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碳中和的混凝土搅拌站生产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1769102发布日期:2022-10-12 05:58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碳中和的混凝土搅拌站生产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碳中和的混凝土搅拌站生产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混凝土在生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相关技术中,用户通常是在搅拌站附近种植树木等绿植,以通过光合作用中和二氧化碳。
3.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存在以下缺陷:由于二氧化碳排放口高于树木,因此在二氧化碳排放时,并不能及时地与树木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只有少部分会与树木进行光合作用,大部分仍然会分散于空气中,导致碳中和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高碳中和的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碳中和的混凝土搅拌站生产方法及系统。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碳中和的混凝土搅拌站生产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碳中和的混凝土搅拌站生产方法,包括:搅拌站实时排放的二氧化碳进入排放管后,获取二氧化碳对管壁的第一压力值;其中,所述排放管预先架设于绿植之间;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压力阈值,若是,则控制所述排放管上的多个出气口同时开启;其中,所述出气口靠近所述绿植上端,并且所述绿植预先划分为多个区域,区域之间相互独立,所述出气口与区域一一对应。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搅拌站实时排放的二氧化碳进入排放管后,当获取的二氧化碳对管壁的第一压力值大于第一压力阈值时,说明此时二氧化碳充满整个排放管,因此控制多个出气口同时开启,由于出气口与区域一一对应,因此可以每个区域进入的二氧化碳浓度基本相同,并且由于出气口靠近绿植上端,因此排出的二氧化碳也可以及时地充分地与绿植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了碳中和效率。
7.可选的,所述控制所述排放管上的多个出气口同时开启之后的步骤,包括:获取每个区域内二氧化碳浓度值;依次将多个所述二氧化碳浓度值分别与预设的第一浓度阈值进行比较,若有一所述二氧化碳浓度值大于预设的第一浓度阈值,则控制大于所述第一浓度阈值的所述二氧化碳浓度值对应的出气口关闭,并且控制相邻区域连通,并且控制相邻区域对应的出气口缩小流通量。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获取每个区域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值之后,依次将多个二氧化碳浓度值分别与第一浓度阈值进行比较,若是有一个二氧化碳浓度值大于第一浓度阈值,则控制该二氧化碳浓度值对应的出气口关闭,使得二氧化碳不再排向该区域,然后控
制相邻区域连通,使得高浓度值的二氧化碳可以逸散至低浓度值的区域,由于相邻区域之间连通,因此不需要大量的二氧化碳直接排入至低浓度区域,因此控制相邻区域对应的出气口缩小流通量。
9.可选的,依次将多个所述二氧化碳浓度值分别与预设的第一浓度阈值进行比较,若多个所述二氧化碳浓度值均大于所述第一浓度阈值,则控制备用出气口开启;其中,所述备用出气口预先与用于存储二氧化碳的存储罐连通。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是多个二氧化碳浓度值均大于第一浓度阈值,则说明书每个区域内的绿植对二氧化碳进行的中和已经饱和,因此控制备用出料气口开启,使得多余的二氧化碳可以排放至存储罐内进行存储。
11.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环境光照强度值;判断所述环境光照强度值是否小于预设的光照强度阈值,若是,则输出亮灯信号;获取所述存储罐内二氧化碳的第二压力值;基于所述第二压力值和所述亮灯信号,按照预设的亮灯规则控制led灯开启;其中,所述led灯预先安装于每个区域内。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环境光照强度值小于光照强度阈值时,说明此时夜晚来临,因此控制led灯开启,从而使得绿植可以对存储于存储罐内的二氧化碳进行中和。
