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预警防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39401发布日期:2022-07-22 23:59阅读:88来源:国知局
建筑施工安全预警防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施工安全防护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安全预警防护系统。


背景技术:

2.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
3.目前,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避免出现火灾险情,常常会在工地各个位置安装火灾预警设备,但是现有的预警设备大多为安装在天花板等高处的烟感报警器,仅是对燃烧的烟雾被动吸取,然后进行预警警报,容易出现预警不够及时的情况,使周围工作人员无法及时对火情进行扑救或者逃生,而且现有的预警设备大多只能够进行简单的报警处理,无法在发生火情时进行防护操作,实用性不佳。另外,在楼板未施工完成或不具备安装条件的情况下,烟感报警器无法安装,极大的影响到火情预警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安全预警防护系统,能主动吸取施工场地的空气并进行检测和净化,在判定为火情时及时报警,同时进行喷水降尘灭火和空气过滤净化,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安全。
5.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建筑施工安全预警防护系统,包括底座、水箱、水泵、气泵、烟感检测组件、控制器、蜂鸣器、固定筒和喷头;水箱可转动式安装在底座上,水泵安装在水箱的外侧壁上并与水箱同步转动,水泵与控制器电连接;烟感检测组件安装在水箱的顶部并与水箱同步转动,烟感检测组件上形成有若干个进气槽;气泵安装在烟感检测组件的外侧壁上并与烟感检测组件连通,气泵与控制器电连接;蜂鸣器安装在烟感检测组件的顶部,蜂鸣器与控制器电连接;固定筒安装在烟感检测组件的顶部,固定筒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若干个喷头分别间隔设置在固定筒的一端开口处并面向固定筒的外部设置,若干个喷头与控制器电连接;固定筒的另一端通过通水管与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水泵的进水口与水箱连通。
7.所述的底座的底部连接有盒体,盒体内设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的输入端与控制器电连接,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贯穿盒体和底座并与水箱的底部中心固定连接;底座的底部间隔设有若干根支撑脚,若干根支撑脚周向分布在盒体的四周;
8.驱动组件包括电机、齿轮盘、旋转轴和锥形齿轮;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盘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齿轮盘的另一端形成有锥形齿盘,使齿轮盘通过锥形齿盘与锥形齿轮垂直啮合连接;锥形齿轮同轴安装在旋转轴上,旋转轴的下端可转动式安装在盒体的内壁底部,旋转轴的上端贯穿盒体和底座并与水箱的底部中心固定连接。
9.所述的水箱与底座之间设有导向板,导向板呈倒l形结构,导向板的一端与水箱固
定连接,导向板的另一端与底座滑动连接;
10.所述的水箱上设有观察窗,水箱的顶部设有注水管。
11.所述的烟感检测组件包括处理盒、检测盒和顶盒,处理盒、检测盒和顶盒由下至上依次连通设置;处理盒内设有过滤结构,处理盒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管,检测盒内设有检测结构,若干个进气槽分别间隔分布在顶盒内,蜂鸣器和固定筒均设置在顶盒上;气泵的进气口与检测盒的底部连通,气泵的出气口与处理盒连通。
12.所述的过滤结构包括安装架、过滤网和活性炭滤层;活性炭滤层通过安装架安装在处理盒内,且活性炭滤层罩盖排气管;过滤网通过安装架安装在处理盒内,过滤网与活性炭滤层间隔设置;
