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MO气体脱除塔用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38451发布日期:2021-12-15 12:56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DMO气体脱除塔用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一种dmo气体脱除塔用分离器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液分离器,尤其涉及一种dmo气体脱除塔用分离器。


背景技术:

2.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有dmo的混合气体,需要进入dmo气体脱除塔进行处理,混合气体经过dmo气体脱除塔处理过后再进行排放,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但是,现有的dmo气体脱除塔用分离器存在以下问题:1、未经气液分离的混合气体泄漏;2、分离效率低;3、气体分布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dmo气体脱除塔用分离器,包括分离筒体,所述分离筒体内通过降液密封板分隔成上分离腔和下降液收集腔,所述上分离腔内设置气液分离机构,所述气液分离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外围连接若干开设有透气通孔的侧框架,所述侧框架的透气通孔内安装分离叶片,且所述侧框架连接降液管,所述降液管穿过降液密封板延伸到下降液收集腔内,所有的所述侧框架上端连接封盖,所述封盖中央开设出气通孔,且封盖上端与分离筒体内壁接触密封,所有的所述侧框架围成一圈并配合封盖将上分离腔分为内腔和外腔,所述分离筒体位于上分离腔一侧设置与外腔连通的进气口,所述分离筒体上端设置与内腔连通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连接风机,所述分离筒体下端设置与下降液收集腔连通的排液口。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7.所述分离筒体内沿周向均匀连接有若干弹性支架,所述弹性支架上侧设置弹性板,所述气液分离机构支撑于弹性支架的弹性板上。
8.所述进气口连接于分离筒体一侧,且其高度低于气液分离机构下端位置。
9.所述分离筒体内位于进气口一侧的位置设置布气台,所述布气台为上大下小的倒圆台形状。
10.所述布气台下端位置连接集液槽,所述集液槽连接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也穿过降液密封板延伸到下降液收集腔内。
11.所述分离筒体位于下降液收集腔一侧设置降液检修口。
12.所述分离叶片包括若干折弯的叶片本体,在折弯的叶片本体之间形成折弯的分离通道,且所述叶片本体上焊接若干折弯薄片,所述叶片本体配合折弯薄片在分离通道内形成若干带缺口的分离腔。
13.所述封盖上端设置若干圈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与分离筒体内壁紧压。
14.所述风机采用轴流风机,并通过法兰可拆卸的连接于出气口上。
15.所述分离筒体包括上盖、外筒体和下盖,所述出气口连接在上盖上端,所述排液口
连接在下盖下端,所述上盖通过法兰与外筒体上端可拆卸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17.1)分离筒体通过降液密封板分隔成上分离腔和下降液收集腔,上分离腔通过所有的侧框架围成一圈并配合封盖分为内腔和外腔,气体只能通过分离叶片,进行分离,可防止未经气液分离的含有dmo的混合气体泄漏;
18.2)气液分离机构支撑于弹性座上,且封盖上端设置若干密封环,通过弹性座上的弹性板可给气液分离机构一个向上的力,即可使封盖上端设置的密封环紧贴分离筒体内壁,提高密封性能;
19.3)分离叶片分离出来的液体顺着叶片向下流动,并通过侧框架连接的降液管直接送入下降液收集腔,未经气液分离的含有dmo的混合气体不会随分离出的液体排出,进一步防止未经气液分离的含有dmo的混合气体泄漏;
20.4)上分离腔内连接布气台,布气台可使进入的含有dmo的混合气体均布,从而可提高分离效率,另外部分液体会停留在布气台外表面,可通过集液槽收集,并通过排液管同样送入下降液收集腔内;
21.5)分离叶片位于叶片本体之间形成若干折弯的分离通道,且分离通道内形成有若干带缺口的分离腔,含有dmo的混合气体可从缺口进入分离腔,并在分离腔流转,与分离腔内壁不断碰撞,由于气体惯性和液体惯性不一致,在不断的碰撞过程中液体会截留在分离腔内壁上,实现气液分离,由于分离通道内设置多个分离腔,通过含有dmo的混合气体与分离腔内壁以及分离通道的内壁不断的碰撞,即可分离出大量的液体,从而大大提高气液分离效率;
22.6)出气口连接风机,从而可进一步提升分离效率;
23.7)下降液收集腔一侧设置降液检修口,方便日常维护检修。
附图说明
24.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dmo气体脱除塔用分离器的剖视图。
25.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26.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
27.图4为图1中c

