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墨生产用异味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06473发布日期:2022-01-29 13:39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墨生产用异味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墨生产用异味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2.油墨生产的过程中会有产生挥发性气体的情况,如苯,甲苯和二甲苯等物质,使得生产车间充斥着刺鼻的味道,且挥发性气体被人体吸入后,会导致人的身体健康受到伤害,同时挥发性气体挥发至外界大气中,也会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周边人们的健康,因此需要专业的废气净化处理设备对油墨生产车间内的废气进行处理。
3.一般地,油墨生产车间的废气处理,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多微孔结构特性将废气吸附,废气先经过与多个活性炭件接触以实现吸附,再通过uv废气净化设备将废气分解转换成无毒无害的水和二氧化碳,排出至车间外,uv废气净化设备主要是通过紫外灯发射紫外线光束分解废气中的氧分子产生游离氧,游离氧所携正负电子不平衡,故与氧分子结合,产生臭氧,臭氧对有机物具有极强的氧化作用,对恶臭气体及其它刺激性异味有极强的清除效果。
4.目前在使用吸附炭进行前期吸附时,吸附炭容易达到吸附饱和而失效,且使用周期较短,需要经常更换,较为麻烦,故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活性炭吸附件使用周期较短而需要经常更换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油墨生产用异味净化设备。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墨生产用异味净化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油墨生产用异味净化设备,包括箱体和依次安装于所述箱体内的吸附室、废气电离室和uv光解发生室,该设备还包括干燥机和储液箱,所述干燥机与所述吸附室的底部连接,所述储液箱安装于所述箱体的一侧,所述吸附室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活性炭吸附件,所述活性吸附炭件的纵截面呈s型,所述活性炭吸附件与所述吸附室的侧壁滑动连接,两个相邻所述活性炭吸附件之间安装有若干个喷头,所述喷头通过水管与所述储液箱连通,所述吸附室的一侧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吸附室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过滤网。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废气通过吸气件或吸气泵吸入至吸附室,废气与活性炭吸附件接触,活性炭吸附件对废气进行初次处理,废气与活性炭吸附件的接触面积越大,吸附的废气就越多,对此,本技术将活性炭吸附件的纵截面设置为s型,使得在有限空间,可增大废气与活性炭吸附件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油墨生产车间的废气净化效率。废气经过吸附室的初次处理后,经过第一过滤网进入废气电离室,经过电离后进入uv光解发生室,废气在uv光束的作用下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再排放至空气中,减少废气中有机挥发成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保障一线操作工人的绿色工作环境,有益于操作人员的健康。
9.而当活性炭吸附件达到吸附饱和后,对废气的吸附能力减弱,此时将吸附活性炭
件更换,容易造成资源浪费,若对活性炭吸附件处理不恰当,还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对此,本技术通过将储液箱内的清洗液沿水管由喷头喷洒于活性炭吸附件上,使得附着于活性吸附炭件的有机成分与活性炭吸附件脱离,达到洗脱效果,再通过干燥机将热风送至吸附室对活性炭吸附件进行干燥,干燥后的活性炭吸附件恢复活性,可重复利用,从而减少更换活性炭吸附件的次数,提高活性炭吸附件的利用率。活性炭吸附件与吸附室的内壁滑动连接,当长时间重复使用活性炭吸附件后需要更换时,将活性炭吸附件从吸附室的内壁滑出,则便于更换活性炭吸附件。
