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生物填料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042222发布日期:2023-01-24 21:46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合生物填料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生物填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混合生物填料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2.生物净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新废气净化技术。生物净化法是利用驯化后的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对多种有机物和某些无机物进行生物降解,将其分解成h2o和co2,从而有效地去除工业废气中的污染物质。生物法处理气态污染物的基本原理是将过滤器中的多孔填料表明覆盖生物膜,废气流经填料床时,通过扩散过程,将污染成分传递到生物膜,并与膜内的微生物相接触而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使废气中的污染物得到降解。
3.生物填料主要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生长的载体,细菌在填料表面附着和相互结合,形成了生物膜。填料给微生物提供了固定的附着场所。同时填料对气泡有切割和阻挡的作用,是废气中的溶解氧浓度提高,可强化微生物有机物和溶解氧的传至。现有市面上常见的废气处理用生物填料的废气处理效率较慢,污染物吸附效率和吸附量仍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生物填料的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合生物填料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s1、按重量比例称取玉米秸秆颗粒进行膨化处理,形成结构疏松、多孔、酥脆的膨化物;
7.s2、将锯末、火山岩颗粒、破碎贝壳颗粒、颗粒活性炭和膨化后的玉米秸秆颗粒放入密闭容器中,密闭容器旋转使贝壳粉与玉米秸秆切块充分混合,并在旋转过程中加热密闭容器,充分混合后得到混合物一;
8.s3、将混合物一放入造型机中造型,形成形状均匀的混合物二;
9.s4、将棉籽磨成粉,与堆肥产物和塑料颗粒一同熬煮,得到糊状的混合物三;
10.s5、将糊状的混合物三与步骤s3得到的混合物二充分混合,使糊状的混合物三包裹并渗入混合物二内部,则形成生物填料。
11.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1中的组分按其质量百分比计为:锯末5%~20%、玉米秸秆颗粒5%~20%、火山岩颗粒5%~20%、破碎贝壳颗粒5%~20%、颗粒活性炭5%~20%、堆肥产物10%~40%、塑料颗粒5%~20%、棉籽5%~20%。
12.作为优选,所述玉米秸秆颗粒的粒径为5~10mm,所述火山岩颗粒的粒径为5~10mm,所述破碎贝壳颗粒的粒径为5~10mm,所述颗粒活性炭的粒径为3~5mm,所述堆肥产物的粒径为3~5mm,所述塑料颗粒的粒径为3~5mm。
13.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2中密闭容器的加热温度为110℃~130℃。
14.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3中混合物一放入造型机中造型时的温度为60℃~80℃。
15.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4中棉籽粉、堆肥产物和塑料颗粒熬煮时的温度不超过120℃。
16.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5糊状的混合物三包裹并渗入混合物二内部时混合物三的温度不低于60℃。
17.作为优选,所述混合物二的造型为蜂窝状或网状。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以膨化玉米秸秆颗粒为主成分,膨胀疏松,空隙大,孔径多,更加容易吸附污染物,容易形成挂膜,同时以火山岩颗粒、破碎贝壳颗粒、颗粒活性炭为辅料,增加填料表面粗糙度,进一步提高污染物附着度,对气体进行过滤,并通过增加棉籽和锯末,在水处理过程中加速降解,提高废气处理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0.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混合生物填料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1.s1、按重量比例称取玉米秸秆颗粒进行膨化处理,形成结构疏松、多孔、酥脆的膨化物;
22.s2、将锯末、火山岩颗粒、破碎贝壳颗粒、颗粒活性炭和膨化后的玉米秸秆颗粒放入密闭容器中,密闭容器旋转使贝壳粉与玉米秸秆切块充分混合,并在旋转过程中加热密闭容器,充分混合后得到混合物一;
23.s3、将混合物一放入造型机中造型,形成形状均匀的混合物二;
24.s4、将棉籽磨成粉,与堆肥产物和塑料颗粒一同熬煮,得到糊状的混合物三;
25.s5、将糊状的混合物三与步骤s3得到的混合物二充分混合,使糊状的混合物三包裹并渗入混合物二内部,则形成生物填料。
2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的组分按其质量百分比计为:锯末5%~20%、玉米秸秆颗粒5%~20%、火山岩颗粒5%~20%、破碎贝壳颗粒5%~20%、颗粒活性炭5%~20%、堆肥产物10%~40%、塑料颗粒5%~20%、棉籽5%~20%。
