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钴料溶解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84163发布日期:2022-04-02 09:4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钴料溶解槽,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同一侧的上下部分别连通有进料管(8)和出料管(9),且筒体(1)内部的上下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杆(12)和第二横杆(13),所述第一横杆(12)之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搅拌轴(14)和第二搅拌轴(15),所述第一搅拌轴(1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叶(16),且第一搅拌轴(14)的上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8),所述第二搅拌轴(1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叶(17),且第二搅拌轴(15)的上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9),所述筒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搅拌电机(10),所述搅拌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20),所述转轴(20)远离搅拌电机(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23),所述第一搅拌轴(1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24),所述筒体(1)的内部下侧设置有清理板(22),且筒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清理电机(11),所述清理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竖轴(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钴料溶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半筒盖(4),且筒体(1)的顶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半筒盖(5),所述第一半筒盖(4)上贯穿有温度计套管件(6),所述温度计套管件(6)的内部设置有电子温度计(7),所述第二半筒盖(5)临近第一半筒盖(4)的一侧与第一半筒盖(4)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第一半筒盖(4)和第二半筒盖(5)与筒体(1)均相适配,所述温度计套管件(6)的下端处筒体(1)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钴料溶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轴(1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横杆(12)的底部和第二横杆(13)顶部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搅拌轴(1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横杆(12)的底部和第二横杆(13)顶部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8)与第二齿轮(19)啮合连接,所述转轴(20)临近主动锥齿轮(23)的一端贯穿于筒体(1)的外壁,所述主动锥齿轮(23)处于筒体(1)的内部,且主动锥齿轮(23)与从动锥齿轮(24)啮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钴料溶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竖轴(21)的上端贯穿于筒体(1)的底部,且竖轴(21)与筒体(1)接触部位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竖轴(21)的上端贯穿于清理板(22),所述清理板(22)与竖轴(21)过盈配合连接,所述清理板(22)的底部与筒体(1)的底部内壁接触,且清理板(22)与筒体(1)相适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钴料溶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底部的外沿处固定连接有四个支腿(3),所述支腿(3)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钴料溶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开关(2),所述开关(2)外接有电源,所述搅拌电机(10)和清理电机(11)与开关(2)均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钴料溶解槽,涉及钴料溶解技术领域,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同一侧的上下部分别连通有进料管和出料管,且筒体内部的上下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之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横杆、第二横杆、搅拌电机、转轴、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第一搅拌轴、第二搅拌轴、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的配合使用,带动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相反转动,使筒体内部形成混流,增加了钴料与酸溶液的混合效果,从而增加了溶解效率,且通过清理电机、竖轴和清理板之间的配合使用,使未溶解的固体杂质通过离心力的作用排出,增加清理的便捷性。增加清理的便捷性。增加清理的便捷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正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三晟化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9
技术公布日:2022/4/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