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装置并联式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25012发布日期:2022-04-07 02:09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滤装置并联式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并联式净水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的快接式净水器,都是以滤芯配合接座进行水路的连接,一般一个滤芯配一个接座,接座与接座之间再用管线连接起来,这种净水器滤芯之间的管线连接结构繁冗,安装工序复杂,管线连接处又是经常发生漏水的地方,存在较大的渗漏风险,而且市场上的小型净水器都只有一个过滤装置,过滤的效率较低,出纯净水的速率较慢,难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由多个独立的过滤装置并联组成,将过滤后的纯净水汇流输出,提高过滤效率,结构紧凑,装配方便快捷的过滤装置并联式净水器。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过滤装置并联式净水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控制装置,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过滤装置以及一个用于将各个所述过滤装置并联连接的集成水路板,所述集成水路板上设有用于将水源接入至各个所述过滤装置内的进水流道以及用于将各个所述过滤装置过滤后的水流输出的出水流道,各个所述过滤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7.所述进水流道包括自来水主进水口和分别与各个所述过滤装置的自来水端口对应连通的自来水分管,所述自来水分管将流至所述自来水主进水口的自来水流分流至各个所述过滤装置内进行过滤;
8.所述出水流道包括出纯水流道和出废水流道,所述出纯水流道包括纯水主出水口和分别与各个所述过滤装置的纯水端口对应连通的纯水分管,所述纯水分管将各个所述过滤装置过滤后得到的纯水流汇流至所述纯水主出水口并输出至外界;所述出废水流道包括废水主出水口和分别与各所述过滤装置的废水端口对应连通的废水分管,所述废水分管将各个所述过滤装置过滤后得到的废水流汇流至所述废水主出水口并输出至外界。
9.所述集成水路板的自来水分管、纯水分管和废水分管分别通过可拆卸连接件与所述过滤装置的自来水端口、纯水端口和废水端口一一对应连通。
10.所述可拆卸连接件包括弯头主体、设置于所述弯头主体一端的第一插接管以及设置于所述弯头主体另一端的第二插接管,所述集成水路板的自来水分管、纯水分管和废水分管分别与对应可拆卸连接件的第一插接管插接连接,所述过滤装置的自来水端口、纯水端口和废水端口分别与对应可拆卸连接件的第二插接管插接连接。
11.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安装定位各个所述过滤装置的滤芯护筒。
12.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水路板以及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水路板上的反渗透膜滤芯和前后置复合滤芯,所述水路板上依次设有自来水管、纯水管、前置流管、双流道管和废水堵管,其中所述双流道管内设置有用于将双流道管的管腔分隔为后置流管段和废水管段的堵塞件,所述自来水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前后置复合滤芯连通,所述前后置复合滤芯与所述前置流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前置流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连通,所述反渗透膜滤芯分别与所述废水堵管的输入端和所述后置流管段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废水堵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废水管段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后置流管段的输出端与所述前后置复合滤芯连通,所述前后置复合滤芯与所述纯水管的输入端连通。
13.所述水路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定位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第一安装座和用于安装定位所述前后置复合滤芯的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内设置有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相连通的ro进水口、ro纯水口和ro废水口,所述ro进水口与所述前置流管的输出端对应连通,所述ro纯水口与所述后置流管段的输入端对应连通,所述ro废水口与所述废水堵管的输入端对应连通;
14.所述第二安装座内设置有与所述前后置复合滤芯相连通的前置进水口、前置出水口、后置进水口和后置出水口,所述前置进水口与所述自来水管的输出端对应连通,所述前置出水口与所述前置流管的输入端对应连通,所述后置进水口与所述后置流管段的输出端对应连通,所述后置出水口与所述纯水管的输入端对应连通。
