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常规抽血用试管摇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60529发布日期:2022-12-31 09:43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摇晃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血常规抽血用试管摇晃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的生活方式发展和普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人们检查身体预防疾病意识增强,其中血常规抽血检查在体检中是必要的一个项目。在化验血液的凝血功能时,为防止血液凝结,通常在装血液的试管内加入适量的抗凝剂。因此,为使血液与抗凝剂混合均匀,需要摇晃试管。目前,医护人员一般手动摇晃试管,但这种方式将会耗费较大的时间与精力,效率低下,且易使试管因受到碰撞而碎裂。
3.综上所述,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防止血液凝结,且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和快捷高效的血常规抽血用试管摇晃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目前血常规检查试管摇晃方式的费时费力和效率低下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血液凝结,且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和快捷高效的血常规抽血用试管摇晃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血常规抽血用试管摇晃装置,包括有底座、竖板、第一转轴、摆动板、固定杆、第一转杆、第一弧形夹板、第二弧形夹板、复位弹簧和手柄,竖板均匀间隔地连接在底座顶部,第一转轴转动式连接在竖板的一侧,摆动板连接在第一转轴上,固定杆连接在摆动板一侧,第一转杆转动式地连接在固定杆与第一转轴之间,手柄连接在第一转杆顶端,第一弧形夹板连接在第一转杆一侧,第二弧形夹板连接在第一转轴内侧,复位弹簧连接在第一弧形夹板与第二弧形夹板之间。
6.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支撑板、第二转轴、电机、蜗杆、第二转杆、蜗轮、转盘和拨杆,支撑板连接在底座两侧,第二转轴转动式地连接在两侧支撑板之间,第二转轴的一侧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转轴相连接,蜗杆均匀间隔地套在第二转轴的外侧,第二转杆转动式地连接在竖板一侧,蜗轮连接在第二转杆的其中一端,蜗轮与蜗杆啮合,转盘连接在第二转杆的另外一端,拨杆连接在转盘的偏心位置上,拨杆与摆动板接触配合。
7.进一步说明,第一弧形夹板、第二弧形夹板和复位弹簧之间形成一个圆形通孔,便于夹紧放置试管。
8.进一步说明,底座底部设有防滑纹,防止摆动板左右晃动时使血常规抽血用试管摇晃装置倾斜晃倒。
9.进一步说明,第一转轴中部以及固定杆中部均开有凹槽,便于连接第一弧形夹板和第二弧形夹板。
10.进一步说明,手柄上设有橡胶套,增大手部与手柄之间的摩擦力。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摆动板、第一弧形夹板和第二弧形夹板,可将抽血用试管夹紧,防止试管倾斜,便于后续操作的进行;通过设有蜗杆、蜗轮和拨
杆,可通过蜗杆转动带动蜗轮转动,进而带动拨杆推动摆动板左右摆动,如此即可对抽血用试管进行摇晃操作,进而防止血液凝结,达到了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和快捷高效的效果。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17.附图中的标记:1_底座,2_竖板,3_第一转轴,4_摆动板,5_ 固定杆,6_第一转杆,7_第一弧形夹板,8_第二弧形夹板,9_复位弹簧,10_手柄,11_支撑板,12_第二转轴,13_电机,14_蜗杆,15_ 第二转杆,16_蜗轮,17_转盘,18_拨杆。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进行说明。
19.实施例1
20.一种血常规抽血用试管摇晃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有底座1、竖板2、第一转轴3、摆动板4、固定杆5、第一转杆6、第一弧形夹板7、第二弧形夹板8、复位弹簧9和手柄10,底座1上均匀间隔地连接有多块竖板2,竖板2的前侧顶部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轴3,第一转轴3上连接有摆动板4,摆动板4位于竖板2前侧,底座1底部设有防滑纹,防止摆动板4左右晃动时使血常规抽血用试管摇晃装置倾斜晃倒,摆动板4前侧底部连接有固定杆5,固定杆5与第一转轴3之间转动式地连接有第一转杆6,第一转杆6顶端连接有手柄10,手柄10上设有橡胶套,增大手部与手柄10之间的摩擦力,第一转杆 6上部左侧连接有第一弧形夹板7,第一转轴3内侧连接有第二弧形夹板8,第一弧形夹板7与第二弧形夹板8左右对称,第一转轴3中部以及固定杆5中部均开有凹槽,便于连接第一弧形夹板7和第二弧形夹板8,第一弧形夹板7与第二弧形夹板8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9,第一弧形夹板7、第二弧形夹板8和复位弹簧9之间形成一个圆形通孔,便于夹紧放置试管。
21.当需要对血常规抽血试管进行摇晃时,先检查试管密闭性,以防装置在进行摇晃操作时血液流出,起初,所有复位弹簧9均处于原始状态,向左旋转手柄10,手柄10带动第一转杆6转动,第一转杆6 带动上下两侧的第一弧形夹板7均向左转动,复位弹簧9拉伸,此时将试管放入上下两侧的第一弧形夹板7和第二弧形夹板8之间,然后松开手柄10,在复位弹簧9复位的作用下,第一弧形夹板7向右转动,并使第一转杆6与手柄10复位,如此第一弧形夹板7与第二弧形夹板8配合,可将试管夹紧,防止试管在晃动时移动,可便于后续的操作。随后,手动转动第一转轴3,第一转轴3转动带动摆动板4 左右摆动,进而使试管左右晃动,如此可使试管内血液与抗凝剂混合均匀。如此在第一弧形夹板7和第二弧形夹板8的夹紧作用下,试管在左右晃动时不易被甩出,防止试管因碰撞而碎裂。
22.实施例2
23.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2、图3和图5所示,还包括有支撑板11、第二转轴12、电机13、蜗杆14、第二转杆15、蜗轮16、转盘17和拨杆18,底座1后侧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支撑
板11,两侧支撑板11之间转动式地连接有第二转轴12,第二转轴12的左侧安装有电机13,电机13的输出轴与第二转轴12相连接,第二转轴12 的外侧均匀间隔地连接有蜗杆14,竖板2后侧转动式地连接有第二转杆15,第二转杆15的后端连接有蜗轮16,蜗轮16与蜗杆14啮合,第二转杆15的前端连接有转盘17,转盘17位于竖板2与摆动板4 之间,转盘17的偏心位置上连接有拨杆18,拨杆18与摆动板4接触配合。
24.将试管放置好后,用户可启动电机13,电机13的输出轴转动带动蜗杆14转动,在蜗杆14与蜗轮16啮合的作用下,蜗轮16开始转动,从而使第二转轴12和转盘17开始转动,进而使拨杆18转动,拨杆18可用于推动摆动板4左右摆动,进而使试管左右晃动,如此便可实现将试管摇晃的目的。当试管内的血液与抗凝剂混合完成时,关闭电机13即可。如此人们无须手动摇晃试管,可有效地减少人力。
25.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