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浊度标准液的配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030149发布日期:2022-11-03 01:20阅读:10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浊度标准液的配制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浊度标准液的配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浊度标准液的配制方法。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因为供水输配导致的水质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对城市供水水质的在线监测非常必要和迫切。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1/3以上的供水管网存在超期服役、材质落后、水质下降等问题。由于自来水生产过程的工艺问题和长距离的管网输送,用户使用的自来水中难免会存在一定量的泥沙、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悬浮物质。因此,为了保证供水质量,有必要对供水管网末端的自来水浊度进行实时监测。供水管网浊度在线测量装置浊度传感器在投入使用之前,需在不同浊度的标准液下进行实验测试,考察传感器的敏感性、线性度和稳定性等性能,确定物理量与传感器电信号之间的映射关系,同时需模拟供水管网中自来水的浊度浓度范围和溶液组成,提高浊度传感器在低量程段的敏感性、线性度及稳定性等性能,以实现供水管网浊度参数的准确测量。
3.现阶段实验室配制浊度标准液大多采用稀释福尔马肼标准液的方法,但该方法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由于浊度传感器性能测试过程中浊度标准液的用量较大,每次测试都要消耗大量的福尔马肼标准液,而福尔马肼的价格较为昂贵,导致测试的成本较高;其次,福尔马肼标准液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所以测试后的废水不宜直接排放至市政污水管网;最后,当福尔马肼用自来水稀释到100ntu以下时,福尔马肼悬浮颗粒会快速降解,而供水管网中自来水的浊度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需控制在1ntu以下,为此浊度传感器标定时标准液的浊度范围控制在0~5ntu,所以现有方法配制的浊度标准液无法满足经济性、绿色环保和稳定性等要求。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配制成本低、无生物毒性、稳定性好的浊度标准液配制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浊度标准液的配制方法,该方法配制成本低、无生物毒性,配制好的浊度标准液满足稳定性等要求,不具有生物毒性,可直接排放至市政污水管网,适合浊度标准液消耗量大的应用场景。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浊度标准液的配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s1、确定目标浊度;
8.s2、在所述目标浊度大于自来水浊度的情况下,当所述目标浊度小于储备液浊度时,使用储备液对所述自来水浊度进行调节,达到所述目标浊度的浊度标准液;或者当所述目标浊度小于此前配制的浊度标准液的浊度时,使用自来水对所述此前配制的浊度标准液的浊度进行调节,达到所述目标浊度的浊度标准液;
9.所述储备液是高浊度的溶液。
10.进一步地,所述s2中,当所述目标浊度小于所述储备液浊度时,在容器中加入一定
体积的自来水,根据所述目标浊度、所述自来水浊度和所述储备液浊度计算出储备液的添加量,然后往所述容器中加入所述添加量的储备液,进行混合均匀,得到所述目标浊度的浊度标准液。
11.进一步地,所述s2中,当所述目标浊度小于所述储备液浊度,所述目标浊度大于所述此前配制的浊度标准液的浊度时,在容器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所述此前配制的浊度标准液,根据所述目标浊度、所述此前配制的浊度标准液的浊度和所述储备液浊度计算出储备液的添加量,然后往所述容器中加入所述添加量的储备液,进行混合均匀,得到所述目标浊度的浊度标准液。
12.进一步地,所述s2中,当所述目标浊度小于此前配制的浊度标准液的浊度时,在容器中加入所述此前配制的浊度标准液,根据所述目标浊度、所述此前配制的浊度标准液的浊度和所述自来水浊度计算出自来水的添加量,然后往所述容器中加入所述添加量的自来水,进行混合均匀,得到所述目标浊度的浊度标准液。
13.进一步地,所述储备液由硅藻土悬浊液与发酵果汁、高浓缩果汁原浆、克菲尔发酵原液、发酵乳浓缩液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物混合得到。
14.进一步地,所述储备液由硅藻土悬浊液和发酵果汁混合得到。
15.进一步地,根据所述目标浊度、所述自来水浊度和所述储备液浊度计算出储备液的添加量,其中计算方法为所述添加量为[(所述目标浊度-所述自来水浊度)
×
自来水体积/所述储备液浊度]。
[0016]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目标浊度、所述此前配制的浊度标准液的浊度和所述储备液浊度计算出储备液的添加量,其中计算方法为所述添加量为[(所述目标浊度-所述此前配制的浊度标准液的浊度)