15.所述水路板上以可拆卸方式连接有第一电磁阀、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前置流管上设有第一tds检测配件,所述前置流管、第一电磁阀、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依次连通构成反渗透滤前水路,所述第二接头的输出端与所述ro进水口对应连通;
16.所述水路板上以可拆卸方式连接有第二电磁阀,所述后置流管段上设有高压开关和第二tds检测配件,所述第二电磁阀的输入端与所述ro纯水口对应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和后置流管段依次连通构成后置滤前水路;
17.所述水路板上以可拆卸方式连接有第三电磁阀,所述废水堵管、第三电磁阀和废水管段依次连通构成废水水路。
18.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接头连通,所述增压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接头连通。
19.所述水路板上成型有用于与所述第一电磁阀输入端连接的第一电磁阀输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电磁阀输出端连接的第一电磁阀输出部、用于与所述第二电磁阀输入端连接的第二电磁阀输入部、用于与所述第二电磁阀输出端连接的第二电磁阀主输出部和第二电磁阀副输出部、用于与所述第三电磁阀输入端连接的第三电磁阀输入部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三电磁阀输出端连接的第三电磁阀输出部。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21.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并联式净水器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过滤装置以及用于将各个过滤装置并联的集成水路板,集成水路板上设有进水流道,能够将自来水输入到各个过滤装置内同时进行多组水流过滤,大大提高了净水器的过滤效率,经过各个过滤装置过滤后的纯水从集成水路板上设置的出水流道输出,在过滤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净水器的出纯水量提高,能够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22.图1为净水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净水器的爆炸图。
24.图3为净水器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25.图4为过滤装置与集成水路板的连接示意图。
26.图5为集成水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可拆卸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水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30.图9为水路板隐去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0为水路板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32.图例说明:
33.1、壳体;2、控制装置;3、过滤装置;31、水路板;311、自来水管;312、纯水管;313、前置流管;314、双流道管;3141、后置流管段;3142、废水管段;315、废水堵管;32、反渗透膜滤芯;33、前后置复合滤芯;4、集成水路板;401、自来水主进水口;402、自来水分管;403、纯水主出水口;404、纯水分管;405、废水主出水口;406、废水分管;5、可拆卸连接件;501、弯头主体;502、第一插接管;503、第二插接管;6、滤芯护筒;7、堵塞件;8、第一安装座;801、ro进水口;802、ro纯水口;803、ro废水口;9、第二安装座;901、前置进水口;902、前置出水口;903、后置进水口;904、后置出水口;10、第一电磁阀;101、第一电磁阀输入部;102、第一电磁阀输出部;11、第一接头;12、第二接头;13、第一tds检测配件;14、第二电磁阀;141、第二电磁阀输入部;142、第二电磁阀主输出部;143、第二电磁阀副输出部;15、高压开关;16、第二tds检测配件;17、第三电磁阀;171、第三电磁阀输入部;172、第三电磁阀输出部;18、增压泵。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过滤装置并联式净水器,包括壳体1和设置于壳体1内的控制装置2,壳体1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过滤装置3以及一个用于将各个过滤装置3并联连接的集成水路板4,集成水路板4上设有用于将水源接入至各个过滤装置3内的进水流道以及用于将各个过滤装置3过滤后的水流输出的出水流道,各个过滤装置3分别与控制装置2电性连接。