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制氮设备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17208发布日期:2022-06-07 21:18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化制氮设备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制氮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化制氮设备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制氮机,是指以空气为原料,利用物理方法将其中的氧和氮分离而获得氮气的设备。在制氮设备中有一个常用的阀门为气动阀,在制氮设备出现故障时,可首先观察气动阀是否出现异常来排查故障原因,气动阀带有红色阀体,通过红色阀体的升降来对气动阀工作状态进行判断。
3.但是在一体化制氮设备中,制氮设备通常位于设备外壳内,外壳表面仅有操作面板、仪表盘和各个进出口,在检查气动阀时需要打开设备外壳对制氮设备的气动阀进行逐一检查,而制氮设备一般靠墙摆放,在进行气动阀检查时需要移动制氮设备来打开外壳查看,由于气动阀的数量和设备摆放位置原因,不便对气动阀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查。
4.申请号为cn201020110216.0的专利提出制氮机,在该申请中提出机箱内的底座上设有吸附塔a8、吸附塔b、贮气罐和消音器,支管a与吸附塔a底部通连,支管b与吸附塔b底部通连,支管a另一端和支管b另一端相互对接,设有进气管与支管a、支管b对接处通连,与出气管a、出气管b通连的再生进气管上连有流量计,该流量计出口经再生输气管与连管通连,设有与贮气罐输出管连接的回气管,该回气管另一端与再生输气管连接。但是该申请中并没有提出在制氮机出现故障时如何对气动阀进行观察,判断故障。
5.申请号为cn202121575666.1的专利提出一种制氮机,该申请中提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和控制柜;所述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通过中间第一支管连接,所述第一支管连接主管,所述主管还分别连接进气支管和底部的第二支管,所述进气支管顶端设有进气口;所述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顶部设有缓冲过渡管,所述缓冲过渡管侧面设有法兰,所述法兰连接氮气支管,所述氮气支管连接至氮气主管,所述氮气主管尾端设有氮气出口;所述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通过所述控制柜进行控制。但是该申请中同样没有提出在制氮机出现故障时如何对气动阀进行观察,判断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体化制氮设备监测装置,来解决制氮设备不便于对气动阀进行检查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8.一种一体化制氮设备监测装置,包括机体和“匚”型潜望镜,机体内设置有制氮装置,制氮装置包括气动阀,潜望镜设置在机体内,潜望镜一端突出机体且与机体滑动连接,潜望镜另一端与朝向气动阀。
9.进一步的,潜望镜朝向气动阀的一端设置有光源,潜望镜外设置有电源,电源与光源电连接。
10.进一步的,潜望镜远离气动阀的一端设置有“凹”型卡槽,卡槽内卡接有防尘透明
板。
11.进一步的,气动阀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机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轨道,轨道沿气动阀的分布轨迹进行铺设,潜望镜远离气动阀的一侧与轨道滑动连接。
12.进一步的,潜望镜包括观察口、反射管和折射口,观察口和折射口分别设置在反射管的两端,反射管可伸缩。
13.进一步的,机体内设有限位棍,限位棍的两端分别与机体内壁固定连接,潜望镜设置在限位棍与机体之间。
14.进一步的,机体上开设有用于潜望镜移动的开口,开口内侧设置有与开口相适配的风琴罩,潜望镜与风琴罩转动连接。
15.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显著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化制氮设备监测装置,包括机体和“匚”型潜望镜,潜望镜一端位于机体内且朝向气动阀,潜望镜另一端位于机体外,潜望镜的设置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在机体外可以直接观察气动阀的状况进行进行故障判断,由于气动阀一般位于机体后侧,所以匚型潜望镜的设置可以方便工作人员从机体前侧进行观察,无需移动制氮设备,并可以通过移动潜望镜在机体内的位置可以对其他位置的气动阀进行观察;本技术在使用时工作人员仅需位于机体前侧即可完成对气动阀的故障判断,方便快捷且结果准确,有效解决制氮设备不便对气动阀进行检查的问题。
17.2.由于机体内光源较差,工作人员通过潜望镜很难看清机体内情况,通过在潜望镜朝向气动阀的一端安装有光源来提高机体内的能见度,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查看,潜望镜电池的设置可以为光源提供能源,保证光源的稳定性,且电池设在潜望镜上不会影响潜望镜的移动。
18.3.为了防止外界灰尘落入潜望镜内,在潜望镜远离气动阀的一端设有与潜望镜端面开口相适配的凹型卡槽,凹型卡槽内卡接有防尘透明板,通过防尘透明板的设置可以将潜望镜内与外界隔离开来,防止灰尘落入潜望镜内的反射片上。
19.4.由于机体内的气动阀数量为两个以上,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快速对多个气动阀进行查看,在潜望镜远离气动阀的一侧滑动连接有轨道,轨道沿气动阀的分布轨迹铺设,工作人员在移动潜望镜时,潜望镜会自动沿轨道进行移动,方便工作人员对位于轨道轨迹内的气动阀进行查看。
20.5.为了方便对位于机体内各个位置的气动阀进行观察,将潜望镜中的反射管设为伸缩管,通过对潜望镜的伸缩可以方便对垂直方向上的气动阀进行观察,防止潜望镜移动距离较大,工作人员观察不便。
21.6.为了防止潜望镜在机体内偏移初始位置,在机体内设有限位棍,限位棍的两端分别与机体内壁固定连接形成限位通道,潜望镜设在限位棍与机体之间可以防止潜望镜在机体内随意移动,保证潜望镜的移动随工作人员意愿而移动。
22.7.由于有时潜望镜需要横向移动,在机体上开设有用与潜望镜移动的开口,开口内侧设置的风琴罩可以对潜望镜通过位置进行遮挡,减少机体内部与外界的交互,并提高美观性。
附图说明