13.安装架的顶部和底部均形成有卡块,处理盒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形成有卡槽,卡块能滑动嵌装在卡槽内,使过滤网和活性炭滤层可拆卸式间隔安装在处理盒内;
14.处理盒的前端可开合式铰接有密封门,密封门与卡槽垂直设置,使过滤网和活性炭滤层能沿卡槽滑出密封门。
15.所述的检测结构包括进气管、分隔板和烟感报警感应器;若干块分隔板分别间隔设置在检测盒内,检测盒通过若干块分隔板分隔成顶部连通的若干个检测腔室;每个检测腔室的底部均设有烟感报警感应器,每个检测腔室的顶部均设有进气管;进气管的下端延伸至分隔板的顶部下方并面向烟感报警感应器设置,进气管的上端贯穿检测盒并延伸至顶盒的进气槽内,若干个进气槽与若干个检测腔室一一对应设置。
16.所述的顶盒的外壁上沿向嵌装有若干块第一防护网,若干块第一防护网分别对应罩盖在若干个进气槽上。
17.所述的固定筒的顶部设有热能感应器,热能感应器的感应方向与若干个喷头的喷射方向一致,热能感应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18.所述的固定筒内设有安装板,将固定筒分隔成封闭式的空腔和开放式的凹槽,若干个喷头分别间隔设置在安装板上;空腔的一端通过通水管与水泵连通,喷头的进水口与空腔的另一端连通,喷头的喷水口位于凹槽内并面向固定筒的外部设置;
19.安装板的中部设有风扇,风扇位于凹槽内并与控制器电连接,若干个喷头周向环绕设置在风扇的四周。
20.所述的固定筒的开口端处设有第二防护网,第二防护网罩盖在凹槽上。
21.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2.1、本发明由于设有烟感检测组件,能主动对本发明周围的气体进行抽取,并进行烟气含量检测以判断是否存在火情,使得火情在发生初期就能够得到及时的警报和处理,方便施工人员进行扑救或者逃生;同时,本发明能对火情发生的位置喷洒水雾,有效降低燃烧产生的烟尘对周围工作人员的影响,为工作人员提供防护,不仅解决了现有的防护系统被动检测周围气体、预警不及时、无法辅助灭火和无法改善火情时空气质量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实用性。
23.2、本发明由于设有驱动组件,能在判定存在火情时控制电机开启,使底座上方的水箱转动,从而带动固定筒旋转,以便对燃烧产生的烟尘进行降尘处理并辅助灭火;同时,结合热能感应器的使用,能通过四周温度差查找并确认火情发生的位置,达到精确的预警防护效果。
24.3、本发明由于设有过滤结构,能对进入烟感检测组件的空气进行双重烟尘过滤,进一步降低燃烧产生的烟尘对周围工作人员的影响,为工作人员提供有效的防护。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发明建筑施工安全预警防护系统的立体图(一侧视角);
26.图2是本发明建筑施工安全预警防护系统的立体图(另一侧视角);
27.图3是本发明建筑施工安全预警防护系统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本发明建筑施工安全预警防护系统中过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本发明建筑施工安全预警防护系统中检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是本发明建筑施工安全预警防护系统中顶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1.图7是本发明建筑施工安全预警防护系统固定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底座;2、盒体;3、水箱;4、驱动组件;41、电机;42、齿轮盘;43、旋转轴;44、锥形齿轮;5、水泵;6、处理盒;7、气泵;8、连接管;9、过滤结构;91、安装架;92、过滤网;93、活性炭滤层;10、密封门;11、排气管;12、检测盒;13、控制器;14、顶盒;15、进气槽;16、进气管;17、分隔板;18、烟感报警感应器;19、蜂鸣器;20、固定筒;21、空腔;22、凹槽;23、喷头;24、风扇;25、通水管;26、卡槽;27、卡块;28、导向板;29、观察窗;30、注水管;31、第一防护网;32、第二防护网;33、热能感应器;34、支撑脚。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34.