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施工用高效的再生混凝土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44900发布日期:2022-03-30 10:50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色建筑施工用高效的再生混凝土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绿色建筑施工用高效的再生混凝土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以及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在建筑施工中需要用到再生混凝土搅拌装置,但现有的混凝土搅拌装置在使用时工作效率并不理想,导致生产效率降低,增加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从而不便于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绿色建筑施工用高效的再生混凝土生产装置,具备工作效率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混凝土搅拌装置在使用时工作效率并不理想,从而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色建筑施工用高效的再生混凝土生产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粉碎箱,所述底板顶部的中端固定连接有输送箱,所述底板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搅拌箱,所述粉碎箱内壁左右两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碾压板,所述粉碎箱正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电机,所述第一转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至粉碎箱的内腔中,且第一转动电机输出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粉碎辊,所述粉碎箱的内腔且位于第一粉碎辊的右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粉碎辊,所述第一粉碎辊与第二粉碎辊之间通过粉碎齿牙啮合,所述搅拌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电机,所述第二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杆,且搅拌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大小相同且分布均匀的搅拌叶片。
5.优选的,所述输送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至输送箱的内腔中,且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绞龙送料机构。
6.优选的,所述粉碎箱右侧的底部与输送箱左侧的底部均开设有入料口,所述粉碎箱和输送箱之间通过入料口连通,所述输送箱右侧的顶部与搅拌箱左侧的顶部均开设有出料口,且输送箱和搅拌箱之间通过出料口连通。
7.优选的,所述粉碎箱的顶部连通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顶部连通有喇叭管,所述粉碎箱内壁的左右两侧且位于碾压板的下方均倾斜设置有第一导流板,所述粉碎箱内壁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卡座,所述卡座的内腔卡接有冲孔网板。
8.优选的,所述搅拌箱顶部的左侧连通有进水管,所述搅拌箱右侧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且出料管的右侧螺纹连接有密封盖。
9.优选的,所述粉碎箱内壁的底部与输送箱内壁的底部均倾斜设置有第二导流板,
所述粉碎箱正表面的底部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箱门,所述搅拌箱的正表面镶嵌有观察板。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绿色建筑施工用高效的再生混凝土生产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气缸和碾压板,通过两侧气缸的输出端同时向内侧延伸,带动碾压板向内侧移动,对再生混凝土原料进行挤压破碎,设置了第一转动电机、第一粉碎辊、第二粉碎辊和冲孔网板,通过第一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第一粉碎辊进行转动,第一粉碎辊通过齿牙啮合的作用带动第二粉碎辊进行转动,通过第一粉碎辊和第二粉碎辊对再生混凝土原料进行二次破碎,通过冲孔网板对破碎后的筛选,较小的原料落至粉碎箱内腔的底部,较大的混凝土被阻留于冲孔网板的顶部继续破碎,设置了伺服电机和绞龙送料机构,粉碎箱内腔底部的原料通过入料口进入输送箱的内腔后,通过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绞龙送料机构进行转动,将原料通过出料口送入搅拌箱的内腔中,设置了第二转动电机、搅拌杆和搅拌叶片,通过第二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带动搅拌杆进行转动,搅拌杆带动搅拌叶片进行转动,对再生混凝土原料进行充分搅拌,通过以上结构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混凝土搅拌装置在使用时工作效率并不理想,从而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避免原料发生堆积。