13.可选的,所述按照预设的亮灯规则控制led灯开启的步骤,包括:比较每个区域内所述二氧化碳浓度值;依次确定从最小的所述二氧化碳浓度值至最大的所述二氧化碳浓度值对应的区域,获得区域排序;按照预设的亮灯规则和所述区域排序控制led灯开启。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先控制二氧化碳浓度小的区域的led灯开启,以便于能够中和更多的二氧化碳。
15.可选的,所述控制大于所述第一浓度阈值的所述二氧化碳浓度值对应的出气口关闭,并且控制相邻区域连通,并且控制相邻区域对应的出气口缩小流通量之后的步骤,包括:获取所述二氧化碳浓度值维持的时长;判断所述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时长阈值,若是,则获取水分湿度值;判断所述水分湿度值是否小于预设的湿度值阈值,若是,则输出加水信号,若否,则输出报警信号。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二氧化碳浓度值维持的时长大于或等于时长阈值,则说明绿植已不对二氧化碳进行中和,有可能是缺少水分导致的,因此可以先获取水分湿度值,然后判断水分湿度值是否小于湿度值阈值,若是,则输出加水信号,若否,则输出报警信号,以提示用户对绿植进行检查。
17.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绿植中和二氧化碳时,获取每个区域内的氧气浓度值;依次将多个所述氧气浓度值分别与预设的第二浓度阈值进行比较,若有一所述氧气浓度值大于所述第二浓度阈值,则控制大于所述第二浓度阈值的所述氧气浓度值对应的
出气口关闭,且控制预设的氧气排放口开启。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氧气浓度值大于第二浓度阈值,则说明该区域内的氧气浓度过高,因此可以先将该区域内的氧气排出,而后再进行碳中和。
19.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碳中和的混凝土搅拌站生产系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碳中和的混凝土搅拌站生产系统,包括:第一压力值获取模块,用于在搅拌站实时排放的二氧化碳进入排放管后,获取二氧化碳对管壁的第一压力值;其中,所述排放管预先架设于绿植之间;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压力阈值;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值大于所述第一压力阈值,控制所述排放管上的多个出气口同时开启;其中,所述出气口靠近所述绿植上端,并且所述绿植预先划分为多个区域,区域之间相互独立,所述出气口与区域一一对应。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搅拌站实时排放的二氧化碳进入排放管后,当第一判断模块判断第一压力值获取模块获取的二氧化碳对管壁的第一压力值大于第一压力阈值时,说明此时二氧化碳充满整个排放管,因此控制模块控制多个出气口同时开启,由于出气口与区域一一对应,因此可以每个区域进入的二氧化碳浓度基本相同,并且由于出气口靠近绿植上端,因此排出的二氧化碳也可以及时地充分地与绿植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了碳中和效率。
21.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浓度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每个区域内二氧化碳浓度值;第一比较模块,用于依次将多个所述二氧化碳浓度值分别与预设的第一浓度阈值进行比较,若有一所述二氧化碳浓度值大于预设的第一浓度阈值,则控制模块控制大于所述第一浓度阈值的所述二氧化碳浓度值对应的出气口关闭,并且控制相邻区域连通,并且控制相邻区域对应的出气口缩小流通量。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浓度值获取模块获取每个区域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值之后,第一比较模块依次将多个二氧化碳浓度值分别与第一浓度阈值进行比较,若是有一个二氧化碳浓度值大于第一浓度阈值,则控制模块控制该二氧化碳浓度值对应的出气口关闭,使得二氧化碳不再排向该区域,然后控制相邻区域连通,使得高浓度值的二氧化碳可以逸散至低浓度值的区域,由于相邻区域之间连通,因此不需要大量的二氧化碳直接排入至低浓度区域,因此控制相邻区域对应的出气口缩小流通量。
