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55150发布日期:2022-11-04 20:58阅读:68来源:国知局
试验舱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试验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试验舱。


背景技术:

2.现有试验舱的消防方案存在不足,通常只配置若干个干粉灭火器,若遇到试验对象或电气设备迅速且猛烈的起火情况,干粉灭火器并无法完全抑制并扑灭火灾,例如,当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因热失控而起火时,若采用诸如干粉灭火器之类的常规灭火手段,其灭火效果非常有限,进而危害到人员安全及财产安全。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的试验舱消防方案,以改善或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试验舱,旨在提高试验舱的消防灭火效果。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试验舱包括:
5.基台;
6.舱体,罩设于所述基台上方;
7.试验台,位于所述基台上,所述试验台和/或所述基台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还连通于所述舱体的外侧;以及
8.消防装置,设于所述舱体,所述消防装置包括相连通的消防管路和喷淋头,所述喷淋头朝向所述试验台设置。
9.可选地,所述基台设有与所述集水槽相连通的地坑,所述试验台包括设于所述地坑上方的承托盖板、及位于所述地坑内的转鼓试验装置,所述承托盖板设有避让孔,所述转鼓试验装置包括转鼓、及驱动连接于所述转鼓的驱动件,所述转鼓显露于所述避让孔。
10.可选地,所述转鼓试验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地坑内的配电柜和防水罩,所述配电柜与所述驱动件电连接,所述防水罩至少罩设所述配电柜和所述驱动件。
11.可选地,所述地坑的坑底壁设有聚水坑,所述聚水坑连通于所述舱体的外侧,所述试验舱还包括汇流管道,所述汇流管道连通于所述集水槽与所述聚水坑之间。
12.可选地,所述试验舱还包括排水泵,所述排水泵连通于所述聚水坑的底部,所述排水泵用以将所述聚水坑内的积水排出所述试验舱的外侧。
13.可选地,所述承托盖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段、第二板段及第三板段,所述避让孔设于所述第二板段,所述第一板段和/或所述第三板段设有网格孔,所述集水槽包括位于所述网格孔的下方的第一槽段。
14.可选地,所述汇流管道包括位于所述地坑内的第一汇流管,所述第一汇流管自所述第一槽段朝下延伸至所述聚水坑。
15.可选地,所述试验舱还包括相电连接的空调装置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舱体内,所述空调装置用以对所述舱体内的空气进行制冷或制热;所述地坑的坑壁上设有地坑保温结构,所述聚水坑的坑壁上设有水坑保温结构。
16.可选地,所述集水槽还包括第二槽段,所述第二槽段位于所述地坑的上侧边缘设置。
17.可选地,所述第二槽段配置为环形结构。
18.可选地,所述汇流管道还包括设于所述基台的第二汇流管,所述第二汇流管自所述第二槽段朝下延伸至所述聚水坑。
19.可选地,所述第二槽段的槽壁上设有槽段保温结构。
20.可选地,所述喷淋头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所述喷淋头分布于所述试验台的相对两侧。
21.可选地,所述喷淋头配置为消防水炮。
22.可选地,所述喷淋头活动连接于所述舱体,所述消防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喷淋头与所述消防管路之间的柔性管。
23.可选地,所述试验舱还包括相电连接的制冷装置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舱体内,所述制冷装置用以对所述舱体内的空气进行制冷,所述舱体包括覆盖板、及设于所述覆盖板的外侧的保温层,所述消防装置还包括连通于所述消防管路与所述喷淋头之间的所述第一阀门,所述消防管路与第一阀门均位于所述保温层的外侧设置。
24.可选地,所述消防装置还包括储液箱、及连通于所述储液箱与所述消防管路之间的第二阀门,所述储液箱用以储藏防冻液。
25.可选地,所述第二阀门配置为电动阀门,并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26.可选地,所述储液箱的底部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第二阀门相连通,所述出液口的离地高度大于所述消防管路的离地高度。
27.可选地,所述第一阀门配置为电动阀门,所述试验舱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阀门电连接的火灾探测器,所述火灾探测器用以探测所述舱体内的火灾状况。
