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加热反应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36460发布日期:2022-03-20 01:46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加热反应锅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锅炉加热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加热反应锅。


背景技术:

2.目前工业生产中,需要将一些液体加热到一定温度来得到预期的试剂。一般来说,工业生产中通过电加热反应锅对液体进行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需要采用一种电加热反应锅,通过电加热板对锅体内的液体进行加热,通过搅拌机构对锅体内的液体进行加热。
3.目前,相关技术中有一种电加热反应锅,参见图1,电加热反应锅主要包括底座1、外锅体3、内锅体2、电加热板4和搅拌机构5。底座1与外锅体3连接并用于支撑外锅体1,内锅体2和电加热板4均位于外锅体3内部,其中,内锅体2用于盛装加热液体,电加热板4用于对内锅体2的液体进行加热。同时,搅拌机构5包括搅拌电机51、转动杆9和搅拌框91,搅拌电机51的输出轴与转动杆9传动连接,搅拌框91焊接在转动杆9上,且位于内锅体2内部,搅拌框9包括一对相互平行的搅拌横杆911和一对相对平行的搅拌竖杆912,搅拌横杆911的两端分别和一对相对平行的搅拌竖杆912的端部垂直焊接固定,搅拌横杆911和搅拌竖杆912组成了一个内部中空的矩形框。当搅拌机构5工作时,搅拌电机51带动转动杆9转动,从而带动搅拌横杆911和搅拌竖杆912旋转,从而对内锅体2内的液体进行搅拌。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搅拌横杆和搅拌竖杆组成了一个内部中空的矩形框,且搅拌竖杆和内锅体的侧壁距离较大,从而导致搅拌框与液体的接触面积较小。当搅拌框转动时,只能带动搅拌框附近的液体流动,所以上述技术方案的搅拌区域有限,搅拌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对比较黏稠或者对搅拌效果要求较高的液体进行搅拌时,上述技术方案不能达到预期的搅拌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电加热反应锅的搅拌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加热反应锅。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加热反应锅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电加热反应锅,包括底座、与底座连接的外锅体、内部具有盛水腔的内锅体、设于外锅体内部且用于加热内锅体的电加热板以及与外锅体连接的搅拌机构,所述内锅体位于所述外锅体内部,所述盛水腔用于盛装被加热液体;
8.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转轴、中心搅拌组件、若干周向搅拌组件和转动盘,所述搅拌电机与所述外锅体连接,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盛水腔内,所述中心搅拌组件、所述周向搅拌组件和所述转动盘均位于所述盛水腔内部,所述中心搅拌组件与所述转轴远离所述搅拌电机的一端连接,所述转动盘套设在所述转轴上,若干所述周向搅拌组件均与所述转动盘远离所述搅拌电机的侧面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热板对盛水腔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加热的过程中,搅拌电机带动转轴旋转,转轴带动转动盘和中心搅拌组件旋转,其中转动盘带动周向搅拌组件
转动。中心搅拌组件旋转使盛水腔内的液体在内锅体的中轴线附近形成中心旋涡,周向搅拌组件旋转使盛水腔内产生绕内锅体中轴线转动的周向旋涡。位于中心旋涡和周向旋涡的液体运动速率不同,通过液体自身的流动性,促进了液体之间相互接触混合,使液体被搅拌的更加均匀,从而改善电加热反应锅的搅拌效果。
10.可选的,所述中心搅拌组件包括中心杆和若干个搅拌丝,所述中心杆与所述转轴远离所述搅拌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若干所述搅拌丝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中心杆的周向侧壁,所述搅拌丝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中心杆周向侧壁的两端连接,且所述搅拌丝呈弧线状。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搅拌丝呈弧线状,搅拌丝上的各个位置距离中心杆的距离不同,所以当中心杆带动若干搅拌丝旋转时,沿中心杆长度方向上产生不同半径的旋涡,从而使搅拌丝附近不同位置液体的流动速率不同,再通过液体自身的流动性,使不同位置的液体更充分接触混合,使液体被中心搅拌组件搅拌的更加均匀。同时采用多根搅拌丝共同作用,增加了液体与中心搅拌组件的接触面积,使盛水腔内多个位置的液体同时被搅拌,从而改善电加热反应锅的搅拌效果。
