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复合微生物肥料用菌粉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78486发布日期:2021-11-06 03:27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产复合微生物肥料用菌粉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复合微生物肥料生产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产复合微生物肥料用菌粉混料装置。


背景技术:

2.复合微生物肥料是指将微生物与营养物质复合,从而制成能提供、保持或改善植物营养,从而提高农产品产量或改善农产品品质的活体微生物制品。
3.相关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712640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斜轴式圆筒混料机,其包括混料筒,混料筒的轴线倾斜设置,混料筒设有进料端和出料端,进料端高于所述出料端,混料筒下设有驱动混料筒转动的传动机。
4.复合微生物肥料生产过程中,将颗粒状营养物质从进料端投入混料筒内,再将微生物菌粉投入混料筒内,混料筒在传动机驱动下转动,颗粒状营养物质和微生物菌粉发生混合,并在重力作用下从出料端滑出。
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混料过程中需要工人将颗粒状营养物质和微生物菌粉投入混料筒内,投料过程中混料筒保持转动,从而导致工人投料极为不便,极大地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代替工人向混料筒内加入颗粒状营养物质和微生物菌粉,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本技术提供一种生产复合微生物肥料用菌粉混料装置。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生产复合微生物肥料用菌粉混料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生产复合微生物肥料用菌粉混料装置,包括位于混料筒进料端的第一输送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出料端伸入混料筒,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将颗粒状营养物质输送进入混料筒内,混料筒内同轴设置有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出料端与第一输送机构出料端存在一定间隙,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进料端从混料筒出料端伸出,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将微生物菌粉输送进入混料筒内。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颗粒状营养物质经第一输送机构输送进入混料筒内,混料筒转动过程中,颗粒状营养物质向混料筒出料端移动,此时微生物菌粉经第二输送机构输送进入混料筒内并洒落于颗粒状营养物质上,混料筒转动过程中使颗粒状营养物质和微生物菌粉混合,代替人工投放颗粒状营养物质和微生物菌粉,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10.可选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带式输送机,所述带式输送机出料端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料斗,所述出料斗远离带式输送机一端向靠近地面方向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出料斗远离带式输送机一端伸入混料筒内。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颗粒状营养物质从带式输送机出料端落至出料斗上,出料斗将颗粒状营养物质导入混料筒内,从而代替人工向混料筒内进料,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12.可选的,所述带式输送机倾斜设置,所述带式输送机出料端到地面距离大于进料
端到地面距离。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带式输送机进料端高度,从而更容易向带式输送机进料端添加颗粒状营养物质,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14.可选的,所述出料斗包括固定连接于带式输送机机架下表面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带式输送机一端向靠近地面方向倾斜向下设置并伸入混料筒内,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表面竖直固定连接有两块第二支撑板,两块第二支撑板间隔设置,颗粒状营养物质从两块第二支撑板之间进入混料筒内。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支撑板对颗粒状营养物质滑移起导向作用,从而减少洒落于混料筒外的颗粒状营养物质,减少浪费。