10.可选的,所述吸附室的顶壁和底壁均等距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滑槽,所述活性吸附炭件的相对两侧嵌设于所述滑槽内,且所述活性吸附炭件在所述滑槽内往复运动。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为活性炭吸附件提供了可往复移动的空间,使得操作人员方便更换活性炭吸附件,同时滑槽使得活性炭吸附件能稳定地安装于吸附室的内壁。
12.可选的,所述吸附室底壁的相对两侧均凹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连接有排水管。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喷头向活性炭吸附件喷洒清洗液时,清洗液沿活性炭吸附件流至吸附室的底部,吸附室的底部由于被活性炭吸附件分隔,清洗液后的废液难以汇集,因而在吸附室底壁的相对两侧凹设凹槽,且该凹槽的开设方向与活性炭吸附件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活性炭吸附件上流下的清洗废液均能汇集于吸附室的底部,并经由排水管排出。
14.可选的,该设备还包括收集罩和进风管,所述收集罩的一端安装有防尘网,所述收集罩的另一端与所述进风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进风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吸附室的进风口连通,所述进风管与所述进风口的连通处安装有干燥件。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废气在收集进入设备时会连同空气一并收集至设备中,而空气中含有水分,使得收集的废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中含有少量的水分,水分会导致活性炭吸附件的吸附能力减弱,从而降低活性炭吸附件的吸附效率,故在进风管与吸附室的进风口连通处安装干燥件,使得废气在进入吸附室之前去除混合气体中的水分,减少水分对活性炭吸附件的影响。另一方面,油墨生产车间中亦会有粉尘颗粒,粉尘颗粒会嵌设于活性炭吸附件的多微孔结构中,影响活性炭吸附件的活性,所以在收集罩的进风端安装有防尘网,减少油墨生产车间的粉尘颗粒进入该设备,减少对活性炭吸附件的影响。
16.可选的,所述uv光解发生室有若干组紫外灯组件,每组所述紫外灯组件均与所述uv光解发生室可拆卸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废气进入uv光解室后,紫外灯组件发射紫外线,紫外线对废气进行光解和催化,使废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从出风口排至空气中,使得排气符合环保要求,同时为一线操作人员创造绿色的工作环境;其中,多组紫外灯组件可加强其对废气光解和催化的作用,多组紫外灯组件均与uv光解发生室滑动连接,便于组装和拆卸紫外灯组件,便于更换。
18.可选的,一组所述紫外灯组件包括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和若干个紫外灯管,每个所述紫外灯管的底部均与所述第一承载板连接,每个所述紫外灯管的顶部均与所述第二承载板连接,第一承载板与所述uv光解发生室的底部可拆卸连接,第二承载板与所述uv光解发生室的顶部可拆卸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对若干个紫外灯管起到承载的作用,第一承载板与uv光解发生室的底部可拆卸连接,第二承载板与uv光解发生室的顶部可拆卸连接,可移动拆卸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当某一个紫外灯管需要单独变换时,只需移动一组紫外灯组件,而不用移动其他紫外灯组件,再对该组紫外灯组件中的紫外灯管进行更换,操作方便。
20.其中,为了使uv光解发生室的光解效果更好,将紫外灯组件中的若干个紫外灯管以s线型交错排列设置,使得在较小体积范围内设置多个紫外灯管,从而使整个设备的体积缩小,节约造价成本,并便于生产车间较小的厂房使用,灵活度强,实用性高。
21.可选的,所述第一承载板的横截面和所述第二承载板的横截面均呈s型。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沿着横截面均呈s型的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的横截面设置多个紫外灯管,使整个设备的体积较小,节约造价成本,同时也便于生产车间较小的厂房使用,灵活度强,实用性高。