该过滤装置并联式净水器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过滤装置3以及用于将各个过滤装置3并联的集成水路板4,集成水路板4上设有进水流道,能够将自来水输入到各个过滤装置3内同时进行多组水流过滤,大大提高了净水器的过滤效率,经过各个过滤装置3过滤后的纯水从集成水路板4上设置的出水流道输出,在过滤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净水器的出纯水量提高,能够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36.如图4和图5所示,优选的,进水流道包括自来水主进水口401和分别与各个过滤装置3的自来水端口对应连通的自来水分管402,自来水分管402将流至自来水主进水口401的自来水流分流至各个过滤装置3内进行过滤;出水流道包括出纯水流道和出废水流道,出纯水流道包括纯水主出水口403和分别与各个过滤装置3的纯水端口对应连通的纯水分管404,纯水分管404将各个过滤装置3过滤后得到的纯水流汇流至纯水主出水口403并输出至
外界;出废水流道包括废水主出水口405和分别与各过滤装置3的废水端口对应连通的废水分管406,废水分管406将各个过滤装置3过滤后得到的废水流汇流至废水主出水口405并输出至外界。在本实施例中,各个自来水分管402、纯水分管404和废水分管406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能够将各分管连接为一个整体,提高各分管的结构强度,有效延长使用寿命。
37.优选的,集成水路板4的自来水分管402、纯水分管404和废水分管406分别通过可拆卸连接件5与过滤装置3的自来水端口、纯水端口和废水端口一一对应连通。在本实施例中,集成水路板4与过滤装置3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件5进行连接,装配和拆卸过程方便快捷。
38.如图6所示,优选的,可拆卸连接件5包括弯头主体501、设置于弯头主体501一端的第一插接管502以及设置于弯头主体501另一端的第二插接管503,集成水路板4的自来水分管402、纯水分管404和废水分管406分别与对应可拆卸连接件5的第一插接管502插接连接,过滤装置3的自来水端口、纯水端口和废水端口分别与对应可拆卸连接件5的第二插接管503插接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可拆卸连接件5采用弯头主体501的形式,能够改变集成水路板4与过滤装置3的布置方向,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小,进一步减小净水机尺寸,而且弯头主体501的一端设有第一插接管502,另一端设有第二插接管503,弯头主体501与集成水路板4和过滤装置3之间采用插接连接的方式,具有结构简单、连接稳定性好、易于装配的优点。
39.如图3所示,优选的,壳体1内设置有用于安装定位各个过滤装置3的滤芯护筒6。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内设置有滤芯护筒6,一方面能够方便滤芯的安装定位,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滤芯的连接稳定性,防止碰撞或摆放过程中滤芯的摆动幅度过大导致发生松脱,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40.如图7所示,优选的,过滤装置3包括水路板31以及可拆卸连接于水路板31上的反渗透膜滤芯32和前后置复合滤芯33,水路板31上依次设有自来水管311、纯水管312、前置流管313、双流道管314和废水堵管315,其中双流道管314内设置有用于将双流道管314的管腔分隔为后置流管段3141和废水管段3142的堵塞件7,自来水管311的输出端与前后置复合滤芯33连通,前后置复合滤芯33与前置流管313的输入端连通,前置流管313的输出端与反渗透膜滤芯32连通,反渗透膜滤芯32分别与废水堵管315的输入端和后置流管段3141的输入端连通,废水堵管315的输出端与废水管段3142的输入端连通,后置流管段3141的输出端与前后置复合滤芯33连通,前后置复合滤芯33与纯水管312的输入端连通。
41.在本实施例中,水路板31上的自来水管311、纯水管312、前置流管313、双流道管314和废水堵管315采用一体成型制作,使得反渗透膜滤芯32和前后置复合滤芯33之间的管线数量大大减少,能够有效避免发生渗漏,具有结构简单、模具成型难度低、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另外反渗透膜滤芯32和前后置复合滤芯33装配在水路板31上实施过滤,结构更加紧凑,能够减小整机体积。另外,双流道管314内设置有堵塞件7能够将双流道管314的管腔分隔为后置流管段3141和废水管段3142,其中后置流管段3141的输入端与反渗透膜滤芯32连通,后置流管段3141的输出端与前后置复合滤芯33连通,以使经过反渗透过滤后的水流流向前后置复合滤芯33进行后置过滤,而废水管段3142的输入端与废水堵管315的输出端连通,废水管段3142的输出端即为废水端口,以使废水堵管315内的废水从废水管段3142排
出,因此双流道管314内形成有两条流向不同的流道,这样设置一方面能够使得双流道管314与自来水管311、纯水管312、前置流管313之间的端口平齐,外观更加整齐美观,另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双流道管314向外延伸的管段作为废水端口,使得位于最外侧的废水堵管315内的废水能够从更靠近内侧的位置输出,能够使自来水端口、纯水端口和废水端口之间更加紧凑,减少与之连接的管道所占用的空间。
