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用静电式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35216发布日期:2021-12-01 12:20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锅炉用静电式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静电除尘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锅炉用静电式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2.车辆长期运营后,电气设备表面由于静电原因附着的灰尘通过常规吸尘器难以清除,若灰尘积累过多容易造成电气元件放电或短路从而导致元器件失效,一般需要先将静电清除再进行灰尘的清理。
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1509400u的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便携式静电除尘装置,其虽然可以方便现场人员使用的便携式静电除尘装置,方便携带和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快速检测静电及清除静电,但是并未解决主体出风口太大无任何防尘措施,容易让灰尘过多的进入装置内,导致装置内部受损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锅炉用静电式除尘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炉用静电式除尘装置,设置的防尘机构,在使用本装置时,不会让被消除了静电的灰尘通过除尘头进入到装置内部,避免出现过多灰尘进入装置内部,而导致内部过脏或是让内部零件、配件等受损,提高了装置整体的运行安全,同时在滤网上灰尘累积过多时,还可便捷的将其拆下进行清理。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锅炉用静电式除尘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一端表面设置有防尘机构,所述防尘机构包括除尘头,所述除尘头位于主体一端表面,所述除尘头一侧表面开设有空槽,所述除尘头另一侧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一端连接于第一防护套,所述空槽内侧活动连接有滤网,所述滤网一侧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磁块,所述滑槽内侧活动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一端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磁块,所述卡杆一端位于凹槽内侧,且所述第二磁块活动连接于第一磁块;
6.优选的,还包括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把手,所述把手位于主体一端表面,所述把手外侧活动连接有第一防护套与第二防护套,所述第一防护套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外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第二防护套一侧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凸块一端位于卡槽内侧,且所述卡块卡合于卡槽。
7.优选的,所述卡杆外侧固定连接有滑块,且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滑槽。
8.优选的,所述滑块呈环形结构,且所述滑块外侧光滑。
9.优选的,所述卡杆一端表面开设有辅助槽,所述辅助槽呈圆柱体结构,且所述辅助槽内侧设置有防护橡胶套。
10.优选的,所述卡杆呈圆柱体结构,且所述卡杆围绕除尘头圆心点呈环状分布。
11.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套与第二防护套的连接处设置有转轴,且所述第一防护套与第二防护套内侧均设置有橡胶防滑套。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防尘机构,在使用本装置时,不会让被消除了静电的灰
尘通过除尘头进入到装置内部,避免出现过多灰尘进入装置内部,而导致内部过脏或是让内部零件、配件等受损,提高了装置整体的运行安全,同时在滤网上灰尘累积过多时,还可便捷的将其拆下进行清理;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防护机构,能根据使用者的具体需求,选择安装或者拆下第一防护套与第二防护套,更好的迎合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同时连接手段简单,无上手门槛,更易操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21.1、主体;2、把手;3、除尘头;21、第一防护套;22、第二防护套;23、转轴;24、卡槽;25、凸块;26、卡块;30、滤网;31、空槽;32、滑槽;33、卡杆;34、滑块;35、凹槽;36、第一磁块;37、第二磁块;38、辅助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23.如图1、图2、图5所示,一种锅炉用静电式除尘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一端表面设置有防尘机构,防尘机构包括除尘头3,除尘头3位于主体1一端表面,除尘头3一侧表面开设有空槽31,除尘头3另一侧表面开设有滑槽32,滑槽32一端连接于第一防护套21,空槽31内侧活动连接有滤网30,滤网30一侧表面开设有凹槽35,凹槽35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磁块36,滑槽32内侧活动连接有卡杆33,卡杆33一端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磁块37,卡杆33一端位于凹槽35内侧,且第二磁块37活动连接于第一磁块36;
24.在需要拆下滤网30时,推动卡杆33,让卡杆33推着滤网30往左边移动,直到滤网30从除尘头3中冒头,捏住滤网30往外拿,让第一磁块36与第二磁块37分离即可;在使用本装置时,不会让被消除了静电的灰尘通过除尘头3进入到装置内部,避免出现过多灰尘进入装置内部,而导致内部过脏或是让内部零件、配件等受损,提高了装置整体的运行安全,同时在滤网30上灰尘累积过多时,还可便捷的将其拆下进行清理。
25.如图1、图3、图4所示,还包括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把手2,把手2位于主体1一端表面,把手2外侧活动连接有第一防护套21与第二防护套22,第一防护套21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凸块25,凸块25外侧固定连接有卡块26,第二防护套22一侧表面开设有卡槽24,凸块25一端位于卡槽24内侧,且卡块26卡合于卡槽24;
26.在需要安装第一防护套21与第二防护套22,将第一防护套21与第二防护套22贴上把手2的外侧,再将凸块25对准卡槽24摁入,让卡块26与卡槽24卡合,即可完成连接与安装;能根据使用者的具体需求,选择安装或者拆下第一防护套21与第二防护套22,更好的迎合
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同时连接手段简单,无上手门槛,更易操作。
27.如图2所示,卡杆33外侧固定连接有滑块34,且滑块34滑动连接于滑槽32;通过该设计,能限定住卡杆33的活动位置,让其只能将滤网30顶出,而不会出现卡杆33从除尘头3中掉落的情况。
28.如图2所示,滑块34呈环形结构,且滑块34外侧光滑;通过该设计,让滑块34能完全限制住卡杆33的行动,同时在滑槽32内滑动时能更加顺畅。
29.如图2所示,卡杆33一端表面开设有辅助槽38,辅助槽38呈圆柱体结构,且辅助槽38内侧设置有防护橡胶套;通过该设计,能让使用者将手指放入辅助槽38中来推动卡杆33,同时不会被卡杆33的内壁划伤,能更好地推动卡杆33。
30.如图1、图2所示,卡杆33呈圆柱体结构,且卡杆33围绕除尘头3圆心点呈环状分布;通过该设计,让滤网30与除尘头3的连接更加紧密,不会从除尘头3中掉落。
31.如图3所示,第一防护套21与第二防护套22的连接处设置有转轴23,且第一防护套21与第二防护套22内侧均设置有橡胶防滑套;通过该设计,让第一防护套21与转轴23的合并与拆分都更加容易,同时增加把手2与第一防护套21、第二防护套22之间的摩擦,不会出现第一防护套21、第二防护套22从把手2上掉落的情况。
32.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