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间废气的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52247发布日期:2022-01-19 15:44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间废气的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除尘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间废气的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2.制造型车间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带有大量粉尘的工业废气,工业废气如果直接向外界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需要使用除尘装置对废气进行净化处理。
3.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7890744a、申请日为2017年12月22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除尘设备,包括吸尘管、第一过滤网、第一风机和排气管;还包括第一导气管、水泵、蓄水池、导水管和喷头;还包括箱体、第二过滤网、离心机、机门、过滤箱、排水管、沉淀池和第二导气管;还包括防雨装置,防雨装置包括固定杆、滑钮、滑动杆、控制钮和伞帽,固定杆安装在排气管的内壁上,固定杆上设置有第一滑口和第二滑口,滑钮安装在滑动杆的底端,滑动杆套装在固定杆上,控制钮安装在滑动杆的中部,伞帽安装在滑动杆的顶端。在净化废气时,气体先通过第一过滤网,然后使用导水管和喷头对气体进行喷淋,喷淋处理完毕后,气体再通过第二过滤网,完成除尘过程。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
5.上述除尘设备只能对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进行处理,而无法净化废气中所夹杂的污染性气体,其处理范围较为局限。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对废气中的固体颗粒和污染性气体进行处理,本技术提供一种车间废气的除尘装置。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间废气的除尘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车间废气的除尘装置,包括进气管、排气管和箱体,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排气管分别连接于所述箱体的两端,所述排气管内设置有风机,所述箱体内从所述进气管至所述排气管依次设置有喷淋区、吸附区和光氧净化区,所述喷淋区设置有用于喷水的喷淋组件,所述吸附区设置有用于吸附固体颗粒的活性炭,所述光氧净化区设置有用于氧化有机气体的紫外线灯。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废气从进气管进入箱体中,首先通过喷淋区,废气受到喷淋后,废气中的大部分固体颗粒被水冲走,随后废气进入吸附区,吸附区中的活性炭对废气中剩余的固体颗粒进行进一步吸附,随后废气进入光氧净化区,紫外线灯对废气发射高能紫外线光束,废气中的污染性气体如氨、三甲胺、硫化氢、甲硫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二硫化碳和苯乙烯等气体被氧化,裂解成水、二氧化碳和臭氧等低分子气体,最后通过排气管排出至外界。
10.可选的,所述喷淋组件包括水管和喷头,所述水管的一端外接水源,所述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喷头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头进行喷水,从而为废气的喷淋处理提供水源。
12.可选的,所述箱体内沿水平方向开设有气体通道,所述水管与所述喷头均嵌于所述气体通道侧壁内,所述喷头的出水口与所述气体通道相连通。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管与喷头均嵌于气体通道侧壁内,仅留喷头的出水口与气体通道连通,这样可以尽可能的减小水管与喷头和废气的接触面积,减小废气对水管与喷头的腐蚀。
14.可选的,所述吸附区设置有用于安装活性炭的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箱体,且所述安装组件贯穿于所述气体通道的内壁。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于安装活性炭的安装组件可拆卸安装于箱体,便于对活性炭进行定期更换。
16.可选的,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网纱和中空设置的框架,所述网纱固定连接于所述框架的周侧,所述活性炭置于所述网纱中,所述框架沿水平方向滑移安装于所述箱体。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性炭置于网纱中,便于拿取和放置。
18.可选的,所述箱体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的上端侧壁转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盖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框架转动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的设置能够减少气体的溢出,当需要更换活性炭时,先打开盖板,由于气体通道内可能会有废气残留,如果直接将手伸进安装口内,会使皮肤与废气接触,有害健康,因此设置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打开盖板时,盖板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带动框架向安装口外滑移,这样拿取框架时就不必将手伸入气体管道内,提高了安全性能。
