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塑料颗粒的破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24736发布日期:2022-10-05 00:14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塑料颗粒的破碎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塑料颗粒的破碎机。


背景技术:

2.机械是指机器与机构的总称,机械就是能帮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像筷子、扫帚以及镊子一类的物品都可以被称为机械,它们是简单机械,而复杂机械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通常把这些比较复杂的机械叫做机器,从结构和运动的观点来看,机构和机器并无区别,泛称为机械,传统用于塑料颗粒的破碎机往往存在粉碎效果不彻底的情况,大多只经过一次粉碎处理,容易使得产品颗粒直径仍无法达到要求,因而还需进行再次加工处理,加大了企业的投资成本,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难以满足使用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塑料颗粒的破碎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塑料颗粒的破碎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塑料颗粒的破碎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撑板,所述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立杆,所述限位立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滑套,所述限位立杆表面且对应滑套的上下两侧均套设有弹簧,两个滑套之间通过破碎壳固定连接,所述破碎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其相互连通的加料管,所述加料管的顶端贯穿壳体且延伸至其外部与其活动连接,所述破碎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破碎壳的背面对称安装有破碎电机,所述破碎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破碎转轴,所述破碎转轴的前端贯穿破碎壳且延伸至其内部,位于破碎壳内部的破碎转轴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辊,所述第一旋转辊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破碎刀片,所述滑套远离破碎壳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凸块,所述壳体两侧且对应连接板的下方均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驱动转轴,所述驱动转轴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贯穿壳体且延伸至其内部固定连接有圆板,所述圆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橡胶凸块配合使用的第二橡胶凸块,位于壳体内部的驱动转轴表面固定连接有主动转轮,所述壳体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破碎罩筒,所述破碎罩筒的顶部与撑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内壁两侧且对应破碎罩筒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内活动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远离滚动轴承的一端贯穿滚动轴承且延伸至破碎罩筒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辊,所述第二旋转辊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破碎刀片,所述旋转杆表面且对应主动转轮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从动转轮,位于同侧的主动转轮与从动转轮之间通过皮带活动连接。
5.优选的,所述滑套的内侧设有滚珠,所述滚珠与限位立杆的表面活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破碎壳背面且对应破碎电机的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一防尘套,所述壳
体两侧且对应驱动电机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防尘套。
7.优选的,所述破碎壳内壁后侧且对应破碎转轴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破碎罩筒内壁两侧且对应旋转杆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圈。
8.优选的,所述壳体正面且对应破碎罩筒的位置对称设有箱门。
9.优选的,所述加料管的顶端设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加料管向破碎壳内添加塑料颗粒,在开启破碎电机后,破碎转轴带动第一旋转辊转动,利用交错设置的第一破碎刀片对物料持续粉碎,于此同时开启驱动电机,使得驱动转轴带动圆板旋转,利用其表面的第二橡胶凸块间歇性撞击第一橡胶凸块,进而带动滑套于限位立杆之上滑动,配合弹簧的减震,实现破碎壳震动,以提高物料与第一破碎刀片接触程度,提高破碎效果,破碎的较小颗粒经滤网排至破碎罩筒中,当驱动转轴转动时,主动转轮同时旋转,可在皮带的传动下,带动从动转轮以及旋转杆于滚动轴承的连接支撑下转动,进而使得第二旋转辊上的第二破碎刀片对物料进行二次破碎,最后经箱门取出即可,该用于塑料颗粒的破碎机,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采用两次粉碎处理的方式,极大化提高了塑料颗粒的破碎程度,避免了产品直径达不到加工要求的问题,同时具有加工效率高,耗能低的优点,降低了企业投资成本,减小了人力和时间的损耗,可满足多方位需求。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滚珠,减小了滑套在限位立杆之上滑动时的摩擦磨损,通过设置第一防尘套和第二防尘套,分别从破碎电机和驱动电机外部进行防尘保护,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分别防止物料渗入至破碎壳和破碎转轴、破碎罩筒和旋转杆之间的缝隙中,通过设置箱门,可将破碎罩筒内破碎完毕的物料取出,通过设置密封塞,防止在破碎时,外界灰尘杂物经加料管渗入至内部。