23.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光照强度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环境光照强度值;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环境光照强度值是否小于预设的光照强度阈值,若是,则输出亮灯信号;第二压力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存储罐内二氧化碳的第二压力值;所述控制模块基于所述第二压力值和所述亮灯信号,按照预设的亮灯规则控制led灯开启;其中,所述led灯预先安装于每个区域内。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判断模块判断环境光照强度值小于光照强度阈值时,说明此时夜晚来临,因此控制模块控制led灯开启,从而使得绿植可以对存储于存储罐
内的二氧化碳进行中和。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存在至少以下有益效果:1、获取二氧化碳对管壁的第一压力值以及在第一压力值大于第一压力阈值时,控制排放管上的多个出气口同时开启的目的是,可以使得每个区域进入的二氧化碳浓度基本相同,并且由于出气口靠近绿植上端,因此排出的二氧化碳也可以及时地充分地与绿植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了碳中和效率。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方法实施例一实施方式的流程框图;图2是本技术方法实施例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框图;图3是本技术方法实施例晚上进行碳中和的流程框图;图4是图3中s240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框图;图5是本技术方法实施例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框图;图6是本技术方法实施例氧气浓度过高时的流程框图;图7是本技术系统实施例一实施方式的结构框图;图8是本技术系统实施例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框图;图9是本技术系统实施例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框图;图10是本技术系统实施例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框图。
27.附图标记说明:101、第一气体压力传感器;102、第一压力值获取模块;103、第一判断模块;104、控制模块;105、二氧化碳传感器;106、第一浓度值获取模块;107、第一比较模块;108、光照度传感器;109、光照强度值获取模块;111、第二判断模块;112、第二压力值获取模块;113、第二比较模块;114、区域排序获取模块;115、时长获取模块;116、时长判断模块;117、湿度传感器;118、湿度值获取模块;119、湿度值判断模块;121、报警模块;122、氧气浓度传感器;123、第二浓度值获取模块;124、第三比较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1-附图10,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9.本技术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碳中和的混凝土搅拌站生产方法。参照图1,作为该方法的一实施方式,该方法可以包括s110-s120的步骤:s110,搅拌站实时排放的二氧化碳进入排放管后,获取二氧化碳对管壁的第一压力值;具体地,预先将搅拌站二氧化碳排放口与排放管连通,排放管架设于绿植之间;气体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排放管末端内壁上,用于检测排放管内二氧化碳对管壁的压力。
30.s120,判断第一压力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压力阈值,若是,则控制排放管上的多个出气口同时开启;
具体地,出气口靠近绿植上端,并且绿植预先划分为多个区域,区域之间相互独立,每个区域密闭设置且顶部透明。出气口与区域一一对应,排放管上安装有多个电磁阀,每个电磁阀控制一个出气口的通断。
31.参照图2,执行s120之后,还需要执行s130-s150的步骤:s130,获取每个区域内二氧化碳浓度值;具体地,在每个区域内均安装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对应区域内二氧化碳的浓度。
