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品裁切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80396发布日期:2021-12-04 10:14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印刷品裁切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印刷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印刷品裁切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印刷品是使用印刷技术生产的各种成品的总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接触到的报纸、书刊杂志、地图、海报、广告、信封、信笺、档案袋、商标、标签、名片、请柬、钞票、贺卡、台历、挂历、画册、各种证卡、包装盒、礼盒、电路板等等,应有尽有,都属于印刷品的范畴。印刷品几乎充斥在人们的衣、食、住、行领域之中,它与人们生活十分密切。
3.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印刷品使用报废以后,人们会对其进行收集并且再次利用,由于需要进行集中处理,因此人们需要将收集后的报废印刷品通过运输工具进行运输,运输到指定场所后进行处理,为了能够方便地将报废的印刷品放到运输工具上,操作者会先手动进行拆卸,或者利用剪刀进行裁剪。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操作者手工或者利用剪刀对报废的印刷品进行拆卸时,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印刷品裁剪回收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印刷品裁剪回收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印刷品裁剪回收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加工壳,所述加工壳的侧壁开设有集料口,所述加工壳上设有裁切组件,所述裁切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和多个切割刀片,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在加工壳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加工壳的侧壁并固定连接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上固定连接多个切割刀片,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在加工壳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位于第一驱动电机的正上方,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加工壳的侧壁并固定连接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上固定连接多个切割刀片,所述第一转动杆上的切割刀片与第二转动杆上的切割刀片交错设置,所述工作台的底部设有第一回收箱,所述工作台上开设有落料口,所述落料口位于加工壳内并与第一回收箱连通。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操作者同时启动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带动第一转动杆转动,第一转动杆带动第一转动杆上的切割刀片转动,第二驱动电机带动第二转动杆转动,第二转动杆带动第二转动杆上的切割刀片转动,操作将需要裁剪的印刷品从集料口放入,交错设置的切割刀片将印刷品切碎,裁切完成的印刷品通过落料口落入第一回收箱内进行收集,操作者通过裁切组件将印刷品裁切,相比较人工手动拆卸更加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9.可选的,所述第一回收箱的侧壁上上开设有送出口,所述第一回收箱上设有送出组件,所述送出组件包括送出电机、送出传送带、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送出电机连接在第一回收箱内,所述送出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主动轴,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延伸支架,所述从
动轴转动连接在延伸支架上,所述送出传送带绕设在主动轴和从动轴上,所述送出传送带远离主动轴的一端延伸出工作台下方,所述送出传送带延伸出工作台的一端的下方设有用于接收送出传送带上落下的印刷品的第二回收箱,所述第二回收箱设有开口且开口向上。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操作者启动送出电机,送出电机带动主动轴转动,主动轴和从动轴的转动配合带动绕设在主动轴和从动轴上的送出传送带转动,当印刷品被裁切后通过落料口落到送出传送带上,再由送出传送带输送到第二回收箱内,进而减小了操作者从工作台下方将裁切收集后的印刷品取出的可能性,操作方便。
11.可选的,第一回收箱内设有集料漏斗,所述集料漏斗一端开口大,另一端开口小,所述集料漏斗开口大的一端与工作台连接,所述集料漏斗竖直设置,所述集料漏斗开口小的一端位于送出传送带的正上方。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被裁切的印刷品通过集料漏斗落入送出传送带上,减小了印刷品在从集料口落到送出传送带上散落到第一收集箱内的可能性。
