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气处理用活性炭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91757发布日期:2021-12-08 18:55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气处理用活性炭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废气处理用活性炭箱。


背景技术:

2.活性炭是一种很细小的炭粒,炭粒中还有更细小的孔——毛细管。这种毛细管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而炭粒的表面积又很大,能与气体(杂质)充分接触,对气体中的杂质进行吸附,起到净化作用,因此常用于气态污染物的脱除。
3.目前,常见的应用方式有活性炭箱,活性炭箱一般是在箱体内设置活性炭层,在活性炭层一侧设置进风口,另一侧设置出风口,废气由风机提供动力从进风口进入,穿过活性炭层对污染物进行吸附后由出风口离开活性炭箱,在使用时,气体直接在风机提供的压力下冲入,并与活性炭层发生碰撞冲入活性炭层内,不仅,与活性炭层的接触时间短,吸附效果较差,还会缩短使用活性炭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气处理用活性炭箱,能在气体进入活性炭箱后减缓气体流速,延长气体与活性炭的接触时间,并降低风阻,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寿命。
5.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废气处理用活性炭箱,包括箱体及设置在箱体内的活性炭层,箱体上设置有位于活性炭层一侧的出风口及位于活性炭层另一侧的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与第二进风口相对设置,且第一进风口与第二进风口之间设置有进风通道,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进入的气体汇合后从进风通道到达活性炭层处。
7.更进一步地,活性炭层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炭层与第二炭层,第一炭层与第二炭层之间设置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与进风通道的出口相对,且从进风通道进入的气体从第一挡板两侧进入第一炭层、第二炭层内。
8.更进一步地,第一挡板的宽度大于进风通道的宽度。
9.更进一步地,第一进风口与第二进风口处均设置有滤网。
10.更进一步地,箱体内还设置有位于活性炭层远离第一进风口一侧的隔板,隔板与箱体壁之间形成辅助吸附腔,且隔板中部设置有通孔,活性炭层中离开的气体从通孔进入辅助吸附腔,辅助吸附腔内并排设置第三炭层与第四炭层,且第三炭层与第四炭层之间设置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与通孔的出口相对设置,出风口位于第三炭层、第四炭层远离通孔一侧。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废气处理用活性炭箱,能减缓废气流速,延长废气与活性炭接触的时间,提升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同时也能降低风阻,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寿命,具体来说,将废气从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同时通入活性炭箱内,废气进入后,由于第一进风口与第
二进风口相对设置,使得进入的废气相互冲击消减彼此的速度,然后缓慢上升通过进风通道到达第一挡板下方,速度高的会与第一挡板发生碰撞消减能量再次进行减速,然后从第一挡板两侧分别进入第一炭层、第二炭层进行净化处理,最后穿过活性炭层从出风口离开活性炭箱完成吸附,通过两次减速,有效降低了废气的流动速度,延长其与活性炭层的接触时间,同时消减能量,降低风阻,延长活性炭层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3.图1是活性炭箱第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活性炭箱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记:5

箱体,501

出风口,502

第一炭层,503

第二炭层,504

第一进风口,505

第二进风口,506

第一挡板,507

隔板,508

通孔,509

第三炭层,510

第四炭层,511

第二挡板,512

滤网,513

进风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1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通,也可以是可拆卸连通,或一体地连通;可以是机械连通,也可以是电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7.实施例
1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废气处理用活性炭箱,请参见图1所示,包括箱体5及设置在箱体5内的活性炭层,与现有的活性炭箱一样,箱体5内部中空设置,活性炭层设置在箱体5内,并与箱体5密封连接,将箱体5从中分隔为二,不同之处在于,箱体5上设置有位于活性炭层一侧的出风口501及位于活性炭层另一侧的第一进风口504、第二进风口505,即废气从第一进风口504、第二进风口505进入活性炭箱内,通过活性炭层后,再从出风口501离开,第一进风口504与第二进风口505相对设置,且第一进风口504与第二进风口505之间设置有进风通道513,第一进风口504、第二进风口505进入的气体汇合后从进风通道513到达活性炭层处。
19.将废气从第一进风口504、第二进风口505同时通入活性炭箱内,废气进入后,由于第一进风口504与第二进风口505相对设置,使得进入的废气相互冲击消减彼此的速度,然后缓慢上升通过进风通道513到达第一挡板506下方,速度高的会与第一挡板506发生碰撞消减能量再次进行减速,然后从第一挡板506两侧分别进入第一炭层502、第二炭层503进行净化处理,最后穿过活性炭层从出风口501离开活性炭箱完成吸附,通过两次减速,有效降低了废气的流动速度,延长其与活性炭层的接触时间,同时消减能量,降低风阻,延长活性炭层的使用寿命。
20.其中,在进行设计时,可以使箱体5设置第一进风口504、第二进风口505一侧向外凸起形成一个稍小的腔体,第一进风口504、第二进风口505就设置在腔体相对的2个侧壁上,并在腔体内设置2块板进行遮挡,隔开腔体与活性炭层,且进风通道513位于2块板之间,废气从第一进风口504、第二进风口505进入腔体后发生对冲减缓速度,然后顺着进风通道513离开腔体到达活性炭层处进行处理,处理后从出风口501离开活性炭箱,当然出风口501
可以设置在箱体5与活性炭层正对的侧壁上,也可以设置在相邻侧壁上,只要能将处理后的气体引出即可。
21.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活性炭层与进风通道513的出口相对处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容易失效,对此,本实施例中使活性炭层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炭层502与第二炭层503,其中第一炭层502、第二炭层503可以为蜂窝活性炭,也可以为由抽屉盛装的颗粒活性炭,第一炭层502与第二炭层503之间设置有第一挡板506,第一炭层502、第二炭层503与第一挡板506之间为密封连接,第一挡板506与进风通道513的出口相对,且从进风通道513进入的气体从第一挡板506两侧进入第一炭层502、第二炭层503内,即第一炭层502、第二炭层503与箱体5壁之间留有一定距离形成通路,以供气体流动,而从进风通道513进入到通路时,直冲而上的气体会与第一挡板506碰撞,进一步削减能量,然后改变方向,从通路进入位于第一挡板506两侧的第一炭层502、第二炭层503进行处理。
2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挡板506的宽度大于进风通道513的宽度,以进一步降低气体的流速,减小风阻,提升废气处理效果的同时,延长活性炭层的使用寿命。
2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进风口504与第二进风口505处均设置有滤网512,利用滤网512先将废气中的大颗粒杂质进行滤除,有助于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寿命。
2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2所示,箱体5内还设置有位于活性炭层远离第一进风口504一侧的隔板507,隔板507与箱体5壁密封连接,且隔板507与箱体5壁之间形成辅助吸附腔,且隔板507中部设置有通孔508,活性炭层中离开的气体从通孔508进入辅助吸附腔,辅助吸附腔内并排设置第三炭层509与第四炭层510,第三炭层509、第四炭层510与第一炭层502、第二炭层503的结构相同,且第三炭层509与第四炭层510之间设置有第二挡板511,第二挡板511与通孔508的出口相对设置,出风口501位于第三炭层509、第四炭层510远离通孔508一侧。从第一炭层502与第二炭层503离开的气体在通孔508处会发生对冲,减缓气体速度,使得气体与第四炭层510、第三炭层509的接触时间进一步延长,有效提升废气效果,且两层吸附之后,也能更为有效地祛除废气中的污染物。当然根据废气的处理情况,还可以再加设更多层这样的结构,在此便不再进行赘述。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