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膨胀石墨生产用快速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21540发布日期:2021-12-22 15:18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可膨胀石墨生产用快速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可膨胀石墨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膨胀石墨生产用快速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2.可膨胀石墨,是石墨层间化合物的一种,不仅具备天然石墨本身具有的耐热、耐腐蚀等优良特性,还具备可伸缩、回弹等天然石墨不具备的性能,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医药、食品、机械等领域中。
3.在可膨胀石墨的生产过程中,石墨和双氧水需要在混合装置内进行搅拌反应,现有混合装置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现有混合装置中,搅拌轴的位置是固定的,在搅拌过程中存在搅拌死角,不能对位于底部的石墨和双氧水进行充分搅拌,容易造成石墨和双氧水的混合不均匀,而且石墨与双氧水混合之后,容易出现粘黏在混合装置内的情况,不仅造成了石墨的浪费,还容易对下一批可膨胀石墨的质量造成影响。
4.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膨胀石墨生产用快速混合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膨胀石墨生产用快速混合装置,实现了无死角快速搅拌混合,同时解决了石墨容易粘黏在混合桶内壁上的问题,提高了可膨胀石墨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7.可膨胀石墨生产用快速混合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上下设置的安装腔和混合腔,所述混合腔内安装有混合桶,所述混合桶与所述壳体同轴设置,所述混合桶连接有用于防止石墨粘黏在所述混合桶内壁上的防粘黏机构,所述混合桶内设置有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与所述混合桶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搅拌轴上呈螺旋状安装有第一搅拌叶片,所述第一搅拌轴的外侧设置有若干根第二搅拌轴,每一所述第二搅拌轴均沿所述第一搅拌轴的轴向延伸,每一所述第二搅拌轴上均间隔安装有若干个第二搅拌叶片,所述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均旋转安装于一升降座上,所述升降座沿竖直方向滑动安装于所述混合腔的顶部,所述升降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的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座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所述混合桶还连通有进料管和进液管,所述混合桶的底部安装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安装有出料阀。
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粘黏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移动推板和复位推板,所述移动推板和复位推板均抵靠于所述混合桶的外壁上,所述壳体的壳壁内设有滑动腔和驱动腔,所述驱动腔与所述移动推板相对应,所述驱动腔内旋转安装有旋转辊筒,所述旋转辊筒沿所述混合桶轴向的垂直方向延伸,所述旋转辊筒传动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旋转辊筒的外壁上环设有一滑槽,所述滑槽呈波浪形设置且首尾衔接,所述滑槽内滑动安装有若干个滑轮,所述旋转辊筒的外侧套设有一连接筒体,每一所述滑轮均安装于所述
连接筒体上,所述连接筒体通过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移动推板固定连接,所述滑动腔内滑动安装有一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复位推板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的另一端固定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两侧壁与所述滑动腔内壁之间分别安装有一第一复位弹簧。
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底壁上设有一凹槽,所述混合桶的底部固定有一凸块,所述凸块插入所述凹槽内,所述凸块的底部安装有若干个万向球轮,每一所述万向球轮均滑动安装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的底壁上设有一贯穿口,所述出料管通过所述贯穿口伸出所述壳体的底部。
1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一沿竖直方向滑动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的升降推板,所述升降推板通过若干根第二连接杆与所述升降座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推板的底部与所述安装腔底壁之间安装有若干个第二复位弹簧,每一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均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上,所述升降推板的上方设置有一旋转轴,所述旋转轴沿所述第一搅拌轴轴向的垂直方向延伸,所述旋转轴旋转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旋转轴传动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旋转轴上固定安装旋转凸轮,所述旋转凸轮的侧壁抵靠于所述升降推板的顶部。
