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塔多腔分室式除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69616发布日期:2021-12-08 14:05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塔多腔分室式除雾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环境保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塔多腔分室式除雾器。


背景技术:

2.在湿法脱硫工程项目中,锅炉负荷有的满负荷运行,有的低负荷运行,对应的脱硫塔工况多种多样,多数项目是一炉一塔、两炉一塔、三炉一塔、两炉两塔的。这就导致脱硫塔内的烟气流速有高的有低的,有的有时候高有时候低,也就是烟气流速不恒定,是变化的,这就造成脱硫除雾器效率下降,脱硫系统排放超标,导致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一塔多腔分室式除雾器,其有效的解决了烟气量不恒定引起的效率低下的问题。
4.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一塔多腔分室式除雾器,适用于安装在脱硫塔内部,包括除雾器组件和支撑架;
5.所述支撑架适用于与所述脱硫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除雾器组件包括两个以上的除雾器单元,两个以上的所述除雾器单元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架的顶部位置;
6.两个以上的除雾器单元适用于覆盖所述脱硫塔的横截面设置,相邻的所述除雾器单元之间设有隔板,用于隔离相邻的所述除雾器单体,所述除雾器单元朝向所述隔板的一侧与所述隔板固定;
7.每个除雾器单元的下方均设有底部冲水管,所述底部冲水管适用于与所述脱硫塔固定;
8.所述底部冲水管朝向所述除雾器单元的一侧设有底部喷嘴,所述底部喷嘴与所述底部冲水管的内腔连通。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连接杆;
10.所述连接杆适用于竖直设置在所述脱硫塔的中部位置处,所述支撑架朝向所述连接杆的一侧与所述连接杆的侧壁固定连接;
11.所述隔板邻近所述连接杆的一侧均与所述连接杆的侧壁固定连接。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架设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所述支撑架沿所述脱硫塔的竖直方向分层设置;
13.每层所述支撑架上均固定有两个以上的所述除雾器单元,每个所述除雾器单原的底部均设有所述底部冲水管。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的所述支撑架之间还设有顶部冲水管,所述顶部冲水管适用于与所述脱硫塔固定;
15.所述顶部冲水管与所述除雾器单元对应设置,所述顶部冲水管均位于相邻的所述支撑架之间的所述底部冲水管的下方位置;
16.所述顶部冲水管位背离相邻的所述底部冲水管的一侧设有顶部喷头,所述顶部喷
头与所述顶部冲水管的内腔连通。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顶部冲水管和所述底部冲水管均设有朝向所述隔板设置的固定端;
18.所述隔板的固定端与所述隔板固定连接。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除雾器单元中的叶片间距在22mm到30mm之间。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自动翻板阀,所述自动翻板阀设置在所述底部冲水管的下方位置处;
21.所述自动翻板阀的数量与所述除雾器单元的数量相匹配,且所述自动翻板阀与所述除雾器单元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自动翻板阀适用于与所述脱硫塔的进口内壁固定连接。
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除雾器单元设有三个,每个所述除雾器单元均呈扇形结构,三个所述除雾器单元呈圆形排布。
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除雾器单元均对应两个所述底部冲水管;
24.所述隔板上设有第一底部固定板和第二底部固定板,所述第一底部固定板固定在所述隔板的一侧板面上,所述第一底部固定板的板面与所述隔板的板面垂直设置;
25.所述第二底部固定板适用于设置在所述隔板远离所述脱硫塔的内壁的一侧板面上,所述第二底部固定板的板面与所述隔板的板面之间设有预设角度;
26.两个所述底部冲水管远离所述脱硫塔的一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底部固定板、第二底部固定板固定。
2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部喷嘴和所述顶部喷头的出水口直径d的取值范围为:1.5mm≤d≤3mm。
28.本技术实施例一塔多腔分室式除雾器设置在脱硫塔的内部,且其包括除雾器组件和支撑架两部分。其中,支撑架为除雾器组件提供了固定位置,且支撑架与脱硫塔的内壁固定连接,由此将支撑架稳固。除雾器组件内设有能覆盖脱硫塔横截面的两个以上的除雾器单元,且通过隔板将相邻的除雾器单元隔离,且可以通过底部冲水管冲洗对每个除雾器单元的底部进行冲洗。由此,可以在烟气量小时用较少的除雾器单元进行除雾,烟气量较大的时候用较多的除雾器单元,始终的保持通过除雾器单元的烟气流速恒定,本技术实施例一塔多腔分室式除雾器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效率区间,有效的解决了烟气量不恒定引起的效率低下的问题。
