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壳灰改性沥青搅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37561发布日期:2022-03-20 01:56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稻壳灰改性沥青搅拌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搅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稻壳灰改性沥青搅拌设备。


背景技术:

2.稻壳是一种十分充足的农业废料,控制稻壳燃烧条件制得的稻壳灰具有无定形二氧化硅含量高、比表面积大和多孔等特征,具有很高的活性。稻壳灰作为一种生物质回收资源,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已有大量研究成果,但其在沥青及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却鲜有报道。
3.稻壳灰作为改性剂能有效改善沥青胶结料的高温性能及流变特性;作为填料,稻壳灰能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疲劳性能、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
4.但稻壳灰与沥青原料进行混合的过程,存在以下驱动:1、沥青原料由于粘稠度比较高,稻壳灰成粉末状,混合的过程中无法保证其按比例混合的均匀性;2、现有的搅拌装置,只能进行单一的搅拌作业,导致搅拌箱内壁易吸附沥青,搅拌效果不佳,以至于沥青混合后质量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稻壳灰改性沥青搅拌设备。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稻壳灰改性沥青搅拌设备,包括底板、搅拌组件、驱动机构、往复摆动机构,所述底板的顶面两侧设有一对矩形框,一对所述矩形框的顶部之间设有搅拌箱,所述搅拌箱内设有横轴,位于搅拌箱内在横轴上设有搅拌组件,其中,一个所述矩形框上安装有驱动机构,另一个所述矩形框上安装有往复摆动机构。
8.优选地,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滚筒、搅拌桨,位于搅拌箱内在横轴上套设有滚筒,所述滚筒上设有搅拌桨,所述滚筒的上方设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依次与上方的搅拌桨的中部贯穿固接,所述滚筒的下方设有刮板,所述刮板依次与下方的搅拌桨的底端部固接。
9.优选地,所述搅拌箱的底面开设有矩形孔,所述矩形孔的内部设有弧形电热板,所述弧形电热板的底面设有弧形托板,所述弧形托板的底面通过若干固定螺栓与搅拌箱螺纹锁紧。
10.优选地,每个所述矩形框的顶部均设有轴承环,每个所述轴承环的内部均横向插设有转筒,每个所述转筒的里端部均套设有法兰环,每个所述法兰环均通过法兰螺栓与搅拌箱的外侧面螺纹锁紧。
11.优选地,每个所述转筒内中部均设有固定轴承,所述搅拌箱的两侧壁中部开设有一对转孔,所述横轴的两端分别贯穿对应的转孔、固定轴承并延伸至转筒的外侧。
12.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皮带,一个所述矩形框内底面中部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端部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横轴的左端部套设有第二皮
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驱动皮带与第二皮带轮传动连接。
13.优选地,所述往复摆动机构包括往复电机、齿轮环,另一个所述矩形框内顶面中部设有往复电机,所述往复电机的电机轴端部设有齿轮,位于右侧的转筒的外端部套设有齿轮环,且所述齿轮与齿轮环啮合连接。
14.优选地,所述搅拌箱的内壁设有防粘涂层,所述底板的底面四个拐角处均设有滚轮。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驱动机构的配合使用,通过搅拌桨对沥青原料及稻壳灰进行搅拌作业,并在加固杆及刮板的配合下,对搅拌箱内部进行刮壁作业,避免了搅拌箱内壁残留沥青原料搅拌不均;
17.2、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驱动机构的配合使用,通过法兰环带动搅拌沿着轴承环进行往复摆动作业,进一步提高了沥青原料搅拌的均匀性,有效保障了沥青与稻壳灰的搅拌效果;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各机构组件的配合使用,解决了沥青与稻壳灰搅拌不均的问题,且整体结构设计紧凑,提高了沥青原料搅拌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放大图;