28.可选地,所述试验舱还包括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的制热装置,所述制热装置用以对所述舱体内的空气进行制热。
29.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当试验舱内出现火灾,例如车辆、动力电池之类的试验对象在试验台上起火时,消防管路内的消防水经由喷淋头喷射而出,以覆盖试验对象上的起火区域并降低其温度,从而达到迅速灭火的目的。而落至基台和试验台上的水能够及时流入集水槽,并最终排出试验舱,从而避免在基台和试验台上出现积水,导致基台和试验台的电气设备遭受水入侵而发生故障,甚至出现人员触电等安全事故的问题。也即,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提高试验舱的消防灭火效果及效率,并避免火灾对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危害。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本发明试验舱一实施例的一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图1中试验舱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图1中试验舱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号说明:
35.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基台42汇流管道11地坑421第一汇流管12聚水坑422第二汇流管20舱体43排水泵21覆盖板50消防装置22保温层51消防管路30试验台52喷淋头31承托盖板53柔性管311网格孔54储液箱32转鼓试验装置55第一阀门41集水槽56第二阀门411第一槽段57第三阀门412第二槽段91车辆
36.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8.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9.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0.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1.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试验舱,请参照图1至3,其中,图1为本发明试验舱一实施例的一结构示意图,主要体现出消防装置的结构(以正视图的视角);图2为图1中试验舱的另一
结构示意图,主要体现出基台与试验台的结构(以侧视图的视角);图3为图1中试验舱的再一结构示意图,主要体现出基台与试验台的结构(以俯视图的视角)。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试验舱包括:
42.基台10;
43.舱体20,罩设于基台10上方;
44.试验台30,位于基台10上,试验台30和/或基台10设有集水槽41,集水槽41还连通于舱体20的外侧;以及
45.消防装置50,设于舱体20,消防装置50包括相连通的消防管路51和喷淋头52,喷淋头52朝向试验台30设置。
46.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当试验舱内出现火灾,例如车辆91、动力电池之类的试验对象在试验台30上起火时,消防管路51内的消防水经由喷淋头52喷射而出,以覆盖试验对象上的起火区域并降低其温度,从而达到迅速灭火的目的。而落至基台10和试验台30上的水能够及时流入集水槽41,并最终排出试验舱,从而避免在基台10和试验台30上出现积水,导致基台10和试验台30的电气设备遭受水入侵而发生故障,甚至出现人员触电等安全事故的问题。也即,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提高试验舱的消防灭火效果及效率,并避免火灾对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危害。
47.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试验舱,既可以应用于整车试验,例如车辆的转鼓试验等,也可以用于零部件试验,例如动力电池的性能试验等。值得一提的是,针对采用动力电池的新能源车辆的整车试验,或动力电池的性能试验而言,当动力电池因热失控等原因导致火灾时,若采用诸如干粉灭火器之类的常规灭火手段,其灭火效果非常有限。而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向起火的动力电池喷射大量的消防水,能够迅速带走起火区域的热量并降低其温度,从而达到良好的灭火效果。
48.请参照图3,为了提高消防水喷射灭火的效率及效果,在一实施例中,喷淋头52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喷淋头52分布于试验台30的相对两侧。如此,通过多个喷淋头52同时对试验舱内的起火区域进行喷射消防水,能够更好地覆盖起火区域,并有效提升消防装置50的灭火效率及效果。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喷淋头52设有四个,两个喷淋头52设于试验台30的左侧,两个喷淋头52设于试验台30的右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只设置一个喷淋头52,或者是多个喷淋头52位于试验台30的同一侧设置。