32.s140,依次将多个二氧化碳浓度值分别与预设的第一浓度阈值进行比较,若有一二氧化碳浓度值大于预设的第一浓度阈值,则控制大于第一浓度阈值的二氧化碳浓度值对应的出气口关闭,并且控制相邻区域连通,并控制相邻区域对应的出气口缩小流通量。
33.例如,将绿植划分为3个区域,第一个区域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值大于第一浓度阈值,第二个和第三个区域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值小于第一浓度阈值,需要控制第一个区域对应的出气口的电磁阀关闭,然后控制第二个区域和第一个区域之间连通,并且控制第二个区域对应的出气口的电磁阀动作,使得该出气口通量变小。相邻区域之间连通指的是,相邻区域之间开设有通孔,通孔由挡板遮挡,挡板由电动推杆驱动滑移,通过控制电动推杆的伸缩,即可使得挡板开启或闭合通孔。
34.s150,若多个二氧化碳浓度值均大于第一浓度阈值,则控制备用出气口开启;其中,备用出气口预先与用于存储二氧化碳的存储罐连通,备用出气口也由电磁阀控制通断。
35.参照图3,作为该方法的另一实施方式,该方法还可以包括s210-s240的步骤:s210,获取环境光照强度值;具体地,通过光照度传感器检测外界的环境光照强度。
36.s220,判断环境光照强度值是否小于预设的光照强度阈值,若是,则输出亮灯信号;s230,获取存储罐内二氧化碳的第二压力值;具体地,在存储罐内安装气体压力传感器,气体压力传感器会检测存储罐内二氧化碳的压力。
37.s240,基于第二压力值和亮灯信号,按照预设的亮灯规则控制led灯开启;其中,led灯预先安装于每个区域内。
38.具体地,亮灯规则可以是,在第二压力值大于第二压力阈值时,控制x个区域内的led灯亮,在第二压力值大于第三压力阈值时,控制y个区域内的led灯亮;其中,x+y为整个绿植区域,第三压力阈值大于第二压力阈值。
39.参照图4,对于s240一具体实施方式而言,s240可以包括s241-s243的步骤:s241,比较每个区域内二氧化碳浓度值;s242,依次确定从最小的二氧化碳浓度值至最大的二氧化碳浓度值对应的区域,获得区域排序;s243,按照预设的亮灯规则和区域排序控制led灯开启。
40.具体地,在按照亮灯规则控制led灯开启时,优先按照二氧化碳浓度值从低到高的顺序控制相应区域内的led灯开启。
41.参照图5,s140之后的步骤可以包括s310-s330:
s310,获取二氧化碳浓度值维持的时长;具体地,在二氧化碳浓度值大于第一浓度阈值时,计时器进行计时。
42.s320,判断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时长阈值,若是,则获取水分湿度值;具体地,每个区域内均安装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对应区域内的湿度。
43.s330,判断水分湿度值是否小于预设的湿度值阈值,若是,则输出加水信号,若否,则输出报警信号。
44.参照图6,作为该方法的另一实施方式,该方法还可以包括s410-s420的步骤:s410,在绿植中和二氧化碳时,获取每个区域内的氧气浓度值;具体地,每个区域内均安装氧气传感器,氧气传感器用于检测对应区域内的氧气浓度值。
45.s420,依次将多个氧气浓度值分别与预设的第二浓度阈值进行比较,若有一氧气浓度值大于第二浓度阈值,则控制大于第二浓度阈值的氧气浓度值对应的出气口关闭,且控制预设的氧气排放口开启。氧气排放口由挡板启闭,挡板由电动推杆驱动滑移。
46.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搅拌站实时排放的二氧化碳进入排放管后,获取二氧化碳对管壁的第一压力值,而后判断第一压力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压力阈值,若是,则控制排放管上的多个出气口同时开启;获取每个区域内二氧化碳浓度值,而后依次将多个二氧化碳浓度值分别与预设的第一浓度阈值进行比较,若有一二氧化碳浓度值大于预设的第一浓度阈值,则控制大于第一浓度阈值的二氧化碳浓度值对应的出气口关闭,并且控制相邻区域连通,并且控制相邻区域对应的出气口缩小流通量;若多个二氧化碳浓度值均大于第一浓度阈值,则控制备用出气口开启;在绿植中和二氧化碳时,获取每个区域内的氧气浓度值,并依次将多个氧气浓度值分别与预设的第二浓度阈值进行比较,若有一氧气浓度值大于第二浓度阈值,则控制大于第二浓度阈值的氧气浓度值对应的出气口关闭,且控制预设的氧气排放口开启。