16.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位于两块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三支撑板两端分别与相邻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板上表面抵接于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下表面。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支撑板将输送带下表面粘附的颗粒状营养物质刮落并从第一支撑板上滑落至混料筒内,从而减少浪费。
18.可选的,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位于混料筒出料端的支撑架,混料筒内同轴设置有输送筒,所述输送筒两端未开通,所述输送筒远离第一输送机构一端从混料筒内伸出并固定连接于支撑架上,所述输送筒侧壁靠近第一输送机构一端开设有落料口,所述落料口朝下设置,所述输送筒侧壁远离第一输送机构一端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朝上设置,所述输送筒内同轴转动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上同轴固定连接有输送螺旋,所述支撑架上固定连接有驱动驱动杆转动的驱动电机。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微生物菌粉从进料口倒入输送筒内,驱动电机启动驱动驱动杆转动,驱动杆带动输送螺旋转动从而持续将微生物菌粉输送至落料口,微生物菌粉落于下方的颗粒状营养物质上,从而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20.可选的,所述输送筒朝向第一输送机构一端设置有用于搅拌颗粒状营养物质的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同轴转动连接于输送筒朝向第一输送机构一端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侧壁固定连接有多组混料组件,多组混料组件以混料筒轴线为圆心周向设置,所述混料组件远离第一支撑杆一端抵接于混料筒内壁,所述驱动电机驱动第一支撑杆转动。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驱动第一支撑杆转动,第一支撑杆带动混料组件转动从而拨动颗粒状营养物质,有利于下层颗粒状营养物质露出与微生物菌粉混合,提高菌粉混合均匀度。
22.可选的,所述混料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杆侧壁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长度方向与混料筒轴向垂直,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第一支撑杆一端固定连接有拨料板,所述拨料板与输送筒径向平行,所述拨料板长度方向与输送筒轴向平行,所述拨料板远离第二支撑杆一侧抵接于混料筒内壁。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杆转动通过第二支撑杆带动拨料板转动,拨料板带动颗粒状营养物质上升然后从拨料板上滑落,便于微生物菌粉余颗粒状营养物质混合,提高菌粉混合均匀度。
24.可选的,相邻两组混料组件通过多根第三支撑杆固定连接,多根第三支撑杆沿混
料筒径向依次间隔设置。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支撑杆诶高相邻混料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搅拌机构稳定性。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7.1.输送螺旋将倒入输送筒内的微生物菌粉持续输送至混料筒内,带式输送机通过出料斗将颗粒状营养物质输送至混料筒内,混料筒转动使颗粒状营养物质和微生物菌粉混合,代替工人将颗粒状营养物质和微生物菌粉投入混料筒内,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28.2.出料斗起导料作用的同时将输送带上粘附的颗粒状营养物质刮落滑至混料筒内,减少浪费;
29.3.第一支撑杆通过第二支撑杆带动拨料板转动,从而将颗粒状营养物质刮起,在重力作用下颗粒状营养物质下落并与微生物菌粉混合,提高混合均匀度。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第一输送机构;
3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部分结构剖视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第二输送机构;
33.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混料组件。
