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超高分子聚乙烯混料的配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97051发布日期:2023-02-04 12:58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备超高分子聚乙烯混料的配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超高分子聚乙烯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备超高分子聚乙烯混料的配料设备。


背景技术:

2.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很难加工,并且具有超强的耐磨性、自润滑性,强度比较高、化学性质稳定、抗老化性能强,在超高分离聚乙烯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各个原料进行配料后,再将原料进行混合,然而现有的配料设备在使用时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3.现有的配料装置在使用时,大多需要按比例将多个原料进行配比后,在将原料进行混合,然而现有的原料配比需要人为的按比例对各个原料进行称重后,然后工作人员再将原料倒入至混料装置,这种操作方式较为麻烦,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同时在倾倒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原料为粉末状,使得在倾倒时易造成部分原料残留在配料盒内导致混料时配比精度不准确的情况出现,因此,如何合理的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所需要考虑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制备超高分子聚乙烯混料的配料设备,该设备在使用时,当原料重量合适时,可以自动进行倾倒,且倾倒后通过配料盒的抖动能够避免粉末状原料残留在配料盒内的情况出现,提升混料时的精准度,同时通过落料口转动使得各种原料均匀缓慢落下,不会使得原料堆积在一处,提升后续混料效率,且通过圆盘的抖动,能够避免落料口堵塞的情况出现。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制备超高分子聚乙烯混料的配料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混料槽,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竖杆,两个所述竖杆的相邻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均转动连接有配料盒,两个所述竖杆的相背侧均设有倾倒组件,所述底座内设有两个传动腔;所述倾倒组件包括设置在竖杆上的两个安装块,两个所述安装块的相邻侧共同转动连接有第四转杆,所述第四转杆的下端均延伸至对应的传动腔内,所述传动腔的内底部设有第三转杆,所述第三转杆与对应的第四转杆通过切换组件连接,所述传动腔内竖直设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与第三转杆通过第二传动组件传动连接,两个所述竖杆的相邻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第四转杆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线轮,两个所述线轮上均缠绕有拉绳,两个所述拉绳与对应配料盒靠近竖杆的一侧固定连接。
7.优选地,两个所述传动腔内均设有抖动组件,两个所述抖动组件用于对两个配料盒进行抖动,所述抖动组件包括设置在传动腔内顶部的细杆,所述细杆上设有不完全齿轮,所述第四转杆上设有与不完全齿轮相配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细杆和第二转杆上均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转杆与对应的第一齿轮之间设有单向轴承。
8.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二转杆的下端延伸至外界,所述底座的下端安装有驱动电机,
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与两个第二转杆通过第一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设置在两个第二转杆和第一转杆上的链轮,三个所述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9.优选地,所述切换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三转杆上端的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内底部设有电磁铁,所述矩形槽内滑动连接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与电磁铁的相邻面通过第一弹簧弹性连接。
10.优选地,两个所述配料盒的内底部设有重量传感器,两个所述配料盒的相邻侧均设有多个配重块。
11.优选地,所述第一转杆的上端延伸至混料槽内,所述第一转杆的外壁沿其轴向设有多个搅拌杆,所述第一转杆的外侧设有圆盘,所述圆盘的上端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内底部设有多个落料口,所述混料槽的内底部为斜面,所述混料槽的底部空间连通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上设有阀门。
12.优选地,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二转杆和第三转杆上的传动轮,两个所述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