29.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30.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31.图1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塔多腔分室式除雾器的竖直方向上的截面图;
32.图2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塔多腔分室式除雾器的水平方向上的截面图;
33.图3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塔多腔分室式除雾器的底部冲水管的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35.其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7.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38.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技术,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技术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技术的主旨。
39.图1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塔多腔分室式除雾器的竖直方向上的截面图。图2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塔多腔分室式除雾器的水平方向上的截面图。如图1或图2所示,该一塔多腔分室式除雾器安装在脱硫塔的内部,该一塔多腔分室式除雾器包括:除雾器组件和支撑架200,支撑架200与脱硫塔的内壁固定连接,除雾器组件包括两个以上的除雾器单元100,两个以上的除雾器单元100均固定安装在支撑架200的顶部位置。两个以上的除雾器单元100覆盖脱硫塔的横截面设置,相邻的除雾器单元100之间设有隔板300,用于隔离相邻的除雾器单体,除雾器单元100朝向隔板300的一侧与隔板300固定。除雾器单元100的下方设置底部冲水管400,底部冲水管400与脱硫塔固定。底部冲水管400朝向除雾器单元100的一侧设有底部喷嘴,底部喷嘴与底部冲水管400的内腔连通。
40.本技术实施例一塔多腔分室式除雾器设置在脱硫塔的内部,且其包括除雾器组件和支撑架200两部分。其中,支撑架200为除雾器组件提供了固定位置,且支撑架200与脱硫塔的内壁固定连接,由此将支撑架200稳固。除雾器组件内设有能覆盖脱硫塔横截面的两个以上的除雾器单元100,且通过隔板300将相邻的除雾器单元100隔离,且可以通过底部冲水管400冲洗对每个除雾器单元100的底部进行冲洗。由此,可以在烟气量小时用较少的除雾器单元100进行除雾,烟气量较大的时候用较多的除雾器单元100,始终的保持通过除雾器单元100的烟气流速恒定,本技术实施例一塔多腔分室式除雾器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效率区间,有效的解决了烟气量不恒定引起的效率低下的问题。
4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连接杆500,连接杆500竖直设置在脱硫塔的中部位置处,支撑架200朝向连接杆500的一侧与连接杆500的侧壁固定连接。隔板300邻近连接杆500的一侧均与连接杆500的侧壁固定连接。由此,可以防止隔板300交汇时的交汇死角和应力集中。
4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架200设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支撑架200沿脱硫塔的竖直方向分层设置。每层支撑架200上均固定有两个以上的除雾器单元100,相邻的除雾器单元100均采用隔离板隔离,每个除雾器单元100的底部均设有底部冲水管400。由此,通过设置多层的除雾器组件来进一步的增加了除雾效率。
43.更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的支撑架200之间还设有顶部冲水管700,顶部冲水管700与脱硫塔固定。顶部冲水管700与除雾器单元100应对设置,顶部冲水管700位于相邻的支撑架200之间底部冲水管400的下方位置。顶部冲水管700背离相邻的底部冲水管400的一侧设有顶部喷头,顶部喷头与顶部冲水管700的内腔连通。通过顶部冲水管700的设置可以方便清洗除雾器单元100的顶部。
44.更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顶部冲水管700和底部冲水管400均设有朝向隔板300设置的固定端,隔板300的固定端与隔板300固定连接。通过将顶部冲水管700和底部冲水管400固定在隔板300上,可以使得顶部冲水管700和底部冲水管400的固定更加的稳固。
4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除雾器单元100中的叶片间距在22mm到30mm之间。
46.更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除雾器单元100中的叶片间距可以采用30mm、27.5mm、25mm或22mm等间距分布,由此可以增加除雾的效率。
47.此处,应当指出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除雾器单元100的叶片可以采用流线形、弧形、者直线形或者折线形的任一种结构。