12.可选的,若干所述周向搅拌组件均包括搅拌杆和搅拌叶片,所述搅拌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动盘远离所述搅拌电机的一侧连接,所述搅拌叶片与所述搅拌杆的外壁连接,所述搅拌叶片沿所述搅拌杆的长度方向呈螺旋分布。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搅拌机构工作时,周向搅拌组件绕内锅体的轴线转动,促进搅拌叶片周围的液体不断运动,增加周向搅拌组件周围液体的运动速率,加速液体之间的相互接触混合的过程,改善电加热反应锅的搅拌效果。同时搅拌叶片在搅拌杆外侧壁沿搅拌杆长度方向上螺旋分布,使与搅拌叶片接触的液体沿螺旋叶片的分布轨迹运动,使搅拌叶片周围的液体产生沿搅拌杆轴线方向的运动,从而使位于不同深度的液体充分接触,使液体被搅拌的更加均匀,改善电加热反应锅的搅拌效果。
14.可选的,所述转动盘开设有供所述转轴穿设的方形孔,所述转轴具有穿设所述方形孔的方形柱,所述方形柱的外侧壁和所述方形孔的孔壁抵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通过方形柱带动转动盘旋转,从而带动周向搅拌组件旋转,同时通过方形孔孔壁和方形柱外壁抵接,使转轴带动转动盘旋转时,转轴和转动盘不会相对滑动。
16.可选的,所述转轴固定套设有两个固定柱,两个所述固定柱分别与所述转动盘的一组相对端面抵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个固定柱对转动盘的一组相对侧面进行固定夹持,实现转动盘在转轴上的位置固定,使转动盘在转动时,不易沿转轴轴线方向晃动。
18.可选的,所述转动盘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转动板、第二转动板以及用于连接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的固定组件,所述第一转动板和所述第二转动板的形状均为半圆柱;
19.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片和若干固定螺钉,所述固定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板和所述第二转动板相抵接,所述固定螺钉穿设于固定片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一转动板或者所述第二转动板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转动盘拆分成两个半圆柱板,当两个半圆柱板连接时,固定螺钉旋转穿设固定片的端部,然后穿设第一转动板或者第二转动板,从而实现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的可拆卸连接,方便对转动盘的安装,以及后续对转动盘的检查与维修。
21.可选的,若干所述搅拌杆靠近所述转动盘的一端均为螺纹端,所述搅拌杆的螺纹端穿设于所述转动盘内,且所述搅拌杆的螺纹端与所述转动盘通过螺纹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杆与转动盘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实现搅拌杆和转动盘的可拆卸连接,方便后续对搅拌杆和搅拌叶片的检查与维修。
23.可选的,所述内锅体包括内锅盖和内锅壁,所述内锅盖开设有供所述转轴穿设的轴孔,所述内锅盖设置有密封漏斗,所述密封漏斗包括相互连接的进料斗和进料管,所述进料斗位于所述内锅体的外部,所述进料管的外管壁与所述轴孔的孔壁抵接。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搅拌机构对液体进行搅拌时,特别是当盛水腔内被加热液体比较多时,盛水腔内的液体会从轴孔溢出,当液体从轴孔流入密封漏斗的进料斗时,液体会因为重力因素沿进料斗的内侧壁回流到盛水腔内,使盛水腔内的液体不易损耗。
25.可选的,所述密封漏斗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圈与所述进料斗远离所述进料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密封盖开设有供所述转轴穿设的密封孔。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从轴孔溢出的液体比较多或者流速比较大时,液体会流到进料斗的顶部,然后被密封盖的顶部挡住,最后再通过轴孔回流到盛水腔内,从而使液体不易进入到外锅体内,减少被加热液体的损耗。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1.通过搅拌电机带动中心搅拌组件和周向搅拌组件旋转,从而在盛水腔内产生中心旋涡和周向旋涡,同时由于液体的流动性,中心旋涡和周向旋涡相互影响,使盛水腔内的液体接触更加充分,从而改善电加热反应锅的散热效果;