27.进一步的,所述玉米秸秆颗粒的粒径为5~10mm,所述火山岩颗粒的粒径为5~10mm,所述破碎贝壳颗粒的粒径为5~10mm,所述颗粒活性炭的粒径为3~5mm,所述堆肥产物的粒径为3~5mm,所述塑料颗粒的粒径为3~5mm。
2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密闭容器的加热温度为110℃~130℃。
2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混合物一放入造型机中造型时的温度为60℃~80℃。
3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棉籽粉、堆肥产物和塑料颗粒熬煮时的温度不超过120℃。
3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糊状的混合物三包裹并渗入混合物二内部时混合物三的温度不低于60℃。
32.进一步的,所述混合物二的造型为蜂窝状或网状。
33.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以膨化玉米秸秆颗粒为主成分,膨胀疏松,空隙大,孔径多,
更加容易吸附污染物,容易形成挂膜,同时以火山岩颗粒、破碎贝壳颗粒、颗粒活性炭为辅料,增加填料表面粗糙度,进一步提高污染物附着度,对气体进行过滤,并通过增加棉籽和锯末,在水处理过程中加速降解,提高水处理效率。
34.实施例1、按重量比例计为锯末10%、玉米秸秆颗粒10%、火山岩颗粒10%、破碎贝壳颗粒10%、颗粒活性炭10%、堆肥产物30%、塑料颗粒10%、棉籽10%。
35.原料百分比锯末10%玉米秸秆颗粒10%火山岩颗粒10%破碎贝壳颗粒10%颗粒活性炭10%堆肥产物30%塑料颗粒10%棉籽10%
36.一种混合生物填料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7.s1、按重量比例称取玉米秸秆颗粒进行膨化处理,形成结构疏松、多孔、酥脆的膨化物;
38.s2、将锯末、火山岩颗粒、破碎贝壳颗粒、颗粒活性炭和膨化后的玉米秸秆颗粒放入密闭容器中,密闭容器旋转使贝壳粉与玉米秸秆切块充分混合,并在旋转过程中加热密闭容器,充分混合后得到混合物一;
39.s3、将混合物一放入造型机中造型,形成形状均匀的混合物二;
40.s4、将棉籽磨成粉,与堆肥产物和塑料颗粒一同熬煮,得到糊状的混合物三;
41.s5、将糊状的混合物三与步骤s3得到的混合物二充分混合,使糊状的混合物三包裹并渗入混合物二内部,则形成生物填料。
42.实施例2、按重量比例计为锯末5%、玉米秸秆颗粒15%、火山岩颗粒5%、破碎贝壳颗粒15%、颗粒活性炭5%、堆肥产物30%、塑料颗粒15%、棉籽10%。
43.原料百分比锯末5%玉米秸秆颗粒15%火山岩颗粒5%破碎贝壳颗粒15%颗粒活性炭5%堆肥产物30%塑料颗粒15%棉籽10%
44.一种混合生物填料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5.s1、按重量比例称取玉米秸秆颗粒进行膨化处理,形成结构疏松、多孔、酥脆的膨化物;
46.s2、将锯末、火山岩颗粒、破碎贝壳颗粒、颗粒活性炭和膨化后的玉米秸秆颗粒放
入密闭容器中,密闭容器旋转使贝壳粉与玉米秸秆切块充分混合,并在旋转过程中加热密闭容器,充分混合后得到混合物一;
47.s3、将混合物一放入造型机中造型,形成形状均匀的混合物二;
48.s4、将棉籽磨成粉,与堆肥产物和塑料颗粒一同熬煮,得到糊状的混合物三;
49.s5、将糊状的混合物三与步骤s3得到的混合物二充分混合,使糊状的混合物三包裹并渗入混合物二内部,则形成生物填料。
50.实施例3、按重量比例计为锯末5%、玉米秸秆颗粒25%、火山岩颗粒5%、破碎贝壳颗粒5%、颗粒活性炭5%、堆肥产物30%、塑料颗粒20%、棉籽5%。
51.原料百分比锯末5%玉米秸秆颗粒25%火山岩颗粒5%破碎贝壳颗粒5%颗粒活性炭5%堆肥产物30%塑料颗粒20%棉籽5%
52.一种混合生物填料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3.s1、按重量比例称取玉米秸秆颗粒进行膨化处理,形成结构疏松、多孔、酥脆的膨化物;
54.s2、将锯末、火山岩颗粒、破碎贝壳颗粒、颗粒活性炭和膨化后的玉米秸秆颗粒放入密闭容器中,密闭容器旋转使贝壳粉与玉米秸秆切块充分混合,并在旋转过程中加热密闭容器,充分混合后得到混合物一;
55.s3、将混合物一放入造型机中造型,形成形状均匀的混合物二;
56.s4、将棉籽磨成粉,与堆肥产物和塑料颗粒一同熬煮,得到糊状的混合物三;
57.s5、将糊状的混合物三与步骤s3得到的混合物二充分混合,使糊状的混合物三包裹并渗入混合物二内部,则形成生物填料。
58.性能测试
59.实施例1、2和3中一种混合生物填料的废气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0.1)喷淋塔吸收:将生产中产生的废气集中后进入喷淋塔处理;
61.喷淋塔为串联的两级,两级喷淋塔内装有实施例1、2和3的填料,喷淋塔中的液相物质是水,二级喷淋塔起保护作用,并与后续工艺处理联接;
62.2)处理完成的气体通过管道输送至厂内烟囱高空排放。
63.对比例:
64.1)喷淋塔吸收:将生产中产生的废气集中后进入喷淋塔处理;
65.喷淋塔为串联的四级,喷淋塔中的液相物质是水,二级喷淋塔起保护作用,并与后续工艺处理联接;
66.2)处理完成的气体通过管道输送至厂内烟囱高空排放;
67.喷淋塔为串联的四级,四级喷淋塔中的液相物质分别为添加了黄原胶的浓度较低
的碱液、添加了黄原胶的浓度较高的碱液、添加了黄原胶的浓度较高的碱液和水,浓度较高的碱液是2%质量浓度的na2co3溶液,浓度较低的碱液是1%质量浓度的na2co3溶液,碱液中都添加了0.5%质量浓度的黄原胶。
[0068][0069]
由上表中的检测结果数据可知,本发明的一种混合生物填料的制作方法所得混合生物填料,在实际使用中对废气处理的各项吸收效果,优于对比例。
[0070]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