25.图中序号:底板1、矩形框11、轴承环12、转筒13、法兰环14、固定轴承15、搅拌箱2、横轴21、滚筒22、搅拌桨23、加固杆24、刮板25、弧形电热板26、托板27、驱动电机3、第一皮带轮31、驱动皮带32、第二皮带轮33、往复电机34、齿轮35、齿轮环36。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7.实施例:参见图1-5,稻壳灰改性沥青搅拌设备,包括底板1、搅拌组件、驱动机构、往复摆动机构,底板1为水平横向放置的矩形板状,底板1的顶面两侧设有一对矩形框11,一对矩形框11的顶部之间设有搅拌箱2,搅拌箱2为顶部矩形敞口、底部半圆箱状,搅拌箱2内设有横轴21,位于搅拌箱2内在横轴21上设有搅拌组件,其中,一个矩形框11上安装有驱动机构,另一个矩形框11上安装有往复摆动机构。
28.在本实用新型中,搅拌组件包括滚筒22、搅拌桨23,位于搅拌箱2内在横轴21上套
设有同心固接的滚筒22,滚筒22上设有连续交错固接的搅拌桨23,滚筒22的上方设有平行放置的加固杆24,加固杆24依次与上方的搅拌桨23的中部贯穿固接,滚筒22的下方设有平行放置的刮板25,刮板25依次与下方的搅拌桨23的底端部固接,通过搅拌桨23对沥青原料及稻壳灰进行搅拌作业,并在加固杆24及刮板25的配合下,对搅拌箱2内部进行刮壁作业,避免了搅拌箱2内壁残留沥青原料搅拌不均。
29.在本实用新型中,搅拌箱2的底面开设有矩形孔,矩形孔的内部设有弧形电热板26,弧形电热板26的底面设有横向固接的弧形托板27,弧形托板27的底面通过若干固定螺栓与搅拌箱2螺纹锁紧,通过弧形电热板26方便了对搅拌箱2内部的沥青原料和稻壳灰进行高温加热。
30.在本实用新型中,每个矩形框11的顶部均设有轴承环12,每个轴承环12的内部均横向插设有转筒13,每个转筒13的里端部均套设有法兰环14,每个法兰环14均通过法兰螺栓与搅拌箱2的外侧面螺纹锁紧,通过法兰环14带动搅拌箱2沿着轴承环12进行往复摆动作业,进一步提高了沥青原料搅拌的均匀性。
31.在本实用新型中,每个转筒13内中部均设有固定轴承15,搅拌箱2的两侧壁中部开设有一对转孔,横轴21的两端分别贯穿对应的转孔、固定轴承15并延伸至转筒13的外侧。
32.在本实用新型中,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3、驱动皮带32,一个矩形框11内底面中部设有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的电机轴端部设有同轴联接的第一皮带轮31,横轴21的左端部套设有第二皮带轮33,第一皮带轮31通过驱动皮带32与第二皮带轮33传动连接,驱动电机3的电机轴带动第一皮带轮31同步转动,通过驱动皮带32带动第二皮带轮33及横轴21同步转动。
33.在本实用新型中,往复摆动机构包括往复电机34、齿轮环36,另一个矩形框11内顶面中部设有往复电机34,往复电机34的电机轴端部设有同轴联接的齿轮35,位于右侧的转筒13的外端部套设有同心固接的齿轮环36,且齿轮35与齿轮环36啮合连接,往复电机34的电机轴带动齿轮35往复正反转动,啮合带动齿轮环36及转筒13进行往复正反转动。
34.在本实用新型中,搅拌箱2的内壁设有防粘涂层,底板1的底面四个拐角处均设有滚动连接的滚轮。
35.在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其操作步骤如下:
36.步骤一,弧形电热板26、驱动电机3、往复电机34分别通过电源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向搅拌箱2内按照适当的比例加入沥青原料和稻壳灰;
37.步骤二,启动弧形电热板26,通过弧形电热板26对搅拌箱2内部的沥青原料和稻壳灰进行高温加热,等待一段时间,沥青原料完全加热后;
38.步骤三,启动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的电机轴带动第一皮带轮31同步转动,通过驱动皮带32带动第二皮带轮33及横轴21沿着固定轴承15同步转动,横轴21带动滚筒22、搅拌桨23同步转动,通过搅拌桨23对沥青原料及稻壳灰进行搅拌作业,并在加固杆24及刮板25的配合下,对搅拌箱2内部进行刮壁作业,避免了搅拌箱2内壁残留沥青原料搅拌不均;
39.步骤四,启动往复电机34,往复电机34的电机轴带动齿轮35往复正反转动,啮合带动齿轮环36及转筒13进行往复正反转动,通过法兰环14带动搅拌箱2沿着轴承环12进行往复摆动作业,进一步提高了沥青原料搅拌的均匀性;
40.步骤五,待搅拌完毕以后,控制往复电机34进行九十度向后转动,带动搅拌箱2向
前倾斜九十度,方便进行出料。
41.本实用新型通过各机构组件的配合使用,解决了沥青与稻壳灰搅拌不均的问题,且整体结构设计紧凑,提高了沥青原料搅拌的均匀性。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