23.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体化制氮设备监测装置后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24.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体化制氮设备监测装置左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25.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一体化制氮设备监测装置左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26.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一体化制氮设备监测装置中防尘透明板剖视结构示意图;
27.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一体化制氮设备监测装置中箱体左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在附图中,1-机体、2-潜望镜、3-制氮装置、4-气动阀、5-光源、6-电源、7-防尘透明板、8-轨道、9-反射管、10-限位棍、11-风琴罩。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0.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1.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33.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
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34.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35.实施例1
36.如图1-图2所示,一种一体化制氮设备监测装置,包括机体1和“匚”型潜望镜2,机体1内设置有制氮装置3,制氮装置3包括气动阀4,潜望镜2设置在机体1内,潜望镜2一端突出机体1且与机体1滑动连接,潜望镜2另一端与朝向气动阀4。
37.具体的,机体1内安装有制氮装置3,制氮装置3中包括气动阀4,潜望镜2竖直设在机体1内,潜望镜2为“匚”型,潜望镜2一端突出机体1上端且与机体1滑动连接,潜望镜2另一端朝向气动阀4;通过匚型的潜望镜2可以使工作人员在机体1外即可观察到气动阀4的工作状况,无需打开或移动机体1即可完成对气动阀4的观察,有效解决了制氮设备不便于对气动阀4进行检查的问题。
38.需要说明的是,气动阀4位于机体1内后侧,匚型潜望镜2的设置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在机体1前方即可完成对气动阀4的观察;任何具有潜望镜安装条件和使用条件的制氮设备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39.实施例2
40.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大致相同,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潜望镜2朝向气动阀4的一端设置有光源5,潜望镜2外设置有电源6,电源6与光源5电连接。
41.具体的,潜望镜2朝向气动阀4的一端上方安装有光源5,光源5为灯泡,潜望镜2外侧安装有电源6,电源6为电池,电源6与光源5电连接的设置可以提高机体1内的能见度,方便工作人员对气动阀4进行观察,光源5和电源6均安装在潜望镜2上的设置可以方便潜望镜2进行移动,不会收到其他物体的牵绊。
4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潜望镜2远离气动阀4的一端设置有“凹”型卡槽,卡槽内卡接有防尘透明板7。
43.具体的,在潜望镜2远离气动阀4的一端设有凹型卡槽,凹型卡槽与潜望镜2远离气动阀4的一端相适配,卡槽内卡接有防尘透明板7,通过防尘透明板7的对潜望镜2端面的封口,来防止外界灰尘进入潜望镜2内落在反射镜上影响工作人员的观察。
4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气动阀4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机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轨道8,轨道8沿气动阀4的分布轨迹进行铺设,潜望镜2远离气动阀4的一侧与轨道8滑动连接。
45.具体的,在制氮装置3中气动阀4的数量一般为两个以上,为了方便对多个气动阀4进行观察,在潜望镜2远离气动阀4的一侧滑动连接有轨道8,轨道8沿气动阀4的分布轨迹铺设在机体1内壁上,潜望镜2远离气动阀4的一侧设有与轨道8相适配的滑块,潜望镜2通过滑块在轨道8上进行移动;工作人员在移动潜望镜2时,潜望镜2会自动沿轨道8进行移动,方便工作人员对位于轨道8轨迹内的气动阀4进行查看。
46.实施例3
47.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结构大致相同,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潜望镜2包括观察口、反射管9和折射口,观察口和折射口分别设置在反射管9的两端,反射管9可伸缩。
48.具体的,潜望镜2包括观察口、反射管9和折射口,观察口和折射口分别与反射管9的两端连通,反射管9为可伸缩的管体,通过对反射管9进行伸缩调整,可以使观察口和反射口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通过对潜望镜2长度方向的伸缩可以方便对垂直方向上的气动阀4进行观察,防止潜望镜2移动距离较大,工作人员观察不便。
4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机体1内设有限位棍10,限位棍10的两端分别与机体1内壁固定连接,潜望镜2设置在限位棍10与机体1之间。
50.具体的,机体1内壁上固定连接限位棍10,限位棍10的两端分别与机体1内壁固定连接且限位棍10中部与机体1存在间隙,潜望镜2位于限位棍10与机体1之间;潜望镜2设在限位棍10与机体1之间可以防止潜望镜2在机体1内随意移动,保证潜望镜2的移动随工作人员意愿而移动。
5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机体1上开设有用于潜望镜2移动的开口,开口内侧设置有与开口相适配的风琴罩11,潜望镜2与风琴罩11转动连接。
52.具体的,为了方便潜望镜2进行移动,在机体1上开设有用于潜望镜2进行移动的开口,开口内侧安装有开口相适配的风琴罩11,潜望镜2贯穿风琴罩11且与风琴罩11转动连接,在潜望镜2进行移动时风琴罩11随之移动,且风琴罩11的设置可以在对开口进行遮挡的同时不会影响潜望镜2的移动,防止外界灰尘落入机体1内的同时提高了美观性。
53.目前,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已经进行了中试,即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小规模实验;中试完成后,在小范围内开展了用户使用调研,调研结果表明用户满意度较高;现在已开始着手准备产品正式投产进行产业化(包括知识产权风险预警调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