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营养科用营养液调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46331发布日期:2021-12-29 16:51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营养科用营养液调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营养液调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营养科用营养液调配装置。


背景技术:

2.无土栽培,是指以水、草炭或森林腐叶土、蛭石等介质作植株根系的基质固定植株,植物根系能直接接触营养液的栽培方法,无土栽培中营养液成分易于控制,且可随时调节,在光照、温度适宜而没有土壤的地方,如沙漠、海滩、荒岛,只要有一定量的淡水供应,便可进行,在进行无土栽培的过程中营养液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而营养液在调配过程中又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注意,目前市面上的营养液调配装置在调配的过程中不能减少其中沉淀,并且在配置营养液浓浆时不利于将所有配置液体排出,造成营养液的浪费,不利于使用。
3.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12328042u中公开的一种营养科用营养液调配装置,虽然该实用新型能够进行定量配比,但是该实用新型并不能在使用过程中减少营养液中的沉淀物,并且该实用新型不能在配置营养液浓浆完成后将所有营养液排出,造成浪费,综上所述该实用新型存在不能减少配置过程中产生沉淀物和不能将配置完成的营养液浓浆完全排出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营养科用营养液调配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营养科用营养液调配装置,包括支撑框和搅拌外壳,所述支撑框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支撑框的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液体进料箱,所述支撑框的上表面远离液体进料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体进料箱,所述固体进料箱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碾压辊和第二碾压辊,所述固体进料箱的上表面通过合页固定连接有固体进料箱盖,所述支撑框的上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一号电机,所述一号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搅拌片,所述一号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二号电机,所述一号电机远离二号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时间继电器;所述搅拌外壳内部开设有与搅拌筒相适配的槽,所述搅拌筒的外侧与搅拌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外壳的下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排液软管,所述搅拌外壳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升降框,所述升降框下方固定连接有液压升降器,所述液压升降器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远离液压升降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踏板。
8.可选的,所述第一碾压辊和第二碾压辊平行放置,所述第一碾压辊中心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号齿轮,所述第二碾压辊中心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二号电机位于靠近从动齿轮的一侧,所述二号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一号齿轮、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相互啮合。
9.可选的,所述固体进料箱和液体进料箱的内部形状相同呈漏斗状,所述固体进料箱和液体进料箱的底部开设有孔,所述固体进料箱的底部孔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固体进料箱的两端开设有与第一碾压辊和第二碾压辊中心轴相适配的槽。
10.可选的,所述搅拌筒和搅拌外壳的底部中心出均开设有与转动杆相适配的孔,所述转动杆的长度与搅拌外壳的下表面保持平齐。
11.可选的,所述升降框与搅拌外壳固定连接的部分呈方形,所述搅拌外壳的下半部分呈现为三角形分布在正方形两侧且与支撑框平行,所述液压升降器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液压升降器按线性阵列分布。
12.可选的,所述二号电机和一号电机呈九十度放置,所述搅拌片的最大直径与搅拌筒的内径相同,所述排液软管的出口处设置有控制阀门。
13.(三)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营养科用营养液调配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营养科用营养液调配装置,通过设置第一碾压辊、第二碾压辊、过滤网、时间继电器和搅拌片,达到了能够在调配过程中减少沉淀物的效果,使用过程中通过第一碾压辊和第二碾压辊的相互作用能够将固体溶解物碾压成细小的粉末,之后通过过滤网的过滤,将不能溶解的大颗粒物质留在上方,再通过时间继电器的设定实现一号电机的正反转,控制搅拌片正反转使得营养液的搅拌更加均匀,以此达到了避免不能减少在配置过程中产生沉淀物的效果。
