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气体过滤结构的送风匀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19511发布日期:2022-06-07 22:08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备气体过滤结构的送风匀流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送风匀流阀过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备气体过滤结构的送风匀流阀。


背景技术:

2.风量调节阀是工业厂房民用建筑的通风、空气调节及空气净化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中央空调末端配件,一般用在空调,通风系统管道中,用来调节支管的风量,对空气流量进行精确调节,是实现各种环境下控制通风模式的关键设备之一,对于一些有洁净要求的设备来说,在通风孔处需要加过滤机构,滤网作为一种常用的过滤装置,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不高,并且具有良好的过滤通风的效果。
3.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滤网机构在使用时,不便于对过滤装置内掉落的细微颗粒进行处理,且气体过滤装置容易积累大量水分,不利于操作人员的清理,现有的送风阀门不具备均匀送风的功能,满足不了常规的气体的过滤方面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气体过滤结构的送风匀流阀,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送风阀中的过滤机构不便于对掉落的细微颗粒进行处理,容易积累大量水分且不具备均匀送风的作用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备气体过滤结构的送风匀流阀,包括过滤壳体,所述过滤壳体的一侧设有进气管,所述过滤壳体的内部分别安装有气体过滤机构和风力分流板,所述过滤壳体的一侧设有阀体,所述过滤壳体的底部设有辅助机构;
6.所述气体过滤机构包括两个第一固定座,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一侧均设有安装盒,所述安装盒的内部设有若干个加热管,所述安装盒的一侧设有若干个导热管,导热管(23)均与过滤壳体穿插连接,若干个所述导热管的一侧方向设有除尘滤网,所述导热管之间设有吸水棉,所述导热管的另一侧方向设有活性炭滤网。
7.为了使得对过滤下来的颗粒物进行收集排放,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的底部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部一侧活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通过固定环与储物盒转动连接,所述储物盒的顶部开设有储物槽。
8.为了使得在送风过程中保证风力均匀输送,同时对气体中的残余气味和湿气进行吸附,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风力分流板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通风槽,两个所述通风槽之间均设有弧形块,所述弧形块的内部设有吸附棉,所述风力分流板的一侧设有若干个引风板。
9.为了使得对进入气体进行初步过滤,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过滤壳体的一侧通过槽口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内壁上设有阻拦滤网。
10.为了使得阀体的稳固性得到保证,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阀体的两端均通过旋转柱与矩形框架活动连接,所述矩形框架的两端均与安装块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块的一侧通过卡槽与磁性层卡合连接,所述磁性层的一侧与过滤壳体固定连接。
11.为了使得对过滤后的颗粒进行过滤收集,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过滤壳体的底部开设有排屑槽,所述排屑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卡口。
12.为了使得在输送过程中减少外物阻挡风力,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若干个所述通风槽均与引风板和阀体处于同一直线。
13.为了使得收集过滤物时处于一个较为密闭的状态,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卡口和储物盒的顶部卡合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通过设有的安装盒内的若干个加热管对空气进行加热,利用若干个导热管传递热量,配合吸水棉将过滤壳体内部的水分吸收烘干,从而保证气体的干燥,通过设有的阻拦滤网、除尘滤网和活性炭滤网,对进入气体中的大颗粒物、灰尘和异味进行过滤和吸附,配合排屑槽和储物盒将过滤物进行收集,从而保证送入风的洁净;
16.2)通过设有的风力分流板上的若干个弧形块、通风槽和引风板,将进入的风进行均匀分布,配合旋转柱转动调节阀体的角度,从而实现对风的均匀分流。