29.2.将转动盘拆分成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然后通过固定螺钉和固定片对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进行固定,实现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的可拆卸连接,方别对转动盘的检查与维修;
30.3.在内锅盖设置密封漏斗和密封盖,从内锅体流出的液体通过密封漏斗和密封盖回流到内锅体内部,使被加热液体不易被损耗。
附图说明
31.图1是背景技术的电加热反应锅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3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加热反应锅整体结构剖视图。
3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密封漏斗、内锅盖和转轴的爆炸图。
3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动盘和转轴的侧视图。
3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动盘和转轴的爆炸图。
36.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动盘局部爆炸图。
37.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中心搅组件和周向搅拌组件结构示意图。
38.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周向搅拌组件和转动盘的爆炸图。
39.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内锅体;21、盛水腔;22、内锅盖;23、内锅壁;24、轴孔;25、密封漏斗;251、进料管;252、进料斗;253、密封盖;254、密封孔;3、外锅体;4、电加热板;5、搅拌机构;51、搅拌电机;52、输出轴;53、转轴;531、方形柱;6、转动盘;61、方形孔;62、第一转动板;63、第二转动板;64、固定组件;641、固定片;642、固定螺钉;643、第一螺纹孔;65、固定柱;7、中心搅拌组件;71、中心杆;72、搅拌丝;73、周向侧壁;8、周向搅拌组件;81、搅拌
杆;82、搅拌叶片;83、螺纹端;84、第二螺纹孔;9、转动杆;91、搅拌框;911、搅拌横杆;912、搅拌竖杆。
具体实施方式
40.以下结合附图2-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加热反应锅。
42.参照图2,电加热反应锅包括底座1、与底座1焊接的外锅体3、位于外锅体3内部的内锅体2、设于外锅体3内部且用于加热的电加热板4以及与外锅体3连接的搅拌机构5。
43.参考图2与图3,内锅体2包括内锅盖22和内锅壁23,内锅盖22开设有供转轴53穿设的轴孔24,内锅壁23位于电加热板4的正上方,且内锅体2具有用于盛装被加热液体的盛水腔21。
44.搅拌机构5包括搅拌电机51、转轴53、中心搅拌组件7、若干周向搅拌组件8以及转动盘6。搅拌电机51焊接在外锅体3的顶部,搅拌电机51的输出轴52远离搅拌电机51的一端穿设外锅体3的顶部;转轴53的一端与搅拌电机51的输出轴52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入盛水腔21内,且转轴53的轴线与内锅体2的中轴线重合;中心搅拌组件7、转动盘6和若干周向搅拌组件8均位于盛水腔21内,中心搅拌组件7和转轴53远离搅拌电机51的一端固定连接;转动盘6位于中心搅拌组件7的正上方,转动盘6套设在转轴53上,转动盘6与转轴53固定连接;若干周向搅拌组件8在转动盘6远离搅拌电机51的端面周向等间隔设置,周向搅拌组件8靠近内锅壁23的侧壁设置,且周向搅拌组件8与内锅壁23的侧壁存在一定间隙。
45.当电加热反应锅工作时,电加热板4对内锅体2内的液体加热,同时搅拌电机51的输出轴52带动转轴53旋转,转轴53带动中心搅拌组件7和转动盘6转动,其中转动盘6带动若干周向搅拌组件8旋转。中心搅拌组件7转动时,在盛水腔21内部中轴线附近形成中心旋涡;周向搅拌组件8绕内锅体2的中轴线转动,在盛水腔21内产生周向旋涡。由于液体的流动性,中心旋涡和周向旋涡相互影响,使盛水腔21内的液体之间充分接触,从而改善电加热反应锅的搅拌效果。
46.参照图3,内锅盖22设置有密封漏斗25,密封漏斗25套设在轴孔24上。密封漏斗25包括进料管251和进料斗252,进料管251的外管壁焊接在轴孔24的孔壁上,且进料管251套设在转轴53上。进料斗252焊接在内锅盖22的上端面,进料斗252为一个中空的圆台,进料斗252半径较小的一端与进料管251靠近外锅体3顶部的一端焊接固定,且进料斗252套设在转轴53上。同时进料斗252远离进料管251的一端面焊接有密封盖253,且密封盖253开设有供转轴53垂直穿设的密封孔254,且密封孔254的孔壁与转轴53的外壁抵接。