请参见附图1和附图2,一种建筑施工安全预警防护系统,包括底座1、水箱3、水泵5、气泵7、烟感检测组件、控制器13、蜂鸣器19、固定筒20和喷头23;水箱3可转动式安装在底座1上,水泵5安装在水箱3的外侧壁上并与水箱3同步转动,水泵5与控制器13电连接;烟感检测组件安装在水箱3的顶部并与水箱3同步转动,请参见附图5,烟感检测组件上形成有若干个进气槽15;气泵7安装在烟感检测组件的外侧壁上并与烟感检测组件连通,气泵7与控制器13电连接;蜂鸣器19安装在烟感检测组件的顶部且位于固定筒20的旁侧,蜂鸣器19与控制器13电连接;固定筒20安装在烟感检测组件的顶部,固定筒20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若干个喷头23分别间隔设置在固定筒20的一端开口处并面向固定筒20的外部设置,若干个喷头23与控制器13电连接;固定筒20的另一端通过通水管25与水泵5的出水口连通,水泵5的进水口与水箱3连通。控制器13控制气泵7启动,用于将外部的空气抽取至烟感检测组件内,通过空气中烟雾含量的检测判断火情,若存在火情,控制器13通过蜂鸣器19发出警报声,同时通过水泵5将水箱3中的水抽取至固定筒20并通过喷头23喷出,用于辅助灭火。优选的,控制器13可采用单片机、plc控制器等。
35.请参见附图1和附图2,所述的底座1的底部连接有盒体2,盒体2内设有驱动组件4,驱动组件4的输入端与控制器13电连接,驱动组件4的输出端贯穿盒体2和底座1并与水箱3的底部中心固定连接;底座1的底部间隔设有若干根支撑脚34,若干根支撑脚34周向分布在盒体2的四周。支撑脚34可用于保护盒体2,避免盒体2与地面摩擦,也可根据需要在支撑脚34底部安装行走轮。
36.请参见附图3,所述的驱动组件4包括电机41、齿轮盘42、旋转轴43和锥形齿轮44;
电机41与控制器13电连接,电机41的输出轴与齿轮盘42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齿轮盘42的另一端形成有锥形齿盘,使齿轮盘42通过锥形齿盘与锥形齿轮44垂直啮合连接;锥形齿轮44同轴安装在旋转轴43上,旋转轴43的下端通过转动轴承可转动式安装在盒体2的内壁底部,旋转轴43的上端贯穿盒体2和底座1并与水箱3的底部中心固定连接。电机41启动后带动齿轮盘42转动,锥形齿盘和锥形齿轮44通过45
°
锥形齿啮合传动,以实现锥形齿轮44与齿轮盘42的传动,并带动旋转轴43同步转动,从而带动水箱3及安装在水箱3上的部件同步转动,以满足检测和喷洒方向的调节需求。
37.请参见附图1和附图2,所述的水箱3与底座1之间设有导向板28,导向板28呈倒l形结构,导向板28的一端与水箱3固定连接,导向板28的另一端通过底座1上周向设置的轨道(图中未示出)与底座1滑动连接。在导向板28和轨道的导向和限制下,能保证水箱3在底座1上的转动稳定性。
38.请参见附图1和附图2,所述的水箱3上设有观察窗29,水箱3的顶部设有注水管30。通过观察窗29可实时观察水箱3内的储水量,以便通过注水管30及时补水,保证火情发生时的喷射灭火效果。
39.请参见附图1、附图2和附图5,所述的烟感检测组件包括处理盒6、检测盒12和顶盒14,处理盒6、检测盒12和顶盒14由下至上依次连通设置;处理盒6内设有过滤结构9,处理盒6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管11,检测盒12内设有检测结构,若干个进气槽15分别间隔分布在顶盒14内,蜂鸣器19和固定筒20均设置在顶盒14上;气泵7的进气口通过连接管8与检测盒12的底部连通,气泵7的出气口通过连接管8与处理盒6连通。通过气泵7在检测盒12中形成负压,使空气通过进气槽15进入顶盒14后进入检测盒12中,并在检测盒12内经检测结构进行烟气含量检测,最后从处理盒6排出。
40.请参见附图4,所述的过滤结构9包括安装架91、过滤网92和活性炭滤层93;活性炭滤层93通过安装架91安装在处理盒6内,且活性炭滤层93罩盖排气管11;过滤网92通过安装架91安装在处理盒6内,过滤网92与活性炭滤层93间隔设置。空气在进入处理盒6后可经过过滤网92与活性炭滤层93双层过滤,过滤网92可过滤垃圾、杂质等,防止管道堵塞,活性炭滤层93可在发生火情时吸附燃烧产生的污染物质,达到净化从排气管11排出的空气的目的。
41.请参见附图4,所述的安装架91的顶部和底部均形成有卡块27,处理盒6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形成有卡槽26,卡块27能滑动嵌装在卡槽26内,使过滤网92和活性炭滤层93可拆卸式间隔安装在处理盒6内。通过卡块27和卡槽26的滑动配合,便于过滤网92和活性炭滤层93的拆装和更换。