13.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卡座和箱门,方便对冲孔网板拆卸进行清理或更换。
14.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观察板,方便对搅拌箱内腔中的搅拌情况进行查看。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底板;2、粉碎箱;3、输送箱;4、搅拌箱;5、箱门;6、第一转动电机;7、观察板;8、喇叭管;9、伺服电机;10、第二转动电机;11、碾压板;12、气缸;13、第一导流板;14、第一粉碎辊;15、进料管;16、出料口;17、进水管;18、第二导流板;19、冲孔网板;20、第二粉碎辊;21、入料口;22、绞龙送料机构;23、搅拌叶片;24、搅拌杆;25、出料管;26、卡座。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1.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本实用新型的底板1、粉碎箱2、输送箱3、搅拌箱4、箱门5、第一转动电机6、观察板7、喇叭管8、伺服电机9、第二转动电机10、碾压板11、气缸12、第一导流板13、第一粉碎辊14、进料管15、出料口16、进水管17、第二导流板18、冲孔网板19、第二粉碎辊20、入料口21、绞龙送料机构22、搅拌叶片23、搅拌杆24、出料管25和卡座26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23.请参阅图1-3,一种绿色建筑施工用高效的再生混凝土生产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粉碎箱2,粉碎箱2的顶部连通有进料管15,进料管15的顶部连通有喇叭管8,粉碎箱2内壁的左右两侧且位于碾压板11的下方均倾斜设置有第一导流板13,粉碎箱2内壁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卡座26,卡座26的内腔卡接有冲孔网板19,底板1顶部的中端固定连接有输送箱3,粉碎箱2右侧的底部与输送箱3左侧的底部均开设有入料口21,粉碎箱2和输送箱3之间通过入料口21连通,输送箱3右侧的顶部与搅拌箱4左侧的顶部均开设有出料口16,且输送箱3和搅拌箱4之间通过出料口16连通,输送箱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9,伺服电机9的输出端贯穿至输送箱3的内腔中,且伺服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绞龙送料机构22,底板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搅拌箱4,粉碎箱2内壁的底部与输送箱3内壁的底部均倾斜设置有第二导流板18,通过设置第一导流板13和第二导流板18,避免原料发生堆积,粉碎箱2正表面的底部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箱门5,通过设置卡座26和箱门5,方便对冲孔网板19拆卸进行清理或更换,搅拌箱4的正表面镶嵌有观察板7,通过设置观察板7,方便对搅拌箱4内腔中的搅拌情况进行查看,搅拌箱4顶部的左侧连通有进水管17,搅拌箱4右侧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25,且出料管25的右侧螺纹连接有密封盖,粉碎箱2内壁左右两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缸12,气缸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碾压板11,粉碎箱2正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电机6,第一转动电机6的输出端贯穿至粉碎箱2的内腔中,且第一转动电机6输出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粉碎辊14,粉碎箱2的内腔且位于第一粉碎辊14的右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粉碎辊20,第一粉碎辊14与第二粉碎辊20之间通过粉碎齿牙啮合,搅拌箱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电机10,第二转动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杆24,且搅拌杆2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大小相同且分布均匀的搅拌叶片23。
24.在使用时,通过外置控制器控制气缸12、第一转动电机6、伺服电机9和第二转动电机10,首先通过两侧气缸12的输出端同时向内侧延伸,带动碾压板11向内侧移动,对再生混凝土原料进行挤压破碎,然后通过第一转动电机6的输出端带动第一粉碎辊14进行转动,第一粉碎辊14通过齿牙啮合的作用带动第二粉碎辊20进行转动,通过第一粉碎辊14和第二粉碎辊20对再生混凝土原料进行二次破碎,通过冲孔网板19对破碎后的筛选,较小的原料落至粉碎箱2内腔的底部,较大的混凝土被阻留于冲孔网板19的顶部继续破碎,粉碎箱2内腔底部的原料通过入料口21进入输送箱3的内腔后,通过伺服电机9的输出端带动绞龙送料机构22进行转动,将原料通过出料口16送入搅拌箱4的内腔中,最后通过第二转动电机10的输出端带动搅拌杆24进行转动,搅拌杆24带动搅拌叶片23进行转动,对再生混凝土原料进行充分搅拌,通过以上结构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混凝土搅拌装置在使用时工作效率并
不理想,从而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本技术中外置控制器为plc控制器,同时,外置控制器的两个接线端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源插头,且本技术中采用市电进行供电)。
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