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排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07789发布日期:2022-04-06 19:06阅读:89来源:国知局
过滤排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过滤排风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车间、传染病医院等机构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的生物因子,这些室内的生物因子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如果这些室内的空气不通过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甚至威胁人类或者动物的生命健康。因此,必须经过高效过滤后才能安全排放。
3.市面在售的过滤排风装置,无法进行对过滤装置上游进行取样和检测,进而在过滤排风装置安装后无法实现对过滤器的性能进行测试,更无法完成过滤器完整性的测试,因此需要一种方便能够测试过滤器性能的新型过滤排风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滤排风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过滤排风装置,其包括过滤器主体和与过滤器主体拆卸配合的测试罩。
6.其中,所述过滤器主体包括内部形成有过滤室的箱体、设于所述过滤室内的过滤装置以及用以与泄漏测试设备连接的下游取样管。所述箱体上开设有过滤室进风口和过滤室出风口,且所述下游取样管设于所述过滤装置与过滤室出风口之间。
7.所述测试罩可拆卸的安装至所述过滤室进风口处,其中,所述测试罩包括内部形成有发尘室的壳体以及用以与泄漏测试设备连接的上游取样管。并且所述测试罩通过发尘室出风口和过滤室进风口将发尘室和过滤室连通。
8.所述测试罩的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以连接发尘设备和发尘室的发尘口;所述上游取样管设置于所述发尘室内且位于所述发尘口和发尘室出风口之间。
9.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测试罩的壳体上还设置有发尘室进风口,并且所述发尘室进风口和发尘室出风口相对设置。
10.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测试罩内还设置有均流板,所述均流板设置于所述发尘口与上游取样管之间。
11.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测试罩与过滤器主体之间安装有密封垫片。
12.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室内还设置有过滤装置安装板,所述过滤装置安装板设置于所述下游取样管和过滤室进风口之间,且所述过滤装置安装至所述过滤装置安装板朝向过滤室进风口的一侧。
13.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室内还设置有过滤装置压紧机构,且所述过滤装置压紧机构设置于所述过滤装置安装板朝向过滤室进风口的一侧。
14.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排风装置还包括可打开或关闭设置于过滤
室出风口处的第一盲板、可打开或关闭设置于发尘室进风口处的第二盲板,所述第一盲板和第二盲板在闭合时将所述过滤排风装置内形成了密闭空间。
15.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器主体还包括与所述过滤室相邻设置的控制室,且所述控制室与所述过滤室之间通过隔板隔开,其中所述控制室内设置有连通所述过滤室内外的第一消毒阀;并且所述测试罩的壳体外侧设置有连通所述发尘室内外的第二消毒阀。
16.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消毒阀与过滤室的连通口设于所述过滤装置和过滤室出风口之间。
17.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排风装置还包括与过滤器主体可拆卸配合的回收装置,所述回收装置包括与过滤室进风口周围可拆卸配合的套袋环和过滤装置回收袋。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排风装置包括过滤器主体和与所述过滤器主体拆卸配合的测试罩,能够在需要有测试时再安装测试罩以完成对过滤器主体进行测试,并且所述测试罩安装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过滤排风装置的立体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过滤排风装置与外接泄漏测试设备、消毒设备以及发尘设备相配合连接的连接示意图,其中过滤器主体部分进行横向剖面示意,以方便了解内部布局和设备连接方式。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过滤排风装置的过滤器主体的立体图。
22.图4是图3所示过滤器主体的内部结构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过滤排风装置的测试罩的立体图。
24.图6是图5所示测试罩的内部结构图。
25.图7是图1所示过滤排风装置中第一盲板和第二盲板闭合状态下的立体图。
26.图8是图7所示过滤排风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27.图9是本实用新型过滤排风装置中过滤器主体与回收装置的配合示意图。