1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升降座上的第三驱动电机,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第一搅拌轴传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搅拌轴的上端固定有一驱动齿轮,每一所述第二搅拌轴的上端均固定安装有一从动齿轮,每一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之间均设置有一传动齿轮,每一所述传动齿轮均旋转安装于所述升降座上,每一所述传动齿轮均与所述驱动齿轮相啮合,每一所述从动齿轮均与对应所述传动齿轮相啮合。
1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料管和进液管均采用伸缩管。
13.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由于可膨胀石墨生产用快速混合装置包括壳体、混合桶和防粘黏机构,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驱动电机通过旋转辊筒和连接筒体的动力传递,带动移动推板进行水平方向上的往复运动,当移动推板朝远离驱动腔的方向移动时,移动推板会推动混合桶朝向复位推板所在方向移动,当移动推板朝靠近驱动腔的方向移动时,移动推板脱离混合桶的外壁,在第一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推板推动混合桶归位,使混合桶实现水平方向上的快速往复运动,在混合桶快速移动的过程中,会使粘黏在混合桶内壁上的石墨从混合桶内壁上脱离,解决了石墨容易粘黏在混合桶内壁上的问题,从而避免了石墨粘黏在混合桶内壁上而造成的浪费,同时也避免了对下一批可膨胀石墨的质量造成影响,进而提高了可膨胀石墨的质量。
15.由于混合桶内设置有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升降座上设置有旋转驱动机构,安装腔内设置有升降驱动机构,在本实用新型中,旋转驱动机构的第三驱动电机带动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进行旋转,第一搅拌轴带动第一搅拌叶片旋转,第二搅拌轴带动第二搅拌叶片旋转,利用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来对混合桶内的石墨和双氧水进行混合搅拌,升降驱动机构的第二驱动电机带动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进行往复式的升降,增大了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的搅拌范围,使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能够对任意位置处的石墨和双氧水进行搅拌,解决了因混合桶内存在搅拌死角而导致石墨和双氧水搅拌不均匀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对混合桶内石墨和双氧水的无死角快速搅拌混合,进而提高了
可膨胀石墨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16.由于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升降推板、第二复位弹簧、旋转轴、旋转凸轮和第二驱动电机,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驱动电机带动旋转轴和旋转凸轮进行旋转,当旋转凸轮的大径端抵靠于升降推板的顶部时,旋转凸轮对升降推板不存在向下的推动力,此时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处于最高位,在旋转凸轮的大径端逐渐远离升降推板,小径端逐渐靠近升降推板的过程中,旋转凸轮不断推动升降推板向下移动,升降推板带动升降座、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向下移动,实现了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搅拌位置的下移,直至旋转凸轮的小径端抵靠于升降推板的顶部,升降推板、升降座、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移动到最低位,在旋转凸轮的小径端逐渐远离升降推板,大径端逐渐靠近升降推板的过程中,旋转凸轮施加给升降推板的推动力不断减小,在第二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升降推板、升降座、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不断向上移动,实现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搅拌位置的上移,旋转凸轮不断旋转的过程中,会不断重复上述动作,实现了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的往复式升降,从而增加了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的搅拌范围,进而提高了对石墨和双氧水混合搅拌的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20.其中:1、壳体;2、安装腔;3、混合腔;4、混合桶;5、第一搅拌轴;6、第一搅拌叶片;7、第二搅拌轴;8、第二搅拌叶片;9、升降座;10、进料管;11、进液管;12、出料管;13、出料阀;14、移动推板;15、复位推板;16、滑动腔;17、驱动腔;18、旋转辊筒;19、第一驱动电机;20、滑槽;21、滑轮;22、连接筒体;23、第一连接杆;24、滑动杆;25、挡板;26、第一复位弹簧;27、凹槽;28、凸块;29、万向球轮;30、贯穿口;31、升降推板;32、第二连接杆;33、第二复位弹簧;34、旋转轴;35、第二驱动电机;36、旋转凸轮;37、第三驱动电机;38、驱动齿轮;39、从动齿轮;40、传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可膨胀石墨生产用快速混合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上下设置的安装腔2和混合腔3,混合腔3内安装有混合桶4,混合桶4与壳体1同轴设置,混合桶4连接有用于防止石墨粘黏在混合桶4内壁上的防粘黏机构,混合桶4内设置有第一搅拌轴5,第一搅拌轴5与混合桶4同轴设置,第一搅拌轴5上呈螺旋状安装有第一搅拌叶片6,第