48.更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自动翻板阀600、自动翻板阀600设置在底部冲水管400的下方位置处,自动翻板阀600的数量与除雾器单元100的数量相匹配,且自动翻板阀600与除雾器单元100一一对应设置。自动翻板阀600与脱硫塔的进口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自动翻板阀600的设置可以通过旋转自动翻板阀600的翻板来进行调节除雾器单元100的使用数量。此处,应当指出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自动翻板阀600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技术手段来实现,此处不做赘述。
4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除雾器单元100设有三个,每个除雾器单元100均呈扇形结构,三个除雾器单元100呈圆形排布。
50.此处,应当指出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三个除雾器单元100可以分别为第一除雾器单体110、第二除雾器单体120和第三除雾器单体130,第一除雾器单体110、第二除雾器单体120和第三除雾器单体130均呈扇形结构,且第一除雾器单体110、第二除雾器单体120和第三除雾器单体130的扇形圆心角均为120
°
,第一除雾器单体110、第二除雾器单体120和第三除雾器单体130呈圆形进行排布。第一除雾器单体110和第二除雾器单体120之间设有第一隔离板、第二除雾器单体120和第三除雾器单体130之间设有第二隔离板,第一除雾器单体110和第三除雾器单元100之间设有第三隔板300。上述的第一除雾器单体110、第一移除雾器单体和第三除雾器单体130的放置方向可以不同。第一隔离板、第二隔离板和第三隔离板均朝向第一除雾器单体110、第二除雾器单体120、第三除雾器单体130形成的圆形的圆心位处设置。连接杆500设置在第一除雾器单体110、第二除雾器单体120、第三除雾器单体130形成的圆形的圆心位处,且第一隔离板、第二隔离板和第三隔离板均与连接杆500的侧壁固定连接。
51.此处,还应当指出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塔多腔分室式除雾器可以设有两层除雾
器组件,其中,位处下层的除雾器组件可以为一级除雾器,位于上层的除雾器组件可以为二级除雾器,且一级除雾器和二级除雾器的结构相同。
5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除雾器单元100均对应两个底部冲水管400,隔板300上设有第一底部固定板和第二底部固定板,第一底部固定板固定在隔板300的一侧板面上,第一底部固定板的板面与隔板300的板面垂直设置。第二底部固定板适用于设置在隔板300远离脱硫塔的内壁的一侧板面上,第二底部固定板的板面与隔板300的板面之间设有预设角度。两个底部冲水管400远离脱硫塔的一侧分别与第一底部固定板、第二底部固定板固定。由此,优化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安装结构。
53.此处,应当指出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底部固定板可以与连接杆500固定连接。顶部冲水管700也可以与隔板300固定连接,且顶部冲水管700、隔板300的连接方式与底部冲水管400、隔板300的连接方式相同。
54.此处,还应当指出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底部冲水管400和顶部冲水管700的设置方向可以沿除雾器单元100中的叶片方向设置。
55.此处,还应当指出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除雾器组件设有两层时,位于下层的一级除雾器和位于上层的二级除雾器中均包括三个呈圆形排布的除雾器单元100。位于下层的一级除雾器中,每个除雾器单元100的下方均设有两个底部冲水管400,每个除雾器单元100的上方均设有两个顶部冲水管700。位于上层的二级除雾器中,每个除雾器单元100的下方均设有两个底部冲水管400。由此,本技术实施例可以呈底部冲水管400、除雾器组件、顶部冲水管700、底部冲水管400、除雾器组件分层排布。且上述的处于不同层的底部冲水管400沿竖直方向平齐设置,底部冲水管400和顶部冲水管700沿竖直方向平齐设置。位于不同层的除雾器单元100的两端位置均平齐设置。
5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底部喷嘴和顶部喷头的出水口直径d的取值范围为:1.5mm≤d≤3mm。更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底部喷嘴和顶部喷头的出水口直径d的取值为2mm。
57.更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底部喷嘴和顶部喷头的喷射角度均为120
°

58.此处,应当指出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架200可以呈圆环状,圆环状支撑架200沿脱硫塔的内壁方向周向设置。
59.此处,还应当指出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除雾器单元100与塔壁的接触位置处设有支撑板,由此,可以提高除雾器单元100的稳固性和密封性。
60.此处,还应当指出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底部冲水管400和顶部冲水管700均可以采用增强聚丙烯材质的管子,底部喷嘴和顶部喷头均可以为实心锥嘴。
61.以上已经描述了本技术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