28.图10是图9中过滤排风装置的部分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过滤排风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过滤排风装置与外接泄漏测试设备、消毒设备以及发尘设备相配合连接的连接示意图。
3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过滤排风装置10,所述过滤排风装置10包括过滤器主体20和与所述过滤器主体20拆卸配合的测试罩30。
33.其中,如图3至图4所示,所述过滤器主体20包括内部形成有过滤室 210的箱体220、设于所述过滤室210内的过滤装置230以及用以与泄漏测试设备40连接的下游取样管240。其中,所述箱体220上还开设有过滤室进风口221和过滤室出风口222,并且所述下游取样管240设置于所述过滤装置 230与过滤室出风口222之间。
34.可选地,所述箱体220为长方体结构,所述过滤室进风口221和过滤室出风口222相对设置在所述箱体220的前后两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室进风口221和过滤室出风口222也可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 220的侧壁上。
35.进一步地,所述箱体220还包括与所述过滤室210相邻设置的控制室250,且所述控制室250与所述过滤室210之间通过隔板251隔开。所述下游取样管240穿设于所述过滤室210内,且所述下游取样管240在所述控制室250 内设置有下游取样口242以与所述泄漏测试设备40连接。
3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装置230设置在所述过滤室210内,且所述过滤装置230设置在所述过滤室210内且靠近所述过滤室进风口221 设置。
37.在所述过滤排风装置10在使用过程中,所述过滤装置230经常需要更换,因此为了方便所述过滤装置230的更换安装,所述过滤室210内还设置有过滤装置安装板231,所述过滤装置安装板231设置于所述下游取样管240 和过滤室进风口221之间,且所述过滤装置230安装至所述过滤装置安装板 231朝向过滤室进风口221的一侧。可选地,所述过滤装置230可通过螺栓连接等活动连接的方式安装至所述过滤装置安装板231上。
38.其中,所述过滤装置安装板231通过焊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过滤室210 的内壁上,且所述过滤装置安装板231的中部设置有开口以供所述过滤室210 内的空气流动。
39.进一步地,在所述过滤室210内还设置有过滤装置压紧机构232,所述过滤装置压紧机构232设置于所述过滤装置安装板231朝向过滤室进风口 221的一侧。所述过滤装置230通过过滤装置压紧机构232固定至所述过滤装置压紧机构232上,所述过滤装置压紧机构232采用快速压紧方式固定所述过滤装置230,操作方便,且固定可靠。
40.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测试罩30可拆卸的安装至所述过滤室进风口221处。在测试罩30工作过程中,所述测试罩30与所述过滤器主体 20之间设置有密封垫片260,使得所述测试罩30与所述过滤器主体20之间不会发生气体泄漏。所述密封垫片260可直接固定于过滤器主体20的过滤室进风口221周围或者测试罩30的发尘室出风口311周围,以在测试罩30与过滤器主体20对接时,对两者之间形成密封。
41.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测试罩30包括内部形成有发尘室 310的壳体320以及用以与泄漏测试设备40连接的上游取样管330。并且所述测试罩30通过发尘室出风口311和过滤室进风口221以将所述发尘室310 和过滤室210连通。
4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320具有底板323、顶板324、第一侧板325、第二侧板326以及端盖327。其中,所述端盖327与所述发尘室进风口31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325和第二侧板326自所述底板323向上延伸且位于所述端盖327的左右两侧。
43.其中,所述发尘室出风口311设置在所述端盖327上,相应地,所述发尘室进风口312和发尘室出风口311相对设置。所述发尘室进风口312的设置能够使得所述发尘管322释放的实验成分流向所述过滤器主体20内。
4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320上设置有用以连接发尘设备50 和发尘室310的发尘口321。具体地,所述发尘口321设置在所述顶板324 上。并且所述发尘口321在所述发尘室310内接有发尘管322以将所述发尘设备50产生的测试用尘或气溶胶等测试成分均匀地释放至所述发尘室310 内。并且所述发尘管322上遍布小孔使得所述测试成分能够与所述发尘室310 内的空气充分混合。
4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为了使得上游取样管330具有更好的采集效果,所述上游取样管330设置于所述发尘室310内,且位于所述发尘口321 和所述发尘室出风口311之间,并且所述上游取样管330、发尘口321以及发尘室进风口312处于同一直线上。
46.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测试效率,加快所述过滤排风装置10内的气体流动,在所述发尘室进风口312还可外接有送风风机。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在所述过滤室出风口222处也可外接有吸风风机以加快所述过滤排风装置10内的气体流动。