×
所述此前配制的浊度标准液的体积/所述储备液浊度]。
[0017]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目标浊度、所述此前配制的浊度标准液的浊度和所述自来水浊度计算出自来水的添加量,其中计算方法为所述添加量为[(所述此前配制的浊度标准液的浊度-所述目标浊度)
×
所述此前配制的浊度标准液的体积/(所述此前配制的浊度标准液的浊度-所述自来水浊度)]。
[0018]
进一步地,所述储备液的浊度为2000ntu。
[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浊度标准液的配制方法,采用价廉易得、无生物毒性、不易分解的硅藻土配制硅藻土悬浊液,同时加入一定量的发酵果汁,以增加水体的有机悬浮物和胶体的含量,可以模拟实际自来水有机杂质引起的浊度,通过粗略配制接近目标浊度的浊度标准液,再用精密仪器进行测量得出实际浊度值,大幅缩短了浊度标准液的配制时间,同时该方法配制成本低、无生物毒性,配制好的浊度标准液满足稳定性等要求,不具有生物毒性,可直接排放至市政污水管网,适合浊度标准液消耗量大的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实施例1提供的各稀释比例分散液测量值和计算值的关系示意图。
[0022]
图2是实施例2提供的浊度标准液的配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了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
实施例1
[0025]
本实施例用于评估储备液的稀释性能
[0026]
取新配制的浊度为2000ntu的储备液,用纯净水分别稀释至1、2、5、10、20、50、100、200、500、1000、2000和5000倍,通过浊度精密测量仪器得到各稀释比例分散液的浊度测量值,再根据储备液浊度值和稀释倍数计算得到浊度计算值,各稀释比例分散液测量值和计算值的关系见附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稀释比例分散液和计算值符合y=0.9908x

2.0605的函数关系,且曲线回归的相关系数r2大于0.999,表明储备液的稀释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度,说明储备液具有优异的稀释性能,可以根据储备液的稀释比例,可以准确计算出稀释后的分散液的浊度。
[0027]
实施例2
[0028]
本实施例提供储备液的配制方法,用天平称取10g过500目筛的硅藻土粉末,在研钵中加水调成糊状并研细,移至1l量筒中,加水至满刻度,充分搅拌后静置2h,用虹吸法吸出上层含有较细颗粒的200ml悬浊液并弃去,再吸出剩下的600ml上层悬浊液转移至干净的容器,此悬浊液即为硅藻土悬浊液,进一步地,将硅藻土悬浊液与发酵果汁按2:1的体积比混合得到储备液,储备液的浊度为2000ntu左右。
[0029]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可理解地,发酵果汁可以用高浓缩果汁原浆、克菲尔发酵原液、发酵乳浓缩液替代,也可以增加水体中有机悬浮物和胶体的含量,能够模拟实际生活饮用水中有机杂质引起的浊度。
[0030]
实施例3
[0031]
请参阅附图2,本实施例提供浊度标准液的配制方法。
[0032]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水箱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新鲜生活饮用水,例如生活饮用水的体积为2m3,根据目标浊度和生活饮用水浊度计算出储备液的添加量,添加量为[(目标浊度-生活饮用水浊度)
×
生活饮用水的体积/储备液浊度],添加完成后打开内循环泵混合30min。
[0033]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果水箱中存有此前配制的浊度标准液,可以根据目标浊度和此前配制的浊度标准液的浊度选择添加一定量的储备液或用生活饮用水替换一部分体积的此前配制的浊度标准液。若目标浊度大于此前配制的浊度标准液的浊度,则需要往水箱中添加储备液,储备液的添加量为[(目标浊度-此前配制的浊度标准液的浊度)
×
此前配制的浊度标准液的体积/储备液浊度],添加完成后打开内循环泵混合30min,所述内循环泵的流量为30m3/h;若目标浊度小于此前配制的浊度标准液的浊度,则需要用生活饮用水替换一部分体积的此前配制的浊度标准液,替换体积为[(此前配制的浊度标准液的浊度-目标浊度)
×
此前配制的浊度标准液的体积/(此前配制的浊度标准液的浊度-生活饮用水的浊度)],替换完成后打开内循环泵混合30min,所述内循环泵的流量为30m3/h。
[0034]
需要说明的是储备液、生活饮用水和浊度标准液的浊度值由浊度精密测量仪器测量得到,浊度精密测量仪器具有国内计量器具证书或有资质机构提供的检测报告。
[0035]
实验例
[0036]
本实验例测试实施例3中配制好的浊度标准液的稳定性,在模拟供水管网测试台位中配制了浊度值大约为1ntu的浊度标准液,配制完成后每隔20min取样测量该标准液的浊度值,并以计算相对标准偏差的方法计算各测量值的重复性,结果如表1所示。
[0037]
表1实施例3中配制好的浊度标准液的稳定性测试结果
[0038][0039]
从表中可以看出,该标准液在刚配制完成时浊度值为1.07ntu,120min后的浊度值为1.03ntu,前后仅相差0.04ntu,且测试期间各测量值的重复性仅为1.80%,说明该标准液可在2h内维持稳定的浊度值。
[0040]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