿所述输胶管的轴向间隔分布的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
8.输气管,设置在所述滑槽内,其中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贯通孔伸出所述输胶管;
9.气囊,设置在所述输胶管内,与所述输气管连通;
10.充气元件,设置在所述输气管的伸出端上并与其连通,适于向所述输气管内充入气体,以使所述气囊膨胀至外壁与所述输胶管内壁接触;以及
11.拉绳,设置在所述第二贯通孔内,一端伸入所述输胶管内并与所述输气管相连,另一端伸出至所述输胶管外。
12.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滑槽的开口采用自所述滑槽的槽底至槽口逐渐缩小、适于限制所述输气管脱离所述滑槽的缩口结构。
13.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气囊通过弹性管与所述输气管连通,所述弹性管的一端与所述气囊连通,另一端伸入所述滑槽内、与所述输气管连通;
14.所述弹性管用于带动所述气囊朝向所述滑槽的槽底移动,以使所述气囊与所述输胶管的内周壁抵接。
15.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输胶管的内周壁上设有适于所述气囊嵌入的凹槽。
16.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凹槽采用自槽底至槽口逐渐向外张开的扩口结构。
17.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充气元件为手捏气筒,所述手捏气筒的出气端口与所述输气管连通。
18.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输气管伸出部分的外周壁上设有适于与所述输胶管
的外周壁抵接,以限制所述输气管的伸出部分通过所述第一贯通孔的第一凸起件。
19.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拉绳的伸出端连接有适于与所述输胶管的外周壁抵接,以限制所述拉绳的伸出部分通过所述第二贯通孔的第二凸起件。
20.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滑槽沿所述输胶管的轴向呈螺旋状延伸。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堵胶管的有益效果在于:
22.通过输胶管进行胶体输送时,排空气囊中的气体,使得气囊体积缩小,避免对胶体输送效率造成影响。在需要对输胶管进行清理时,通过充气元件向输气管充入气体,直至气囊膨胀至外周壁与输胶管内周壁接触;之后,拉动输气管的伸出端带动气囊移动,气囊带动输胶管内壁上的残留胶体移动,使得残留胶体沿输胶管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并通过输胶管的开口移动至外界,实现残余胶体的清理;最后,将气囊内气体排出,拉动拉绳将气囊移动至初始位置,以便于下一次清理。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堵胶管能够对输胶管内的残留胶体进行处理,避免胶体凝固于输胶管内壁而影响胶体在胶管内流速的情况,保证了点胶机的输出效率。
2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点胶机,包括前述防堵胶管。
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点胶机的有益效果与前述防堵胶管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堵胶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显示,对部分输胶管的成像进行省略处理)
27.图2为图1的前视图;
28.图3为沿图2中a

a线的剖视结构图;
29.图4为图3上圆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输胶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显示,对部分输胶管的成像进行省略处理)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输胶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沿图6中c

c线的剖视结构图。
33.图中,1、输胶管;11、滑槽;12、第一贯通孔;13、第二贯通孔;14、凹槽;2、输气管;21、第一凸起件;3、气囊;31、弹性管;4、充气元件;5、拉绳;51、第二凸起件。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
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6.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堵胶管进行说明。所述防堵胶管,包括输胶管1、输气管2、气囊3、充气元件4和拉绳5。
37.输胶管1用于与点胶机的胶体输出单元连通,采用内部中空的管体结构。
38.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叙述,定义输胶管1与胶体输出单元连通的一端为输胶管1的后端,相应的,输胶管1用于向外排出胶体的一端为输胶管1的前端,胶体的输送方向为自后向前。
39.输胶管1的内周壁上设有自输胶管1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滑槽11,该滑槽11起到导向作用。
40.输胶管1的外周壁上设有分别与滑槽11的两端连通、且沿输胶管1的轴向间隔分布的第一贯通孔12和第二贯通孔1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贯通孔12处于输胶管1的前端,第二贯通孔13处于输胶管1的后端。
41.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中提到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若干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2.输气管2设置在滑槽11内,而且输气管2的其中一端通过第一贯通孔12伸出输胶管1,此伸出端为输气管2的前端,用于供使用者拉扯,以使输气管2的主体通过第一贯通孔12。
43.气囊3设置在输胶管1内,气体输入端与输气管2连通,具体是与输气管2的后端连通。在输气管2自后向前拉扯时,气囊3沿滑槽11的延伸方向自后向前移动,此时若气囊3处于充气状态,则气囊3能够推动附着于输胶管1内周壁上的残留胶体移动至输胶管1的前端,令残留胶体能够由输胶管1前端开口输出至外界,完成残留胶体的清理。
44.充气元件4设置在输气管2的伸出端上并与其连通,适于向输气管2内充入气体,以使气囊3膨胀至外周壁与输胶管1内周壁接触。
45.拉绳5设置在第二贯通孔13内,一端伸入输胶管1内并与输气管2相连,另一端伸出至输胶管1外。使用者能够拉动拉绳5的伸出端,以使输气管2自前至后移动,从而令气囊3回到初始位置,以便于下一次清理过程。
46.通过输胶管1进行胶体输送时,排空气囊3中的气体,使得气囊3体积缩小,避免对胶体输送效率造成影响。在需要对输胶管1进行清理时,通过充气元件4向输气管2充入气体,直至气囊3膨胀至外周壁与输胶管1内周壁接触;之后,拉动输气管2的伸出端带动气囊3移动,气囊3带动输胶管1内壁上的残留胶体移动,使得残留胶体自输胶管1的一端移动直至另一端并通过输胶管1的开口移动至外界,实现残余胶体的清理;最后,将气囊3内气体排出,拉动拉绳5将气囊3移动至初始位置,以便于下一次清理。