23.可选的,所述uv光解发生室底部的相对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卡接条,所述第一承载板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卡接条可拆卸连接,所述uv光解发生室底部顶部的相对两侧壁对称设置有第二卡接条,所述第二承载板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卡接条可拆卸连接。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卡接条为第一承载板提供了可上下移动的活动空间,同理地,第二卡接条为第二承载板提供了可上下移动的活动空间,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均向下移动,第一承载板安装于第一卡接条,第二承载板安装于第二卡接条,可使紫外灯组件稳定地安装于uv光解发生室内;当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均向上移动,则可使第一承载板脱离第一卡接条、第二承载板脱离第二卡接条,进而使紫外灯组件移出uv光解发生室,以便更换紫外灯管。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油墨生产的过程会产生挥发性废气,废气通过s型的活性炭吸附件,增加废气与活性炭吸附件的接触面积,提高活性炭吸附件对废气的吸附效率;当活性炭吸附件的吸附量饱和时,先将储液箱的清洗液由喷头喷洒至活性炭吸附件,使得活性炭吸附件的吸附物质从活性炭吸附件脱离,干燥机再将热风送至吸附室以干燥活性炭吸附件,进而活性炭吸附件恢复吸附活性,延长活性炭吸附件的使用周期,提高活性炭吸附件的利用率,减少更换活性炭吸附件的次数,实用性高。
27.2.活性炭吸附件滑动连接于吸附室,以便更换吸附饱和状态的活性炭吸附件,同时不影其他活性炭吸附件的使用。
28.3.紫外灯组件为可拆卸模式,便于更换紫外灯管,紫外灯组件中的多个紫外灯管呈s线型排列设置,可在一定体积范围内增加每组紫外灯管的个数,使整个设备的体积较小,节约造价成本,同时也便于生产车间较小的厂房使用,灵活度强,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一种油墨生产用异味净化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30.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31.图3是本技术所述紫外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2、吸附室;21、滑盖;22、送风管;23、凹槽;24、活性炭吸附
件;25、喷头;26、第一过滤网;27、干燥件;3、废气电离室;4、uv光解发生室;41、第二过滤网;42、第一卡接条;43、第二卡接条;44、第一凹槽;45、第二凹槽;46、第一承载板;47、第二承载板;5、储液箱;6、干燥机;7、出风管;8、收集罩;9、防尘网;10、水管;11、第三过滤网;12、紫外灯管;13、进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油墨生产用异味净化设备。参照图1,一种油墨生产用异味净化设备,包括箱体1、安装于箱体1一侧的储液箱5、与储液箱5连接的水管10、与水管10出液端连通的吸附室2、与吸附室2连通的废气电离室3、与废气电离室3连通的uv光解发生室4、与吸附室2底部连接的干燥机6、与吸附室2侧壁连接的进风管13、与进风管13连接的收集罩8。
35.吸附室2远离废气电离室3的一侧设置有进风口,该进风口与进风管13的出风端连通,进风管13的进风端与收集罩8的出风端连通,收集罩8的进风端设置有防尘网9,且进风口与进风管13的连通处设置有干燥件27。uv光解发生室4远离废气电离室3的一侧设置有出风管7,出风管7的出风端设置有第三过滤网11,以进一步过滤粉尘颗粒,降低排放气体中的粉尘颗粒含量,减少环境污染。
36.吸附室2与废气电离室3的连接处安装有第一过滤网26,废气电离室3与uv光解发生室4的连接处安装有第二过滤网41,吸附室2的顶部平行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滑槽,吸附室2的底部对应第一滑槽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滑槽,吸附室2间隔安装有若干个活性炭吸附件24,活性炭吸附件24顶端的两侧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活性炭吸附件24底端的两侧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使得活性炭吸附件24间隔竖直安装于吸附室2,且活性炭吸附件24可沿吸附室2的底部滑动。优选的,活性炭吸附件24的纵截面呈s型,以增加废气与活性炭吸附件24的接触面积。