49.在一实施例中,喷淋头52配置为消防水炮。如此,通过消防水炮喷射而出的水柱具有水流量大的优势,从而能够针对性地将起火区域上的热量迅速带走。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消防水炮的喷嘴可以相对试验台30旋转,从而使单个消防水炮能够实现更大的喷射可覆盖面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喷淋头52还可以配置为位于试验台30上方的喷淋歧管,喷淋歧管包括多个连续翻折的歧管段,歧管段的下侧面设有多个喷嘴。
50.为了提高单个喷淋头52的喷射可覆盖面积,在一实施例中,喷淋头52活动连接于舱体20,消防装置50还包括连接于喷淋头52与消防管路51之间的柔性管53。如此,喷淋头52能够在试验台30的上方平移或摆动,从而能够增大其喷射可覆盖面积。需要说明的是,柔性管53指的是该管路的结构具有柔性、可弯曲形变,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柔性管53配置为不锈钢编织软管。本实施例中,可选地,舱体20设有滑轨,滑轨沿舱体20的长度方向延伸,喷淋头52滑动连接于滑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采用橡胶软管,或者是采用不可
弯曲变形的钢管、塑料管等。
51.请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试验舱还包括相电连接的制冷装置(附图中未示出)和温度传感器(附图中未示出),温度传感器设于舱体20内,制冷装置用以对舱体20内的空气进行制冷,舱体20包括覆盖板21、及设于覆盖板21的外侧的保温层22,消防装置50还包括连通于消防管路51与喷淋头52之间的第一阀门55,消防管路51与第一阀门55均位于保温层22的外侧设置。需要说明的是,覆盖板21与基台10、试验台30共同围合出一试验空间,试验人员和诸如车辆91之类的试验对象可在试验空间内活动;覆盖板21的外侧指的是覆盖板21的远离试验台30的一侧,保温层22的外侧指的是保温层22的远离覆盖板21的一侧。也即,本实施例中试验舱能够用以进行低温试验,例如在整车低温试验中,舱体20内的温度通常设置为零度(也即0℃)以下,如此,通过将消防管路51与第一阀门55均设在保温层22的外侧,能够避免消防管路51及第一阀门55内的消防水受低温空气影响而结冰,从而使得当出现火灾而打开第一阀门55后,消防管路51内的消防水能够正常流过第一阀门55并流向喷淋头52,并从喷淋头52中喷射而出。
52.在一实施例中,保温层22包括高密度的聚氨酯发泡板,例如其密度可配置为300kg/m3至400kg/m3(千克/每立方米)之间,厚度可配置为15cm。如此,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从而提高试验舱的保温性能,并降低试验舱在高温试验或低温试验期间的用电损耗,以实现节能减排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保温层22还可以包括保温棉、隔热毯等。
5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阀门55配置为电动阀门,试验舱还包括与第一阀门55电连接的火灾探测器(附图中未示出),火灾探测器用以探测舱体20内的火灾状况。如此,能够自动检测火灾并自启动消防装置50,以及时喷灭起火区域,并能够使试验人员能够及时逃离试验舱而不需要去操作消防装置50的启动。具体而言,火灾探测器可以配置为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火焰探测器及特殊气体探测器的其中至少一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一阀门55配置为手动阀门;或者是第一阀门55配置电动阀门,试验舱还包括后台控制器,后台控制器与第一阀门55电连接以远程控制第一阀门55。
54.请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消防装置50还包括连通于消防管路51的储液箱54,储液箱54用以储藏防冻液。如此,储液箱54内的防冻液与消防管路51内的水相混合后再向外喷射时,就不会受低温环境影响而结冰,特别适用于发生在低温试验期间的火灾。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防冻液配置为乙二醇-水型防冻液。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防冻液还可以配置为乙醇-水型防冻液或甘油-水型防冻液等。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试验舱不进行零度以下的低温试验,则可以不设置储液箱54。