附图说明
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气体过滤机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风力分流板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阀体结构示意图;
23.图6位本实用新型的辅助机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过滤壳体;11、进气管;12、阻拦滤网;13、排屑槽;14、卡口;2、气体过滤机构;21、安装盒;22、加热管;23、导热管;24、除尘滤网;25、吸水棉;26、活性炭滤网;3、风力分流板;31、通风槽;32、弧形块;33、引风板;4、阀体;41、旋转柱;42、矩形框架;43、安装块;44、卡槽;45、磁性层;5、辅助机构;51、第二固定座;52、伸缩杆;53、转动杆;54、固定环;55、储物盒;56、储物槽。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1
27.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备气体过滤结构的送风匀流
阀,包括过滤壳体1,过滤壳体1的一侧设有进气管11,过滤壳体1的内部分别安装有气体过滤机构2和风力分流板3,过滤壳体1的一侧设有阀体4,过滤壳体1的底部设有辅助机构5;
28.气体过滤机构2包括两个第一固定座,两个第一固定座的一侧均设有安装盒21,安装盒21的内部设有若干个加热管22,安装盒21的一侧设有若干个导热管23,导热管(23)均与过滤壳体1穿插连接,若干个导热管23的一侧方向设有除尘滤网24,导热管23之间设有吸水棉25,导热管23的另一侧方向设有活性炭滤网26。
29.具体使用时,利用进气管11将外部的空气送入过滤壳体1中,除尘滤网24对空气中的大颗粒物和灰尘进行过滤,利用安装盒21内部的加热管22对空气进行加热,通过热量的传递,过滤壳体1的内壁也被加热,利用导热管23将多余热量传递进内部,配合吸水棉25将过滤壳体1内部的水分吸收并烘干,利用活性炭滤网26对空气中的异味和微小颗粒进行吸附,保证吹入气体的洁净。
30.在本实施例中,辅助机构5包括第二固定座51,第二固定座51的底部设有伸缩杆52,伸缩杆52的底部一侧活动连接有转动杆53,转动杆53的一端通过固定环54与储物盒55转动连接,储物盒55的顶部开设有储物槽56。
31.具体使用时,利用伸缩杆52的伸长与收缩,对储物盒55进行上下调节,使其与过滤壳体1底部的卡口14脱离,利用转动杆53和固定环54对储物盒55进行转动,将储物槽56内部的过滤物收集起来。
32.在本实施例中,风力分流板3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通风槽31,两个通风槽31之间均设有弧形块32,弧形块32的内部设有吸附棉,风力分流板3的一侧设有若干个引风板33。
33.具体使用时,利用弧形块32和其内部的吸附棉对进入空气中的残余湿气和异味进行吸附,同时配合若干个通风槽31,将过滤后的空气吹进由若干个引风板33构建的相同单一区域内,将吹进的风均匀分流。
34.在本实施例中,过滤壳体1的一侧通过槽口固定连接有进气管11,进气管11内壁上设有阻拦滤网12。
35.具体使用时,利用进气管11将外部的空气送入过滤壳体1内部,配合阻拦滤网12将空气中的杂物阻挡下来,定期清理。
36.在本实施例中,阀体4的两端均通过旋转柱41与矩形框架42活动连接,矩形框架42的两端均与安装块43固定连接,安装块43的一侧通过卡槽44与磁性层45卡合连接,磁性层45的一侧与过滤壳体1固定连接。
37.具体使用时,利用安装块43的一侧和磁性层45上得卡槽44进行卡合连接,从而将其稳定,利用旋转柱41带动阀体4在矩形框架42内部进行不同角度的转动,便于均匀送风。
38.在本实施例中,过滤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排屑槽13,排屑槽13的内壁上开设有卡口14。
39.具体使用时,颗粒物从排屑槽13排出,利用卡口14与储物盒55的顶部进行卡合连接,避免外部杂物进入过滤壳体1内部。
40.在本实施例中,若干个通风槽31均与引风板33和阀体4处于同一直线。
41.具体使用时,利用若干个通风槽31、引风板33和阀体4处于同一直线,减少外物对风力传输的影响。
42.在本实施例中,卡口14和储物盒55的顶部卡合连接。
43.具体使用时,利用卡口14和储物盒55顶部进行卡合连接,使得过滤壳体1处于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
44.工作原理:首先通过进气管11将外部空气经阻拦滤网12过滤杂物后再吹进过滤壳体1内部,经除尘滤网24过滤空气中的大颗粒物和灰尘,使其从排屑槽13落入储物盒55内进行收集,此时安装盒21内部的加热管22开始对过滤壳体1的外壁进行加热,通过热量的传递,过滤壳体1的内壁也被加热,然后通过若干个导热管23将热量传递进内部,配合吸水棉25对过滤壳体1内部的水分进行吸收并烘干,烘干后的空气继续前进,经活性炭滤网26将其异味和微小颗粒吸附后到达风力分流板3,通过弧形块32使空气均匀进入通风槽31中,然后经过引风板33吹出,达到均匀分流的目的,旋转柱41带动阀体4转动,调节阀体4的角度,配合引风板33将空气均匀送出,待阀门关闭时,伸缩杆52开始伸缩,调节储物盒55的高度,使其与过滤壳体1脱离,转动杆53,储物盒55随之转动,将储物槽56内部的过滤物排出收集,完成后伸缩杆52开始收缩,带动储物盒55向上移动,直至与卡口14卡合连接。
4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