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温试验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60661发布日期:2022-03-16 12:07阅读:97来源:国知局
高低温试验箱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高低温试验箱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低温试验箱。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的高低温试验箱的制热方式都是采用空气调节系统,将常温的空气通过加热器的处理,将空气制备成所需要的高温空气,通过管道连接输送到箱体内部来进行升温。对于有要求防震动干扰的产品的试验过程,高低温试验箱内部需要设计有大理石隔震台面,然而这样存在的缺陷是:大理石隔震台面在升温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空气热量,导致了高低温试验箱升温效率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低温试验箱,用于解决现有的带有隔震台面的高低温试验箱升温效率差的问题。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低温试验箱,包括:
5.箱体,所述箱体具有容置腔;
6.隔震台,所述隔震台位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隔震台的底部与所述容置腔的底壁固定连接;所述隔震台的顶部具有承接面,所述承接面用于承接待试验的产品;
7.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加热件,所述加热件以间隔分布、堆叠分布任一种方式设置于所述隔震台上,所述加热件用于对所述隔震台加热。
8.上述的高低温试验箱,隔震台用于放置待试验产品,隔震台是固定在容置腔的底壁的,用于防震动干扰,隔震台上设置了一个或多个加热件,因此可以对隔震台进行加热,使得隔震台升温较快,而不会大量吸收高低温试验箱容置腔中的热量导致高低温试验箱升温效率差,而且当加热件310的数目为多个时,多个加热件间隔或者堆叠分布在隔震台上,增强了对隔震台的加热效果。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加热件环绕所述隔震台分布。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隔震台的内部。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震台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加热件为棒状,每一所述加热件插设于一所述安装孔中。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震台具有相背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分别开设有多个所述安装孔。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开设的多个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二侧面开设的多个所述安装孔一一对应连通。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震台具有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开设有穿线孔,各所述安装孔分别与所述穿线孔连通,所述穿线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安装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且所述穿线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承接面平行;所述穿线孔容置有电源线,各所述加热件分别与所述电源线接触电连接。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的远离所述电源线的一端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安装孔。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开设有多排所述安装孔,每排所述安装孔沿平行于所述穿线孔的延伸方向的方向分布。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震台为铝合金台体。
18.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部分特征和优点可以从说明书推知或毫无疑义地确定,或者通过实施本公开的上述技术即可得知。
19.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低温试验箱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低温试验箱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3.说明书附图标号说明:
24.高低温试验箱10;箱体100;容置腔110;隔震台200;承接面210;安装孔220;第一侧面230;第三侧面240;穿线孔250;加热组件300;加热件310;电源线400。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7.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8.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点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联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30.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高低温试验箱,包括箱体、隔震台以及加热组件。所述箱体具有容置腔;所述隔震台位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隔震台的底部与所述容置腔的底壁固定连接;所述隔震台的顶部具有承接面,所述承接面用于承接待试验的产品;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加热件,所述加热件以间隔分布、堆叠分布任一种方式设置于所述隔震台上,所述加热件用于对所述隔震台加热。
31.如图1和图2所示,一实施例的高低温试验箱10,包括箱体100、隔震台200以及加热组件300。所述箱体100具有容置腔110。所述隔震台200位于所述容置腔110中,所述隔震台200的底部与所述容置腔110的底壁固定连接。所述隔震台200的顶部具有承接面210,所述承接面210用于承接待试验的产品。所述加热组件300包括至少一个加热件310,所述加热件以间隔分布、堆叠分布任一种方式设置于所述隔震台200上,所述加热件310用于对所述隔震台加热。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310的数目为多个时,多个所述加热件310以间隔分布、堆叠分布任一种方式设置于所述隔震台200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各所述加热件310间隔分布时,增加了分布于隔震台的位置,提升了加热的效果,当各所述加热件310堆叠分布时,增加了加热件的用于接触加热的面积,提升了加热的效果。
32.上述的高低温试验箱10,隔震台200用于放置待试验产品,隔震台200是固定在容置腔110的底壁的,用于防震动干扰,隔震台200上设置了一个或多个加热件310,因此可以对隔震台200进行加热,使得隔震台200升温较快,而不会大量吸收高低温试验箱10容置腔110中的热量导致高低温试验箱10升温效率差,而且当加热件310的数目为多个时,多个加热件间隔或者堆叠分布在隔震台上,增强了对隔震台的加热效果。
33.为了提升加热组件300对隔震台200的加热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加热件310环绕所述隔震台200分布,这样隔震台200的表面都环绕了加热件310,可以更快被加热升温。
34.为了提升加热件310对隔震台200的加热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310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隔震台200的内部,这样加热件310至少部分设置在隔震台200中,可以对隔震台200的内部进行加热,加热效果更好。
35.为了进一步提升加热组件300对隔震台200的加热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隔震台200开设有多个安装孔220,所述加热件310为棒状,每一所述加热件310插设于一所述安装孔220中,由于加热件310插设在安装孔220中,即加热件310插设在隔震台200的内部,多个加热件310从内部对隔震台200进行加热,进一步提升了对隔震台200的加热效果。
36.为了充分地从内部加热隔震台20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隔震台200具有相背的第一侧面230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230和所述第二侧面分别开设有多个所述安装孔220,这样当隔震台200较大时,可以从两侧面开孔设置加热件310,这样可以充分对隔震台200的加热。
37.为了更充分地从内部加热隔震台20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230开设的多个所述安装孔220与所述第二侧面开设的多个所述安装孔220一一对应连通,由于隔
震台200两侧面开设的安装孔220连通了,因此相当于加热件310沿横向把隔震台200的内部打通了,这样对隔震台200的内部加热效果更好。
38.为了便于对隔震台200两侧面的安装孔220中的加热件310进行通电,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隔震台200具有第三侧面240,所述第三侧面240开设有穿线孔250,各所述安装孔220分别与所述穿线孔250连通,所述穿线孔25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安装孔220的延伸方向垂直,且所述穿线孔25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承接面210平行;所述穿线孔250容置有电源线400,各所述加热件310分别与所述电源线400接触电连接,这样隔震台200两侧面的安装孔220中的加热件310延伸到穿线孔250中与电源线400进行接触电连接,实现了对内部的加热件310通电,且只需一根电源线400即可。
39.为了使得加热件310对隔震台200的内部充分加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310的远离所述电源线400的一端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安装孔220,这样加热件310填充了整个安装孔220还有余,保证了对对隔震台200的内部充分加热。
40.为了进一步提升加热组件300对隔震台200的加热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230开设有多排所述安装孔220,每排所述安装孔220沿平行于所述穿线孔250的延伸方向的方向分布,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穿线孔250具有对应的宽度,每排所述安装孔220分别与所述穿线孔250连通,由于隔震台200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设置多排加热件310,可以更充分更快速地对隔震台200进行加热。
41.为了提升对隔震台200的加热速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震台200为铝合金台体,由于隔震台200需要防震动干扰,因此隔震台200需具有一定的厚度,把大理石隔震台200换成铝合金台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铝合金台体可以更快升温。
42.在本技术所有实施例中,“大”、“小”是相对而言的,“多”、“少”是相对而言的,“上”、“下”是相对而言的,对此类相对用语的表述方式,本技术实施例不再多加赘述。
43.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实施例中”或“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实施例中”或“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可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技术所必须的。
44.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必然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4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