55.请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消防装置50还包括第二阀门56,第二阀门56连通于储液箱54与消防管路51之间。如此,只有在低温试验期间才开启第二阀门56,其他时间段均可选择性地关闭第二阀门56,以中断防冻液向消防管路51的供给,从而避免舱体20内温度在零度以上却使用了防冻液,导致防冻液的物料浪费的问题。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第二阀门56。
56.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阀门56配置为电动阀门,并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如此,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舱体20内温度下降到零度及以下时,也即,当进行低温试验才会自动开启第二阀门56,从而提高防冻液的使用便捷性,并提高试验舱的智能化。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储液箱54的底部设有出液口,出液口与第二阀门56相连通,出液口的离地高度大于消防
管路51的离地高度。如此,能够利用储液箱54内防冻液的静水压差,让防冻液能顺利通过第二阀门56并进入消防管路51。当然,试验舱的消防管路51在连接于总进水管路的位置处还可以设置第三阀门57,以便在试验舱上的消防装置50进行维护,或者是在火灾扑灭后,可以选择性地将第三阀门57关闭。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阀门56还可以配置为手动阀门。在另一些实施中,还可以是消防装置50还包括连通于出液口与第二阀门56之间的电动泵,则不论出液口的离地高度是否大于消防管路51的离地高度,均能通过电动泵将防冻液泵入消防管路51内。
57.在一实施例中,试验舱还包括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的制热装置(附图中未示出),制热装置用以对舱体20内的空气进行制热。也即,该试验舱可用以高温试验、低温试验及转鼓试验,例如整车的高温试验或高低温交变试验,如此,能够丰富该试验舱的功能并提高其使用便捷性及灵活性。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制热装置与制冷装置配置为同一结构,例如,可参照目前主流空调器的制冷及制热回路的原理及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制热装置与制冷装置配置为独立的两个结构,例如制热装置包括电加热丝和风扇。
58.请参照图2和3,在一实施例中,基台10设有与集水槽41相连通的地坑11,试验台30包括设于地坑11上方的承托盖板31、及位于地坑11内的转鼓试验装置32,承托盖板31设有避让孔(附图中未示出),转鼓试验装置32包括转鼓、及驱动连接于转鼓的驱动件,转鼓显露于避让孔。也即,试验舱还可以用于整车的转鼓试验,如此,能够丰富该试验舱的功能并提高其使用便捷性及灵活性。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驱动件可以是驱动电机、液压马达或气动马达;舱体20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进舱口和出舱口,车辆91可以经进舱口驶入舱体20内的试验空间,然后将驱动轮停靠在转鼓上以进行转鼓试验,在完成试验后经出舱口驶出。不失一般性地,车辆91的驱动轮可以是两轮或四轮,所以转鼓对应可配置为两个或四个,当然,为了使转鼓试验装置32能适配多种车型,通常将转鼓配置为四个。
59.为了保护包括驱动件在内的重要电气设备,在一实施例中,转鼓试验装置32还包括设于地坑11内的配电柜(附图中未示出)和防水罩(附图中未示出),配电柜与驱动件电连接,防水罩至少罩设配电柜和驱动件。如此,能够避免由承托盖板31渗下来的水进入配电柜或驱动件,导致这两个重要电气设备发生故障,甚至出现人员触电等安全事故的问题,从而提高试验舱的使用寿命及使用安全性。
60.在一实施例中,配电柜的离地间隙大于等于25cm,例如可以设置为离地间隙30cm或35cm;同理,驱动件的离地间隙也大于等于25cm。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离地间隙指的是,配电柜或驱动件的底面距离地坑11的坑底壁的高度。如此,即使地坑11的坑底壁出现较多积水,也不会影响到配电柜及驱动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配电柜和驱动件设于地坑11的坑底壁,并在配电柜和驱动件的四周环设有挡水板,挡水板的高度配置为大于等于20cm。
61.请参照图2和3,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地坑11的坑底壁设有聚水坑12,聚水坑12连通于舱体20的外侧,试验舱还包括汇流管道42,汇流管道42连通于集水槽41与聚水坑12之间。也即,集水槽41内的水通过汇流管道42直接排至聚水坑12,再经由聚水坑12排至试验舱的外侧,如此,能够避免集水槽41直接朝地坑11排水时导致水滴四处飞溅的问题,并通过聚水坑12集中管理使用后的消防水,能够避免地坑11的坑底壁出现积水的问题。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聚水坑12,集水槽41内的水直接排进地坑11内,而承托盖板31
