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干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09246发布日期:2022-05-11 16:17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泥干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污泥干化系统。


背景技术:

2.来自造气洗气塔的污水,经与水煤气混合换热后,大量的煤灰被洗出带入循环平流沉淀池,经不断的在池内加药絮凝沉淀,形成灰泥沉积到循环平流沉淀池底部。为满足循环水质的再回收利用要求,需要定期将循环平流沉淀池底部沉积的灰泥清理后进行干化处理。现有技术中,常采用抓斗抓出灰泥至灰滤池,经砾石、砂滤过滤后自然蒸发干化,再用抓斗抓出并存放到晾晒场地进行晾晒。此方法虽然可以达到污泥干化的目的,但对操作现场环境影响较大,抓斗一路掉落泥点,现场看上去比较脏,清理困难;受场地、干化速率、效果、时间等因素限制,无法满足造气循环水水质的要求,污泥干化的速度赶不上循环平流沉淀池底部灰泥增长的速度,导致循环平流沉淀池底部的灰泥积攒越来越多,含泥量大容易堵塞造气洗气塔填料喷头,进而影响了造气洗气塔的洗气及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泥干化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污泥干化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较大,以及干化效率低,影响造气洗气塔洗气及换热效果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污泥干化系统,包括循环平流沉淀池,循环平流沉淀池的入口与造气洗气塔相连,所述循环平流沉淀池顶部设有行走天车和抓斗,循环平流沉淀池一侧设有漏斗污泥箱体,漏斗污泥箱体设于排污沟渠上方,漏斗污泥箱体内部设有搅拌装置,漏斗污泥箱体通过污泥泵经输送管路与污泥压滤机相连。
6.进一步的,所述漏斗污泥箱体包括并列设置且相连通的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第一箱体顶部设有污泥收集漏斗,第二箱体内部设有搅拌装置,第二箱体的出口通过污泥泵经输送管路与污泥压滤机相连。
7.进一步的,所述污泥收集漏斗尺寸与抓斗尺寸相适配,其长度方向与抓斗张开方向相一致。
8.进一步的,所述污泥收集漏斗的漏斗侧壁张开角度为120
°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之间设有过滤网。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箱体底面为倾斜结构,远离第二箱体一侧高于靠近第二箱体一侧。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箱体底面坡度为4
°

