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式错流超滤固液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29410发布日期:2022-05-18 21:35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可拆式错流超滤固液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固液分离领域,尤其是涉及可拆式错流超滤固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2.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废水中往往含有大量的固体杂质,本着节约水资源和防止环境污染的理念,为了使这些废水能够处理后回收,从而得到合理利用,则必须用固液分离装置将废水中的固定杂质去除。
3.现在最常用的分离方式是采用过滤网来分离废水中固态物质和液态物质,但是在过滤过程中固体杂质极易堵塞过滤网的网孔,而导致过滤网的过滤性能下降,从而导致整个固液分离装置的性能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固液分离装置采用错流超滤的方式进行固液分离。
4.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错流超滤固液分离装置大多为一体式设计,且体积较大,无法拆卸,导致在运输时存在不便,因此,现在提出一种可拆式错流超滤固液分离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现有的错流超滤固液分离装置大多为一体式设计,运输时存在不便的问题,本技术提供可拆式错流超滤固液分离装置。
6.本技术提供可拆式错流超滤固液分离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可拆式错流超滤固液分离装置,包括原液分流箱、回流箱和安装在所述原液分流箱与回流箱之间的错流超滤管,所述原液分流箱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原液进口,所述回流箱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回流管;
8.所述原液分流箱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头,所述错流超滤管的上端与第一连接头通过两个第一法兰安装,所述回流箱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头,所述错流超滤管的下端与第二连接头通过两个第二法兰安装;
9.所述回流箱的顶部安装有可拆卸的清水箱,所述清水箱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错流超滤管的外表面套接有清水管,所述错流超滤管与清水管之间连接有超滤膜,所述清水管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头,所述清水箱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头,所述第三连接头与第四连接头通过两个第三法兰安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将原液进口与原液输送管道连接,将回流管与原液储存容器连接,通过原液分流箱将原液输送到错流超滤管内进行固液分离,经过超滤膜过滤的清水进入清水管内,清水管内的清水进入到清水箱内,再从出水管排出,未经过超滤膜过滤的固液混合物进入回流箱内,再从回流箱回流至原液储存容器内继续进行循环过滤,在运输时,通过第一连接头和第一法兰的设置,可将错流超滤管与原液分流箱进行拆卸,通过第二连接头和第二法兰的设置,可将错流超滤管与回流箱进行拆卸,通过第三连接头、第四连接头和第三法兰的设置,可将清水管与清水箱进行拆卸,从而可将该装置拆分成
多个部件进行运输,减小整体的体积,便于运输。
11.可选的,两个所述第一法兰分别与第一连接头和错流超滤管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法兰通过螺栓安装,所述第一法兰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环。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密封环的设置,能够对第一连接头与错流超滤管的连接处起到密封作用。
13.可选的,两个所述第二法兰分别与第二连接头和错流超滤管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法兰通过螺栓安装,所述第二法兰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环。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密封环的设置,能够对第二连接头与错流超滤管的连接处起到密封作用。
15.可选的,所述回流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清水箱通过螺栓与安装座安装。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座的设置,便于对清水箱进行拆卸。
17.可选的,两个所述第三法兰分别与第三连接头和第四连接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三法兰通过螺栓安装,所述第三法兰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密封环。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三密封环的设置,能够对第三连接头与第四连接头的连接处起到密封作用。
19.可选的,所述原液分流箱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可拆卸的第一盖板。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盖板的设置,可将原液分流箱打开清理。
21.可选的,所述回流箱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可拆卸的第二盖板。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盖板的设置,可将回流箱打开清理。