47.其中,在所述测试罩30内还设置有均流板340,所述均流板340设置于所述发尘口321与上游取样管330之间。其中,所述均流板340上分布有小孔,以将发尘管322释放的实验成分与所述发尘室310内的空气充分混合,使得模拟的实验环境更具真实性,测试效果更好。
48.进一步地,所述均流板340可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至所述测试罩30内。
49.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所述测试罩30的安装与拆卸,所述壳体320的第一侧板325和第二侧板326相对应设置有把手328。
50.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过滤排风装置10还包括可打开或关闭设置于过滤室出风口222处的第一盲板223、可打开或关闭设置于所述发尘室进风口312处的第二盲板314,所述第一盲板223和第二盲板314在闭合时将所述过滤排风装置10内形成了密闭空间。所述第一盲板223和第二盲板314 的设置使得所述过滤排风装置10内形成了密闭空间。
51.其中,所述第一盲板223可通过活动连接的方式固定至所述过滤室出风口222处,同样地所述第二盲板314也通过活动连接的方式固定至所述发尘室进风口312处。可选地,所述第一盲板223和第二盲板314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至所述过滤室出风口222和发尘室进风口312。
52.在过滤排风装置10内的过滤装置230使用寿命到期后,需要对所述过滤装置230进行更换,但是在更换过滤装置230之前,为了避免所述过滤装置230上残留的污染物泄漏,对环境甚至对人员造成危害。
5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室250内还设置有连通所述过滤室 210内外的第一消毒阀212。同时在所述测试罩30的壳体320外侧设置有连通所述发尘室310内外的第二消毒阀313。其中,所述第一消毒阀212和第二消毒阀313外接有消毒设备60以形成消毒循环回路。
54.其中,所述第一消毒阀212与过滤室210的连通口213设于所述过滤装置230和过滤室出风口222之间。此处设置能够使得对过滤器主体20以及过滤装置230的消毒更彻底且能够更大程度回收利用消毒气体。
55.所述第二消毒阀313设置在所述壳体320的顶板324上,且所述第二消毒阀313与所述壳体320的连接口设置在所述均流板340与所述上游取样管 330之间。
5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主体20的控制室250内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测试罩30与所述过滤器主体20内形成的空间内气压变化的气压表252。在测试过程中,向所述测试罩30与所述过滤器主体20内形成的空间内充入一定压强的气体,进而通过气压表监测所述空间的气压变化,以完成对所述过滤器主体20的气密性测试。
57.如图9和图10所示,在过滤排风装置10内的过滤装置230使用寿命到期后,需要对所述过滤装置230进行更换,为了防止消毒不充分性以及过滤装置230内部残留部分难以消毒的污染物对操作人员造成危害。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排风装置10还包括与过滤器主体20可拆卸配合的回收装置70,所述回收装置70包括与过滤室进风口221周围可拆卸配合的套袋环71和过滤装置回收袋72。
58.可选地,所述过滤装置回收袋为pvc材料制成的pvc更换袋。
59.其中,所述套袋环71可通过设置于套袋环内侧的固定板712活动安装至所述过滤室进风口221处。通过设置回收装置70能够在更换过滤装置230 时,将更换过滤装置230控制在一个相对密封的环境中,使得过滤装置230 在更换过程中不会接触大气,确保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避免了污染物的扩散。
60.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排风装置10可完成如下工作:所述过滤排风装置10可根据所述上游取样管330与下游取样管240之间采集到的数据差值以完成对所述过滤装置230的完整性测试;当判断所述过滤装置230需要更换时,对所述过滤器主体20完成消毒以防止所述过滤装置230上残留的有害物质泄漏;同时在所述过滤装置230更换过程中防止所述过滤装置230 未被消杀的有害物质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在所述过滤室进风口221处设置的回收装置70以完成对所述过滤装置230的更换。
6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排风装置10包括过滤器主体20和与所述过滤器主体20拆卸配合的测试罩30,能够在需要有测试时再安装测试罩30以完成对过滤器主体20进行测试,并且所述测试罩30安装简单方便。同时在所述控制室250内设置第一消毒阀212,在所述测试罩30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消毒阀313,并且所述第一消毒阀212与第二消毒阀313都与消毒设备60连接形成了消毒循环回路,消毒效果更好,更大程度的能够对消毒成分进行回收利用。另外所述过滤排风装置10在过滤室进风口221处还设置有回收装置70,避免了过滤装置230在更换过程中部分残留的难以消毒的污染物对操作人员造成危害。
62.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63.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