4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堵胶管,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对输胶管1内的残留胶体进行处理,避免胶体凝固于输胶管1内壁而影响胶体在胶管内流速的情况,保证了点胶机的输出效率。
48.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堵胶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滑槽11的开口采用自滑槽11的槽底至槽口逐渐缩小、适于限制输气管2脱离滑槽11的缩口结构。
4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11的开口部位能够限制输气管2脱离滑槽11,提高了本装置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实际使用时的可靠性。
50.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堵胶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气囊3通过弹性管31与输气管2连通,弹性管31的一端与气囊3连通,另一端伸入滑槽11内、与输气管2连通。
51.弹性管31用于带动气囊3朝向滑槽11的槽底移动,以使气囊3与输胶管1的内周壁抵接。
5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气囊3与输胶管1之间存在间隙,确保气囊3能够接触到输胶管1的内周壁,以通过气囊3刮除输胶管1内周壁所附着的胶体,提高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可靠性。
53.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堵胶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输胶管1的内周壁上设有适于气囊3嵌入的凹槽14。在本实施例中,凹槽14与滑槽11连通,以使气囊3处于凹槽14内、能够与滑槽11内的输气管2连通。
5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令气囊3嵌入凹槽14内,避免气囊3干预胶体在输胶管1内部的流动,提高了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可靠性。
55.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上述内容中提到的弹性管31能够带动气囊3完全嵌入凹槽14内,确保凹槽14和气囊3能够相互配合,提高结构稳定性。
56.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堵胶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凹槽14采用自槽底至槽口逐渐向外张开的扩口结构。
57.在向前拉动输气管2时,气囊3沿着凹槽14的内周壁移动;由于凹槽14采用自槽底至开口逐渐向外张开的结构,因此气囊3不会与凹槽14内周壁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
5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确保气囊3能够自凹槽14的槽底向外移动,提高了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可靠性。
59.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堵胶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充气元件4为手捏气筒,手捏气筒的出气端口与输气管2连通。
60.手捏气筒属于现有技术,通过捏动此手捏气筒即可向输气管2输入气体,在此不再赘述其结构特征。
6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捏动充气元件4即可实现输气管2的重启,拉动输气管2的伸出端可使输气管2和充气元件4同步移动,保证了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效率。
62.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堵胶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输气管2伸出部分的外周壁上设有适于与输胶管1的外周壁抵接,以限制输气管2的伸出部分通过第一贯通孔12的第一凸起件21。
63.如图1所示,此时第一凸起件21处于与输胶管1的外周壁抵接的状态,在此状态下,输气管2无法向后移动,输气管2会有部分伸出,而且充气元件4与输胶管1的外周壁接触/存在一定间距。
6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确保输气管2能够由人为控制拉动,而且避免充气元件4与输胶管1的外周壁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即保证了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可靠性,以及本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65.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堵胶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拉
绳5的伸出端连接有适于与输胶管1的外周壁抵接,以限制拉绳5的伸出部分通过第二贯通孔13的第二凸起件51。
6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凸起件51限制拉绳5的伸出部位通过第二贯通孔13进入输胶管1的内腔,确保拉绳5能够由人为控制拉动,保证了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稳定性。
67.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堵胶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滑槽11沿输胶管1的轴向呈螺旋状延伸。
68.上述内容中已经提到了滑槽11能够起到导向作用,由此可知,在滑槽11采用螺旋状结构进行残留胶体清理时,气囊3能够沿输胶管1的轴向自后向前旋进。
6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长了气囊3沿输胶管1轴向自后向前移动所经过的路径长,保证了输胶管1内周壁的清洁效果。
7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点胶机。所述点胶机包括前述防堵胶管,具体是将输胶管1与点胶机的胶体输出单元连通。
7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点胶机的有益效果与前述防堵胶管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7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