16.2、该营养科用营养液调配装置,通过设置搅拌片、搅拌筒、排液软管和升降框,达到了能够将配置完成的营养液浓浆完全排出的效果,在使用的过程中配置完成之后将营养液从设置在搅拌筒最底部的排液软管中排出,并且通过搅拌片的转动可以将残留在搅拌筒内壁上的营养液刮下并且沿着搅拌片流到最下方并且排出,以此达到避免不能将配置完成后的营养液浓浆完全排出的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底板;2、控制阀门;3、排液软管;4、液压升降器;5、升降框;6、支撑框;7、搅拌外壳;8、固体进料箱;9、一号齿轮;10、从动齿轮;11、主动齿轮;12、合页;13、固体进料箱盖;14、一号电机;15、二号电机;16、液体进料箱;17、调节杆;18、搅拌片;19、转动杆;20、过滤网;21、第一碾压辊;22、第二碾压辊;23、搅拌筒;24、踏板;25、时间继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营养科用营养液调配装置,
包括支撑框6和搅拌外壳7,支撑框6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底板1,支撑框6的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液体进料箱16,支撑框6的上表面远离液体进料箱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体进料箱8,固体进料箱8和液体进料箱16的内部形状相同呈漏斗状,固体进料箱8和液体进料箱16的底部开设有孔,固体进料箱8的底部孔设置有过滤网20,固体进料箱8的两端开设有与第一碾压辊21和第二碾压辊22中心轴相适配的槽,固体进料箱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碾压辊21和第二碾压辊22,所述第一碾压辊21和第二碾压辊22平行放置,所述第一碾压辊21中心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号齿轮9,所述第二碾压辊22中心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10,固体进料箱8的上表面通过合页12固定连接有固体进料箱盖13,支撑框6的上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一号电机14,一号电机1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9,转动杆19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搅拌片18,搅拌片18的最大直径与搅拌筒23的内径相同,一号电机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二号电机15,一号电机14远离二号电机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时间继电器25,二号电机15和一号电机14呈九十度放置,所述二号电机15位于靠近从动齿轮10的一侧,所述二号电机1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11,所述一号齿轮9、从动齿轮10和主动齿轮11相互啮合;搅拌外壳7内部开设有与搅拌筒23相适配的槽,搅拌筒23的外侧与搅拌外壳7的内部固定连接,搅拌筒23和搅拌外壳7的底部中心出均开设有与转动杆19相适配的孔,转动杆19的长度与搅拌外壳7的下表面保持平齐,搅拌外壳7的下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排液软管3,排液软管3的出口处设置有控制阀门2,搅拌外壳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升降框5,升降框5与搅拌外壳7固定连接的部分呈方形,搅拌外壳7的下半部分呈现为三角形分布在正方形两侧且与支撑框6平行,液压升降器4的数量有两个,升降框5下方固定连接有液压升降器4,两个液压升降器4按线性阵列分布,液压升降器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杆17,调节杆17远离液压升降器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踏板24。
24.使用时,首先将一号电机14和二号电机15分别通电,主动齿轮11带动从动齿轮10和一号齿轮9运动,接着从液体进料箱16倒入准备好的调配营养液所需液体,从固体进料箱盖13上方开口处倒入准备好的调配营养液所需固体,固体通过第一碾压辊21和第二碾压辊22的碾压之后,符合溶解条件的通过过滤网20直接掉落至搅拌筒23内,颗粒过大的落在过滤网20上,当下料操作完成后可将二号电机15电源关闭,将第一碾压辊21和第二碾压辊22取出清洗,同时将过滤网20同时取出清理;在搅拌完成后将踏板24向上抬起,液压升降器4在上方搅拌外壳7和搅拌筒23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完成下降的动作,此时搅拌外壳7和搅拌筒23下降,转动杆19从搅拌外壳7和搅拌筒23底部中心处开设的孔中相对上移,营养液从孔中流入排液软管3,之后将阀门打开即可对营养液进行存放或者包装,当营养液全部流出之后,可直接对其内部进行冲洗,方便下次操作,之后将一号电机14电源关闭,间断踩动踏板24使搅拌外壳7和搅拌筒23上升至与支撑框6接触后停止。
25.综上,该营养科用营养液调配装置,通过设置第一碾压辊21、第二碾压辊22、过滤网20、时间继电器25和搅拌片18,达到了能够在调配过程中减少沉淀物的效果,使用过程中通过第一碾压辊21和第二碾压辊22的相互作用能够将固体溶解物碾压成细小的粉末,之后通过过滤网20的过滤,将不能溶解的大颗粒物质留在上方,再通过时间继电器25的设定实现一号电机14的正反转,控制搅拌片18正反转使得营养液的搅拌更加均匀,以此达到了避免不能减少在配置过程中产生沉淀物的效果;通过设置搅拌片18、搅拌筒23、排液软管3和升降框5,达到了能够将配置完成的营养液浓浆完全排出的效果,在使用的过程中配置完成
之后将营养液从设置在搅拌筒23最底部的排液软管3中排出,并且通过搅拌片18的转动可以将残留在搅拌筒23内壁上的营养液刮下并且沿着搅拌片18流到最下方并且排出,以此达到避免不能将配置完成后的营养液浓浆完全排出的效果。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