一搅拌轴5的外侧设置有若干根第二搅拌轴7,每一第二搅拌轴7均沿第一搅拌轴5的轴向延伸,每一第二搅拌轴7上均间隔安装有若干个第二搅拌叶片8,第一搅拌轴5和第二搅拌轴7均旋转安装于一升降座9上,升降座9沿竖直方向滑动安装于混合腔3的顶部,升降座9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搅拌轴5和第二搅拌轴7的旋转驱动机构,安装腔2内设置有用于驱动升降座9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混合桶4还连通有进料管10和进液管11,混合桶4的底部安装有出料管12,出料管12上安装有出料阀13。
23.其中,防粘黏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移动推板14和复位推板15,移动推板14和复位推板15均抵靠于混合桶4的外壁上,壳体1的壳壁内设有滑动腔16和驱动腔17,滑动腔16和驱动腔17相对设置,驱动腔17与移动推板14相对应,驱动腔17内旋转安装有旋转辊筒18,旋转辊筒18沿混合桶4轴向的垂直方向延伸,旋转辊筒18传动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19,旋转辊筒18的外壁上环设有一滑槽20,滑槽20呈波浪形设置且首尾衔接,滑槽20内滑动安装有若干个滑轮21,旋转辊筒18的外侧套设有一连接筒体22,每一滑轮21均安装于连接筒体22上,连接筒体22通过第一连接杆23与移动推板14固定连接,滑动腔16内滑动安装有一滑动杆24,滑动杆24的一端与复位推板15固定连接,滑动杆24的另一端固定有挡板25,挡板25的两侧壁与滑动腔16内壁之间分别安装有一第一复位弹簧26,在本实施例中,两第一复位弹簧26均采用压缩弹簧,而且两第一复位弹簧26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24.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驱动电机19通过旋转辊筒18和连接筒体22的动力传递,带动移动推板14进行水平方向上的往复运动,来带动混合桶4实现水平方向上的快速往复运动,在混合桶4快速移动的过程中,会使粘黏在混合桶4内壁上的石墨从混合桶4内壁上脱离,解决了石墨容易粘黏在混合桶4内壁上的问题,从而避免了石墨粘黏在混合桶4内壁上而造成的浪费,同时也避免了对下一批可膨胀石墨的质量造成影响,进而提高了可膨胀石墨的质量。
25.壳体1的底壁上设有一凹槽27,混合桶4的底部固定有一凸块28,凸块28插入凹槽27内,凸块28的底部安装有若干个万向球轮29,每一万向球轮29均滑动安装于凹槽27内,凹槽27的底壁上设有一贯穿口30,出料管12通过贯穿口30伸出壳体1的底部。
26.而且,升降驱动机构包括一沿竖直方向滑动安装于安装腔2内的升降推板31,升降推板31通过若干根第二连接杆32与升降座9固定连接,升降推板31的底部与安装腔2底壁之间安装有若干个第二复位弹簧33,每一第二复位弹簧33均套设于第二连接杆32上,升降推板31的上方设置有一旋转轴34,旋转轴34沿第一搅拌轴5轴向的垂直方向延伸,旋转轴34旋转安装于安装腔2内,旋转轴34传动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35,旋转轴34上固定安装旋转凸轮36,旋转凸轮36的侧壁抵靠于升降推板31的顶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复位弹簧33采用压缩弹簧。
27.旋转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升降座9上的第三驱动电机37,第三驱动电机37的电机轴与第一搅拌轴5传动连接在一起,第一搅拌轴5的上端固定有一驱动齿轮38,每一第二搅拌轴7的上端均固定安装有一从动齿轮39,每一从动齿轮39与驱动齿轮38之间均设置有一传动齿轮40,每一传动齿轮40均旋转安装于升降座9上,每一传动齿轮40均与驱动齿轮38相啮合,每一从动齿轮39均与对应传动齿轮40相啮合。
28.在本实用新型中,旋转驱动机构带动第一搅拌轴5和第二搅拌轴7旋转,来对混合桶4内的石墨和双氧水进行混合搅拌,升降驱动机构带动第一搅拌轴5和第二搅拌轴7进行
往复式的升降,有效增大了第一搅拌轴5和第二搅拌轴7的搅拌范围,使第一搅拌轴5和第二搅拌轴7,能够对混合桶4内任意位置处的石墨和双氧水进行搅拌,解决了因混合桶4内存在搅拌死角而导致石墨和双氧水搅拌不均匀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对混合桶4内石墨和双氧水的无死角快速搅拌混合。
29.此外,进料管10和进液管11均采用伸缩管。
30.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如下:
31.第一步,通过进料管10向混合桶4内通入石墨,通过进液管11向混合桶4内通入双氧水,然后启动第二驱动电机35和第三驱动电机37;
32.第二步,第二驱动电机35带动旋转轴34和旋转凸轮36进行旋转,利用旋转凸轮36和第二复位弹簧33,来实现第一搅拌轴5和第二搅拌轴7的往复式升降,第三驱动电机37带动第一搅拌轴5进行旋转,并通过驱动齿轮38、传动齿轮40和从动齿轮39的动力传递,带动第二搅拌轴7进行旋转,利用第一搅拌叶片6和第二搅拌叶片8,来对混合桶4内的石墨和双氧水进行搅拌混合;
33.第三步,启动第一驱动电机19,第一驱动电机19通过旋转辊筒18和连接筒体22的动力传递,带动移动推板14进行水平方向上的往复运动,移动推板14与复位推板15相配合,带动混合桶4进行水平方向上的快速往复运动,使混合桶4内壁上粘黏的石墨脱落;
34.第四步,石墨和双氧水反应完成后,关闭第一驱动电机19、第二驱动电机35和第三驱动电机37,打开出料阀13,混合桶4内石墨与双氧水的混合物通过出料管12排出。
35.综上,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可膨胀石墨生产用快速混合装置,实现了无死角快速搅拌混合,同时解决了石墨容易粘黏在混合桶4内壁上的问题,提高了可膨胀石墨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