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氯化聚乙烯生产用氯化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30794发布日期:2021-12-29 15:02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氯化聚乙烯生产用氯化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氯化聚乙烯生产用氯化反应釜。


背景技术:

2.氯化反应一般指将氯元素引入化合物中的反应。在有机化学反应中,氯化反应一般包括置换氯化、加成氯化和氧化氯化;在冶金工业中,利用氯气或氯化物提炼某些金属也称氯化;在水中投氯或含氯氧化物以达到氧化和消毒等目的的过程也称为氯化。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现有的氯化反应釜在通入氯气时通过一根导管将氯气注入反应釜内,使得氯气能够与物料接触而形成氯化反应。当釜体内压力出现异常而持续增加时,无法快速对釜体内进行泄压,进而容器导致釜体爆炸。因此,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不足的氯化聚乙烯生产用氯化反应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氯化聚乙烯生产用氯化反应釜。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氯化聚乙烯生产用氯化反应釜,至少包括釜体、供气部和搅拌部,所述搅拌部设置于所述釜体中,所述供气部与所述釜体连通以将氯气注入所述釜体中,所述釜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供气部至少包括气泵和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设置于所述进气口中,所述气泵经所述导气管与所述釜体连通,所述釜体中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插接柱,排气口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的内径大于第二通道的内径,所述第一通道中嵌套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插接柱同时套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中,所述插接柱上设置有第一导气孔和第二导气孔,第一导气孔的延伸方向与插接柱的轴向大致平行,第二导气孔的延伸方向与插接柱的径向大致平行,其中,在釜体内部的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插接柱插入所述排气口中的深度能够增大。
5.优选的,所述搅拌部至少包括旋转轴、第一搅拌盘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釜体上,所述旋转轴连接至所述驱动电机,所述第一搅盘设置于所述旋转轴上。
6.优选的,釜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第一通气孔,所述导气管能够与所述第一通气孔连通。
7.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上转动设置有第二搅拌盘,所述第二搅拌盘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通气孔,第二通气孔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搅拌盘的轴向具有设定夹角。
8.优选的,在所述供气部将氯气通过第二通气孔注入釜体内的情况下,第二搅拌盘能够基于氯气产生的反推力而沿第一方向旋转。
9.优选的,所述第一搅拌盘能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
1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1.(1)本技术在使用时,能够避免釜体爆炸的风险。
12.(2)第二搅拌盘的转动,能够完成釜体内物料的再次搅拌混合,使得物料搅拌混合效果提高。同时,相对于现有技木通过驱动电机动第二搅拌盘的方式,本技术通过气体驱动,进而能够低设备制造成本。
13.(3)第一搅拌盘和第二搅拌盘的旋转方向相反,进而能够增大釜体内的物料的混合效率,同时,第一搅拌盘还能够对氯气进行破碎,再次提高物料与氯气的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氯化聚乙烯生产用氯化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第二通气孔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16.图中,1

釜体、2

供气部、3

搅拌部、4

进气口、2a

气泵、2b

导气管、5

排气口、6

承载板、7

插接柱、5a

第一通道、5b

第二通道、8

压缩弹簧、7a

第一导气孔、7b

第二导气孔、3a

旋转轴、3b

第一搅拌盘、3c

驱动电机、9

支撑柱、10

第一通气孔、11

第二通气孔、α

设定夹角、12

第二搅拌盘。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18.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氯化聚乙烯生产用氯化反应釜,至少包括釜体1、供气部2和搅拌部3。搅拌部3设置于釜体1中。供气部1与釜体1连通以将氯气注入釜体1中。用于制备氯化聚乙烯的物料可以在搅拌部3的搅拌下与氯气充分混合,进而提高反应效率。
19.釜体1上设置有进气口4和排气口5。供气部2至少包括气泵2a和导气管2b。导气管2b设置于进气口4中。气泵2a经导气管2b与釜体1连通。气泵2a能够对氯气进行加压,使得其能够以一定的速度注入釜体1中。釜体1中设置有承载板6,承载板6上设置有插接柱7。排气口5具有第一通道5a和第二通道5b。第一通道5a的内径大于第二通道5b的内径。第一通道5a中嵌套设置有压缩弹簧8。插接柱7同时嵌套设置于第一通道5和第二通道5b中,插接柱7上置有第一导气孔7a和若干个第二导气孔7b,第一导气孔7a的延伸方向与插接柱7的轴向大平行,第二导气孔的延伸方向与插接柱7的径向大致平行。釜体1经第一导气孔7a与第二导气孔连通,使得釜体1中多余的气体可以依次通过第一导气孔7a和第二导气孔排出。在釜体1内部的压力增大的清况下,插接柱7插入排气口5的深度能够增大。具体的,当釜体1内压强增大时,其作用在承载板6上的压力将增大,插接柱7插入排气口5中的深度将增加,进而使得更多的第二导气孔7b位于釜体1之外,此时,釜体1内的多余气体能够以更大的流量排出釜体1,进而能够及时对釜体1进行泄压,通过上述方式,能够避免釜体1爆炸的风险。同时,插接柱插入排气口5中的深度增加的过程中,压缩弹簧8将压缩而存储弹性势能。当釜体1内的压力减小时,插接柱7能够回退以恢复至其初始位置。可以理的是,排气口5可以与收集容器连通,进而能够对排出的有害气体进行收集处理。
20.搅拌部3至少包括旋转轴3a、第一搅拌盘3b和驱动电机3c。驱动电机3c设置于釜体1上。旋转轴3a连接至驱动电机3c。第一搅拌盘3b设置于旋转轴3a上。通过驱动电机3c能够
带动第一搅拌盘3b旋转,进而实现对釜体1内物料的搅拌混合。
21.釜体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柱9。支撑柱9上设置有第一通气孔10。导气管2b能够与第一通气孔10连通。支撑柱9上转动设置有第二搅拌盘12。第二搅拌盘12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通气孔11,第二通气孔1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搅拌盘12的轴向具有设定夹角α。在供气部2将氯气通过第二通气孔11注入釜体1内的情况下,第二揽拌盘12能够基于氯气产生的反推力面沿第一方向旋转,通过上述方式,一者,能够实现第二搅拌盘12的转动,进而完成釜体1内物料的再次搅拌混合,使得物料搅拌混合效果提高。二者,相对于现有技木通过驱动电机动第二搅拌盘12的方式,本技术通过气体驱动,进而能够低设备制造成本。
22.第一搅拌盘3b能够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如图2所示,第一方向可以是顺时针方向,第二方向可以是逆时针方向。第一搅拌盘3b和第二搅拌盘12的旋转方向相反,进而能够增大釜体1内的物料的混合效率,同时,第一搅拌盘3b还能够对氯气进行破碎,进而再次提高物料与氯气的混合效果。
2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釜体1上可以设置有进料口,通过进料口可以将固体或液体物料放入釜体1中,通过驱动电机3c实现第一搅拌盘3b的搅拌工作。通过气泵2a将氯气注入釜体1中,氯气可以依次从第一通气孔7a和第二通气孔7b中排出,进而实现第二搅拌12的旋转。通过第一搅拌盘3b和第二搅拌盘3b的旋转,能够带动物料进行流化,进而使得物料能够与氯气混合以达到更好的反应状态。当釜体1内气体压力过大时,其能够推动承接板6向上移动,进而使得更多的第二导气孔7b与外界连通,进而实现釜体1的快速泄压。
2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