42.如图10所示,优选的,水路板3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定位反渗透膜滤芯32的第一安装座8和用于安装定位前后置复合滤芯33的第二安装座9,第一安装座8内设置有与反渗透膜滤芯32相连通的ro进水口801、ro纯水口802和ro废水口803,ro进水口801与前置流管313的输出端对应连通,ro纯水口802与后置流管段3141的输入端对应连通,ro废水口803与废水堵管315的输入端对应连通;第二安装座9内设置有与前后置复合滤芯33相连通的前置进水口901、前置出水口902、后置进水口903和后置出水口904,前置进水口901与自来水管311的输出端对应连通,前置出水口902与前置流管313的输入端对应连通,后置进水口903与后置流管段3141的输出端对应连通,后置出水口904与纯水管312的输入端对应连通。
43.如图8所示,优选的,水路板31上以可拆卸方式连接有第一电磁阀10、第一接头11和第二接头12,前置流管313上设有第一tds检测配件13,前置流管313、第一电磁阀10、第一接头11和第二接头12依次连通构成反渗透滤前水路,第二接头12的输出端与ro进水口801对应连通;水路板31上以可拆卸方式连接有第二电磁阀14,后置流管段3141上设有高压开关15和第二tds检测配件16,第二电磁阀14的输入端与ro纯水口802对应连通,第二电磁阀14和后置流管段3141依次连通构成后置滤前水路;水路板31上以可拆卸方式连接有第三电磁阀17,废水堵管315、第三电磁阀17和废水管段3142依次连通构成废水水路。
4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磁阀10用于控制反渗透滤前水路的通断,经过前后置复合滤芯33进行前置过滤后的水流从前置出水口902进入到前置流管313内,水流接入第一电磁阀10的输入端并从第一电磁阀10的输出端流向第一接头11,由第二接头12经ro进水口801输入至反渗透膜滤芯32内。第二电磁阀14用于控制后置滤前水路的通断,经过反渗透膜滤芯32过滤后的纯水从ro纯水口802进入到第二电磁阀14的输入端,第二电磁阀14的输出端接入到后置流管段3141内,并从后置进水口903输入至前后置复合滤芯33内进行后置过滤。第三电磁阀17用于控制废水水路的通断,经过反渗透膜滤芯32过滤后的废水从ro废水口803进入到废水堵管315内,水流接入第三电磁阀17的输入端并从第三电磁阀17的输出端流向废水管段3142。第一tds检测配件13用于检测前置流管313内水流中的溶解性固体总量(简称tds),第二tds检测配件16用于检测后置流管段3141内水流中的tds值,高压开关15用于检测后置流管段3141内的水压以使水压过高时切断电源,起到保护作用。
45.优选的,壳体1内还设置有增压泵18,增压泵18的输入端与第一接头11连通,增压泵18的输出端与第二接头12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增压泵18的作用是使水压达到指定值并输入至反渗透膜滤芯32内实现净化出水,第一接头11通过管路与增压泵18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接头12通过管路与增压泵18的输出端连接,增压泵18输出的高压水流通过第二接头12进入反渗透膜滤芯32内实施足够的水压作用。
46.如图9所示,优选的,水路板31上成型有用于与第一电磁阀10输入端连接的第一电磁阀输入部101、用于与第一电磁阀10输出端连接的第一电磁阀输出部102、用于与第二电磁阀14输入端连接的第二电磁阀输入部141、用于与第二电磁阀14输出端连接的第二电磁
阀主输出部142和第二电磁阀副输出部143、用于与第三电磁阀17输入端连接的第三电磁阀输入部171以及用于与第三电磁阀17输出端连接的第三电磁阀输出部172。在本实施例中,水路板31上一体成型有与第一电磁阀10、第二电磁阀14和第三电磁阀17相对应的电磁阀输入部和电磁阀输出部,能够方便电磁阀的安装定位,具有提高装配效率、成本低的优点。
47.实际应用过程中,市政自来水接入至集成水路板4上的自来水主进水口401,自来水分管402将流经自来水主进水口401的自来水流分流至各个过滤装置3的水路板31内;自来水从自来水管311的输入端(即自来水端口)流入,经前置进水口901进入到前后置复合滤芯33内进行前置过滤,过滤后水流从前置出水口902依次流经前置流管313、第一电磁阀10、第一接头11、增压泵18和第二接头12,并从ro进水口801进入到反渗透膜滤芯32内进行反渗透过滤,过滤后得到的纯水从ro纯水口802流向第二电磁阀14的输入端,然后从第二电磁阀主输出部142输送至后置流管段3141内,由第二tds检测配件16检测后置流管段3141内水流中的tds值,若检测到后置流管段3141内水流的tds值不符合标准,则第二电磁阀14开始工作,并将从ro纯水口802流向第二电磁阀14输入端的纯水从第二电磁阀副输出部143输出,再次经过第一接头11、增压泵18和第二接头12进行二次反渗透过滤(如图8-图10所示),若检测到多次过滤后tds值仍不符合则考虑更换滤芯;后置流管段3141内水流从后置进水口903再次进入到前后置复合滤芯33内进行后置过滤,过滤后水流从后置出水口904流向纯水管312的输出端(即纯水端口);反渗透过滤后得到的废水从ro废水口803输入至废水堵管315,并经第三电磁阀17流向废水管段3142的输出端(即废水端口);集成水路板4上的纯水分管404将各个过滤装置3过滤后得到的纯水流汇流至纯水主出水口403并输出至外界,废水分管406将各个过滤装置3过滤后得到的废水流汇流至废水主出水口405并输出至外界。
4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构思前提下所得到的改进和变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