与基台10之间的配合缝隙也可能会往下渗水,这些水再经由地坑11排出试验舱。
62.请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试验舱还包括排水泵43,排水泵43连通于聚水坑12的底部,排水泵43用以将聚水坑12内的积水排出试验舱的外侧。如此,通过排水泵43能够将聚水坑12内的积水及时排出,并且在低温试验期间,还能通过提高水流的流速及动能,以避免水流受低温环境影响而结冰的问题,从而保证积水能够顺利地排出。可以理解地,若水流速度较缓慢可能会渐渐结冰并堵塞流通的管道。
63.在一实施例中,地坑11的坑壁上设有地坑保温结构,聚水坑12的坑壁上设有水坑保温结构。其中,坑壁包括坑底壁和坑侧壁,也即,在地坑11和聚水坑12的大面积裸露区域均铺设上保温结构,能够避免试验舱在高温试验或低温试验期间,舱体20内的热空气与地坑11和聚水坑12的坑壁进行热交换而导致热量快速流失,或舱体20内的冷空气与地坑11和聚水坑12的坑壁进行热交换而导致温度快速上升的问题,从而能够提高试验舱的保温性能,并降低试验舱在高温试验或低温试验期间的用电损耗,以实现节能减排效果。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基台10配置为混凝土地基,也即,地坑11和聚水坑12是在地面上挖掘成形,然后在地面、地坑11及聚水坑12的外表面铺设上混凝土。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台10还可以是凸设于地面的混凝土结构平台,地坑11和聚水坑12均位于地面之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基台10还可以是金属支架和金属板装配而成的框架结构。
64.具体而言,地坑保温结构和水坑保温结构的结构形式具有多种,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地坑保温结构包括地坑11安装板和地坑11保温板,地坑11保温板位于地坑11安装板与地坑11的坑壁之间,水坑保温结构包括水坑安装板和水坑保温板,水坑保温板位于水坑安装板与水坑的坑壁之间。也即,水坑安装板和地坑11安装板显露在外。如此,通过地坑11安装板和水坑安装板,能够对地坑11保温板和水坑保温板起到保护作用。具体可选地,水坑安装板和地坑11安装板的材质可以配置为不锈钢材质,水坑保温板和地坑11保温板可以配置为高密度的聚氨酯发泡板。如此,能够起到防锈蚀作用,从而提高地坑保温结构和水坑保温结构的使用寿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只铺设地坑11保温板和水坑保温板,而不设置地坑11安装板和水坑安装板;保温板还可以配置为保温棉、隔热毯等。
65.请参照图2和3,在一实施例中,承托盖板3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段、第二板段及第三板段,避让孔设于第二板段,第一板段和第三板段均设有网格孔311,集水槽41包括位于网格孔311的下方的第一槽段411。也即,第一槽段411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一第一槽段411设于第一板段,至少一第一槽段411设于第三板段,且第一槽段411对应网格孔311设置。可以理解地,当车辆91在承托盖板31上驶过时,第二板段起到主要的承载作用,所以对其结构强度要求较高,故不在其上开设网格孔311以保证其结构强度;而第一板段和第三板段则因为起到次要的承载作用,所以在其上开设网格孔311后其结构强度依然能符合设计要求。当车辆91在进行转鼓试验期间发生火灾时,多个喷淋头52均朝向车辆91的起火区域喷射消防水,此时大部分水会滴落或飞溅在承托盖板31上,然后经由网格孔311流入第一槽段411。如此,能够提高承托盖板31及基台10上的水汇集流入集水槽41的效率,从而提高试验舱的整体排水效率及效果,并避免积水侵袭重要电气设备的问题。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只在第一板段开设网格孔311,或只在第三板段上开设网格孔31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二板段的材质配置为高强度钢,第二板段上也开设有网格孔311。
66.请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汇流管道42包括位于地坑11内的第一汇流管421,第一
汇流管421自第一槽段411朝下延伸至聚水坑12。如此,汇流管道42的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试验舱的建造成本。
67.请参照图2和3,图2中地坑11内仅配置两个转鼓,也即,适用于两轮驱动的车辆91进行转鼓试验。在一实施例中,集水槽41还包括第二槽段412,第二槽段412位于地坑11的上侧边缘设置。在基台10的邻近地坑11的边缘设置第二槽段412,具体地,在基台10配置为地面上的混凝土地基的实施例中,第二槽段412即在地面上开挖出来的流水渠。如此,能够使基台10及承托盖板31上的水更快地流入集水槽41,并收集起来排出,从而避免在基台10上产生大量积水,导致水四处随意流动而侵袭到重要的电气设备的问题,进而提高试验舱的使用寿命。
