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扭力反馈的伺服推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58523发布日期:2022-04-22 10:12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扭力反馈的伺服推胶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扭力反馈的伺服推胶机构。


背景技术:

2.推胶机构是一种出胶机构,搭配在点胶设备上对胶水进行精准出胶控制,是自动化设备常用的机构之一。这种机构适合搭配各种点胶设备,有效控制出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生产自动化。
3.目前市面上的ab胶出胶机构大多数是手动挤压或者利用气缸推动,由于人工的不稳定性和气压的多变性,导致出胶控制不精准、胶水混合不均匀的情况出现。同时,有些大容量包装的ab胶出胶需求压力较大,气缸推胶的方式由于气压的不稳定性,经常出现推胶压力不够或者推胶压力过大,造成爆胶等安全隐患。而且现有的推胶机构没有力度反馈的功能,如果混合管处胶水固化,若此时后端还在继续推胶,则会有爆胶的风险。
4.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扭力反馈的伺服推胶机构。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有扭力反馈的伺服推胶机构,包括:推胶底板、设于所述推胶底板上的推胶模块、设于所述推胶底板上的制冷模块、以及控制器;
7.所述推胶模块包括:伺服电机、与所述伺服电机连接的减速机、与所述减速机连接的丝杆、设于所述丝杆顶端的轴固定板、设于所述丝杆底端的胶水尾座、设于轴固定板与胶水尾座之间的若干光轴、套设于所述光轴与丝杆上的主推动块、连接所述主推动块与所述丝杆的螺母、设于所述主推动块底面的推杆一、设于所述主推动块底面的推杆二、设于所述胶水尾座下方并对应所述推杆一设置的胶桶一、设于所述胶水尾座下方并对应所述推杆二设置的胶桶二、包裹于所述胶桶一与胶桶二内侧面的包胶下模、包裹于所述胶桶一与胶桶二外侧面的包胶上模、设于所述胶桶一与胶桶二底面的混料管、设于所述轴固定板与胶水尾座之间的移动轴、套设于所述移动轴上并固定于所述推胶底板上的换胶支座、以及设于所述换胶底座侧面的调位手柄,所述包胶上模的一侧可转动设于所述包胶下模上,包胶上模的另一侧通过拉紧销与包胶下模连接;
8.所述伺服电机具有扭力感应功能,所述控制器内设有电机驱动模块以及蜂鸣器,所述电机驱动模块接收所述伺服电机的扭力反馈信号。
9.进一步地,所述制冷模块包括:设于所述推胶底板上的垫块、设于所述垫块上的制冷板、设于所述制冷板上的制冷片、设于所述垫块上的导热块、设于所述制冷板上的针头固定块、设于所述针头固定块上的针阀、与所述针阀连接的针头帽、以及与所述针阀连接的气缸,所述针阀与所述混料管连通。
10.进一步地,所述制冷模块还包括:设于所述推胶底板上的直线导轨、设于所述直线
导轨上的滑块、设于所述滑块上的气缸安装块、以及设于所述气缸安装块侧面的调位紧定手柄,所述气缸安装块的侧面对应所述调位紧定手柄设有螺纹孔,所述调位紧定手柄穿过该螺纹孔将气缸安装块锁紧于直线导轨上。
11.进一步地,所述推胶机构还包括水冷循环模块,所述制冷模块还包括设于所述制冷片与所述导热块之间的水冷板,所述水冷板内部设有冷却水管道,所述水冷板与所述水冷循环模块之间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制冷模块还包括散热风扇。
13.进一步地,所述轴固定板与胶水尾座之间设有四根光轴,四根光轴分别位于所述丝杆的四个侧面。
14.进一步地,所述轴固定板与胶水尾座的外侧面设有钣金外壳。
15.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本推胶机构设有独立的控制器,具备扭力反馈功能,能够有效地监测出胶情况,及时对生产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做出反应;
17.2、本推胶模块通过换胶底座固定在推胶底板上,当需要更换推胶模块时只需要拆装换胶底座即可,而且可以通过调位手柄调节混料管的高度位置,非常方便;
18.3、包胶上模与包胶下模对胶桶进行保护,防止胶桶爆胶而导致的危险,使生产更加安全,而且包胶上模可以开合,方便更换胶桶。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推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推胶模块隐藏钣金外壳与包胶上模后的结构示意图一。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推胶模块隐藏钣金外壳与包胶上模后的结构示意图二。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制冷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5.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扭力反馈的伺服推胶机构,包括:推胶底板1、设于所述推胶底板1上的推胶模块2、设于所述推胶底板1上的制冷模块3、以及控制器4。