42.请参见附图1和附图4,所述的处理盒6的前端可开合式铰接有密封门10,密封门10与卡槽26垂直设置,使过滤网92和活性炭滤层93能沿卡槽26滑出密封门10。打开密封门10,即可拆装和更换过滤网92和活性炭滤层93。
43.请参见附图5,所述的检测结构包括进气管16、分隔板17和烟感报警感应器18;若干块分隔板17分别间隔设置在检测盒12内,检测盒12通过若干块分隔板17分隔成顶部连通的若干个检测腔室;每个检测腔室的底部均设有烟感报警感应器18,每个检测腔室的顶部均设有进气管16;进气管16的下端延伸至分隔板17的顶部下方并面向烟感报警感应器18设置,进气管16的上端贯穿检测盒12并延伸至顶盒14的进气槽15内,若干个进气槽15与若干
个检测腔室一一对应设置。空气通过进气管16进入若干个检测腔室内,并直接面向烟感报警感应器18,提高烟感报警感应器18对空气中烟气含量的检测准确性,烟感报警感应器18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用于检测空气中烟气含量的感应器,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采用不同类型烟气和/或污染物的感应器,此处不再赘述。
44.请参见附图2,所述的顶盒14的外壁上沿向嵌装有若干块第一防护网31,若干块第一防护网31分别对应罩盖在若干个进气槽15上。可通过第一防护网31过滤空气中夹杂的垃圾、杂质等,防止烟感检测组件内部的气流通道堵塞。
45.请参见附图1和附图2,所述的固定筒20的顶部设有热能感应器33,热能感应器33的感应方向与若干个喷头23的喷射方向一致,热能感应器33与控制器13电连接。热能感应器33可采用现有技术的可感应温度的检测器,用于热能感应器33所面对的方向的温度的检测,已确认温度相对较高的方位,从而通过温差确认发生火情的方位。
46.请参见附图2和附图7,所述的固定筒20内设有安装板,将固定筒20分隔成封闭式的空腔21和开放式的凹槽22,若干个喷头23分别间隔设置在安装板上;空腔21的一端通过通水管25与水泵5连通,喷头23的进水口与空腔21的另一端连通,喷头23的喷水口位于凹槽22内并面向固定筒20的外部设置。空腔21可用于储水,用于为喷头23提供持续的水源,保证灭火需求。凹槽22可使喷头23内嵌式安装,起到保护喷头23的作用。
47.请参见附图7,所述的安装板的中部设有风扇24,风扇24位于凹槽22内并与控制器13电连接,若干个喷头23周向环绕设置在风扇24的四周。风扇24转动时可增强气流,使喷头23的喷射距离和范围更大,达到更好的灭火效果。
48.请参见附图2,所述的固定筒20的开口端处设有第二防护网32,第二防护网32罩盖在凹槽22上。通过第二防护网32可有效保护喷头23和风扇24。
49.请参见附图1至附图7,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50.将本发明置于建筑施工场地中,可根据需要将本发明置放在易于发生火情或需要严格监控火情的地方。控制器13外接电源后控制气泵7常开启动或定时启动(可通过常开开关控制气泵7的持续开启,也可通过定时器控制气泵7的定时开闭)。气泵7抽气形成负压,将外界的空气通过进气槽15吸入顶盒14,并通过进气管16进入每个检测腔室内,进气管16的下端直接将空气输出至烟感报警感应器18,通过烟感报警感应器18检测空气中的烟气含量,用于判断是否存在火情。最后空气进入检测盒12,在活性炭滤层93和过滤网92的双重过滤后,从排气管11排出。
51.若烟感报警感应器18检测到烟气超标,即存在火情,烟感报警感应器18向控制器13发出报警信息,控制器13控制蜂鸣器19启动,通过声音警报引起周围人员的注意,以及时控制火情。同时,控制器13控制电机41启动,电机41带动齿轮盘42转动,在锥形齿轮44的传动下带动旋转轴43转动,从而带动水箱3及其上方的处理盒6、检测盒12、顶盒14、固定筒20同步转动。存在火情的方向温度会明显高于不存在火情的方向,热能感应器33隧固定筒20转动的过程中检测四周的热量分布,并将热量分布信息发送至控制器13,可确定发生火情的大致方位,在转动至热量最高方向时控制器13控制电机41停机,并启动水泵5,水泵5将水箱3内的水抽出至空腔21中,并经由若干个喷头23喷出,同时启动风扇24提升水雾喷射效率和范围,达到辅助灭火的目的。
52.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凡在本
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