34.附图标记说明:1、混料筒;2、第一输送机构;21、带式输送机;22、出料斗;221、第一支撑板;222、第二支撑板;223、第三支撑板;3、第二输送机构;31、支撑架;32、输送筒;321、落料口;33、进料斗;34、驱动杆;35、输送螺旋;36、驱动电机;4、搅拌机构;41、第一支撑杆;42、混料组件;421、第二支撑杆;422、拨料板;43、第三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生产复合微生物肥料用菌粉混料装置。参照图1,一种生产复合微生物肥料用菌粉混料装置包括用于输送颗粒状营养物质的第一输送机构2,第一输送装置位于混料筒1进料端,第一输送装置出料端伸入混料筒1内。混料筒1内设置有用于输送微生物菌粉的第二输送机构3,第二输送机构3出料端从混料筒1出料端伸出,第二输送机构3出料端与第一输送机构2出料端间隔设置,二者间距为50cm。第二输送机构3出料端设置有用于搅拌颗粒状营养物质的搅拌机构4,搅拌机构4与颗粒状营养物质抵接且与混料筒1内壁间隔设置。
37.第一输送机构2将颗粒状营养物质输送进入混料筒1内,第二输送机构3将微生物菌粉输送进入混料筒1内,混料筒1转动从而使颗粒状营养物质与微生物菌粉混合,搅拌机构4对颗粒状营养物质进行搅拌,从而使位于下层的颗粒状营养物质露出,从而微生物菌粉与颗粒状营养物质混合更均匀。
38.参照图1和图2,第一输送机构2包括带式输送机21,带式输送机21倾斜设置,带式输送机21出料端高于进料端。带式输送机21出料端下方固定连接有出料斗22,出料斗22将颗粒状营养物质导入混料筒1内。带式输送机21将颗粒状营养物质输送至出料斗22上,并经出料斗22导至混料筒1内。
39.参照图2,出料斗22包括长度方向倾斜设置的第一支撑板221,第一支撑板221固定连接于带式输送机21机架下表面,第一支撑板221远离带式输送机21一端向靠近地面方向倾斜向下设置并伸入混料筒1内,第一支撑板22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块第二支撑板222,第二支撑板222长度方向与第一支撑板221长度方向平行,两块第二支撑板222间隔设置形成导料通道。第一支撑板221上表面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板223,第三支撑板223长度方向水平设置,第三支撑板223长度方向与第一支撑板221长度方向垂直,第三支撑板223上端抵接于带式输送机21输送带下表面。
40.颗粒状营养物质从带式输送机21出料端落至第一支撑板221上,并在第二支撑板222收束作用下进入混料筒1内,第三支撑板223将皮带上粘附的颗粒状营养物质刮落并从第一支撑板221上滑至混料筒1内,从而减少浪费。
41.参照图1和图3,第二输送机构3包括圆筒型输送筒32,输送筒32两端未开通,输送筒32与混料筒1同轴设置,地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架31,输送筒32一端从混料筒1出料端伸出固定连接于支撑架31上。输送筒32侧壁远离出料斗22一端开设有进料口,进料口朝上设置,进料口处固定连接有进料斗33,进料斗33固定连接于支撑架31上。输送筒32侧壁远离进料斗33一端开设有落料口321,落料口321开设于输送筒32侧壁下表面。输送筒32内同轴转动连接有驱动杆34,驱动杆34上同轴固定连接有输送螺旋35,支撑架31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36,驱动电机36与驱动杆34同轴固定连接。
42.从进料斗33将微生物菌粉倒入输送筒32内,输送螺旋35将微生物菌粉输送至落料口321处并落于下方的颗粒状营养物质上,随混料筒1转动,微生物菌粉与颗粒状营养物质混合。
43.参照图3和图4,搅拌机构4包括转动连接于输送筒32出料端的第一支撑杆41,第一支撑杆41穿过输送筒32出料端与驱动杆34同轴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41侧壁固定连接有三组拨动颗粒状营养物质的混料组件42,三组混料组件42以第一支撑杆41轴线为圆心周向设置,相邻两组混料组件42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
44.输送螺旋35转动时,驱动杆34带动第一支撑杆41转动,第一支撑杆41带动混料组件42转动,混料组件42拨动颗粒状营养物质,从而使处于下层的颗粒状营养物质露出,从而使微生物菌粉与颗粒状营养物质混合更均匀。
45.参照图3和图4,混料组件42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杆41侧壁的第二支撑杆421,第二支撑杆421轴线与第一支撑杆41轴线垂直,第二支撑杆421远离第一支撑杆41一端固定连接有拨料板422,拨料板422为长方体板,拨料板422与第一支撑杆41径向平行,拨料板422长度方向与第一支撑杆41轴向平行,拨料板422远离第一支撑杆41一侧与混料筒1侧壁抵接。
46.参照图4,连接组件包括位于两根相邻第二支撑杆421之间的三根第三支撑杆43,三根第三支撑杆43沿第二支撑杆421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4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生产复合微生物肥料用菌粉混料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带式输送机21将颗粒状营养物质输送至出料斗22处并进入混料筒1内。
48.从进料斗33处将微生物菌粉倒入输送筒32内,驱动电机36启动后驱动驱动杆34转动,驱动杆34带动输送螺旋35转动,输送螺旋35将微生物菌粉输送至落料口321并下落至下方的颗粒状营养物质上。混料筒1转动从而使颗粒状营养物质与微生物菌粉混合。
49.驱动杆34转动通过第一支撑杆41带动混料组件42转动,拨料板422拨动颗粒状营养物质并带动颗粒状营养物质上升,颗粒状营养物质从拨料板422上滑落并与微生物菌粉混合,从而使微生物菌粉与颗粒状营养物质混合更均匀。
5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