26.请参阅图2至图4,所述推胶模块2包括:伺服电机20、与所述伺服电机20连接的减速机21、与所述减速机21连接的丝杆22、设于所述丝杆 22顶端的轴固定板23、设于所述丝杆22底端的胶水尾座24、设于轴固定板23与胶水尾座24之间的若干光轴25、套设于所述光轴25与丝杆22上的主推动块26、连接所述主推动块26与所述丝杆22的螺母27、设于所述主推动块26底面的推杆一28、设于所述主推动块26底面的推杆二29、设于所述胶水尾座24下方并对应所述推杆一28设置的胶桶一290、设于所述胶水尾座24下方并对应所述推杆二29设置的胶桶二291、包裹于所述胶桶一290与胶桶二291内侧面的包胶下模292、包裹于所述胶桶一290与胶桶二291外侧面的包胶上模293、设于所述胶桶一290与胶桶二291底面的混料管294、设于所述轴固定板23与胶水尾座24之间的移动轴295、套设于所述移动轴295上并固定于所述推胶底板1上的换胶支座296、以及设于所述换胶底座296侧面的调位手柄297,
所述包胶上模293的一侧可转动设于所述包胶下模292上,包胶上模293的另一侧通过拉紧销298与包胶下模 292连接。
27.伺服电机+减速机+精密丝杆的组合为推胶提供了充足的动力,精密丝杆传动使得推胶精度更加精准。所述伺服电机20具有扭力感应功能,所述控制器4内设有电机驱动模块以及蜂鸣器,所述电机驱动模块接收所述伺服电机20的扭力反馈信号并反馈到系统里面进行处理。如果推胶时混料管 294的前端胶水固化,如果继续推胶可能会导致爆胶,本实用新型的伺服电机20具有扭力感应功能,混料管294前端的胶水固化,则需要更大的扭力,电机驱动模块接收到伺服电机20的扭力信号后反馈给系统,继而控制蜂鸣器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28.整个推胶模块2只通过换胶底座296固定在推胶底板1上,推胶底座 296与推胶底板1之间通过螺钉固定,当需要更换整套推胶模块2时,只需要将推胶底座296从推胶底板1上拆卸下来即可,非常方便。推胶底座1 与移动轴295之间通过调位手柄297进行锁合,当需要调节混料管294的高度时,只需要松开调位手柄297,然后上下调节移动轴295的位置即可,位置调节完成后锁紧调位手柄297。
29.所述轴固定板23与胶水尾座24之间设有四根光轴25,四根光轴25分别位于所述丝杆22的四个侧面,通过四根光轴25解决了推胶时因扭力过大而产生的丝杆22变形等安全隐患,使整套机构更加牢固耐用。
30.所述轴固定板23与胶水尾座24的外侧面设有钣金外壳299,对其内部结构进行保护,并且使得整套机构的一体性更强。
31.通过开合的包胶上模293与包胶下模292将胶桶一292与胶桶二291 保护规定,降低由于胶桶质量问题导致的爆胶等危险,使生产更加安全放心,并且便于更换胶桶与胶水。
32.请参阅图5,所述制冷模块3包括:设于所述推胶底板23上的垫块30、设于所述垫块30上的制冷板31、设于所述制冷板31上的制冷片32、设于所述垫块30上的导热块33、设于所述制冷板31上的针头固定块34、设于所述针头固定块34上的针阀35、与所述针阀35连接的针头帽36、以及与所述针阀35连接的气缸37,所述针阀35与所述混料管294连通。制冷片 32以及导热块33对混料管294进行散热。气缸37通过控制针阀35,从而控制出胶量或者通断。
33.所述制冷模块3还包括:设于所述推胶底板1上的直线导轨38、设于所述直线导轨38上的滑块、设于所述滑块上的气缸安装块39、以及设于所述气缸安装块39侧面的调位紧定手柄390,所述气缸安装块39的侧面对应所述调位紧定手柄390设有螺纹孔,所述调位紧定手柄390穿过该螺纹孔将气缸安装块39锁紧于直线导轨38上。通过设置直线导轨38以及调位紧定手柄390,能够调节气缸37的位置,用户可方便地将气缸37调至合适的位置。
34.所述推胶机构还包括水冷循环模块5,所述制冷模块3还包括设于所述制冷片32与所述导热块33之间的水冷板391,所述水冷板391内部设有冷却水管道,所述水冷板391与所述水冷循环模块5之间连接。通过循环的冷却水对混料管294进行进一步散热。
35.所述制冷模块3还包括散热风扇392,散热风扇392对混料管294进一步进行散热。通过制冷片制冷+循环水冷散热+散热风扇进行三重降温,在短短几秒的时间内就可以降低混料管表面的温度,保证胶水混合产生的热量迅速排出,从而保证胶水混合均匀,增加安全系数。
3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7.1、本推胶机构设有独立的控制器,具备扭力反馈功能,能够有效地监测出胶情况,及时对生产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做出反应;
38.2、本推胶模块通过换胶底座固定在推胶底板上,当需要更换推胶模块时只需要拆装换胶底座即可,而且可以通过调位手柄调节混料管的高度位置,非常方便;
39.3、包胶上模与包胶下模对胶桶进行保护,防止胶桶爆胶而导致的危险,使生产更加安全,而且包胶上模可以开合,方便更换胶桶。
4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