c剖视图。
28.图5为图4中d处放大图。
29.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dmo气体脱除塔用分离器分离叶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
30.1、分离筒体;11、上分离腔;111、内腔;112、外腔;12、下降液收集腔;13、进气口;14、出气口;15、排液口;16、弹性支架;161、弹性板;17、降液检修口;2、降液密封板;3、气液分离机构;31、底板;32、侧框架;321、降液管;33、分离叶片;331、叶片本体;332、折弯薄片;333、分离腔;334、分离通道;34、封盖;341、密封环;4、轴流风机;5、布气台;51、集液槽;52、排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
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32.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dmo气体脱除塔用分离器,包括分离筒体1,分离筒体1包括上盖、外筒体和下盖,上盖通过法兰与外筒体上端可拆卸连接,分离筒体1内通过降液密封板2分隔成上分离腔11和下降液收集腔12,上分离腔11内设置气液分离机构3,气液分离机构3包括底板31,底板31外围连接若干开设有透气通孔的侧框架32,侧框架32的透气通孔内安装分离叶片33,分离叶片33包括若干折弯的叶片本体331,在折弯的叶片本体331之间形成折弯的分离通道334,且叶片本体331上焊接若干折弯薄片332,叶片本体331配合折弯薄片332在分离通道334内形成若干带缺口的分离腔333,侧框架32连接降液管321,降液管321穿过降液密封板2延伸到下降液收集腔12内,所有的侧框架32上端连接封盖34,封盖34中央开设出气通孔,且封盖34上端与分离筒体1内壁接触密封,所有的侧框架32围成一圈并配合封盖34将上分离腔11分为内腔111和外腔112,分离筒体1位于上分离腔11一侧设置与外腔112连通的进气口13,分离筒体1的上盖上端设置与内腔111连通的出气口14,出气口14通过法兰可拆卸的连接轴流风机4,分离筒体1的下盖位于下端设置与下降液收集腔12连通的排液口15。
33.分离筒体1内沿周向均匀连接有若干弹性支架16,弹性支架16上侧设置弹性板161,气液分离机构3支撑于弹性支架16的弹性板161上,封盖34上端设置若干圈密封环341,通过弹性支架16的弹性板161给气液分离机构3一个向上的力,即可推动封盖34的密封环341紧压分离筒体1上盖内壁,保证密封性能。
34.进气口13连接于分离筒体1一侧,且其高度低于气液分离机构3下端位置,分离筒体1内位于进气口13一侧的位置设置布气台5,布气台5为上大下小的倒圆台形状,布气台5下端位置连接集液槽51,集液槽51连接排液管52,排液管52也穿过降液密封板2延伸到下降液收集腔12内,通过布气台5可使进气均布,同时集液槽51可收集布气台5上残留的液体,并通过排液管52排入下降液收集腔12内。
35.分离筒体1位于下降液收集腔12一侧设置降液检修口17,方便进行维护检修。
36.本实施例的dmo气体脱除塔用分离器使用时,启动轴流风机4,含有dmo的混合气体即可从进气口13先进入上分离腔11的外腔112,并先与布气台5碰撞,通过布气台5是含有dmo的混合气体向四周均匀分布,同时由于气体和液体的惯性不同,在与布气台5碰撞过程中部分液体会截留在布气台5上,并会随着布气台5倾斜的外壁向下滑落至集液槽51,并通过排液管52排入下降液收集腔12内,含有dmo的混合气体经过布气台5布气后继续向上输送到达气液分离机构3的位置,由于气液分离机构3上端的封盖34与压分离筒体1上盖内壁静压密封,含有dmo的混合气体只能穿过侧框架32上的分离叶片33由上分离腔11的外腔112向内腔111输送;
37.含有dmo的混合气体通入叶片本体331之间形成折弯的分离通道334,在折弯的分离通道334与分离通道334内壁发送不断碰撞,由于气体惯性和液体惯性不一致,在不断的碰撞过程中液体会截留在分离通道334的内壁上,且含有dmo的混合气体在分离通道334内输送时,还会穿过缺口进入分离腔333内。并在分离腔333转动流转,与分离腔333内壁不断碰撞,由于气体惯性和液体惯性不一致,在不断的碰撞过程中液体会截留在分离腔333的内壁上,混合气体转动流转一圈后重新通过缺口进入分离通道334,即可通过分离通道334和分离腔333内壁截留液体实现气液分离,且分离出来的液体随分离通道334和分离腔333内壁向下滑落至侧框架32内,并通过侧框架32连接的降液管321送入下降液收集腔12内,含有dmo的混合气体经过分离叶片33分离后进入上分离腔11的内腔111,并穿过封盖34的出气通孔和分离筒体1上盖上的出气口14排出分离筒体1,下降液收集腔12内分离出来的液体可通过分离筒体1的下盖下端开设的排液口15排出分离筒体1,即实现含有dmo的混合气体的气液分离操作。
38.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