12.进一步的,所述污泥压滤机为隔膜压滤机,压滤机两侧设有仪表吹风装置。
13.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和搅拌轴,搅拌电机固设于第二箱体顶部,搅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搅拌轴伸入第二箱体内部,搅拌轴底部设有搅拌杆。
14.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通过行走天车和抓斗将循环平流沉淀池底部的污泥抓取并放入漏斗污泥箱体内,在漏斗污泥箱体内部经过搅拌装置对污泥进行搅拌,以使泥水混合均匀,防止污泥过稠或有杂物进入堵塞污泥泵和输送管道,保障污泥泵及输送管路的畅通,搅拌均匀的泥水经污泥泵和输送管路抽升到污泥压滤机进行压滤干燥,压滤干燥后的泥饼直接到锅炉掺烧回用。
15.一方面,通过行走天车和抓斗将污泥放入平流沉淀池一侧的漏斗污泥箱体内,漏斗污泥箱体设于排污沟上方,降低了污泥运输距离,且掉落的污泥会直接进入排污沟渠,解决远距离运输污泥造成现场环境污染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污泥压滤机对污泥进行压滤,且干燥后的泥饼作为燃烧材料可直接投入锅炉内掺烧利用,相对于传统技术中的污泥晾晒风干,在大大增加了污泥干燥效率的同时,进一步增加了材料的利用率。
16.综上,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污泥干化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较大,以及干化效率低,影响造气洗气塔洗气及换热效果的问题,污泥干化过程干化对环境污明显减小,并且干化速率大大增加,提高了造气洗气塔的洗气及换热效果,适用于水处理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8.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漏斗污泥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21.标注部件:1-造气洗气塔,2-行走天车,3-抓斗,4-循环平流沉淀池,5-漏斗污泥箱体,51-污泥收集漏斗,52-第一箱体,53-过滤网,54-第二箱体,550-搅拌电机,551-搅拌轴,552-搅拌杆,56-出口,6-搅拌装置,7-输送管路,8-污泥压滤机,9-仪表吹风装置,10-污泥泵,11-排污沟渠。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泥干化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循环平流沉淀池4,循环平流沉淀池4的入口与造气洗气塔1相连,所述循环平流沉淀池4顶部设有行走天车2和抓斗3,循环平流沉淀池4一侧设有漏斗污泥箱体5,漏斗污泥箱体5设于排污沟渠11上方,漏斗污泥箱体5内部设有搅拌装置6,漏斗污泥箱体5通过污泥泵10经输送管路7与污泥压滤机8相连。所述搅拌装置6包括搅拌电机550和搅拌轴551,搅拌电机550固设于第二箱体54顶部,搅拌电机550的输出轴连接搅拌轴551伸入第二箱体54内部,搅拌轴551底部设有搅拌杆552。
2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行走天车2和抓斗3将循环平流沉淀池4底部的污泥抓取并放入漏斗污泥箱体5内,在漏斗污泥箱体5内部经过搅拌装置6对污泥进行搅拌,以使泥水混合均匀,防止污泥过稠、过稀或有杂物进入堵塞污泥泵10和输送管路7,保障污泥泵10及输送管路7的畅通,同时保证压滤效果,搅拌均匀的泥水经污泥泵10和输送管路7抽升到污泥压滤机8进行压滤干燥,压滤干燥后的泥饼直接到锅炉掺烧回用。也考虑过增加
行车式刮泥机,但投资费用大,灰泥粘稠度不等,刮泥机水下作业易出故障也做不到均匀的清理灰泥,维修、操作难度增加,运行成本高。本实用新型一方面,通过行走天车2和抓斗3将污泥放入平流沉淀池一侧的漏斗污泥箱体5内,漏斗污泥箱体5设于排污沟渠11上方,降低了污泥运输距离,且掉落的污泥会直接进入排污沟渠11,解决远距离运输污泥造成现场环境污染的问题,在设备损坏泄露或检修放空时可直接流到排污沟渠11内,避免向其他地方延伸,便于冲洗清理;另一方面,通过污泥压滤机8对污泥进行压滤,且干燥后的泥饼作为燃烧材料可直接投入锅炉内掺烧利用,相对于传统技术中的污泥晾晒风干,在大大增加了污泥干燥效率的同时,进一步增加了材料的利用率。
25.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漏斗污泥箱体5包括并列设置且相连通的第一箱体52和第二箱体54,第一箱体52顶部设有污泥收集漏斗51,第二箱体54内部设有搅拌装置6,第二箱体54的出口56通过污泥泵10经输送管路7与污泥压滤机8相连。所述污泥收集漏斗51尺寸与抓斗3尺寸相适配,其长度方向与抓斗3张开方向相一致。所述污泥收集漏斗51的漏斗侧壁张开角度为120
°
。污泥收集漏斗51设置成南北向外张开形状(抓斗3南北张开),且尺寸要大于抓斗3张开尺寸,便于抓斗3可以完全进入漏斗内卸泥,避免向外飞溅泥水,保持现场操作干净。具体的,污泥收集漏斗51采用宽度1.5米的板体焊接而成跨度为3米的漏斗,设计跨度3米主要考虑现有抓斗3张开的尺寸,使抓斗3可以微张开完全落入污泥收集漏斗51内,以防止泥水外溅。
26.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箱体52底面为倾斜结构,远离第二箱体54一侧高于靠近第二箱体54一侧。所述第一箱体52底面坡度为4
°
。漏斗下设置第一箱体52,第一箱体52从左侧到右侧设置了一个4度的自上而下的坡度,左侧高度0.5米,右侧高度0.6米,底部两侧跨度1.5米,以便泥水可以从第一箱体52顺畅的流入第二箱体54内进行搅拌,也便利了日常清理操作。
27.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箱体52和第二箱体54之间设有过滤网53。污泥从第一箱体52进入第二箱体54,通过设置过滤网53,可拦截较大杂物,防止较大杂物进入第二箱体54,损坏搅拌扇叶,或对污泥泵10和输送高管路造成堵塞,保证污泥输送畅通和污泥压滤机8连续的运行压滤。
28.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污泥压滤机8为隔膜压滤机,压滤机两侧设有仪表吹风装置9。仪表吹风装置包括设有压力仪表的气体管路,气体管路上均匀设有若干个向污泥压滤机进行吹气的吹气阀门。污泥压滤机8两侧配有仪表吹风装置9,可加速压滤污泥的干化速度,缩短污泥压滤干化周期。一次压滤时间40-60分钟,仪表吹风装置9吹风时间20-30分钟,一次完整的灰泥压滤干化周期在60-90分钟之间,压滤后的泥饼水分可到40﹪左右,可直接转运至锅炉进行掺烧利用。较之前经灰滤池砾石过滤自然蒸发干化,提高了上千倍。
29.本实用新型利用公司内部造气循环水现有装置及现场实际条件,进行创新改造,根据行走天车2和抓斗3操作方式及尺寸,设计制作污泥收集漏斗51,操作简便且现场保持干净,经过污泥压滤机8压滤,污泥干化速率得到极大提高,干泥水分大大降低。具有改造简单,投入费用低,运行成本低廉的特点,同时干化的污泥还能用到锅炉掺烧,起到回收再利用的作用。
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