20.可选的,所述光氧净化区设置有金属网,所述金属网上设置有惰性催化剂,所述紫外线灯发出的光束照射于所述金属网。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紫外线与污染气体的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惰性催化剂能够加快污染性气体的氧化速度,提高废气处理的效率。
22.可选的,所述排气管位于与所述气体通道同一高度处,所述光氧净化区靠近所述排气管的一端开设有分离通道,所述分离通道竖直设置且与所述气体通道相连通。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空气质量相近的气体从排气管排出,质量比空气大的气体进入分离通道,从而对处理完毕的气体进行进一步分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性回收。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除尘装置在处理废气中的固体颗粒的同时,也可以处理废气中的污染性气体,对废气的清洁效果较好;
26.2.处理完毕的气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性回收。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的除尘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的除尘装置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的连杆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的除尘装置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00、进气管;200、排气管;300、箱体;310、气体通道;320、安装口;330、盖板;331、把手;340、第一连杆;350、第二连杆;360、分离通道;400、风机;500、喷淋组件;510、水管;520、喷头;600、金属网;700、紫外线灯;800、安装组件;810、网纱;820、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车间废气的除尘装置,参照图1和图2,包括进气管100、排气管200和箱体300,进气管100与排气管200分别连接于箱体300的两端,排气管200内壁安装有风机400,箱体300内沿水平方向开设有气体通道310,气体通道310水平设置,气体通道310的两端分别与进气管100与排气管200相连通。气体通道310从进气管100至排气管200依次设置有喷淋区、吸附区和光氧净化区,喷淋区设置有喷淋组件500,吸附区设置有活性炭,光氧净化区设置有紫外线灯700。
34.废气从进气管100进入气体通道310,首先到达喷淋区,废气受到喷淋后,废气中的大部分固体颗粒被水冲走,随后废气进入吸附区,吸附区中的活性炭对废气中剩余的固体颗粒进行进一步吸附,最后废气进入光氧净化区,紫外线灯700对废气发射高能紫外线光束,废气中的污染性气体裂解成水、二氧化碳和臭氧等低分子气体,最后通过排气管200排出至外界。
35.喷淋组件500包括水管510和喷头520,水管510的一端外接水源,水管510的另一端与喷头520连接。水管510与喷头520均嵌于气体通道310侧壁内,仅有喷头520的出水口与气体通道310相连通。喷淋组件500设置有两个,两喷淋组件500分别位于气体通道310的上端和下端,且在竖直方向的投影相错。
36.参照图2和图3,吸附区可拆卸安装有安装组件800,安装组件800包括网纱810和中空设置的框架820,网纱810固定连接于框架820的周侧形成有置物腔,活性炭置于置物腔中。框架820沿水平方向滑移安装于箱体300,箱体300的吸附区开设有安装口320,安装口320连通气体通道310和外界。
37.安装口320的上端侧壁转动连接有盖板330,盖板330的转动轴线水平设置。盖板330靠近安装口320的一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340,第一连杆340远离盖板330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350,第二连杆350远离第一连杆340的一端与框架820侧壁转动连接。第一连杆340和第二连杆350的转动轴线均水平设置。盖板330远离安装口320的一面设置有把手331。
38.当需要更换活性炭时,打开盖板330,盖板330通过第一连杆340和第二连杆350带动框架820向安装口320外滑移,便于拿取。
39.参照图2,光氧净化区设置有两片金属网600,两片金属网600均竖直设置,金属网600的周侧固定连接于气体通道310的内壁,两片金属网600间夹设有惰性催化剂,紫外线灯700设置有两个,两个紫外线灯700分别安装于气体通道310内壁的上端和下端,两个紫外线灯700发出的光束均照射于金属网600。光氧净化区靠近排气管200的一端向下开设有分离通道360,分离通道360竖直设置且与气体通道310相连通。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车间废气的除尘装置的实施原理为:
41.废气从进气管100进入箱体300中,首先通过喷淋区,喷头520对废气进行喷淋,将
废气中的大部分固体颗粒冲走,随后废气进入吸附区,废气途径安装组件800时,活性炭对废气中剩余的固体颗粒进行进一步吸附,最后废气进入光氧净化区,紫外线灯700发出高能紫外线光束,光束向金属网600照射,废气经过金属网600时,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发生氧化反应,废气中的污染性气体如氨、三甲胺、硫化氢、甲硫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二硫化碳和苯乙烯等气体被氧化,裂解成水、二氧化碳和臭氧等低分子气体,气体到达气体通道310的末端后,质量比空气大的气体通过下沉进入分离通道360,其余气体通过排气管200排出。
42.当需要更换活性炭时,先打开盖板330,在打开盖板330的过程中,盖板330通过第一连杆340和第二连杆350带动框架820向安装口320外滑移,拿取框架820时就不必将手伸入气体管道内,提高了安全性能。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