13.优选地,所述第一转杆的外壁上对称设有两个移动槽,两个所述移动槽内均滑动连接有移动块,两个所述移动块的下端与对应移动槽的内底部通过第二弹簧弹性连接,两个所述移动块的相背侧与圆盘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圆盘的内底部设有多个半球形块,所述混料槽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l型杆。
14.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与现有技术相比,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顺时针转动时,可以自动对原料进行倾倒,且对于部分的粉末状的原料,可以通过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配料盒抖动,进而使得配料盒内粉末能够完全的落入至混料槽内,确保后续混料的混料精度;
16.2、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圆盘和弧形槽的设置,使得在圆盘转动的过程中,原料通过多个落料口落入至混料槽内,进而避免各个原料堆积在一处导致后续混料均匀所需时间较长的情况出现,提升装置的混料效率;
17.3、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l型杆和半球形块的设置,使得在进行混料的过程中,能够使得圆盘处于抖动的状态,从而使得弧形槽内的原料能够全部落入至混料槽内,且能够避免落料口被堵塞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制备超高分子聚乙烯混料的配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图4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底座、2驱动电机、3第一传动组件、4第一转杆、5圆盘、6弧形槽、7落料口、8搅拌杆、9第二转杆、10第二传动组件、11第三转杆、12细杆、13第一齿轮、14安装块、15线轮、16配料盒、17配重块、18重量传感器、19不完全齿轮、20第二齿轮、21第四转杆、22电磁铁、23矩形槽、24第一弹簧、25矩形块、26卡槽、27限位块、28连接杆、29排料管、30l型杆、31半球形
块、32移动槽、33移动块、34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5.实施例1
26.参照图1-3,一种制备超高分子聚乙烯混料的配料设备,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端设有混料槽,底座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竖杆,两个竖杆的相邻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8,两个连接杆28的上端均转动连接有配料盒16,两个配料盒16的内底部设有重量传感器18。装置内设有显示屏(未图示),重量传感器18会产生电信号传递至显示屏上,从而显示原料的重量,两个配料盒16的相邻侧均设有多个配重块17,两个竖杆的相背侧均设有倾倒组件,底座1内设有两个传动腔,传动腔位于混料槽的左右两侧。
27.其中,倾倒组件包括设置在竖杆上的两个安装块14,两个安装块14的相邻侧共同转动连接有第四转杆21,第四转杆21的下端均延伸至对应的传动腔内,传动腔的内底部设有第三转杆11,第三转杆11与对应的第四转杆21通过切换组件连接,传动腔内竖直设有第二转杆9,第二转杆9与第三转杆11通过第二传动组件10传动连接,两个竖杆的相邻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7,第四转杆2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线轮15,两个线轮15上均缠绕有拉绳,两个拉绳与对应配料盒16靠近竖杆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传动组件10包括设置在第二转杆9和第三转杆11上的传动轮,两个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
28.其中,两个传动腔内均设有抖动组件,两个抖动组件用于对两个配料盒16进行抖动,抖动组件包括设置在传动腔内顶部的细杆12,细杆12上设有不完全齿轮19,第四转杆21上设有与不完全齿轮19相配合的第二齿轮20,细杆12和第二转杆9上均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13,第二转杆9与对应的第一齿轮13之间设有单向轴承,从而使得第二转杆9顺时针转动不会带动第一齿轮13转动,第二转杆9逆时针转动能够带动第一齿轮13转动。
29.其中,两个第二转杆9的下端延伸至外界,底座1的下端安装有驱动电机2,驱动电机2为三相伺服电机,可以通过改变驱动电机2中的两相即可改变驱动电机2输出轴的转动方向,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4,第一转杆4与两个第二转杆9通过第一传动组件3传动连接,第一传动组件3包括设置在两个第二转杆9和第一转杆4上的链轮,三个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位于第一转杆4上的链轮半径是位于第二转杆9上链轮的两倍,从而避免在传动的过程中出现打滑的情况出现。
30.其中,切换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三转杆11上端的矩形槽23,矩形槽23的内底部设有电磁铁22,设置有电源和控制器,电源、控制器、驱动电机2和两个电磁铁22通过导线构成一个回路,由于两个电磁铁22处于转动的状态,可以在回路中安装转动接头用来连接电磁铁22,且通过控制器可以控制通过驱动电机2的电流方向,从而改变电磁铁22的磁极和驱动电机2输出轴的转动方向,矩形槽23内滑动连接有矩形块25,矩形块25与电磁铁22的相邻面通过第一弹簧24弹性连接,矩形块25具有磁性,当通过电磁铁22的电流为正向电流时,此时电磁铁22与矩形块25的相邻面同性相斥,当通过电磁铁22的电流为反向电流时,此时电磁铁22与矩形块25的相邻面异性相吸。
31.其中,第一转杆4的上端延伸至混料槽内,第一转杆4的外壁沿其轴向设有多个搅