47.参照图2与图3,当搅拌电机51工作时,由于盛水腔21内液体较多或者流速比较大时,会有少量液体的从轴孔24溢出,当溢出的液体比较小或者流速比较低时,液体经过进料斗252的内侧壁,在重力的作用下,液体沿进料斗252的内侧壁回流到盛水腔21内;当液体比较多或者流速比较快时,液体经过进料斗252的内侧壁然后,被密封盖253阻挡,然后回流到盛水腔21内。通过密封漏斗25和密封盖253的双重密封方式,使液体被损耗的量减少。
48.参照图4与图5,转动盘6开设有方形孔61,方形孔61套设在转轴53上,转轴53设置有穿设方形孔61的方形柱531,方形柱531的外侧壁与方形孔61的孔壁抵接。转轴53插入盛水腔21的部分焊接套设有两个固定柱65,两个固定柱65分别与转动盘6的一组相对端面抵
接。
49.当转轴53带动转动盘6转动时,通过转动盘6的方形孔61与方形柱531的外侧壁抵接,使转动盘6与转轴53之间不易相对滑动。同时通过转动盘6的一组相对端面分别与两个固定柱65抵接,使转动盘6在转轴53上的位置更加稳定,从而使转动盘6在转动时,不易晃动。
50.参照图5与图6,转动盘6包括第一转动板62、第二转动板63以及用于连接第一转动板62和第二转动板63的固定组件64,第一转动板62和第二转动板63为两个形状相同的半圆柱;固定组件64包括两个固定片641和若干固定螺钉642,两个固定片641关于方形孔61对称设置,固定片64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动板62和第二转动板63靠近搅拌电机51的端面抵接,固定螺钉642穿过固定片641的一端穿设第一转动板62或者第二转动板63。第一转动板62和第二转动板63均开设有供固定螺钉642穿设的第一螺纹孔643,若干固定螺钉642的端部分别与第一转动板62和第二转动板63螺纹连接。
51.第一转动板62和第二转动板63通过固定组件64固定连接,实现了第一转动板62和第二转动板63的可拆卸连接,方便后续对第一转动板62和第二转动板63的检查与维修。
52.参照图7,中心搅拌组件7包括中心杆71和若干搅拌丝72,中心杆71远离搅拌电机51的一端靠近内锅壁23的底部,且与内锅壁23的底部存在一定间隙,中心杆71远离内锅壁23底部的一端与转轴53焊接。中心杆71的外侧壁包括一组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和周向侧壁73,周向侧壁73位于中心杆71的一组相对端面之间。若干搅拌丝72周向间隔焊接固定在中心杆71的周向侧壁73,搅拌丝72的两端与周向侧壁73的两端连接,且搅拌丝72呈弧线状。
53.当中心搅拌组件7工作时,转轴53带动中心杆71旋转,从而带动若干搅拌丝72旋转,使搅拌丝72附近产生中心旋涡,促进液体的不断流动,从而使液体内部之间充分接触,同时由于搅拌丝72呈弧线状,使盛水腔21内沿中心杆71轴向方向产生不同半径的旋涡,使搅拌丝72附近不同深度的液体流动速度不同,从而使液体内部之间产生了相对速度,促进液体之间的充分接触,提高电机热反应锅的搅拌效果。
54.参照图7与图8,若干周向搅拌组件8均包括搅拌杆81和搅拌叶片82,搅拌杆81与转动盘6远离搅拌电机51的一端面连接,搅拌叶片82与搅拌杆81的外壁焊接固定,且搅拌叶片82沿搅拌杆81的长度方向呈螺旋分布。
55.当周向搅拌组件8工作时,转轴53带动转动盘6转动,然后带动搅拌杆81转动,搅拌杆81带动搅拌叶片82转动,从而在搅拌叶片82附近产生绕中心杆71旋转的周向旋涡,同时由于搅拌叶片82沿搅拌杆81轴线方向螺旋分布,使搅拌叶片82附近的液体产生沿搅拌杆81轴线方向的速度,从而促进盛水腔21内不同深度液体的接触,使液体被搅拌的更加均匀,改善了电加热反应锅的搅拌效果。
56.其中周向搅拌组件8设置有若干个,使盛水腔21内所形成的周向旋涡更加稳定,同时实现同时对不同位置的液体进行搅拌,从而使搅拌的更加充分,改善电加热反应锅的搅拌效率。
57.搅拌杆81靠近转动盘6的一端为螺纹端83,转动盘6远离搅拌电机51的一端面开设有第二螺纹孔84,搅拌杆81的螺纹端83穿设于第二螺纹孔84,且搅拌杆81与转动盘6通过螺纹连接。通过搅拌杆81和转动盘6之间的螺纹固定连接,实现了周向搅拌组件8与转动盘6的可拆卸连接。
5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电加热反应锅的实施原理为:在对搅拌机构5安装时,先将中心搅拌组件7与转轴53焊接,再将周向搅拌组件8与转动盘6固定连接,然后将转盘6与焊接有固定柱65的转轴53连接。之后将中心搅拌组件7、周向搅拌组件8、转动盘6和转轴53放入盛水腔21内,然后将内锅盖22套设在转轴63上,将焊接有密封盖253的密封漏斗25焊接在内锅盖22上,最后将搅拌电机51的输出轴52和转轴53通过联轴器连接。
59.当搅拌机构工作时,启动搅拌电机51,带动转轴53和转动盘6转动,从而带动中心搅拌组件7和周向搅拌组件8转动,实现搅拌机构5对盛水腔21内的液体进行搅拌。
6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