47.基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碳中和的混凝土搅拌站生产系统。参照图7,作为该系统的一实施方式,该系统可以包括:第一气体压力传感器101,安装于排放管末端的内壁,用于在搅拌站实时排放的二氧化碳进入排放管后,检测二氧化碳对管壁的压力,并输出第一压力值;其中,排放管预先架设于绿植之间;第一压力值获取模块102,用于获取第一压力值;第一判断模块103,用于判断第一压力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压力阈值;控制模块104,用于在第一判断模块103判断第一压力值大于第一压力阈值,控制排放管上的多个出气口同时开启;其中,出气口靠近绿植上端,并且绿植预先划分为多个区域,区域之间相互独立,出气口与区域一一对应。
48.该系统还可以包括:二氧化碳传感器105,安装于每个区域内,分别用于检测对应区域的二氧化碳浓度,并输出二氧化碳浓度值;第一浓度值获取模块106,用于获取每个区域内二氧化碳浓度值;第一比较模块107,用于依次将多个二氧化碳浓度值分别与预设的第一浓度阈值进行比较,若有一二氧化碳浓度值大于预设的第一浓度阈值,则控制模块104控制大于第一
浓度阈值的二氧化碳浓度值对应的出气口关闭,并且控制相邻区域连通,并且控制相邻区域对应的出气口缩小流通量;若多个二氧化碳浓度值均大于第一浓度阈值,则控制模块104控制备用出气口开启。
49.参照图8,作为该系统的另一实施方式,该系统可以包括:光照度传感器108,用于检测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并输出环境光照强度值;光照强度值获取模块109,用于获取环境光照强度值;第二判断模块111,用于判断环境光照强度值是否小于预设的光照强度阈值,若是,则输出亮灯信号;第二压力值获取模块112,用于获取存储罐内二氧化碳的第二压力值;控制模块104基于第二压力值和亮灯信号,按照预设的亮灯规则控制led灯开启;其中,led灯预先安装于每个区域内。
50.该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二比较模块113,用于比较每个区域内二氧化碳浓度值;区域排序获取模块114,用于依次确定从最小的二氧化碳浓度值至最大的二氧化碳浓度值对应的区域,以获得区域排序;控制模块104按照预设的亮灯规则和区域排序控制led灯开启。
51.参照图9,作为该系统的另一实施方式,该系统还可以包括:时长获取模块115,用于获取二氧化碳浓度值维持的时长;时长判断模块116,用于判断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时长阈值,若是,则输出检测信号;湿度传感器117,安装于每个区域内,分别用于检测对应区域的湿度,并基于检测信号,输出水分湿度值;湿度值获取模块118,用于获取水分湿度值;湿度值判断模块119,用于判断水分湿度值是否小于预设的湿度值阈值,若是,则输出加水信号,若否,则输出报警信号;报警模块121,用于接收并响应报警信号,以执行报警动作。其中,报警模块121可以是声光报警器等。
52.参照图10,作为该系统的另一实施方式,该系统可以包括:氧气浓度传感器122,安装于每个区域内,用于在绿植中和二氧化碳时,检测每个区域内的氧气浓度,并输出氧气浓度值;第二浓度值获取模块123,用于获取每个区域内的氧气浓度值;第三比较模块124,用于依次将多个氧气浓度值分别与预设的第二浓度阈值进行比较,若有一氧气浓度值大于第二浓度阈值,则控制模块104控制大于第二浓度阈值的氧气浓度值对应的出气口关闭,且控制预设的氧气排放口开启。
53.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搅拌站实时排放的二氧化碳进入排放管后,第一压力值获取模块102获取二氧化碳对管壁的第一压力值,而后第一判断模块103判断第一压力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压力阈值,若是,则控制模块104控制排放管上的多个出气口同时开启;第一浓度值获取模块106获取每个区域内二氧化碳浓度值,而后第一比较模块107依次将多个二氧化碳浓度值分别
与预设的第一浓度阈值进行比较,若有一二氧化碳浓度值大于预设的第一浓度阈值,则控制模块104控制大于第一浓度阈值的二氧化碳浓度值对应的出气口关闭,并且控制相邻区域连通,并且控制相邻区域对应的出气口缩小流通量;若多个二氧化碳浓度值均大于第一浓度阈值,则控制模块104控制备用出气口开启;在绿植中和二氧化碳时,第二浓度值获取模块123获取每个区域内的氧气浓度值,第三比较模块124依次将多个氧气浓度值分别与预设的第二浓度阈值进行比较,若有一氧气浓度值大于第二浓度阈值,则控制模块104控制大于第二浓度阈值的氧气浓度值对应的出气口关闭,且控制预设的氧气排放口开启。
5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次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说明书(包括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者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