37.吸附室2的顶部间隔安装有若干个喷头25,喷头25与活性炭吸附件24错开安装,喷头25通过水管10与储液箱5连接,优选的,该水管10上设置有水泵,以将清洗液从储液箱5吸至喷头25。
38.参照图1和图2,吸附室2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通风孔(通风孔的结构为现有通风结构,故在附图中未有标示),每个通风孔的顶部均设置有滑盖21,滑盖21可闭合或打开通风孔,吸附室2的底部连接有与通风孔连通的送风管22,送风管22远离通风孔的一端与干燥机6连接。吸附室2底部的相对两侧设置有凹槽23,且该凹槽23的开设方向与活性炭吸附件24的延伸方向相垂直,凹槽23的一端连接有排水管。
39.参照图3,uv光解发生室4设置有若干组紫外灯组件、对称设置于uv光解发生室4底部的第一卡接条42、对称设置于uv光解发生室4顶部的第二卡接条43,第一卡接条42和第二卡接条43对称安装,第一卡接条42的顶部凹设有若干个第一凹槽44,第二卡接条43的顶部凹设有若干个第二凹槽45,且第一凹槽44与第二凹槽45在同一竖直线上。一组紫外灯包括第一承载板46、第二承载板47、设置于第一承载板46和第二承载板47之间的若干个紫外灯管12,第一承载板46的横截面和第二承载板47的横截面均呈s型,第一承载板46和第二承载板47均间隔开设有若干个灯孔,且第一承载板46上的灯孔与第二承载板47上的灯孔一一对
应,一个紫外灯管12的顶部安装于第一承载板46上的灯孔,该紫外灯管12的底部安装于对应第二承载板47的灯孔内。第一承载板46的一端嵌设于其中一条第一卡接条42的第一凹槽44内,第一承载板46的另一端嵌设于其中另一条第一卡接条42的对应第一凹槽44内,同理第二承载板47,第二承载板47的一端嵌设于其中一条第二卡接条43的第二凹槽45内,第二承载板47的另一端嵌设于另一条第二卡接条43的对应第二凹槽45内,且第一承载板46在第一凹槽44内往复运动,同时第二承载板47在第二凹槽45内往复运动,使得一个紫外灯组件的第一承载板46和第二承载板47同时安装于uv光解发生室4内,或同时从uv光解发生室4拆卸。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油墨生产用异味净化设备的实施原理为:油墨生产车间的废气经由吸气泵吸入至收集罩8,经防尘网9过滤粉尘颗粒后,由进风管13输送至进风口,废气经过干燥件27后,废气进入吸附室2,大部分废气被活性炭吸附件24所吸附,部分未被活性炭吸附件24所吸附的废气经过第一过滤网26进入废气电离室3,废气电离室3对废气进行电离,电离处理后穿经第二过滤网41进入uv光解发生室4,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光解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经过第三过滤网11由出风管7排放至空气中。
41.当活性炭吸附件24达到吸附饱和时,打开喷头25和水泵,储液箱5内的液体经由水管10从喷头25喷出,淋洗活性炭吸附件24,清洗废液沿活性炭吸附件24流至吸附室2底部,再流至吸附室2底部两侧的凹槽23,经排水管流出,淋洗完毕,则实现活性炭吸附件24的清洗。然后,将滑盖21打开,启动干燥机6,干燥机6将热风输送至吸附室2,对活性炭吸附件24进行干燥,则实现活性炭吸附件24的干燥。
42.当需要更换活性炭吸附件24时,将活性炭吸附件24的顶端沿第一滑槽抽出、活性炭吸附件24的底端沿第二滑槽抽出,再将新的活性炭吸附件24沿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推进吸附室2。
43.当需要更换紫外灯管12时,将紫外灯组件的第一承载板46沿第一凹槽44向上运动至脱离第一凹槽44,则紫外灯管12的顶部与第一承载板46脱离,便可更换紫外灯管12;或者,将紫外灯组件的第一承载板46和第二承载板47沿第二凹槽45向上运动,使得第一承载板46脱离第一凹槽44、第二承载板47脱离第二凹槽45,再将第一承载板46移除,则紫外灯管12的顶部与第一承载板46脱离,便可更换紫外灯管12,更换紫外灯管12后再将第一承载板46安装组成紫外灯组件,再将紫外灯组件沿第二凹槽45的槽深方向推入,第一承载板46沿第一凹槽44向下运动至第一凹槽44的槽底并固定,第二承载板47沿第二凹槽45向下运动至第二凹槽45的槽底并固定,则完成拆卸更换和重新组装。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