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a的局部放大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破碎壳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壳体、2撑板、3限位立杆、4滑套、5弹簧、6破碎壳、7加料管、8滤网、9破碎电机、10破碎转轴、11第一旋转辊、12第一破碎刀片、13连接板、14第一橡胶凸块、15驱动电机、16驱动转轴、17圆板、18第二橡胶凸块、19主动转轮、20破碎罩筒、21滚动轴承、22旋转杆、23第二旋转辊、24第二破碎刀片、25从动转轮、26皮带、27滚珠、28第一防尘套、29第二防尘套、30第一密封圈、31第二密封圈、32箱门、33密封塞。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4,一种用于塑料颗粒的破碎机,包括壳体1,壳体1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撑板2,撑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立杆3,限位立杆3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滑套4,限位立杆3表面且对应滑套4的上下两侧均套设有弹簧5,两个滑套4之间通过破碎壳6固定连接,破碎壳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其相互连通的加料管7,加料管7的顶端贯穿壳体1且延伸至其外部与其活动连接,破碎壳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滤网8,破碎壳6的背面对称安装有破碎电机9,破碎电机9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破碎转轴10,破碎转轴10的前端贯穿破碎壳6且延伸至其内部,位于破碎壳6内部的破碎转轴10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辊11,第一旋转辊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破碎刀片12,滑套4远离破碎壳6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3,连接板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凸块14,壳体1两侧且对应连接板13的下方均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5,驱动电机15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驱动转轴16,驱动转轴16远离驱动电机15的一端贯穿壳体1且延伸至其内部固定连接有圆板17,圆板1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橡胶凸块14配合使用的第二橡胶凸块18,位于壳体1内部的驱动转轴16表面固定连接有主动转轮19,壳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破碎罩筒20,破碎罩筒20的顶部与撑板2底部固定连接,壳体1内壁两侧且对应破碎罩筒20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滚动轴承21,滚动轴承21内活动连接有旋转杆22,旋转杆22远离滚动轴承21的一端贯穿滚动轴承21且延伸至破碎罩筒20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辊23,第二旋转辊2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破碎刀片24,旋转杆22表面且对应主动转轮19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从动转轮25,位于同侧的主动转轮19与从动转轮25之间通过皮带26活动连接。
20.具体的,滑套4的内侧设有滚珠27,滚珠27与限位立杆3的表面活动连接,通过设置滚珠27,减小了滑套4在限位立杆3之上滑动时的摩擦磨损。
21.具体的,破碎壳6背面且对应破碎电机9的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一防尘套28,壳体1两侧且对应驱动电机15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防尘套29,通过设置第一防尘套28和第二防尘套29,分别从破碎电机9和驱动电机15外部进行防尘保护。
22.具体的,破碎壳6内壁后侧且对应破碎转轴10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圈30,破碎罩筒20内壁两侧且对应旋转杆22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圈31,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30和第二密封圈31,分别防止物料渗入至破碎壳6和破碎转轴10、破碎罩筒20和旋转杆22之间的缝隙中。
23.具体的,壳体1正面且对应破碎罩筒20的位置对称设有箱门32,通过设置箱门32,可将破碎罩筒20内破碎完毕的物料取出。
24.具体的,加料管7的顶端设有密封塞33,密封塞33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通过设置密封塞33,防止在破碎时,外界灰尘杂物经加料管7渗入至内部。
25.该用于塑料颗粒的破碎机,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采用两次粉碎处理的方式,极大化提高了塑料颗粒的破碎程度,避免了产品直径达不到加工要求的问题,同时具有加工效率高,耗能低的优点,降低了企业投资成本,减小了人力和时间的损耗,可满足多方位需求。
26.使用时,通过加料管7向破碎壳6内添加塑料颗粒,在开启破碎电机9后,破碎转轴10带动第一旋转辊11转动,利用交错设置的第一破碎刀片12对物料持续粉碎,于此同时开启驱动电机15,使得驱动转轴16带动圆板17旋转,利用其表面的第二橡胶凸块18间歇性撞击第一橡胶凸块14,进而带动滑套4于限位立杆3之上滑动,配合弹簧5的减震,实现破碎壳6
震动,以提高物料与第一破碎刀片12接触程度,提高破碎效果,破碎的较小颗粒经滤网8排至破碎罩筒20中,当驱动转轴16转动时,主动转轮19同时旋转,可在皮带26的传动下,带动从动转轮25以及旋转杆22于滚动轴承21的连接支撑下转动,进而使得第二旋转辊23上的第二破碎刀片24对物料进行二次破碎,最后经箱门32取出即可。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