拌杆8,第一转杆4的外侧设有圆盘5,圆盘5的上端设有弧形槽6,弧形槽6的内底部设有多个落料口7,混料槽的内底部为斜面,混料槽的底部空间连通有排料管29,排料管29上设有阀门。
32.本发明可通过以下操作方式阐述其功能原理:在进行混料时,先将各种原料分批倒入至配料盒16内,此时由于原料的重量会使得重量传感器18产生电信号,电信号可以传递至显示屏上对原料的重量进行显示,当两个配料盒16内的原料达到预定的重量时,此时停止与原料的添加;
33.然后启动驱动电机2,使得驱动电机2带动第一转杆4顺时针转动,此时通过第一传动组件3带动两个第二转杆9顺时针转动,由于两个第一齿轮13与对应的第二转杆9之间设有单向轴承,且两个第一齿轮13粘合,使得第二转杆9的转动不会带动第一齿轮13转动;
34.两个第二转杆9转动通过第二传动组件10带动第三转杆11转动,由于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顺时针转动,此时通过两个电磁铁22的电流也为正向的电流,从而使得电磁铁22与对应的矩形块25同向相斥,使得矩形块25始终位于卡槽26内,此时会使得第三转杆11带动对应的第四转杆21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得对应的线轮15上的拉绳会放松,从而在多个配重块17的作用下,使得两个配料盒16相对转动,进而使得两个配料盒16向下倾斜,从而使得原料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至弧形槽6内;
35.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三转杆11顺时针转动的过程中,会使得第二齿轮20转动,当第二齿轮20与不完全齿轮19不啮合时,此时不会带动细杆12转动,当不完全齿轮19与第二齿轮20啮合时,此时及时细杆12转动,但是第二转杆9上的第一齿轮13仍然处于顺时针转动的状态,当不完全齿轮19与第二齿轮20脱离啮合后,此时由于第二转杆9无法带动对应的第一齿轮13转动,从而细杆12的转动不再有驱动源,从而不会对第二转杆9的转动产生影响;
36.当配料盒16内的物料倾倒完毕后,由于此时配料盒16内可能会残留部分的原料粉末,为了确保原料混料时的精确度,此时可以使得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反转,此时通过两个电磁铁22的电流相反,两个电磁铁22对矩形块25产生吸引力,此时会使得两个矩形块25下移至矩形槽23内,矩形块25脱离卡槽26,此时第三转杆11与第四转杆21脱离,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逆时针转动会带动第二转杆9逆时针转动,使得细杆12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不完全齿轮19转动;
37.当不完全齿轮19与第二齿轮20啮合时,此时会使得第二齿轮20转动带动第四转杆21逆时针转动,从而将多个拉绳再次卷绕在对应的线轮15上,此时使得两个配料盒16向上转动,当不完全齿轮19与第二齿轮20不再啮合时,此时在配料盒16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再次向下转动,从而使得对应的第四转杆21顺时针转动,通过不完全齿轮19与第二齿轮20不断的处于啮合和不啮合的状态,从而使得两个配料盒16不断的上下摆动,与限位块27产生撞击,从而使得配料盒16内的粉末在振动的作用下能够完全落入至混料槽内,避免后续混料精度不准的情况出现;
38.在第一转杆4的转动过程中,会带动多个搅拌杆8和圆盘5转动,当原料落在弧形槽6内时,此时弧形槽6内的原料能够通过落料口7落入至混料槽的内底部,由于圆盘5处于转动的状态,从而使得进入至弧形槽6内的多个原料能够均匀的落在混料槽内,从而避免在混料前,同种原料相互堆积在一处,导致后续需要较长时间将原料完全混匀的情况出现,从而在搅拌杆8转动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该装置的混料效率。
39.当原料倾倒完毕后,此时可以手动将两个配料盒16扶回原位后,然后通过驱动电机2不断的反转,此时由于配料盒16不动,从而使得第四转杆21不会发生转动,进而使得拉绳不断的缠绕在线轮15上,便于下次的使用。
40.与现有技术相比,在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顺时针转动时,可以自动对原料进行倾倒,且对于部分的粉末状的原料,可以通过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配料盒16抖动,进而使得配料盒16内粉末能够完全的落入至混料槽内,确保后续混料的混料精度;
41.通过圆盘5和弧形槽6的设置,使得在圆盘5转动的过程中,原料通过多个落料口7落入至混料槽内,进而避免各个原料堆积在一处导致后续混料均匀所需时间较长的情况出现,提升装置的混料效率。
42.实施例2
43.参照图4-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转杆4的外壁上对称设有两个移动槽32,两个移动槽32内均滑动连接有移动块33,两个移动块33的下端与对应移动槽32的内底部通过第二弹簧34弹性连接,两个移动块33的相背侧与圆盘5的内壁固定连接,圆盘5的内底部设有多个半球形块31,混料槽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l型杆30,l型杆30的上端为弧面,且两个移动块33的上端为斜面,能够避免原料残留在移动槽32内。
44.本实施例中,在进行混料的过程中,随着圆盘5的转动,会使得半球形块31不断的与l型杆30接触脱离,当l型杆30与半球形块31接触时,此时会使得圆盘5和移动块33上移,当半球形块31脱离l型杆30时,此时在重力的作用下,会使得圆盘5和移动块33回移,此时由于圆盘5和移动块33具有惯性,进而在第二弹簧34的弹性作用下,使得圆盘5处于上下抖动的状态,从而在抖动的状态下,可以确保弧形槽6内的原料完全落入至混料槽内,同时也能够避免落料口7被原料堵塞的情况出现。
45.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l型杆30和半球形块31的设置,使得在进行混料的过程中,能够使得圆盘5处于抖动的状态,从而使得弧形槽6内的原料能够全部落入至混料槽内,且能够避免落料口7被堵塞的情况出现。
46.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