13.可选的,所述第一回收箱的侧壁上设有防风壳,所述防风壳的一端与第一回收箱的侧壁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回收箱的上方,所述防风壳罩设在送出传送带的正上方,所述送出口与防风壳内部连通。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印刷品在送出传送带上输送的过程中,防风壳能够减小外界的风将送出传送带上的印刷品吹落的可能性,进而减小了对工作环境的污染。
15.可选的,所述防风壳的顶面上开设有操作口,所述防风壳上铰接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遮挡操作口,所述防风壳的侧壁上设有玻璃视窗。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可以通过玻璃视窗观察防风壳的内部情况,当出现堵塞情况时,操作者可以打开遮挡板,对堵塞的部位进行处理。
17.可选的,所述第二回收箱上连接有按压组件,所述按压组件包括支撑架、按压气缸和按压板,所述支撑架与第二回收箱连接,所述支撑架上竖直连接按压气缸,所述按压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位于第二回收箱的开口的正上方。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当第二回收箱内的印刷品快要堆满时,操作者启动按压气缸,按压气缸的活塞杆带动按压板向靠近第二回收箱的方向移动,按压板进入第二回收箱内,并挤压堆积在第二回收箱内的印刷品,提高了第二回收箱的空间利用率。
19.可选的,所述加工壳上设有毛刷,所述毛刷竖直固定连接在集料口侧壁,所述毛刷遮挡集料口。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由于毛刷具有柔韧性,在不影响正常进料的情况下能够减小裁切后的印刷品飞溅出的可能性。
21.可选的,所述工作台上设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开设有输送槽,所述输送槽的一端连通加工壳内,所述放置板上设有推动气缸,所述推动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位于输送槽内并与输送槽滑动配合。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操作者将需要裁切的印刷品放置在输送槽内,启动推动气缸,推动气缸的活塞杆带动推动板移动,进而将输送槽内的印刷品推入加工壳内,减小了操作者的手接触到加工壳的可能性,提高了安全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本技术通过设置裁切组件和第一收料箱,使用时,操作者启动第一驱动电机和
第二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带动第一转动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动杆上的切割刀片转动,第二驱动电机带动第二转动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转动杆上的切割刀片转动,操作者将需要裁切的印刷品放入加工壳内,交错设置的切割刀片将印刷品裁切,裁切完成的印刷品落入到第一回收箱内进行收集,相比较人工手动裁剪,省时省力,综上所述,本技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25.2.本技术通过设置推动气缸和推动杆,使用时,操作者将需要裁切的印刷品放置在输送槽内,操作者启动推动气缸,推动气缸的活塞杆带动印刷品移动,将输送槽内的印刷品推到加工壳内,进而减小了人工手动将印刷品推入加工壳内的可能性,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26.图1是用于体现实施中一种印刷品裁剪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用于体现实施中加工壳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28.图3是主要用于体现实施中第一收集箱内的结构的剖视图。
29.图4是主要用于体现实施中第一收集箱内的送出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2、工作台;3、加工壳;4、落料口;5、集料口;6、毛刷;7、放置板;8、输送槽;9、推动气缸;10、推动板;11、第一驱动电机;12、第二驱动电机;13、第一转动杆;14、第二转动杆;15、切割刀片;16、第一回收箱;17、清理口;18、封闭板;19、把手;20、送出口;21、送出电机;22、送出传送带;23、主动轴;24、从动轴;25、延伸支架;26、承重板;27、支撑杆;28、第二回收箱;29、集料漏斗;30、防风壳;31、操作口;32、遮挡板;33、玻璃视窗;34、支撑架;35、按压气缸;36、按压板;37、竖板;38、横板。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印刷品裁剪回收装置。参照图1和图2,一种印刷品裁剪回收装置包括基座1,基座1上固定连接有工作台2,工作台2上固定连接有加工壳3,加工壳3的开口朝向工作台2的上表面设置,工作台2上开设有落料口4,落料口4位于加工壳3内。
33.参照图1和图3,加工壳3的竖向侧壁上开设有集料口5,加工壳3上固定粘接有毛刷6,毛刷6竖直固定连接在集料口5的侧壁上,毛刷6遮挡集料口5。工作台2上固定连接有放置板7,放置板7上开设有输送槽8,输送槽8的槽底与集料口5的底壁齐平,输送槽8的一端连通至加工壳3内。输送槽8沿着放置板7的长度方向设置。放置板7上固定连接有推动气缸9,推动气缸9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推动板10。推动板10位于输送槽8内并与输送槽8的侧壁滑动配合。