23.可选的,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内表面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圈。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密封圈的设置,可提高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安装时的密封性。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6.1.本技术通过第一连接头的设置,可将错流超滤管与原液分流箱进行拆卸,通过第二连接头的设置,可将错流超滤管与回流箱进行拆卸,通过安装座的设置,可对清水箱进行拆卸,通过第三连接头和第四连接头的设置,可将清水管与清水箱进行拆卸,从而可将该装置拆分成多个部件进行运输,减小整体的体积,便于运输;
27.2.本技术通过第一盖板的设置,可将原液分流箱打开清理,通过第二盖板的设置,可将回流箱打开清理,从而可减少装置堵塞的情况。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本技术第一法兰的内表面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本技术第二法兰的内表面结构示意图;
32.图5是本技术第三法兰的内表面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34.1、原液分流箱;2、回流箱;3、错流超滤管;4、原液进口;5、回流管;6、第一连接头;
7、第二连接头;8、清水箱;9、出水管;10、清水管;11、超滤膜;12、第三连接头;13、第四连接头;14、第一法兰;15、第二法兰;16、第三法兰;17、第一盖板;18、第二盖板;19、密封圈;20、安装座;21、第一密封环;22、第二密封环;23、第三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请参照图1-2,可拆式错流超滤固液分离装置,包括原液分流箱1、回流箱2和安装在原液分流箱1与回流箱2之间的错流超滤管3,错流超滤管3的外表面套接有清水管10,错流超滤管3与清水管10之间连接有超滤膜11。原液分流箱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原液进口4,回流箱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回流管5,在使用时,将原液进口4与原液输送管道连接,将回流管5与原液储存容器连接,通过原液分流箱1将原液输送到错流超滤管3内进行固液分离,经过超滤膜11过滤的清水进入清水管10内,未经过超滤膜11过滤的固液混合物进入回流箱2内,再从回流箱2回流至原液储存容器内继续进行循环过滤。
37.参照图2和图3,原液分流箱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头6,错流超滤管3的上端与第一连接头6通过两个第一法兰14安装,两个第一法兰14分别与第一连接头6和错流超滤管3固定连接,两个第一法兰14通过螺栓安装,通过第一连接头6和第一法兰14的设置,可将错流超滤管3与原液分流箱1进行拆卸。第一法兰14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环21,通过第一密封环21的设置,能够对第一连接头6与错流超滤管3的连接处起到密封作用。
38.参照图2和图4,回流箱2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头7,错流超滤管3的下端与第二连接头7通过两个第二法兰15安装,两个第二法兰15分别与第二连接头7和错流超滤管3固定连接,两个第二法兰15通过螺栓安装,通过第二连接头7和第二法兰15的设置,可将错流超滤管3与回流箱2进行拆卸,从而可将该装置拆分成多个部件进行运输,减小整体的体积,便于运输。第二法兰15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环22,通过第二密封环22的设置,能够对第二连接头7与错流超滤管3的连接处起到密封作用。
39.参照图1和图2,回流箱2的顶部安装有可拆卸的清水箱8,回流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20,清水箱8通过螺栓与安装座20安装,通过安装座20的设置,便于对清水箱8进行拆卸。
40.参照图2和图5,清水箱8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出水管9,清水管10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头12,清水箱8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头13,第三连接头12与第四连接头13通过两个第三法兰16安装,两个第三法兰16分别与第三连接头12和第四连接头13固定连接,两个第三法兰16通过螺栓安装,通过第三连接头12、第四连接头13和第三法兰16的设置,可将清水管10与清水箱8进行拆装,在使用时,清水管10内的清水进入到清水箱8内,再从出水管9排出。第三法兰16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密封环23,通过第三密封环23的设置,能够对第三连接头12与第四连接头13的连接处起到密封作用。
41.参照图1和图2,原液分流箱1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可拆卸的第一盖板17,通过第一盖板17的设置,可将原液分流箱1打开清理。回流箱2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可拆卸的第二盖板18,通过第二盖板18的设置,可将回流箱2打开清理。第一盖板17和第二盖板18内表面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圈19,通过密封圈19的设置,可提高第一盖板17和第二盖板18
安装时的密封性。
42.本技术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时,将原液进口4与原液输送管道连接,将回流管5与原液储存容器连接,通过原液分流箱1将原液输送到错流超滤管3内进行固液分离,经过超滤膜11过滤的清水进入清水管10内,清水管10内的清水进入到清水箱8内,再从出水管9排出,未经过超滤膜11过滤的固液混合物进入回流箱2内,再从回流箱2回流至原液储存容器内继续进行循环过滤。
43.在运输时,通过第一连接头6和第一法兰14的设置,可将错流超滤管3与原液分流箱1进行拆卸,通过第二连接头7和第二法兰15的设置,可将错流超滤管3与回流箱2进行拆卸,通过安装座20的设置,可对清水箱8进行拆卸,通过第三连接头12、第四连接头13和第三法兰16的设置,可将清水管10与清水箱8进行拆卸,从而可将该装置拆分成多个部件进行运输,减小整体的体积,便于运输。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