68.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地坑11内仅配置两个转鼓,也即,本实施例适用于两轮驱动的车辆91进行转鼓试验,所以车辆91整体并不是完全停靠在承托盖板31上,车辆91的一部分是位于基台10上的;例如针对后驱车型而言会是车头停靠在基台10上,则喷淋头52朝向车头喷水时水会先滴落或飞溅到基台10,而正由于设置了第二槽段412,所以能够使这一部分水迅速流入并消失在第二槽段412内。也即,针对地坑11内仅配置两个转鼓的试验舱而言,第二槽段412能够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并与第一槽段411一起,共同使基台10及承托盖板31上的水迅速消失的效果。当然,容易理解地,针对地坑11内配置有四个转鼓的试验舱而言,同时适用于两驱车型和四驱车型,此时车辆91通常整体都停靠在承托盖板31上,所以大部分水都会流到承托盖板31上并流入第一槽段411;在此基础上,可选地,第一槽段411设有至少四个,至少四个第一槽段411分别邻近四个转鼓设置。当然,不论地坑11内配置的转鼓是两个还是四个,都可以选择在地坑11的上侧边缘额外设置第二槽段412。并且,第二槽段412的布置位置及形式可以根据需要具体限定,例如,若车辆91的车头部分停靠在地坑11前端的上侧边缘,则第二槽段412设在此区域;若车辆91的车尾部分停靠在地坑11后端的上侧边缘,则第二槽段412设在此区域;或者是第二槽段412设有至少两个,两个第二槽段412分设于地坑11的前、后端的上侧边缘。
69.为了提高第二槽段412的收集流水的效率,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槽段412配置为环形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二槽段412配置为多段连续弯折的迂回结构,例如s型结构。
70.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槽段412的槽壁上设有槽段保温结构。由于第二槽段412是由地基开挖形成的,且第二槽段412的槽壁表面积较大,所以不能任由第二槽段412参与和舱体20内空气的热交换。通过在第二槽段412的槽底壁和槽侧壁上铺设槽段保温结构,就能够提高试验舱的保温性能,并降低试验舱在高温试验或低温试验期间的用电损耗,以实现节能减排效果。可以理解地,由于第一槽段411和第一汇流管421均在地坑11内,其不会借助地基结构对舱体20内的热气或冷气产生干扰,所以可以不用在第一槽段411上设置槽段保温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槽段412若开设内还可以不铺设槽段保温结构;或者是,在第一槽段411上铺设槽段保温结构。
71.在一实施例中,槽段保温结构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及夹设于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的槽段保温板,第一夹板在第二槽段412内显露于外。如此,槽段保温板受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保护,并且还方便槽段保温结构作为整体进行安装固定。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材质均配置为不锈钢材质。如此,能够提高槽段保温结构的防锈
蚀性能,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材质还可以配置为塑料。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仅第一夹板的材质配置为不锈钢材质。
72.为了提高槽段保温板的保温性能,在一实施例中,槽段保温板配置为聚氨酯发泡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槽段保温板还可以是保温棉、隔热毯等。
73.请参照图2和3,在一实施例中,汇流管道42还包括设于基台10的第二汇流管422,第二汇流管422自第二槽段412朝下延伸至聚水坑12。如此,利用聚水坑12实现对消防水的集中管理,从而有利于缩短汇流管道42的投入使用长度,并减少汇流管道42的物料成本。具体而言,在第二槽段412是由地基上开挖形成的流水渠的实施例中,第二汇流管422是事先在第二槽段412的槽底壁朝下挖孔并预埋水管实现的,也即,槽段保温板对应预埋好的第二汇流管422开设过流孔,并将第二汇流管422安装到过流孔上。
74.在一实施例中,槽段保温结构对应第二汇流管422设有第一过流孔,第二汇流管422的上端安装于第一过流孔,第二汇流管422与第一过流孔之间通过第一胶条密封。如此,既能够提高试验舱的保温性能,又能避免流水由第二汇流管422与第一过流孔之间的配合缝隙渗入地基。
75.在一实施例中,水坑保温结构对应第二汇流管422设有第二过流孔,第二汇流管422的下端安装于第二过流孔,第二汇流管422与第二过流孔之间通过第二胶条密封。如此,既能够提高试验舱的保温性能,又能避免流水由第二汇流管422与第二过流孔之间的配合缝隙渗入地基。
7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