34.参照图1和图2,所述加工壳3上设置有裁切组件,裁切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1、第二驱动电机12、第一转动杆13、第二转动杆14和多个切割刀片15。第一驱动电机11和第二驱动电机12均固定连接在加工壳3上。第一驱动电机11位于第二驱动电机12的正下方。第一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贯穿加工壳3的侧壁并固定连接第一转动杆13,第二驱动电机12的输出轴贯穿加工壳3的侧壁并固定连接第二转动杆14,第一转动杆13和第二转动杆14上均固定连接多个切割刀片15。第一转动杆13和第二转动杆14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一转动杆13上的切割刀片15间隔设置,第二转动杆14上的刀片间隔设置。第一转动杆13上的切割刀片15
和第二转动杆14上切割刀片15交错设置。
35.参照图1和图2,工作台2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回收箱16,第一回收箱16与落料口4连通,第一回收箱16的侧壁开设有清理口17,第一回收箱16的侧壁上铰接有封闭板18,封闭板18的一端与第一回收箱16铰接,封闭板18上固定连接有把手19。
36.参照图1和图3,第一回收箱16的侧壁上开设有送出口20,第一回收箱16上设有送出组件,送出组件包括送出电机21、送出传送带22、主动轴23和从动轴24,送出电机21固定连接在第一回收箱16内,送出电机2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主动轴23,工作台2上固定连接有延伸支架25。
37.参照图2和图4,延伸支架25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承重板26,承重板26的一端位于落料口4下方并与第一回收箱16固定连接,承重板26的另一端通过送出口20并延伸出工作台2的下方且竖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7,支撑杆27的一端与承重板26连接,另一端与基座1固定连接。
38.参照图3和图4,送出电机21固定连接在承重板26上,主动轴23转动连接在两个承重板26之间并位于第一回收箱16内,从动轴24也转动连接在两个承重板26之间并延伸出工作台2的正下方。送出传送带22绕设在主动轴23和从动轴24上。送出传送带22延伸出工作台2正下方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接收送出传送带22上落下的印刷品的第二回收箱28,第二回收箱28。。连接在基座1上,第二回收箱28设置有开口并且开口向上。
39.参照图2和图3,裁切后的印刷品在从落料口4落入送出传送带22的过程中,容易散落到第一回收箱16内,进而容易使第一收集箱内快速堆积印刷品,使操作者清理第一回收箱16的频率增加,操作不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回收箱16内设置有集料漏斗29,集料漏斗29一端开口大,另一端开口小,集料漏斗29开口大的一端与工作台2的底面固定连接,集料漏斗29竖直设置,集料漏斗29开口小的一端位于送出传送带22的正上方。印刷品可以顺着集料漏斗29落到送出传送带22上,减小了散落到第一回收箱16内的可能性。
40.参照图1和图3,第一回收箱16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防风壳30,防风壳30的一端与第一回收箱16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回收箱28的上方。防风壳30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开口设置,防风壳30罩设在送出传送带22的正上方并与承重板26固定连接,送出口20与防风壳30内部连通,防风壳30的设置能够减小印刷品在运输的过程中散落出的可能性。
41.参照图1和图3,防风壳30的顶面开设有操作口31,防风壳30上铰接有遮挡板32,遮挡板32遮挡操作口31,防风壳30的侧壁设置有玻璃视窗33,玻璃视窗33沿防风壳30的长度方向设置,操作者可以通过玻璃视窗33观察防风壳30内部情况,若发生堵塞能及时打开遮挡板32进行处理。
42.参照图1,机座上设有按压组件,按压组件包括支撑架34、按压气缸35和按压板36。支撑架34包括竖板37和横板38,竖板37竖直固定连接在基座1上,横板3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竖板37上,另一端位于第二回收箱28开口的正上方,竖板37与横板38相互垂直设置。横板38上竖直固定连接按压气缸35,按压气缸35的活塞杆贯穿横板38并固定连接按压板36,按压板36位于第二回收箱28开口的正上方。
4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印刷品裁剪回收装置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操作者启动裁切组件,第一驱动电机11带动第一转动杆13上的切割刀片15转动,第二驱动电机12带动第二
转动杆14上的切割刀片15转动,操作者先将需要裁切的印刷品放置在输送槽8内,操作者启动推动推动气缸9,推动气缸9的的活塞杆带动推动板10将印刷品从集料口5推入加工壳3内,裁切组件将印刷品裁切,毛刷6的设置能够减小被裁切的印刷品飞溅出来的可能性。
44.被裁切的印刷品顺着集料漏斗29落入到送出传送带22上,操作者启动送出电机21,送出电机21带动主动轴23转动,主动轴23和从动轴24的转动配合使送出传送带22绕着主动轴23和从动轴24转动,进而将裁切后的印刷品运输到第二回收箱28内,操作者启动按压气缸35,按压气缸35的活塞杆带动按压板36移动,使按压板36按压第二回收箱28内的印刷品,进而使第二回收箱28的空间利用率最大化。综上所述,本技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4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